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有句俗語:新秀看三年。這是為什麼?

57喵體育


這是針對絕大部分新秀而言的,因為籃球本身就是一項吃青春飯的職業,根據NBA現有的選秀規則,新秀們普遍會在上一年大學後參加選秀(不允許高中生直接參選),這樣,新秀的年齡普遍在19-20歲之間,這個年齡的球員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籃球意識,大部分是依靠身體天賦在打球,換句話說,新秀從大學進入職業聯盟後,需要一個熟悉工作環境、學習職業技能、瞭解商業運作、將身體天賦提煉成即戰力,這就跟我們普通人大學畢業後第一次進入社會工作,如何把大學學到的知識轉變成可以在工作中和社會上生存的技巧,這些都需要時間,這也是90%的新秀剛進入聯盟會從替補做起、或者只有比較少的上場時間,可以說進入聯盟第一年球隊都會做好1-2年適應期和提升期,不會急於求成。

第二個原因跟新秀合同有關,現在聯盟提供的新秀合同一般是2+2,或者3+1,在第三年結束後有球隊選項,這就導致第三年結束後新秀面臨職業生涯中第一次續約,前三年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下一份合同的年限、金額以及未來在球隊中的地位,而大部分人第1年和第二年都處於學習提升階段,這樣的話,第三年就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兩年的學習和適應,如果第三年還沒有打出自己的特點來,在續約時就會喪失主動權,球隊一般不會把三年還沒打出來的新秀視作長期發展計劃,這也是所謂的新秀看三年這一說法的緣由。


椰子Basketball


在一些高順位的新秀大多是在大學聯賽打的風生水起的球員,但是並不是所有在大學期間打球足夠出色的球員都能在職業賽場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大學聯賽和職業聯賽中有很多不同地方,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身體對抗程度,這就是為什麼絕大數球員進入職業後要增重增加身體對抗。此外職業聯賽面對的誘惑更加多,媒體的聚光燈下一言一行都會被曝光,這也是影響球員的場外因素,此外夜店的誘惑金錢的誘惑等等都是一名新秀需要面對的。



但是NBA中也不乏一些低開高走的球員,他們在選秀時沒有太好的順位,在新秀賽季也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是在適應了職業賽場後會迎來一個噴井式的爆發就像如今大火的字母哥。

此外有些新秀在第一年表現亮眼,但是隨後就會低迷很多原因在於對手對其研究。對手研究了其最擅長的得分方式逼著他們去尋找自己新的得分方式,以及不斷地完善自身技術不斷的打磨自己,但是這段時期會出現短暫的低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秀牆。



此外還會有一些新秀賽季暴走的球員,最終泯然眾人,例如特納在職業生涯第一場比賽面對熱火三巨頭就拿下三雙並且絕殺了比賽,最終還是變得平淡。還有當初新秀賽季一時瑜亮的埃文斯和詹寧斯最終也是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被哈登和庫裡的名字所掩蓋。因此只有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球員才能真正的成名於聯盟。


關注作者,咱們聊最愛的籃球🏀!


Rookie侃球


三歲看老,不是沒有道理!

大部分球員是通過選秀進入聯盟開始職業生涯的,從一名新秀逐漸成長為聯盟的球星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球員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無法想象的。我們有句俗話“三歲看老”,這樣的話同樣適用於NBA的新秀,一名球員在是否值得培養,往往在生涯前三年就會有所呈現。

現如今,科技越來越發達,訓練條件也越來越先進。同樣,對於球員身體的檢測也越來越到位,所以一名球員的身體素質在進入聯盟的時候已經被有意向的球隊掌握的清清楚楚,他們在身體方面能夠有多少上限是沒有多少隱瞞的。但是有一點是需要一個過程去理解和培養的,那就是球員的性格和氣質。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球員的球技和身體在進入聯盟前三年基本就會逐漸定型,可是球員的性格卻大有不同,有的球員會展現極強的競爭力和取勝慾望,團結球隊的能力也會展現出來,而有的球員則會比較懶散,沒有多少凝聚力和競爭力。在身體、個人能力差不多的情況下,球員在性格方面的差距就會讓球隊有不同的變化。所以,球隊對於球員的考察在經過前三年後都會有了大體的輪廓,比如庫裡在生涯第四個賽季被勇士扶正;倫納德第四個賽季成為最佳防守球員,他們都是經過了前三年的蟄伏於第四個賽季開始爆發。

所以,類似“三歲看老”的情況是有一定參照的,有些東西可以後天改變,比如身體和球技,但有些東西則是天生的,比如領袖氣質。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強大、出色的球員只要有機會獲得展示,他們總會展現自己最亮的一面!


爽哥看球不任性


在美國職業籃球的業內確實流傳著一句古話,叫做"新秀看三年",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說一名年輕球員能不能成為球星需要三年的時間來進行評判。且不說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蒂姆·鄧肯這些傳奇球星,現役球員中像布拉德利·比爾、肯巴·沃克這些全明星邊緣球員也大都在職業生涯前三年就展現出了未來之星的潛質。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凡事不能太過絕對,像納什,小奧尼爾等等球星,生涯前期的表現沒有那麼亮眼,但同樣也是球星。總會有那麼一些金子直到砂石淘進之後才閃耀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