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說中國人口到2028年出現負增長,峰值為14.42億,你怎麼看?

蔣昊說經濟


人口出生“下降”,有兩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生活成本上升。包括住房、物價、教育成本上升。

第二,婚姻觀念導致不穩定。

第三,互聯網的發展。


卜耐夫哲學


日本、俄羅斯人口都在一個億多。它們的出生率都下降了二十多年。可是它們一個是經濟大國。一個是軍事大國,並沒有因為人口少而影響發展。看看印度,幾年間人口發展到十三億。人多有用嗎。中國的人口在五十年至一百年之內沒有問題。就是降低到七、八億人。也是世界第一、第二。也是挺好的。請這些專家閉上嘴。多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少放謬論。


用戶7151017515589


中國2028年人口達到峰值,並逐年下降。

我認為是值得慶賀的好事。我國年出生人口1000萬左右,總人口8億左右,是符合國情的。人口過多或過少都不好!近15年不豉勵、不逆止、順其自然,中國年出生人口也會在仠萬以上,所以國人不必操心生育問題,把資源用在提高人口素質及發展經濟上去

目前中國人口真的太多了,說不多的估計是部分企業主和部分經濟學家。企業主歡迎人口多,那樣好找人,找到人也聽話,好管理,產品也易銷售。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人多力量大,經濟發展速度快,總量高。但人太多,人與自然不和協,人與人之間競爭激烈,普通平民生活壓力大。以後隨後工業時代及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還會大大縮水,人口適當減少不會產生多少蔽端,相反會降低競爭烈度,減少過於干擾自然,提高人的幸福感。


婁一LGS


2018年出生人口應該在1450萬左右,2019年全面放開生育,但無法改變生育下降趨勢,2021年初人口被印度超越,2023年左右出生人口跌破1000萬,人口負增長,人口負增長的時間基本與臺灣、韓國一致。

2045年,老齡化率36%,出生人口跌破800萬,而1962~1970年出生高峰人口進入死亡期,每年死亡2400萬左右,人口每年減少1600萬人以上。

2100年人口跌至6億左右,與聯合國的低預測值相符。

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生育率比日本當年的生育率更低,而基於我們的國情,福利水平很難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生育率提升更加困難。


人口與未來


我看挺好的,就是希望負增長的力度再大些。資源就那麼多。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有孩子以前,我家一週扔三次垃圾就差不多了。現在有了孩子,一天扔三袋垃圾,每天扔垃圾的時候,我都感覺觸目驚心,不知道這些垃圾會飄到哪裡,會汙染哪裡的環境。


minphy


首先,人口增長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所以,“社科院說中國人口到2028年出現負增長”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基本上是基於經濟增長驅動力可能會減弱的擔憂。人口負增長,一方面說明死亡率大於出生率,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口老齡化問題趨於嚴重。

從歐美髮達國家看,同樣也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

人口老齡化,最大影響在於會給勞動力供給帶來緊張的局面。在出生率不能快速提升的基礎上,一些國家還是比較倚重移民的,希望以此彌補人口增長乏力的短板。不過,歐美國家在移民政策上,非常注重人口結構的調整,都在政策面上鼓勵優質移民的進入。

其次,人口增長過快、過多,同樣也不是件好事情,社會經濟發展將因此承壓。

所以,人口增長如果不能與經濟發展、公共資源與環境發展匹配起來,就會成為社會問題,比如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將難以有質量地保障。民生訴求不能保障的話,人們在生活中的幸福感會比較多的受限。

第三,從社科院說的這個人口趨勢看,住房的需求也有降落的趨勢。

所以,不能盲目對房價進行高預期,這個需求不僅會見頂,而且還會回落。與此同時,社科院預測,還需要30年左右(2050年)完成人口城鎮化,達到80%的城鎮化率。這也表明了,中國房地產在未來30年還有一定的人口走向的支撐力。綜合需求可能回落的因素,中國房地產在未來30年,穩定的狀況會形成,投機的成分依然沒有多大的生機。

最後,社科院說中國人口到2028年會達到14.42億的峰值。

這個基數只能說是非常的夠大,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從2011年起就比較引發關注。不僅基數大,而且人口結構面臨挑戰,這樣的格局是需要智慧面對的。社科院的數據指,從2010到2040年,中國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3.62%,平均每年淨增746萬。所以,日本現在發生的事情,也許還會在中國發生。


波士財經


其實老齡化的現實已經早已擺在面前,我們的老齡化可能比日本還要嚴重一些,所以,儘快放開生育迫在眉睫。而且,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估計還要揹負更加沉重的生活成本。如同前幾日,我看到養老金又調高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年輕人可能會面臨更多的社保支出。

2017年出生1723萬人,大致上又調查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1500-1600萬左右,估計過幾天就知道了。按照這個趨勢,再疊加生活壓力,上有老下有小,再疊加單身貴族,丁克文化。可以說,2028年社科院算是比較客氣的。

以前新加坡和韓國都有過計劃生育,後來逐漸過渡到變為鼓勵生育,可是似乎毫無效果,為什麼?越發達越少生,素質越高越少生。但是我們不能單純的認為人口下降是什麼問題。印度人口多龐大,人均1940美元的GDP,我們至少是過9000美元的GDP,印度人口再增長三倍才能和我們較量一下。最要命的是人口結構問題,老齡化是痛苦的,最好不要集中在一個時代,應該儘量分散。

另外,個人認為我們應該提早學會接受移民,日本新的勞工法支持外國移民,當如今80後90後不足以支撐老齡社會,我們要提前制定好相關政策。如美國這樣的國家,移民政策總有爭議,但是在不同的階段,收方實際上政府有足夠的主動權。況且,移民來得多不也體現了我們強大和包容性。就像唐朝那樣的盛世街上都是胡人。


凱恩斯


誠邀!現在的媒體就喜歡危言聳聽,目的就是讓國家儘快放開二胎,這是富裕中產階級好放開的生娃。一年出生1500萬,相當於一個國家的人口,還少嗎?人多消耗資源就多,人的生存壓力就大!

看看周邊,醫院婦產科為什麼人滿為患,月子中心為什麼生意紅火,月嫂為什麼供不應求,幼兒園為什麼不夠用,學校不停建設還要引入私立。放心吧,全國都在等著生豬寶寶!現在中國死亡人口才1000萬左右 也就是每年出生人口還是多,人口還是增長的,只有死亡多餘出生後再說。

假如放開生育限制,無疑對於富人是大大的利好,要知道即便生活在一個三線都擠不上的小城市裡,上幼兒園孩子,幼兒園學費7.8千,貴的1萬多,甚至幾萬都有。公立便宜私立貴,但是要學區房才能上得到公立啊,公立學校一般都有名額。很多人上不了,只能上私立。興趣班,跳舞畫畫等等,一學期一個興趣班幾千。學2個就一萬左右,一年兩學期,幼兒園最少一萬多。奶粉,穿的,吃的,還要帶出去開闊眼界,一年至少要一次旅行吧。算了一下養一個孩子從3歲上幼兒園最少一年要4.5萬。還不算3歲之前吃奶粉,生病住院等等的費用,吃母乳,可以節約半年的奶粉錢,萬一沒有母乳呢,奶粉一個月幾千,還有尿不溼,各種車,觀光車,搖搖車,手推車等等。

要用事實說話,不要聽專家的,我國6-8億人就很好。美國3億多人口,咱們14億多下降才合理,如果中國人口真的降到了7億,我們的社會生活將變成什麼樣呢?首先交通方面完全夠用了,道路擁擠的現象也將不復存在,日常生活買東西也不用排隊了,這就提高人們的生活效率。

其次現在年輕人面臨的買房難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人口少了房子卻沒有變少,房價就會直線下降,你或許可以用之前一半的錢就能買到心儀的房子,教育、醫療、休閒各個方面也會相應地改觀,人們的生活質量將得到提高,最後你也可以很愉快地享受旅遊生活了。




人人社保


這意味著,未來80後,90後很可能到七八十歲才能退休了……

社科院的意思是,人口負增長最快將在8年後到來。這恐怖嗎?更加恐怖的是,國外有研究機構認為,中國人口負增長其實已經到來!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和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合寫的一篇文章《2018年:歷史性的拐點—中國人口開始負增長》,文章認為,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僅有1000萬左右,而死亡人口也1000萬左右,
很可能2018年就會出現人口負增長。
這個人口出生降幅有點大,畢竟去年有1700多萬出生人口,今年降到1700萬有點不太現實。
從各地已公佈的出生人口數據來看,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減少10%~15%,也就是出生人口在1500萬左右。所以該報告的數據我認為有點危言聳聽了。
不過按照目前的生育意願,人口負增長遲早都會到來,不過是3年5年還是8年的問題罷了。
聯合國人口署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預計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出現倒“V”型反轉,在低生育率狀態下加速下滑跌破10億至6.13億。

這個更恐怖,如果中國不是人口大國,那也失去目前自身的競爭力了。


趙冰峰財經


這兩天,人口問題刷屏了。

引爆這個問題的導火索,是社科院的一份報告,以及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一篇研報。

數據顯示,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當年出生人口為1786萬,但2017年便降至1723萬,2018年預計還將大幅下滑。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2050年減少到13.64億,2065年減少到12.48億,即縮減到1996年的規模。

為什麼人口負增長的問題,會吸引到經濟學家的關注?

因為人口問題的本質是經濟問題,而人口的多寡,也將直接關係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在古代,中國一向是講究多子多福的,形容一個王朝的國力是否強盛,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它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越多,國力越強盛。

因為古代的時候人口多,意味著能夠有更多的人從事農業,並養活更多的城市人口。當時農業是最重要的產業,把農業發展好了,其他產業才會蓬勃發展。同時人口多意味著兵源多,既能對內防禦,也可以對外征伐。

到了近現代,由於工業革命的出現,機器化大生產、流水線作業使得工業成為了最重要的產業。工業對於人口的要求是受過一定的教育,具備一定的素質,能識文斷字,有組織紀律性。

上述對人口的要求顯然和農業截然不同,

歷史上過多的農業人口,反而成為了發展工業的拖累。為了快速提升人口素質,抓住工業現代化的尾巴,同時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信息化,中國實行了計劃生育的措施。

這麼做的好處是人口素質大幅提升,使得中國沒有錯過信息革命的紅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弊端也在逐漸凸顯。

一是使得人口加速老齡化,每一個年輕人都要撫養更多的老人因為實行計劃生育時,當時的中年已經或正在變成老人,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的壽命大大延長,而他們的下一代現在成長為青年後,人口數量相較父輩(一男一女組建一個家庭)按常理推算減少了一半,使得他們必須揹負起沉重的養老負擔。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當年計劃生育實施最為到位的東三省之一,黑龍江省的養老保險基金,從2013年開始入不敷出,到2016年累計結餘轉為負。

這對經濟發展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二是醫療支出快速上漲。上面說的撫養老人是指生活費,但老人更容易生病,所以醫療支出也在快速上漲。在目前的社會保險制度下,老人的醫療支出大多是可以報銷的,而這筆錢同樣要由還在工作的年輕人承擔,進一步加劇了年輕人的壓力,同樣是一個不利於經濟增長的包袱。

三是弱化了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年輕人賺的少,花的多,喜歡新鮮事物,能夠貢獻大量的消費,刺激經濟增長,中老年人一方面要養家餬口,另一方面要留足養老錢,還要再存一筆自己和家人生病時的救命錢,沒什麼消費需求。如果年輕人少,中老年人多,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被弱化。

總之,人口問題就是經濟問題,人口素質能否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口結構能否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這都關係著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