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2億多人需要買商品房,是在中小城市買,還是買大城市的?為什麼?

天一成長


除去北上廣深,全國的二線及以上城市不過45座左右,目前來看未來2億多人全部聚集到這些城市不現實

就以如今的北上廣深為例,這幾個城市對於人口流入是進行嚴格限制的,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落戶難的問題始終存在。為何會這樣?其實多數是因為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過多導致的,包括如今一線城市中,除去廣州還有繼續容納人口的空間,其他城市並不樂觀(城市資源不可能無休止增加)。簡單估算下,未來二線城市常住人口達到1000-1500萬基本上就是個瓶頸了。而這30座城市要想再繼續容納2億人是十分困難的,畢竟如今的45座城市中多數常住人口已經接近1000萬(多數都在500萬以上)。幾點觀察:

第一、目前來看不少二線城市(包括新一線)城市本身的容納能力有限,提出城市群概念的主要原因還為了預防類似於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病問題再次出現。包括如今所謂的15座新一線城市,未來大概率人口數量頂峰也就是到1500萬左右,經過簡單的數學計算45座二線及以上城市能夠解決1億左右的人口流入問題就不容易了,其他一半的人口還是要在三四線城市尋求落戶、工作的。

第二、二線及以上城市的房價問題是這2億人中多數人面對的直接障礙。目前根據統計結果來看,二線及以上城市的市區房價均價早已破1萬元,稍微好點的區域比如:東部和南部城市,房價均價早在1.5萬左右徘徊。雖然這幾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價經歷了一輪上漲,但是起碼有個幾千元的差距,這些差距將直接影響其中不少人的選擇。

三四線城市在未來城鎮化建設中還是要起到關鍵作用的,只是現階段“風頭”被二線及以上城市壓過了

第一、對於二線及以上城市落戶政策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其中多數落戶都是有要求的,比如:學歷、工作單位或者有房產等。而在2億人當中其中不少比例是不符合落戶條件的,目前徹底放開落戶限制的城市也是集中在三四線,為何會這樣?其實這就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自然選擇,城鎮化絕對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湧入省會或者大城市,這點大家要清楚。根據一組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的人群數量還佔據了高達64%,我們可以肯定是未來要流入城市的這2億人口中至少半數是不符合如今二線及以上城市落戶條件的。至於這些城市未來落戶政策是不是會放開,包括是不是會出臺類似於廣西鼓勵農村居民城鎮落戶的規定,都會影響著2億人中人們的入城決心。

第二、對於符合落戶條件且工作和工作事業集中在大城市的朋友,肯定是選擇大城市,反之就去中小城市。這裡需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集中在大城市,有時候中小城市的生活未必會差。尤其是隨著如今高鐵、城際鐵路等的開通,未來城市群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大家可以參考呼包鄂城市群),有時候在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生活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綜上,如果按照70%的城鎮化率目標來看未來差不多有1.4億左右的人口還是要進城的,期待這裡面所有的人都步入大城市註定是不現實的。究竟要去哪些城市?還是要跟自己未來的發展規劃有關。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首先,誰告訴你說未來會有2億多人購買商品房的?就算未來城鎮化要繼續推進,還會有2億多人口進城,但這並不是說就會有2億的購房需求,因為按照現在的樓市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很有可能會出現一批租房人群,這些人的不會買房的。

租房跟買房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在享受權益方面等不到保障,例如租房上學就是一個大問題,但問題是隨著樓市結構調整,現在大部分城市都出臺了政策來保證租房者的權益,例如北京就出臺了租房入學政策,讓租房者也能跟買房享受一樣的權利。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到時候租房跟買房沒區別之後,大家還有必要買房嗎?

其次,就算有2億人買,但房價也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因為2億購房需求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樓市供應量更大。關於中國房子到底能滿足多少人的居住需求,有人說34億,有人說16億,所以就算突然出現2億購房需求,但樓市供應也完全能消化這些需求。

最後,我個人認為,這些購房需求會湧向中小城市。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因為現在大城市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高到了每平米5萬多元,一套房子下來就要五六百萬,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所以未來這些因為城鎮化而進城的人口,肯定會選擇去房價更低的中小城市買房。實際上這幾年這種趨勢已經表現很明顯的了,例如前幾年就有很多人高喊“逃離北上廣”,北京人口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跌,所以可以預計,未來新增城鎮人口大部分會湧入到中小城市。


樓盤網


就算未來有兩億農民進城買房,大多數人必定就近的城市購買,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中小城市,尤以縣城為主。大城市房價高,消費高,連本城較高收入的白領也難以應付,何況是剛剛脫貧致富的農民?所以,農民心知肚明,但為了兒孫的前途,並享受改革開放,脫貧致富的紅利,選擇就近縣城,是最佳選擇!


曾國華33


未來有多少人需要買房?不喜歡猜迷,所以只能說三個字:不知道!有人煞有其事的說,有2億人。依據大概是規劃中的城市化率目標,及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框算的!實在不敢說,精準!最多是大概級的粗估。具體怎麼分佈,更是說不準。不過,當確定以農民進城為主力軍,大方向亦已基本確定。也就是,對一二線城市而言,缺人才,不缺人口,對多數三四線城市而言是既缺人口、更缺人才。所以,未來人口流向,不是慣常的一二線人口虹汲,而是“水往低處流”。這種逆轉現象即將發生,來日不長!


曉知樓事


有條件的,兩邊都買,給自己一個多選擇空間。只能買一邊,首選大城市,保值率高出手更容易。

但是,前提都是地段,大城市不好的地段,不如小城市黃金地段……

總之,寧圍雞頭不為鳳尾道理。當然,前提看自己到底主要居住生活在哪裡。


姚耀1188


房地產和城市配套有很大關係,這個關係體現在大城市的交通、城建、就業等等會高於小城市,大家在大城市居住會提高幸福指數,這個幸福指數小城市是滿足不了的。

小城市人流以後必定會繼續往大城市流入,這個流入是肯定的,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小城市的城建、交通、就業率大大低於大城市,這就是小城市的硬傷,今以也會越來越顯現。

說到這裡你大概會有一個買房方向,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就要選擇城市後,再去選擇城市有價值的區域,然後才是選擇樓盤,這三點,是以後做房地產的硬性指標。


資本尋寶


自1999年以來,普通人買房都是不容易的大宗支出

問題是,越是不容易的人越需要關注房產未來升值空間

購買中小城市的,誰都感覺輕鬆些,問題是以後越來越不輕鬆


天一成長


城市化必定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一窩蜂的進城絕對是災難!在一點政府和民間都要警惕!外國的貧民窟已經說明了問題!沒能力做的事就不要強來!需要進城的不止二億,但那不是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就可以辦的事!


春風熙照


買不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

還是買武漢成都西安鄭州的

後買房的人的房產財富本來就偏少

眾多中小城市的房產沒有剛性、浪費財富


藝術人人平等自由


誰又把2億難民引進來了!農村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