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會外出打工,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來農村種地,你信嗎?

用戶秋冬老王


其實我很想問一句,不出來打工,那在家裡幹嘛?


糧食生產越來越高效。

現在各個農村生產糧食是高度機械化,從播種、澆水、噴藥、收割,需要投入的勞動力大大減輕。就是因為生產效率提高,糧食的價格才是居穩不上的。


農民應該是一種職業,不是一種身份

大家可以想想,為什麼美國的糧食比我們還便宜,但是美國的農民一年收入能達到七八萬美元?美國農民只有280萬,他們的農民是職業的名稱,而不是身份的區別。我們不能因為你是農民,就要受到額外的國家照顧,這就跟低保戶要低保差不多了。

美國生產力

在美國大部分生產都是有機械代替人工的,美國農民一人管理450英畝耕地,照了6、7萬隻雞,5000頭牛,每年可以生產各種穀物100噸或者1萬千克以上的肉類。

一個美國農民不僅養活98個美國人,他們還能養活34個外國人,主要是美國大量糧食的出口。


工作的時間和收入應該具有合理性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美國農民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實際上跟工廠生產線上的職工差不多的。一年忙到頭,沒有多少假期可以享受。

然後大家想象一下,我們農村人不外出打工,怎樣才能夠生活的和美國農民一樣的狀態?就憑一家人侍弄那幾畝地嗎?如果是說一年365天,有330天在閒著,收入和付出能對等嗎?

城市裡的職工,一年到頭12個月都在工作,每月才能夠掙兩三千元的工資。而農民,憑藉每斤糧食漲到6元錢,一年收入達到兩三萬。這樣是不公平的。

公平就業體系已經建立

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打破了城鄉就業體系的障礙,農民可以到任何地區進行務工、就業、創業。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定,建立勞動關係,用人單位就應當給職工繳納社保。這是公平的,不因為你是農民工還是城市就業人員就有差異。同一崗位就應當同一的工資標準,否則沒人會幹的。

如果低收入人群要去農村打工,農村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嗎?農村的人口一年到頭都在閒著,難道還會把賺錢的崗位讓給城裡來的低收入人群?

糧食的價格是市場決定的

人們並不是只在乎糧食,還需要更多的工業化產品、精神文化產品。這些產品實際上是在長期的物質交換中形成的穩定價格,最終完全可以轉換為糧食的。

糧食是所有國家穩定的基礎,有充足的糧食供應社會才能穩定。糧食每斤漲到6元錢,差不多相當於價格漲了6倍。可能糧食會漲到6元錢一斤,但是其他的生產生活用品一樣增長6倍的話,那麼價格的增長也就沒有意義了。

價格失衡的會自動糾正

我們的糧食為什麼始終維持在一元左右一斤,而且國家還會給予一定的種糧補貼?很明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更低。美國玉米大豆、印度小麥、泰國大米,價格實際上都比國內市場價格低很多。


很多情況下,中間差價可以賺取的收益,決定了人們是否走私的意願。如果說能夠賺取500%乃至600%的收益,相信人們都會大量走私的。學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資本論》中提到如果能夠獲取300%的利潤,資本主義會踐踏世界人世間的任何法律。

國外賣一元錢的東西,國內賣到六元,我們現在已經是開放的中國了,這樣高額的利差絕對會引起更大的瘋狂。比如說現在國家規定,個人購買不超過5000元的自用商品可以免稅。一家人只要一個人出國一次,買回5000斤糧食來,能吃好幾年了?誰還會在國內消費呢?

如果農民因為糧食價格漲到6元一斤,然後回到家裡什麼都不做,也只不過會吃飽,跟現在光種地不外出打工沒什麼兩樣。糧食賣不出去,一樣生活很差勁。

高質量的糧食產品價格一樣很高

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明白過來。沒有6元一斤的糧食嗎?當然多的是。有品牌、高質量的糧食,自然價格會高得多。一些綠色環保品牌大米10元一斤都不會愁銷路的。可是,這些高價格的糧食並沒有改變現狀。因為我們在生產這些糧食的時候,增加了很多的附加勞動在裡面,比如樹立品牌大力宣傳,精耕細作綠色管理,口味獨特更加優質。

所以,沒有任何競爭力的糧食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不是由個人意志能夠扭轉的,否則只會鬧成笑話。


暖心人社


不可能的,民以食為天,糧食如果漲到六元一斤,那各行各業不都跟著漲價嗎?而且現在農村也沒有多少地了,我們這邊一人半畝地,就說種麥子,半畝地能收500斤麥子,六元一斤和3000元錢 ,再除了種子錢,化肥錢,犁地錢,農藥錢,澆水錢,收割錢,也就餘下2000元,再說秋季也差不多,就說也2000元,一共4000元,夠外面打工一個月工資,就說六元一斤,有人來種嗎?我是不會在家種地的,除非老了,回來養老,多少種點夠吃就可以了!


安27433953


我爸爸幾年前回去的,種田了3年,每年都種幾畝,糧食沒有賺錢過,種了些生薑賺了一萬左右。我爸說以後不多種田了,田荒廢了也不想種了。連買肉錢買菸錢都賺不到種個錘子的田。吃多少種多少,我兄弟兩個也每個月會各自給父母一千補貼家用。


無牙齒


如果糧食漲到每斤6元,農村人就不會外出打工,低工資的工人也想來農村種地,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糧食漲到每斤六元的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想讓低工資的工人來農村種地,這種事發生的概率也很小。

我們國家基本的糧食作物就是玉米,小麥,水稻這三種,它們的市場價格都不高,基本在一斤一塊錢左右。

這麼多年了,糧食的價格一直比較穩定,沒有過大的漲幅。這就導致農民現在種地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以玉米為例,今年玉米整體的產量估計在2.5億噸左右,總體是豐收的。但是臨近年關,很多人手中的玉米並沒有賣掉,因為價格太低了。山東這邊玉米價格一斤才0.95元,東北三省因為是產糧大省,玉米價格還要低。

今年玉米總的種植面積是減少的,在黑龍江,很多地區的農民把原先的玉米地改種成了大豆。就是因為玉米收購價格太低,雖然年年豐收,但是他們忍受不了這麼低的價格。

我家也是種玉米和小麥,種糧食的積極性也很低,前兩年把一半的地改成了種樹苗。按照我爸媽的想法,只要在現在糧食一塊錢一斤的基礎上漲個50%,能夠到一塊五一斤就可以了。他們種糧就會很有幹勁,也願意繼續種下去。

但是糧食漲到六塊錢根本就是不現實的,因為糧食是國家的根本,起碼糧食價格穩定,人人都能吃得飽,然後才能做其他工作。

糧食如果漲到六塊錢一斤,說明糧食在市場上已經處於短缺狀態了,如果連最基本的糧食都短缺了,那麼可以想象那個時候社會上別的所有的物資都已經漲得很高了。

生活成本不是簡單的像糧食價格一樣翻六倍,而是呈幾何倍數增長。到了那個時候,不是農民不會外出打工,而是就算出去打工也會無工可打。工人也不會來農村種地,因為去哪個地方都一樣。

真正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像現在一樣想讓糧食價格高一些,多賺一些錢的問題了,而是要填飽肚子,解決溫飽的問題。

所以對於糧食價格問題,異想天開是沒有用的,怎樣結合實際情況,讓糧食價格在一個農民滿意的價位,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農村養殖新鮮事,關注農村種植業,點擊右上角【關注】,瞭解最新種植信息。

農村養殖新鮮事


我認為中國“農民”糧食“如果”漲價到“6元”,也是一種“扶助”農民經濟政策,2020年來臨了,我經常跑“超市”買米,發現如下幾種情況:1.年年如今“新米”早已上市,但今年看到“新米”少則又少?2.進口大米10斤要買60~90元一袋(10斤)還有更貴一百多元……如果按照進口大米價這麼貴,“農民”大米如果買6元的話,我願意“扶助”農民提高經濟收入。


蘇州西園


大錯特錯,為啥?

一,如果一斤小麥漲到每斤6元錢,那一袋化肥肯定漲到每袋500元錢。

二,水資源費漲到每畝500元,水電費漲三倍不當,合作醫療費漲到每人一千不等的,農民開支的錢更多。

三,自古以來讓農民富的流油的事情不可能有。

還是盼望平穩吧,什麼漲價不漲價的事我看還是少點奢望,隨行就市吧!


用戶董永華


田多田少也是個問題,如果田多我認為是可以的,比如一個人種十畝田,每畝收入一千斤穀子,就有六千元收入,十畝田一年下來也有六萬元收入,扣除其他投入四至五萬穩打穩算是有的。象我們這裡四口人才分到二畝田,無論你用怎麼方法去耕種也是在貧困線下的,到不如外出務工。外出務工夫妻倆人一年下來也有四、五萬元收入,所以既便把糧食提高了對田少的地方也沒有多大的好處,我個人這樣認為。


55909514422


把物價壓住不漲只有糧食漲價的情況下才有這種可能,但是這種可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顯得不大可能。理由是,農業雖然在國民經濟中佔用一定的位置,但無法決定主宰整個市場的運行,農業豐收可以,如果說給糧食漲價,農民拿了好處,許多人會過意不去,其它產業的產業價格有可能在原基數上翻翻,到時候糧食漲的那點又算得了什麼。


東立11


糧食乃國之根本,民生工程,如果糧食漲價了,所有的東西都會漲價,所以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別做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春秋大夢。請大家記住,沒有科技含量的東西永遠也賣不出高價錢來。



千里良吉


這個問題就不要探討了較好,如果糧食價格漲到10元/每斤,那生產資料價格比糧價漲的還多(農藥.種子.化肥加代播種收割),農民不但沒增加收入,反而整個物價都上漲了,無法調控,肉類價格100元/每斤,真心不希望糧食漲價[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