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風導彈到底有多厲害?

懵懂的仰望



“東風”系列,通常縮寫為“DF導彈”,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部隊(前二炮)操作的一系列短程、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

1950年中蘇友好、聯盟和互助條約簽署後,蘇聯通過培訓、技術文件、製造設備和許可生產蘇聯武器來協助中國的軍事研發。在彈道導彈領域,蘇聯向中國轉讓了R-1 (SS-1 )、R-2 (SS-2 )和R-11F技術。第一批中國彈道導彈是基於蘇聯的設計。從那時起,中國在彈道導彈和火箭技術方面取得了許多進步。例如,太空發射長征火箭源於東風導彈。

東風1 (SS-2 )



東風導彈系列中的第一種型號,DF-1 (SS-2,最初代號為“1059”,而“DF-1”最初被分配給後來成為DF-31號的項目),是蘇聯R-2 (SS-2兄弟)短程彈道導彈( SRBM )的許可版本。DF - 1有一臺RD-101火箭發動機,使用酒精作為燃料,液氧( LOX )作為氧化劑。導彈的最大射程為550公里,有效載荷為500公斤。有限數量的DF-1在20世紀60年代生產,此後已經退役。

東風2 (CSS-1 )



DF-2 (CSS-1 )是中國第一枚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為1250公里,核彈頭為15-20 kt。它被西方命名為CSS-1 (代表“中國面對面”)。西方觀察家早就注意到DF-2可能是蘇聯R-5 (SS-3 )的中國版,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外觀、射程、發動機和有效載荷。現在已經知道R-5的全部文件都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從蘇聯送到中國的。第一枚DF-2在1962年發射測試中失敗,導致改進出DF-2A。DF-2A於1966年被用於在火箭上進行中國的實彈彈頭試驗(在羅布泊上空的大氣層中引爆),並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投入使用。所有DF-2都在1980年代退役。

東風3 (CSS-2 )

DF-3 (CSS-2 )通常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枚國產中程彈道導彈。導彈的設計受到蘇聯R - 14 導彈的極大影響,第一級發動機受到伊薩耶夫 OKB-2 (NII-88 )開發的с. 2.1100 /с. 2.1150 La - 350助推器發動機的啟發。射程2500千米的DF-3最初設計有2000千克有效載荷,用於運載原子(後來的熱核)彈頭有效載荷。1981年,進一步改進了射程為3000公里的DF-3A,並與常規高爆彈頭一起出口到沙特阿拉伯。自用DF-3A射程為3300公里,足以瞄準關島。所有DF-3/DF-3A都在2010年代中期退役,代之以DF-21。

東風4 (CSS-3 )

DF-4 (CSS-3 )是中國第一枚兩級彈道導彈,射程5550 - 7000公里,有效載荷2200公斤( 3噸核彈頭)。它是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發的,目的是提供對莫斯科和關島的打擊能力。DF-4導彈也是中國第一艘太空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基礎。西方估計大約20枚DF-4在2010 - 2015年之前被DF-31取代。

東風5 (CSS-4 )


DF-5 (CSS-4 )是一種洲際彈道導彈( ICBM ),設計用於攜帶300萬噸核彈頭,射程可達12000公里。DF-5是一種基於筒倉的兩級導彈,其火箭是用於發射衛星的空間運載火箭暴風雨 (FB-1 )的基礎。導彈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但直到1981年才投入使用。DF-5A是在1990年代中期生產的,射程有所提高( > 13000公里)。目前,西方估計有24 - 36枚DF-5A正在作為中國的主要洲際彈道導彈服役。

東風11 (CSS-7 )


DF-11 (CSS-7,也是用於出口的M-11 )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三江導彈公司(也稱為066基地)設計的一種公路機動SRBM。與以前的中國彈道導彈不同,DF-11使用固體燃料,這大大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至15 - 30分鐘左右,而DF-5等液體燃料導彈則需要長達2小時的發射前準備。DF-11的射程為300公里,有效載荷為800公斤。改進的DF-11A型已經增加了> 825公里的射程。 M - 11的射程不違反導彈技術控制制度( MTCR )設定的限制。西方對服役中DF-11數量的估計在500到600之間。

東風12 (CSS-X-15 )

DF-12 (CSS-X-15 )是一種SRBM,以前稱為M20。這一名稱的改變標誌著第二炮兵部隊的守備發生了變化,使得導彈有可能裝備戰術核彈頭。它的圖片與俄羅斯9K720 伊斯坎德爾導彈相似。與伊斯坎德爾一樣,DF-12據說有內置的反制措施,包括對抗導彈防禦系統的終端機動性。射程在100 - 280公里之間,但考慮到MTCR限制,實際最大距離可能高達400 - 420公里。藉助慣性導航和北斗導航,精度為30米CEP因為導彈在整個飛行路徑上都受到控制,所以它可以在飛行中被重新瞄準。DF-12長7.815米,直徑0.75米,起飛重量為4010千克,彈頭重量為 400千克,可攜帶集束、高爆破片、侵徹或高爆燃燒彈等有效載荷。由8×8高機動底盤發射,攜帶兩枚導彈。

2018年珠海航展上,一種名為A/MGG-20B (M20B )的M20反艦彈道導彈出口型號亮相。

東風15 (CSS-6 )



DF-15 (CSS-6,也是用於出口的M-9 )是由中國航天科技公司( CASC,以前稱為第五航天學院的火箭發動機技術學院( ARMT,也稱為第四學院)開發的。這種導彈是單級固體燃料固體彈道導彈,射程600公里,有效載荷500公斤。儘管DF-15是為出口而銷售的,但其射程會違反導彈技術控制制度( MTCR )協議,因此迄今為止還沒有DF-15出口。西方估計大約有300 - 350枚DF-15服役。

東風16 (CSS-11 )



DF-16 (CSS-11)是一種新型導彈,射程比DF-15更遠( 800 - 1000公里)。DF - 16是一種比以前型號更長更粗的MRBM,彈頭重量為1000 - 1500千克,精確度為5 - 10米。它的雙圓錐彈頭結構為載荷潛在的增長留下了空間,包括特殊的末端制導彈頭和深度穿透彈頭。它是從類似於DF-21的10×10輪式TEL發射的,但不是“冷發射”,而是使用新的保護性“外殼”來覆蓋導彈,具有核打擊能力。

東風17

DF-17運載一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DF-ZF ),估計航程為1800 - 2000公里,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初始作戰能力。它將能夠運載核有效載荷和常規有效載荷,以及機動再入飛行器,而不是HGV , DF - 17彈道導彈的第一次試驗於2017年11月1日進行。

東風21 (CSS-5 )



DF-21 (CSS-5 )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第二航天學院(現為中國長風機械電子技術學院)開發的兩級固體燃料MRBM。這是二炮部署的第一枚固體燃料彈道導彈。該導彈攜帶一枚500 kt核彈頭,射程可達2500公里。DF-21也是用於夏級SSBN的潛艇發射彈道導彈( SLBM) JL-1 (CSS-N-3,的基礎。1996年,一種改進的型號DF-21A出現。,西方估計截至2010年有60 - 80枚DF-21/DF-21A投入使用;從那時起,這個數字可能已經增加了。

最新的型號DF-21D的最大射程超過1450公里;據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情報中心稱。它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個反艦彈道導彈( ASBM )系統,能夠瞄準移動的航母戰鬥群。DF-21D被認為採用了帶有末制導系統的機動再入飛行器。它可能已經在2005 - 2006年進行了測試,併發射了分別提供合成孔徑雷達( SAR )和視覺成像瞄準信息的衛星。消息來源稱沙特阿拉伯在2007年購買了DF-21。

東風25

DF-25是移動發射的兩級固體燃料IRBM,射程為3200公里。據稱開發項目於1996年被取消。美國國防部在2013年提交國會的關於中國軍事發展的報告中沒有提到DF-25是一種現役導彈。

東風26



DF-26C是一種IRBM,射程至少為3500公里,足以到達美國在關島的海軍基地。目前知道的細節很少,但據信這種燃料是固體燃料,可以在公路上移動,因此可以儲存在地下掩體中,並在短時間內發射,因此很難對付。DF-26C可能是DF-21的後續版本。可能的彈頭包括常規彈頭、核彈頭甚至機動反艦彈頭和高超聲速滑翔彈頭。

東風31 (CSS-10 )


DF-31 (CSS-10 )是中國最新的公路移動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由第四航天學院(現ARMT )研發。DF-31射程為8000多公里,可攜帶一枚1000 kt彈頭,或最多三枚20-150 kt MIRV彈頭。改進型DF-31A射程超過11000公里。DF-31作為新的JL-2 (CSS-NX-4/CSS-NX-5) SLBM的基礎。西方2009年估計有30枚DF-31/DF-31A投入使用;從那時起,這個數字可能已經增加了。

東風41 (CSS-X-10 )

中國正在開發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稱為DF-41 (CSS-X-10 ),射程為12000 - 14000公里,裝備有一枚、三枚、六枚甚至十枚MIRV彈頭。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外媒說東風41將於今年上半年正式服役

外媒說東風41將於今年上半年正式服役?聽薩沙說一說吧。

外媒認為東風41計劃起源很早,是1984年的204工程,至今已經超過34年。204工程的初衷,是製造先進的機動部署洲際導彈,取代老舊的液體燃料導彈東風5。

隨著美國在去年公佈新一代洲際導彈GBSD以及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央視也在去年11月正式公佈了東風41。

西方對於東風41是非常重視的。這種導彈可以採用發射井、鐵路機動和公路機動三種發射方式。

採用數字化引導搭配北斗衛星引導系統,可以達到100米的精度,即便機動方式也可以達到200米的精度。

東風41可以採用3枚、6枚(30萬噸級當量)、10枚彈頭(20萬噸當量),估計射程為12000公里以上。

目前西方認為東風41最厲害的,就是利用公路機動。它採用山西特種汽車製造廠的S4320重型牽引車,這是一種儲存/運輸/發射的多功能拖車。

由於東風41導彈體積巨大,只能採用熱發射方式。導彈和發射車都可以承受導彈排放的高溫尾焰。

東風41的性能遠遠超越東風31和東風5。

東風5是老式液體導彈,生存能力差,精度達到幾公里,只能使用發射井方式。

東風31A僅攜帶1枚彈頭,東風31B能攜帶3枚彈頭,一般認為射程不超過1萬公里,和東風41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薩沙


東風洗地是常出現在各個軍事媒體和論壇上的詞語,似乎外事不決就東風洗地已經成為一種慣性思維,那為什麼國人總是想到東風洗地呢?看來,這個東風導彈還真有他的獨特優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講一講。

圖為打開彈罩展示的新服役的東風16導彈部隊。


東風系列彈道導彈是我國的彈道導彈家族代號,他包含有大量的導彈型號,射程覆蓋從150公里到14000公里不等,可以對各種類型的目標實施打擊,包括面目標、地下目標、分佈式目標、點目標甚至是移動式目標,可以這麼說,在我國的周邊,不論是多麼巨大的軍事行動和威脅,我們最簡單的應對和打擊辦法就是東風洗地,就可以摧毀射程範圍內幾乎所有類型的軍事目標。

圖為核常兼備的遠程精確彈道導彈東風26,他還可以打擊機動式艦艇目標。


我們一個個看吧。在距離邊境200公里內的敵方軍事前進基地和裝甲部隊的集結地,我們可使用東風11導彈進行打擊,彈頭可以使用鑽地、高爆和集束式等,對付不同的目標,比如對於堅固據點,就用鑽地彈,對於裝甲集群,就用集束式彈頭,可以實現面毀傷。而對付200--500公里的目標,可以使用東風15導彈,道理是一樣的。

圖為公路機動型東風31洲際導彈。


對付距離在500--1000公里的目標,可以使用東風16導彈,這款導彈還可以打擊機場目標和移動的大型艦艇目標,彈頭末端最大突防速度可以達到7馬赫,可以使用高超音速滑翔式彈頭,是我國最新研發的精確制導多用途導彈,他的集束式彈頭在殺傷機場時,可以一發覆蓋1-4平方公里,密集發射可以打擊掉區域內所有的地表目標,並且毀傷機場。他還可以打擊航母等移動目標,採用機動式彈頭。

圖為發射中的東風16導彈,他是一種高度現代化的導彈,外觀類似於子彈頭,具有良好的隱身突防和高超音速飛行能力。


另外,對付1000--1700公里的目標,可以使用東風21,而對付1700--2200公里的目標可以使用東風21D和東風25導彈,對付2200--4000公里的目標可以使用東風26,對付4000--8000公里可以使用東風31,對付8000-14000公里目標則是東風41。這些導彈中,東風21、26都是類似於東風16導彈的多用途彈頭導彈,而且可以核常兼備作戰,可以投擲核武器。東風31、41則是屬於洲際核導彈,用於戰略核打擊,不能使用機動式彈頭。

圖為新型越野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


其中,東風31可以攜帶3個分導式彈頭,東風41可以攜帶10個左右的彈頭,可以投擲小型氫彈,這兩款導彈都可以使用越野機動車輛發射,東風41還可以使用鐵路機動發射,生存力較強,他們的突防能力和射擊精度也比較高,彈體體積不大,可以改造為潛射導彈,比如東風31就改造為巨浪2潛射洲際導彈。

圖為閱兵式上的東風16導彈。


東風系列導彈火力強大,種類繁多,可以打擊各類型目標,而且存量很大,因此,我國還提出了一種機動方式,叫做火力機動,顧名思義,火力機動就是軍事單位不機動,但是火力打擊出於機動當中,還有火力封鎖、聯合火力打擊等,都是要發揮東風系列導彈打的遠、打的準、毀傷力強大的特點,因此,外事不決找東風,似乎確實也是正確的選擇呢。


海事先鋒


說起東風導彈我相信不能說每個中國人都知道 ,但是十個有七個半是聽說過的!至於我們的東風導彈有多厲害!嘿嘿 ,我來舉例說明一下!

1、首先我們中國東風導彈是世界上體系最完整的導彈,包含近,中,遠,洲際,以及從東風導彈為本體發展而來的潛射導彈,還有精確打擊的巡航導彈!並且我們的導彈與美國得民兵,俄羅斯的白楊與他們是不分上下的!



2、反艦彈道導彈!中國是目前世界唯一研發併成功裝備的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沒有之一!再次之前前蘇聯與美國都相繼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與探討奈何都沒有成功!由於反艦彈道導彈的特殊性導致她現在並無法被戰艦有效的攔截!比如,敵方的航母了,兩棲攻擊艦了,等一系列高價值艦艇目標!所以反艦彈道導彈的成功是我們不對稱手段的另一種提現!是阻止他國戰艦來阻擋我國統一大業的利器!
3、對外輸出,為他國達到戰略威懾!1987年沙特派來使者,希望能夠購買我國的東風系列導彈!而在此之前沙特是求助過美蘇的,但是美蘇都拒絕出售!鑑於此沙特只能來到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東方大國!而我國多次衡量後同意了與沙特這筆35億美金的軍火大盜!而這筆大單也成為了我國世上最大的軍事訂單!而正是由於這次軍火貿易,使得沙特在中東關係緊張之時有足夠的威懾力來保衛自身安全!


被窩才是生死仇敵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中國東風系列導彈一直是我們強大的戰略、戰術遠程打擊的中堅力量,東風到底有多厲害,大了說現在的東風核導彈實力,滅掉一個國家不成問題;往小了說,隨時精確打擊周邊任何一個戰術目標也沒有問題。

所以說,東風導彈已經覆蓋多種打擊目標和模式。要是東風導彈最厲害地方,就是強大的中程彈道導彈、遠程巡航導彈能力,這個能力美俄英法都沒有,特別是中程彈道導彈,比如東風-26、東風-16、東風-21彈道導彈,東風-10A遠程巡航導彈,這些導彈都是美俄英法所不具備,或者受到《中導條約》限制發展不了。

但這就給了我們東風導彈在這個國際空白領域發揮的機會,特別是這些彈道導彈在一定程度除了執行核打擊任務外,還可以執行反艦、反航母任務,比如東風-21、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這兩種導彈型號美俄英法都沒有。中國東風導彈主要的優勢就是在中近程,並且數量大,打擊精度高,常常使用“東風洗地”這一招,一招鮮吃遍天,東風導彈的特點就在於此。

但我們也要看到現役的東風系列與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型號還有著一定差距,特別是東風-41洲際導彈仍然遲遲沒有服役,而俄羅斯類似的型號白楊-M已經不是最新款,俄羅斯已經退出了薩爾馬特洲際導彈,並且在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彈頭上安裝了高超音速武器“先鋒”。所以,中國東風導彈要想超越俄羅斯等國,必須繼續發展,保證中國東風導彈發揮最大的戰果!


南國軍情


東風系列導彈,是中國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的統稱,這一系列的導彈編號為“DF-?”形式,如東風-1號又寫作DF-1。由於在冷戰期間美俄的中程導彈太多,所以美俄又簽署了《中導條約》用來消除雙方的中程導彈,因此東風導彈系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蓋各種類型彈道導彈的陸基彈道導彈系列。目前中國最厲害的就是東風-41了,東風-41洲際導彈射程達一萬四千公里,主要是威懾美國用的。東風-41洲際導彈同東風-31導彈的差異主要是第三級運載火箭的不同,東風-41的第三級火箭推力更大。東風-41洲際導彈也能夠搭載核彈頭,也採用地面車載機動發射,也有較強的生存能力。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能投入實戰的洲際彈道導彈僅有東風-5一種,數量在10枚以內。進入1990年代以後,隨著東風-5甲洲際彈道導彈的服役和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試驗成功,中國洲際導彈的數量開始成倍增加,2009年的國慶60週年閱兵,當時公開展示了12枚東風-31A洲際彈道導彈。在2015年的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解放軍公開展示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和種類更是大幅增加。目前中國年平均航天發射次數接近20次,按一比一的數量推算,中國每年至少可生產同樣數量的洲際彈道導彈,即使減半每年也可生產10枚,因此中國擁有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至少在100枚以上。

中國政府2013年4月16日發佈了《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白皮書分別公佈了陸海空三軍組成、兵力、擔負任務等,還首次公佈了二炮部隊導彈武器裝備型號名稱——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

中國提升核導彈實力與美國的反導計劃有關,實屬迫不得已,美國已經研製和裝備了陸基中段攔截系統,TH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音譯“薩德”)、“愛國者”末段反導系統,海基“標準-3”反導系統等,組成戰區和國土防禦結合、陸基海基結合的多層反導網絡,讓中俄核威懾力遭遇巨大挑戰。

東風-41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使它幾乎可以打擊地球上的任何點。它是一種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用來代替東風-5液體燃料洲際導彈。不管從東風-41的強大之處來說,我們中國現如今有了如此多的核彈頭數量。


二師兄沙悟空


東風導彈,從全世界範圍看,水平算第一梯隊,也就是說,與美俄大致相當,但在一些技術細節上仍有差距。

先說說我們為什麼算第一梯隊。首先,東風導彈的主體已經是固體燃料,而且我認為,在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我們超過俄羅斯。俄羅斯(蘇聯)搞了若干年固體導彈,還是侷限在輕型的範疇,在重型液體導彈即將退役之際,俄羅斯轉而又研發液體的薩爾馬特,這就說明其固體導彈技術水平仍然超越不了白楊系列,達不到我東風X1的水平。

其次,我東風導彈裝備了分導式多彈頭。多彈頭技術出現已經有半個世紀,從起初的集束式到後來的分導式,它已成為軍事強國洲際導彈的標配。分導式多彈頭既是突防手段,同時也解決了一枚導彈打多個目標的問題。在9.3閱兵中,火箭軍第一次展示了東風5B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導彈。

第三,東風導彈射程涵蓋了從近程到洲際,發射方式包括從車載機動到井式部署,門類之齊全,構成之豐富,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它們既可以執行常規遠程精確打擊任務,又可以執行核反擊任務,多種發射方式則保證了導彈的威力與生存能力之間的平衡。

第四,在北斗導航系統的支持下,東風導彈在制導方式上採取了複合制導,不僅精度高,而且完全自主。這是那些要依靠國外導航系統的國家無法做到的。

總之,中國東風導彈擁有了目前只有美俄導彈才有的能力,說我們屬於第一梯隊當之無愧。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即使第一梯隊,也不是完全一模一樣,也有高下之分。具體來說,在慣性制導精度方面,在固體導彈比推力方面,在導彈操作的自動化程度方面,我們不如美國;在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方面,在突防技術方面,在車載機動導彈的無依託發射能力方面,我們不如俄羅斯。


進擊的女武神


說起導彈,它是各國武器中的重器。殺傷力大,可以岸基發射,潛艇發射,艦船發射,空中發射,汽車發射。這幾年又有了集裝箱發射和在火車上集裝箱操控一體發射機動靈活,被許多國家所釆用。今天的話題,東風導彈有多利害?大家知道,早先我國把導彈部隊叫第二炮兵,為了適應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增強我軍的實戰需要,把二炮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這個真是意義重大,揚了我軍威。東風導彈家族很多,經過更新換代,為了保衛祖國,維護和平,提高威攝力,僅以DF-41型洲際彈道導彈為例,




中國的DF-41洲際彈道導彈自從2015年亮相以來,一直都是美俄兩國比較對象。從綜合角度來講,中國的DF-41導彈無論是在射程、精度、威力方面都獨具特色。尤其對美國來說,DF-41的14000公里意味著從中國發射的導彈可以覆蓋美國全境,無論是關島夏威夷還是遠在東海岸的紐約都可以完成洲際核打擊。除此之外,DF-41還具有極為先進的MIRⅤ重返大氣層載具能力,可以在進入第三階段攻擊的早期分散出高達10枚20萬噸級熱核彈頭。這10個彈頭可以對半徑1000公里內的10個目標同時進行打擊,



也可以對一個超大型目標的不同點完成不同的打擊。此外,DF-41也可以只搭載1枚3000萬噸級別熱核彈頭或6枚30噸級熱核彈頭。東風導彈是我國重器,也是對待一切犯我的殺手鐧。論東風排名世界第三,第二名是俄羅斯R一個36M遠程導彈,也叫“撒旦”。排名第一的是北星之光,的洲際導彈,這個是很少人知道的,但確實存在的,而且還是中國研製出來的,在十幾年前我國已經掌握了此技術,我們的北星之光射射程是24000公里,而它比撒旦射程多了8000公里。同時可攜帶21枚分彈頭,由於威力太強大被當時美國聯合西方國家強制禁止。但核心技術一直撐握在中國手中。


喀秋莎61589681


解放軍為啥不惜成本也要一次齊射多枚東風導彈:多發齊到防無可防。談到我軍的“王牌勁旅”, 火箭軍下屬的常規戰術導彈旅絕對可以名列前茅,和全球其他國家軍隊相比,只有我軍將其作為“突擊尖兵”。常規戰術導彈旅下設多個導彈營,每個導彈營配置多部導彈發射車,現役武器大多數為東風1X系列戰術導彈。導彈型號以東風15為主,王牌武器為赫赫有名的東風-15B,導彈發射車採用8×8輪式結構,機動性強,反應神速,半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準備工作,實現快速打擊的目的。

東風-15B導彈全長9.1米,直徑1米,重6.2噸,彈體根據空氣力學原理,採用流暢的雙錐形結構,尾部有四葉形舵片,可調節飛行軌道,飛行調整能力很強。東風-15B導彈採用固定燃料,是一款性能優越的近程戰術彈道導彈,攻擊射程可達900公里,主要對敵方縱深進行戰略打擊。

東風-15B導彈的戰鬥部分可以配屬多種武器,例如1噸重的彈頭,如果配裝半穿甲彈頭,那麼導彈可以輕易擊穿10-15米厚的地下鋼筋混凝土掩體,然後引爆,摧毀地下軍事目標。同時,東風-15B導彈可以配屬子母彈、雲爆彈、石墨炸彈等等,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

東風-15B導彈採用物理學衛星制導方式,在彈頭彈體分離後,彈頭末端的四葉形推進裝置可以調整其飛行軌道,並接收戰鬥指令完成對軍事目標的打擊任務。東風-15B導彈的理論誤差<30米,國內媒體稱,該導彈的精度可以達到“分米級”,已經具備精確打擊的能力,能夠精確滅掉卡車大小的目標。

東風-15B導彈為了規避反導攔截系統,轉向變軌能力非常強悍,在飛行途中可以進行二次升空,靈活躲避攔截導彈。據相關報道,東風-15B導彈的突防能力非常驚人,曾在軍事演習中,成功躲避S-300系統的攔截,擊毀了目標。

導彈的“單兵作戰能力”強不是強,“集體作戰能力” 強才是強!因此,我軍一直致力於研究導彈齊射戰術。在演習中,我軍已經進行多次東風導彈齊射演練,每次的規模都在10枚以上,偶爾還會和巡航導彈搭配使用:東風導彈比巡航導彈的速度快得多,因此,巡航導彈發射半天之後,東風15B才升空,它會憑藉驚人的速度,在900公里的射程內,反超巡航導彈,先行消滅對手。

東風導彈的造價非常高,每一枚都非常珍貴,可是,從近些年的軍事演習中可以發現,火箭軍的每次演習至少是營級規模,甚至是旅級規模。為什麼我軍如此“土豪”,一次發射多枚導彈呢?根本原因就是——多發齊射,讓對手無法防禦!反導系統面對多發齊射,基本上就“發矇”了,無論哪個反導系統,如果同時對抗多個目標,防禦力是很差的,目標越多,防禦力就越低。

有了火箭軍旅級規模的多發齊射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軍沒有滿足現狀,而是開始研發多型號齊射——就是同時使用不同型號的導彈,攻擊軍事目標,例如,可以將東風15B、東風26以及巡航導彈搭配使用,威力驚人,可以達到突防迅速,全面摧毀的目的。在如此華麗的“攻擊陣容”面前,敵方的反導系統除了“發矇”,還能怎樣?


利刃號


中國的東風彈道導彈家族,是保家衛國的神兵利器,是從近程到遠程洲際的系列型號家族。全部介紹一遍未免太費筆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家族中的“航母快遞”——東風21D。

DF-21D被稱為具有反艦能力。據稱可以在2000海里之外距離上摧毀巨型航空母艦為首的大型軍艦。該導彈利用彈道投射原理,可將威力巨大的戰鬥部送入射程降弧段,將其機動式再入飛行器送入攻擊末段。

這種導彈的關鍵技術難點,就在於機動式載入飛行器上要配裝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傳感器,可使導彈準確命中移動中的目標。另外有資料稱,DF-21D使用固體燃料、雙級推進,作戰射程估計為1000-1800海里左右,其常規裝藥戰鬥部威力強大,只要命中一枚,即使是美國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也會遭重創、徹底癱瘓,隨後追加攻擊的話,必沉無疑。

目前美國海軍航母是以F/A-18E/F大黃蜂戰鬥機為主力機型,以後會逐漸裝備F-35的海軍型號。但不管怎麼說,這些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都要求美國航母至少要抵達1000海里左右距離範圍內,才可以發起攻擊。也就是說,DF-21D完全可以部署在大陸海岸線靠內數百公里的內陸地區,攻擊航母然後迅速轉移陣地。甚至可以製造一些DF-21D的發射車假目標迷惑美軍的偵測單位。這樣就使得DF-21D可以“以小搏大”,最終戰勝美國不可一世的海上霸權。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DF-21D技術上真的可以實現飛行數千公里後,打開自身的雷達和光電設備找到美國航母精確位置、並引導彈頭精確命中。這樣的技術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如果真的實現了,用“厲害”兩個字形容,真的是遠遠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