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前言:自幼喜愛垂釣,但不知道從何時起就有了參加競技比賽的想法。回想起剛開始參加競技比賽時那懵懂的樣子實在是非常的可笑,但讓我記憶猶新並且留有遺憾的比賽還是那場因為鉤子沒有綁好的比賽,想當初無論從餌料,釣位,釣法都是極其對路的,可偏偏就因為鉤子沒綁好,跑魚太嚴重錯失了好成績,從那時起也痛定思痛,沉下心來綁制魚鉤,才換來了如今參加比賽才不會從鉤子上出問題的硬實力。今天就把我自己綁制釣鉤的心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少走彎路,快樂釣魚。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子線長度

子線長度這個問題,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搭配原則。垂釣小鯽魚選用1號到3號袖時子線長度會定在55釐米對摺,3.5到5號袖時選擇60對摺,6號袖以上基本都是65對摺,當垂釣鯽魚個體大時也會放到70對摺,而大部分混養子線長度都是會選擇在80釐米對摺。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這樣搭配的一個原因也是經過實戰檢驗,然後經過分析得出的。因子線的長短,是由垂釣魚情決定的,當魚個體小時,子線過長就容易造成丟口的現象,也就是平常說的有口不中魚的情況。並且垂釣鯽魚時漂型和長度複雜多變,很多時候子線長度也是根據浮漂進行一定的調整。混養垂釣在大概率選用50公分長度的浮漂時,也就決定了子線長度也是固定的,所以我平常無論黑坑還是競技混養基本都是選用80公分對摺的混養子線,在極少數魚情條件下也會降低或者增加10釐米垂釣。

搭配技巧

綁鉤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把鉤子綁上就好了,鉤子大小和子線的粗細同時也要搭配合理,比方說當用2號的子線去綁制3.5號的袖鉤,就顯的不那麼合理了。而平常垂釣魚情條件下,也不會出現這麼極端的一個搭配要求,更多的是有一個合理的條件範圍。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我平常搭配的原則就是同鉤型綁三種型號子線,同子線綁三種型號鉤子,就好比,4號的袖鉤,我就會綁制0.25,0.3和0.4這麼一個子線線號的搭配。同子線綁三種型號鉤子也是一樣的,比方說0.5的子線,我會綁5號,6號和7號袖這個搭配。用這樣的搭配方法可以有效的涵蓋垂釣的魚情條件,就算是垂釣陌生魚情的條件下,你子線盒裡永遠都有那麼幾十副合理的線組搭配,並且這幾十副線也足夠使用了。

綁制圈數

很多釣友不會去重視這個綁制的圈數的問題,就像我自己剛開始垂釣一樣,基本是沒有固定的綁制纏繞圈數的,都是纏上綁幾圈就覺得已經很完美了,其實不然,這樣會造成綁的鉤子長度不一,拉力強度也不一樣的情況,這也是我自己剛開始打比賽吃虧打不好的原因。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在綁制釣鉤的時候,纏繞的圈數太少則會造成子線和鉤柄摩擦力不夠,產生打滑轉頭的現象,而纏繞的圈數過多,則會造成在拉緊子線的時候,對子線造成過多的摩擦,從而降低子線拉力。所以我一般魚情條件下就纏繞9圈就足夠了,無論大鉤還是小鉤,這都已經足夠了。因為用的鉤子大了子線也必然會粗一點,所以纏繞的圈數也不必跟隨鉤子增大而增加。

線頭位置

線頭的位置是指,在把鉤子綁制完成以後,長線和短線頭的位置在那。自己剛開始釣魚的時候,從來沒有過分的留意這個,導致自己拉出的餌團不漂亮,產生了很多問題,當自己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才想起了問題的嚴重性。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大家都知道綁制釣鉤的長線端要在鉤柄內側,因為鉤子上面壓扁的那個部分是朝向鉤柄外面的,如果長線端在外側的話極易產生摩擦,而在真實中魚時,這個壓扁的部分摩擦到魚線上後,就如同那鋒利的刀子一樣,瞬間把子線劃短造成跑魚。並且這也是造成餌團拉的不漂亮的一個原因。

另外的一個線頭同樣重要,就是幫鉤子時那個即將要剪短的線頭,這線頭的位置就決定了你綁制的鉤子轉不轉頭的一個現象,當短線頭不是和長線頭同在鉤柄內側時就很容易產生轉頭的現象,從而發生上述現象。

拉緊程度

在自己學習綁鉤的時候,聽別人說的,線不要拉的太緊,太緊會傷線,往子線盒上掛鉤的時候也不要拉太緊,也是會產生降低線的拉力的情況的。聽了別人給說後,我也照做了,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自己也因此吃了虧。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尼龍線的受力原理是當出現縱向受力的時候是容易產生斷裂的現象的,但如果只是做一定的擠壓排列卻不會降低線的拉力,所以說在綁制釣鉤和掛到子線盒上的時候大可不必擔心拉太緊造成傷線的情況。造成傷線情況的大多數是在緊線時先緊的短線頭,給長線頭在拉緊過程中造成了一定量的縱向受力和摩擦從而降低了線的拉力。

預留長度

預留長度就是說的短線頭的預留長度,我自己認為這個短線頭的預留長度是越短越好,因為這個長度越長,就容易造成纏線,檔口,致使餌料拉的有問題的情況。並且我個人習慣都是近乎齊根剪短的。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可能會有釣友問,這樣剪短後不久容易炸開脫鉤嗎?其實這裡有一個小竅門就是,當上面所說的那些步驟做好後,在緊線時,一定要持續用力,直到把子線在鉤柄上排列的很緊密,並且子線排列看著透明有質感時就不會產生脫鉤的情況了。

雙鉤距離

雙鉤距離,這個雙鉤的距離呢!在混養或者垂釣黑坑的時候,我沒有根據平常所說的二到三個鉤距這樣去確定,而是確定了一個固定的鉤距,大概是在6釐米左右,一樣當你確定了這個鉤距的時候,當你針對魚情更換不同大小的釣鉤的時候對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不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綁制魚鉤不僅僅是纏到鉤柄就行,這些知識點沒有掌握,照樣綁不好


在垂釣小鯽魚或者小個體的魚的時候,我就會控制一定量的鉤距了,因為如果不控制鉤距的話,會在拉餌速釣是,因鉤距較大,不容易拉餌,兩個鉤子在餌團內形成不一樣造成兩個餌團拉出來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垂釣小個體的魚是,鉤距一般不會超過4釐米,就算魚情再快也不會超過這個鉤距,並且平常鉤距也是都控制在3.5左右,當使用特別小的袖鉤時就會控制在2.5左右這麼一個距離。

寫在最後

垂釣運動中,有很多見微知著的情況,就比如我之前參加的比賽一樣,當知道了鉤子綁的不過關時就自然造成了比賽成績不理想的情況,而綁鉤中還有這麼多的細節需要注意去更正。如果在垂釣中其中一個細節沒做好就會造成遺憾,就像跑一條大魚,錯失一份好成績,留下久久不能忘懷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