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一首詩詞最悲壯?為什麼?

潤楊的紅樓筆記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張養浩·《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

為何悲壯,詞義明確,不解釋。



urna風之度0



鄉音420


在詩詞的世界,若論哪一首詩詞最悲壯,我推薦陸游的這首《訴衷情》,蒼涼悲壯,讀之,蕩氣迴腸,令人動容。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這首詞寫於陸遊的晚年,此時的他隱居於山陰,雖年邁體弱,但雄心不已,未忘國憂。在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詩中寫道:“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詞的開頭兩句,再現了陸游戎馬疆場的意氣風發,陸游曾在西北前線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那是他最懷念的一段時光。“匹馬戍梁州”透露著當時的陸游是多麼的自信,可謂是豪情壯志。可好景不長,往日激動人心的軍旅生活,現在只能出現在夢中,這種巨大的落差,甚為悲涼。

南宋積貧積弱,偏安江左,中原被金佔領,陸游一生以抗金為志,渴望收回被佔領的山河。“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有一種敵人尚未消滅而英雄卻已遲暮的感嘆,功業尚未成,歲月已無多,壯志難酬。

“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一生都志在恢復中原,卻落得被罷官回鄉的下場,心中有著無盡的悲憤與無奈。


閱讀與思維


詩曰: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明靖鼎革之時,無數人的命運隨之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無數人之中,夏完淳的名字絕對熠熠生輝。這位明末殉國的翩翩公子,犧牲時年僅十六歲。他集文才、人才、 志氣於一身,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

夏完淳天資聰慧,“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十三歲歲隨父夏允彝起兵抗清。父親夏允彝殉難後,他和老師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

夏完淳被捕之後,由洪承疇親自審訊。

洪承疇說:“小孩子懂什麼東西,怎可能起兵造反。只是誤入叛賊之中而已。現在歸順的話,不會讓你沒官可作。”

夏完淳說:“我聽說洪亨九先生,是本朝的偉人,在松錦之戰陣亡殉國,鮮血都濺到水鳥之上。先帝震驚哀悼,給予褒揚撫卹,此事感動中華與四夷。我常常思慕亨九的忠烈,我年紀雖小,殺身報國這種事,當然是當仁不讓!”

旁邊的士兵以為夏完淳不認識洪承疇,提醒他:“上面坐的就是洪亨九大人。”

夏完淳怒斥道:“洪亨九先生殉於王事已久,天下沒有人不知道的,還曾經御祭七罈(其實是九壇),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群臣都跟著哭了。你們是什麼逆黨,敢假託洪亨九之名,汙衊他的忠魂!”

洪承疇聽了夏完淳的話羞愧萬分。洪承疇默然久之,只得揮揮手,今士卒將夏完淳押回牢獄。然後,上報清廷,判處死刑。夏完淳在監獄中向嫡母與生母寫下了《獄中上母書》: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可以無愧矣。

行刑當天,夏完淳傲然挺立,拒不下跪。

正如北島詩中所說:

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和其餘三十多名明末遺民在南京慷慨就義。

手提鬼頭大刀、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面對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六歲美少年,他那殺砍掉無數人頭的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發顫發抖,最終只能閉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

詩書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從古到今意境悲壯的詩詞很多,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夏明翰的《就義詩》,很多很多,也很難說哪一首最悲壯。今天就拿一首我喜歡的毛主席的《憶秦娥》跟大家一起欣賞。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倉山如海,

殘陽如血。

這首詞可謂通俗易懂,簡短凝練,但是這些最明白簡單的文字卻描繪出了最悲壯的意境,氣貫長虹,豪氣沖天。

這是毛主席在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勝利攻克婁山關後填的一首詞。

詞的上闕抓住了“西風、長空、大雁、晨霜、殘月、馬蹄聲、喇叭聲”幾個意象。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一幅蒼涼肅殺的紅軍行軍圖。“烈”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行軍環境的惡劣,讀來猶如身臨其境。用“碎、咽”來形容行軍的馬蹄聲和喇叭聲。給人一種低沉陰鬱之感,暗示了所面臨戰鬥的激烈艱險。雖然只是一個戰前景象的側面烘托卻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下闋寫得是戰鬥勝利後的情景。拂曉行軍出發到黃昏時終於勝利奪下了婁山關。說什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什麼雄關險要猶如鋼鐵鑄造,今天我們就是要邁開大步踏平一切險阻,重新翻越這險關要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毛主席取得勝利後的喜悅心情和抗戰必勝的樂觀態度。“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簡短的八個字,就像是一個無限拉長放大的特寫鏡頭。展現了山河的廣闊壯麗,戰場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慘烈。我們的心也不由自主隨之胸潮翻滾,熱血沸騰,親愛的小朋友們,這就是共鳴呀!





一棵小草827


最悲壯的一首詞是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 》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西風凜冽,天空中一群大雁在凌晨的彎月下淒厲的鳴叫。白霜鋪地,曉月當空。馬蹄聲破碎,軍號聲嗚咽。

不要說雄壯的關隘,連綿起伏的群山像鐵桶般難以逾越,而今重整旗鼓再次出發。重整旗鼓再次出發,蒼茫的群山如大海,夕陽如戰士的鮮血一樣絢爛,悲壯。

這首詞創作於1935年。上闋寫景,勾勒出一幅冬日凌晨的行軍畫卷,描繪了婁山關戰役的慘烈場景。下闋表現了作者從容淡定面對失利和所有困難的氣度,和一定會成功的自信。全詞雄渾悲壯,氣貫長虹。是最悲壯的一首詞。


潤楊閬苑


我認為最悲壯的是元好問的《岐陽》。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曼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元好問,字裕之,自號遺山山人,世稱元遺山。工詩、詞、散文,以詩的成就為最高,是金代最傑出的詩人。 論詩主張表現真情,提倡剛健質樸之風,又親歷戰亂和流亡,所作詩情感真摯沉鬱,風格蒼莽悲壯。 擅長七律, 筆力雄勁,意象深遠,論者稱為“杜甫嗣響”。有《遺山先生集》。

這首詩寫於金汴京淪陷前夕。金正大八年(1231年)正月,蒙古軍攻岐陽,四月破城。《岐陽》三首,此為第二首。詩人通過描寫蒙古軍攻陷岐陽時造成的慘絕人寰的景象,對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統治階級所發動的非正義戰爭,導致的社會的破壞和生靈的塗炭,進行了血淚的控訴,表達了對國事安危,人民受難的焦慮,以及對戰爭的極度厭惡。

首聯追溯歷史,寫十年來蒙古軍侵犯關中地區的戰事,說明金兵有險不能守,致使蒙古軍一再進犯秦地。頷聯寫詩人對岐陽戰事的關注,岐陽陷落後,消息斷絕,秦地百姓紛紛東遷逃難,哭聲載道。頸聯寫岐陽城破之後的慘景。這是詩人的想象,並非實地所見,滿野屍骨無人傷悼,只有野草為伴。殘陽如血,冷酷的照耀著岐陽這座空城。這一聯緊承上句而來,與頷聯兩句共同表現出戰爭的殘酷無情。尾聯以責問上天的語氣,揭示全詩的主題。

這首詩,用字經經營中,恰當的表達了。深沉悲鬱的感情,如草不橫說明金兵毫無戰功,十年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案情極力渲染了,戰地天日無光的陰暗場景,形容戰爭,危害之烈又如第5句,野蔓有情所佔股,即精確表達了白骨遍野的殘酷情景,要用野草有情的法語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疼痛,令人有驚心動魄之感,野草自是無情,他們在荒廢的戰地,瘋狂滋長,圍繞著遍野的白骨更想出,更顯出城破人亡的悲涼死寂。


香風飄玉蕙


“最”……太小兒科,哪有這麼絕對的問題和答案。

比較悲壯的倒有,蘇聯歌曲

《共青團員之歌》

“聽吧,戰鬥的號角

發出警報

背好了行裝拿起武器。

青年團員們集合起來

踏上征途,萬眾一心

保衛國家。

我們再見了,親愛的媽媽,

請你吻別你的兒子吧 !

再見了媽媽

別難過莫悲傷,

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 !

再見了親愛的故鄉,

勝利的星會照耀我們……”

每當唱起這首歌,總會想起二戰紅場閱兵隊伍直接奔赴殘酷的戰場。

和媽媽告別,和太太告別,和孩子告別……是永別 !

說說簡單,一去永不歸。誰能想象出那撕裂心肺的痛。

後來,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吸收了這首歌的悲壯,採用了幾乎相同的帶有死亡氣息的風格和句式,軍人創作出《再見吧,媽媽》這首帶著血,帶著淚的歌曲。

感謝李雙江老師,(他多次赴戰火前線慰問將士,鼓舞士氣。我永遠都不會像那些人不懂歷史的人一樣說你一個不字)用他那深情高亢的歌聲,詮釋了那種依戀,那種激昂,那種慷慨就義的決絕。

再見吧,媽媽

你不要悄悄流淚,

你不要把兒牽掛。

假如我在

戰鬥中光榮犧牲,

你會看到美麗的茶花----

山茶花會陪伴著媽媽……

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歌,悲壯的句子太多。但真正觸碰人民的,關乎我們平安生活的,保守母親孩子生命和幸福的,才是最深情的。這裡的生離死別,才是最悲壯的。

向勇於獻身的英雄致敬 !



快樂牛虻


說到悲壯的詞,我馬上就會想到辛棄疾,辛棄疾早年抗金,氣吞山河,金戈鐵馬,可是南歸後,由於南宋朝廷志不在此,導致壯志難酬,他寫了很多詩篇,表現那種憤慨,那種悲壯之情,溢於言表,分外感人。其中最絕者當為那首為人所熟知的《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一代詞人,境遇總是不好,其人生如悲劇,悲憤之情總是在他的字裡行間。他生在北方,卻是反金的志士。曾參加抗金的義軍,殺敵報國。他終身以恢復中原為己任,雖九死而猶未悔。然而他除了起初曾在耿京的領導下真正殺敵以外,在後來投奔到南宋以後,一直是志向難伸,不僅如此,他還總是遭受排擠,這是怎樣一種境遇呀?

於是他經常借酒澆愁,但是即使就在這時,他也忘記不了自己報國的志向,有道是,沖天凌雲志難行,虎落平陽遭蝦戲。他到南宋之時才25歲,先到江陰任籤判。後又輾轉到了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做轉運使,安撫使,他做過隆興知府,做過福建提點刑獄,安撫使,紹興知府,知鎮江府,寶文閣待制等職。但是他的志向從未泯滅,一直到臨終還在大喊,殺賊!殺賊!何等感人,催人淚下!何其悲壯!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這寫於江西上饒。那是一個深夜,他喝醉了酒,此時萬籟俱寂,他想到了國事和自己的平生,抑鬱難平,抬頭看到了牆上的三尺劍,想到了自己在校軍場點兵,給壯士們分發牛肉,胡樂聲聲,他入夢了,夢到了自己又上了戰場,快馬飛奔,連營的號角,霹靂的神弓,還有飛馳的戰馬,他怎麼能不讓他激情昂揚,熱血沸騰,我方旌旗獵獵,敵方紛紛落馬,呵,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場面呀。詞人何等快哉,何等壯哉!

然而這是真的嗎?但願長睡不願醒。醒來,他才發現這原來卻是在夢中。自己為什麼要醒來呀?什麼驚醒了自己的美夢,是現實的無情,孤獨悽清與無奈!一位披肝瀝膽忠貞不二勇往直前,一心報國的將軍遇到的卻是可憐的南宋朝廷,這注定就是一場悲劇。這怎麼能不令人唏噓慨嘆!最後一句驚人的悲壯。“可憐白髮生”,就如一場音樂會,在高昂的樂曲中,在高潮到來之時,音樂嘎然而止,留給了人們無盡的回想,言有盡而蘊味無窮。所以我們說這首詞壯哉,悲哉,千古絕唱!


發現歷史



古往今來,要說哪一首詩最悲壯,無疑就是文天祥的過過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生於公元1236年6月6日-殉國於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又號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末名臣,文學大家。寶祐四年(1256年)狀元,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派往元軍營談判中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一生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後被張弘範所俘,在獄中始終堅持民族氣節,最後在元大都柴市口面向南方從容殉國。


詩文的大意是:憶昔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艱辛,現如今戰火硝煙已然過去了整整四載。國家危如累卵一如狂風中飄搖的柳絮,我就似那驟雨裡的浮萍一任風吹雨打。惶恐灘頭的慘敗讓我的內心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裡陷身被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又有誰能夠長生不死呢?我要留下一片赤誠丹心映照華夏史冊。

文天祥筆下的伶丁洋。浩瀚於廣東省珠江口外的大海上。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被囚樓船時曾經過渡零丁洋。英雄述及的惶恐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是贛江中的險灘。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擊敗,所率軍士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兵敗後的文天祥,將殘部經惶恐灘黯然的撤往福建。



文天祥於德祐元年(1275),起兵抗元,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正好過去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關乎個人出處,關係國家危亡,一片忠心,天日可鑑。


南宋小朝廷朝自棄守臨安之後,恭帝趙昰隨即被俘,事實上此時的南宋已經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軍民自發組織的散亂抵抗。文天祥、張世傑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於崖山,各處流亡,山河破碎 。此時此刻的文天祥,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命運如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悽殘,五內悲涼。文天祥的過伶仃洋,譜寫了一曲千古英雄的讚歌,慷慨了一幕中華民族的悲壯,傲岸著一位堅貞不屈的雄魂,激勵著一個千年之後的磐石。


我為之聲淚俱下,長歌當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