喜歡獨處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君君6724


先說說我自己吧。我是獨處和熱鬧都能適應的人,骨子裡更偏獨處安靜一些,相比熱鬧,我喜歡獨處。但,十年前,由於職業關係,我擔任辦公室主任,天天不得不“熱鬧”,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人格分裂。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喜歡扎堆的,我就顯得格格不入,比如,我參加酒場,也能推杯換盞,但我最多願意坐一個小時。但是朋友們居然可以從五點喝到九點然後再去吃燒烤喝啤酒,一直折騰到凌晨兩三點。

我覺得實在太浪費時間,一天到晚,就是喝酒吹牛,反反覆覆就那些屁事,怎麼就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一般一個小時之後,就走了,不參與第二場第三場。朋友們覺得我不合群,或者不願意與他們玩,其實,我只是想獨處,安安靜靜地看看書、寫寫字。十年後,我換了工作,相對來說,不需要那麼熱鬧。但是我還是養成了減少社交的習慣,因此也被同事們背後說我比較清高比較孤傲,其實,他們都不懂我,我與人為善,不但不清高,相反還有點自卑,我只是喜歡獨處,獨處讓我更快樂、心靈更自由。

要論什麼心理?我覺得,首先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其次,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不善於交際。再次,不能說獨處的人,不夠自信。恰恰相反,我覺得我很自信,不需要在乎別人的肯定,更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我只是減少無效社交,並不是不社交,也不是不善於社交,需要社交的時候,我依然大大方方。我認為,獨處是一個人的選擇方式,選擇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愉悅的方式而已。獨處,不是心理,而是選擇。

從我的觀察和認知來看,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天生喜歡獨處,性格比較自立,內心比較自信,能力足以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靠別人來刷存在感的人。他覺得獨處,讓他充實,讓他的思想可以自由的飛翔,可以讓他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作家、畫家、設計師、工匠,等等。這些工作,需要寂寞,需要獨處。而這個人恰恰又適應獨處,就能相得益彰。

第二種,就是大徹大悟的人。有一些人經過了風雨,除卻巫山不是雲,看透人間百態,經歷過世態炎涼,不說是大徹大悟,也算是“不惑”了。喜歡熱鬧,又有何意義?有一堆狐朋狗友,有什麼意義?天天交際圈裡轉,有什麼意義?想清楚這些事情,他就明白了,如果獨處更舒服,為何不獨處?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何必為難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第三種,就是聰明智慧的人。這種人目標性很強,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就像豹子一樣盯著目標,有用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他就做,不會做無效社交的事情。比如,一位當前的相聲名家,看他在臺上說笑話,現實中他是一位基本不社交的人。因為他知道無效社交沒有用,還惹許多麻煩。他的舞臺藝術來自學習,除了演出和必要的出鏡,基本都在家裡看書寫段子。我們看到許多人似乎比較孤獨,沒朋友,其實他的生活很豐富,很充實,他的精神世界精彩美妙。


職場火鍋


喜歡獨處的人是一種什麼心理?

看到這個問題就點進來了,因為我也是個熱愛獨處的人。

熱愛獨處不代表標討厭熱鬧,我也喜歡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也喜歡三五好友推杯換盞。但更多的時候還是喜歡一個人呆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沒有打擾的安靜的看書,安靜的思考,聽自己喜歡的歌,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沒有感覺孤獨的落寞,反而感覺是愜意的享受。並且我總是能在獨處中發現自身的問題,獲得更快的成長。每一次獨處猶如一次閉關,出關之時的自己往往都是不一樣的自己。

看了問題我也整理了喜歡獨處的人以下三種心理和狀態:

•第一種,天生喜歡獨處,

性格比較自立,內心比較自信,能力足以養活自己,不需要依靠別人來刷存在感的人。他覺得獨處,讓他充實,讓他的思想可以自由的飛翔,可以讓他安安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二種,大徹大悟的人

有一些人經過了風雨,除卻巫山不是雲,看透人間百態,經歷過世態炎涼,不說是大徹大悟,也算是“不惑”了。

就像“天道”裡面的丁元英,其中一段韓楚風的評價:"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第三種,就是聰明智慧的人。 這種人目標性很強,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就像豹子一樣盯著目標,不讓絲毫與目標不相干的事物干擾自己的思緒。
這種人專注內斂,厚積薄發,大多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得道心理學


很多人通常都認為喜歡獨處的人性格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人來往,其實這才是對喜歡獨處的人最大的誤解。

有些人的行為我們並不是很瞭解,但是千萬不要輕易的下判斷,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做。

比如說我之前有一個朋友,平時的時候和人交流,看上去能說會道,特別的開朗,可是有一天他跟我說其實他最喜歡的是獨處,因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當時我聽他說這話的時候感覺特別有才也沒有理解明白。只要有一天他跟我詳細的聊一聊他讀書的經歷,我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原來他從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了,年少的他從小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分別,而且正是因為那個時候其母親帶她一個人過日子,生活比較辛苦,也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他,很多時候他遇到了問題也沒有人能夠給他答案,於是他只好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思索,漸漸的養成了這種喜歡獨處的性格。

他說獨處沒有什麼不好,有的時候很多問題找別人也不見得有答案,與其如此不如自己好好思考,總會有一些出路。

而到了社會上的這種性格並不是特別的受歡迎,於是為了能夠營造出和別人打成一片的印象,於是他開始積極的與別人去交往,雖然沒有人能夠看出來,原來他是一個特別喜歡獨處的人,但是他的骨子裡這種基調卻一直存在著。獨處沒有什麼不好,有時候反而會有另一番意境。


夜泊痕


我是獨處和熱鬧都能適應的人,骨子裡更偏獨處安靜一些,相比熱鬧,我喜歡獨處。但,十年前,由於職業關係,我擔任辦公室主任,天天不得不“熱鬧”,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人格分裂。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喜歡扎堆的,我就顯得格格不入,比如,我參加酒場,也能推杯換盞,但我最多願意坐一個小時。但是朋友們居然可以從五點喝到九點然後再去吃燒烤喝啤酒,一直折騰到凌晨兩三點。

我覺得實在太浪費時間,一天到晚,就是喝酒吹牛,反反覆覆就那些屁事,怎麼就那麼大的吸引力呢?我一般一個小時之後,就走了,不參與第二場第三場。朋友們覺得我不合群,或者不願意與他們玩,其實,我只是想獨處,安安靜靜地看看書、寫寫字。十年後,我換了工作,相對來說,不需要那麼熱鬧。但是我還是養成了減少社交的習慣,因此也被同事們背後說我比較清高比較孤傲,其實,他們都不懂我,我與人為善,不但不清高,相反還有點自卑,我只是喜歡獨處,獨處讓我更快樂、心靈更自由。

要論什麼心理?我覺得,首先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其次,不能說獨處的人就是不善於交際。再次,不能說獨處的人,不夠自信。恰恰相反,我覺得我很自信,不需要在乎別人的肯定,更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我只是減少無效社交,並不是不社交,也不是不善於社交,需要社交的時候,我依然大大方方。我認為,獨處是一個人的選擇方式,選擇更加適合自己、讓自己充實而愉悅的方式而已。獨處,不是心理,而是選擇。

比如說我之前有一個朋友,平時的時候和人交流,看上去能說會道,特別的開朗,可是有一天他跟我說其實他最喜歡的是獨處,因為獨處的時候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當時我聽他說這話的時候感覺特別有才也沒有理解明白。只要有一天他跟我詳細的聊一聊他讀書的經歷,我才發現原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原來他從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離婚了,年少的他從小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分別,而且正是因為那個時候其母親帶她一個人過日子,生活比較辛苦,也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他,很多時候他遇到了問題也沒有人能夠給他答案,於是他只好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去思索,漸漸的養成了這種喜歡獨處的性格。

他說獨處沒有什麼不好,有的時候很多問題找別人也不見得有答案,與其如此不如自己好好思考,總會有一些出路。

而到了社會上的這種性格並不是特別的受歡迎,於是為了能夠營造出和別人打成一片的印象,於是他開始積極的與別人去交往,雖然沒有人能夠看出來,原來他是一個特別喜歡獨處的人,但是他的骨子裡這種基調卻一直存在著。獨處沒有什麼不好,有時候反而會有另一番意境。


一起學心理


喜歡獨處的人是什麼心理?有點迷瞪,一時搞不懂你想問什麼?

首先,我是一個習慣獨處的人。而且獨處的時候很多。

我的心理很正常,既無殺人放火之心,也無坑蒙拐騙之意。

我是一個有正常功能的男人,喜歡看美女,喜歡有女人聊天。

日常工作我能做的很到位,改造升級有自己的方式與方法。

喜歡看書,看經典的流傳,看時政要聞,不太喜歡穿越,也不太接受玄幻。

原來覺得神劇不符合歷史,現在覺得寫字的時候沒有神劇相伴,幾乎寫不下去。

獨處,總是把思想盡情的放飛,把看過的東西一再回味,把現實的種種理理順序。

有時候,有不錯的同事過來,一起聊聊天,喝個小酒,天南海北的扯一番八卦,心情也很舒暢。

獨處,沒什麼不好,總比成天絞盡腦汁琢磨這個琢磨那個,誰跟我彆扭,誰跟我過不去好。

獨處絕不是不交往,也絕不是厭惡逃避。

獨處也不是潔身自好,自命清高。

獨處只是一個個人習慣的狀態,可以接受孤獨,也能融入噪雜。



木才不是鐵


喜歡獨處的人,要麼是經歷過艱難困苦與挫折之人,大徹大悟後,大智若愚的智者;要麼生來就是一個孤獨者;要麼他們為自己心目中的目標,為了實現自己心目中的目標,潛心研究,全心全意埋頭奔波的人,最後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比如老子、司馬遷、牛頓、叔本華等)。他們都是健康的獨處者。

而不健康的獨處者是:不能夠接納自己的性格或顏值以及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害怕別人對自己的的評價,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將自己“自我監禁”,讓自己閉目塞聽,隔離與社會的聯繫,活在所謂他自己幻想的生活中,掩飾自己真實的感情,害怕他人說長道短,還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掩飾起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道理。他們總是遵從自己內心的心願,聽取自己對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他依然認為這就是他的性格與生活,而且他也會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也過著他這樣的生活。這就是一種另類的獨處。在醫學方面就可以定義為心理不健康或有心理疾病。



銀川—鳴心理


要說這世界太大了人口壓頂性格各異,都在生存裡求工作忙生活,而組成了這個暄鬧非凡的大世界。但大凡人生的人又很明鮮的分為外向內向兩種,外向的豁在開朗樂呵愛熱鬧喜趕埸,是屬於那種往有人的地方人來歡的人。三三兩兩有講有笑濤濤不絕,抒發自我共感人生結聚友情,是社會生活裡隨處都可見,見怪不怪又不足為奇的事。與此同時喜歡獨處在寂靜的一角,耐得住僻靜安心做自已的事獨處著日子的人,不僅大有人在而且在於無聲處手不住心不停,甚至於世界接軌裡。這種人多在個人的興趣愛好裡,孤芳自賞自娛自樂,或在媒體網上爬格,不失為一種現代人的生活;而喜歡獨處的人通常是兩種人:性格所致無論男女,獨處一方願意安靜有些還不願與人為伍。另一種則多在老者,人生的酸酣都己經融過心裡有數,而很多老人的餘生與社會,不僅難溶做的不好還相礙,所以不如獨處著過。


老謝35094


內向之人: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喜歡安靜,不喜歡被打擾,也不會出現在太吵鬧的場所,更多的是一個人靜靜思考人生,他們覺得獨處的時候可以隨身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更好的讓自己全身放鬆享受自己的私有空間。雖然偶爾也會和朋友熱鬧一場,但更多的還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待著。居家生活很適合這類人,至少更多的是溫柔的小女人或者是帶有紳士氣息的男士吧。他們所喜歡的獨處完全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情緒無關。所以這類人的獨處對人生成長能夠帶來更好的幫助。

外向之人:喜歡獨處的並不多,更多的是周圍不缺朋友,喜歡熱鬧,也能帶動周圍人的情緒,基本上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充滿歡聲笑語。當然他們也有這個能力。假如一個外向之人喜歡獨處的話,也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內心並不是真正的外向,所謂陽光型抑鬱情緒,平時給人以微笑,但獨處時卻充滿失落,而他們卻沉浸在這種失落感中無法自拔,因為周圍人並不能看到他們的內心,喜歡獨處倒不如說他們已經被內心世界所束縛卻無力掙破。很多喜劇大師都會有這樣的習慣的。。。還有一種就是享受歡快之餘,想追尋自己更多的感受。這個只有獨處時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他們可以玩的很開心,也會偶爾感到疲憊,但他們會在獨處中很快恢復過來,繼續偽裝成堅強的樣子。假如他們某一天習慣了獨處,要麼是從疲憊中走出來了,要麼是傷痕累累已經麻木了靈魂。

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歡獨處的理由,只是比起所謂的喜歡獨處,倒不如說是一個人成長中的些許磨礪,也是對內心的一種妥協。


愛喝酒的小老鼠


內向和社交焦慮經常會被劃上等號,或者社交焦慮是內向的一種極端狀況。但真實情況是與內向不同,社交焦慮的人內心可能非常渴望參與社交活動,但他們又擔心別人不希望自己出現,所以一旦有社交機會,有社交焦慮的人會確保有他人陪伴或是選擇直接回避社交場合。社交焦慮的人常常會因擔心說錯話,而回避和他人的交往。對於獨處這個問題,內向和社交焦慮有著以下的區別:



對於一個內向的人來說,獨處待著讓你覺得很舒服;然而,對於一個有社交焦慮的人來說,獨處只是為了減少焦慮。換句話說,內向的人能從獨處中或是一對一的小範圍交往中得到能量。一個人待著會讓內向的人感到神清氣爽,類似充電的感覺。相反,有著社交焦慮的人被恐懼情緒主導。社交焦慮的人在獨處時可能會感覺不那麼焦慮,感覺也還不錯,但這更多的是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而不是快樂的感覺。社交焦慮的人可能會告訴自己“我猜不在乎去不去那個party呢”或者“我才不在乎去不去和那個誰吃飯呢”。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迴避與他人的交往會讓他們覺得十分孤獨或是不安。但是迴避焦慮的動機又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社交焦慮的人為了避免自己尷尬或者看起來很蠢,而回避其實本來很想去的社交場合甚至是很渴望的約會。


酷炫腦科學


喜歡獨處分很多種情況,這裡和大家絮叨絮叨幾點:

1.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

獨處意味著所有的事情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走在哪裡,看到什麼,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決定,不容易產生意見分歧的糾紛,在內心是最自由自在的一種狀態。

現在人們,面對生活都比較擁有自己的態度,有人說:與其浪費大量時間和人商量再去做,不如自己一個人來做決定後馬上做,可能形容的就是這樣一種喜歡獨處的心態。

當然,這一情況的前提最好是你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所有事情都可以自理。

2.不善與人相處,更源自己獨處

這個情況聽起來與第一點有點像,但其實不然,第一種屬於自己有意識的積極選擇,這一種情況屬於被動遠離。

有時性格、或者心情狀態都可以使得人們不想在人堆裡扎堆。最近熱播的《我家那閨女

》裡,就有提到吳昕在後臺時就願意自己一個人待著,就是她覺得這樣自己更自在,更舒服。

需要關注的是,如果有些人長期處於一種情緒不穩定,躲著人走的話,一個人待著的狀態,那麼要預防一下抑鬱症的傾向。

3.太累了,想歇歇

這個不用多說了,在工作中忙於各種事務、應酬的人,回到家時多數都想一個人待著,也不想多說話。適當理解,給予關懷,多做一些運動,保證休息,慢慢會恢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