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配車如何選擇,有哪些配置值得我們購買?

菰單莪的亼


選擇雞頭還是選擇鳳尾?

高配車型和低配車型如何取捨?

消費者永遠算不過車企,車企往往有專門的團隊研究消費心理,所以,我們買車只能按需選擇。土豪只買最頂配,但是我們不是土豪,所以,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哪些配置是對的、應該選的呢?

1、涉及到安全方面的配置,儘量選配

汽車配置涉及到很大一部分是關乎於安全的,比如,安全氣囊、膝部氣囊、側氣簾、ESP車身穩定系統、胎壓監測等等,這些配置是關乎安全的,很多低配車型往往把氣囊減掉幾個,這固然會降低成本,提升性價比,但是,一旦出現事故,多一個氣囊保命,結果大不相同。因此,這些配置是很值得購買的。


2、涉及到動力方面的配置,一步到位!

發動機的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對於汽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很多車型為了拉低入門門檻,往往利用發動機排量、變速箱類型來拉開檔次,比如豐田榮放、大眾速騰這些車型的動力平臺有很大區別,動力表現也大不相同,因此,對於動力有需求的車友,一步到位,千萬不要因為性價比而糾結、猶豫,因此,這部分配置要一步到位。


3、涉及到功能方面的配置,按需選配!

汽車自動啟停、定速巡航、ECO模式、自動座椅、自動空調、感應雨刷、氙氣大燈或LED大燈、主動安全系統,這些功能性配置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配,這些功能可能很多人一輩子也用不上一次,但是這些配置後期又很難加裝,對於這部分配置來說,只能說是按照需要了,我比較注重安全,我會優先考慮主動安全系統、氙氣大燈,因此這也涉及到行車安全。而對於倒車影像、雷達這些可以自己加裝的電子功能,買車時沒必要,原廠的東西固然很好,但是價格更好。


4、涉及到豪華方面的配置,摸腰包選配!

真皮座椅、全景天窗、內飾升級、運動型前後槓、超大輪轂、座椅記憶、抬頭顯示、無鑰匙進入這些提升逼格的東西,腰包鼓鼓的或者是處女座的人可以考慮。

購車建議:

不買最低配、不買最高配,在優先保證安全配置的前提下,儘量動力一步到位,選擇必要的功能配置,可以後期加裝的,沒必要選擇。


眾口說車


無論是什麼車型,廠家總會根據配置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版本,從而劃分出高低配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那麼車輛上這麼多配置,哪些是實用的,哪些不經常用的,我們就來聊聊看這些配置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購買的。

LED大燈

汽車上燈組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早些年還是鹵素大燈的天下,高配車型才有氙氣大燈,如今氙氣大燈機會都已經被完全淘汰,開始流行LED大燈了,相比於鹵素和氙氣燈,LED大燈光線聚攏性更強,射程更遠,如今的LED大燈普遍照射距離在300米左右,對於夜間行車安全性提升很大。

如今新上市的一些車型已經標配了全LED大燈,而還有一些車型在中配以上就已經有這項配置,這相比於幾年前只有全系頂配車型才能擁有這樣配置要好很多,另一方面,LED大燈在美觀方面也做得比鹵素大燈更好,由於LED燈珠很小,廠商也可以根據其這一特性將大燈的造型變得比以前更加犀利,因此,無論是從美觀性還是實用性的方面,如果有可能儘量在買車的時候選購帶有LED大燈的車型。

無鑰匙進入

無鑰匙進入是一項很多人都會忽略的配置,如今的新車基本都已經配備了無鑰匙啟動功能,但是無鑰匙進入在很多車型上卻還是高配專屬,事實上,這項配置非常實用,如果你的車只有無鑰匙啟動而沒有無鑰匙進入,那你依舊在每次上車的時候都要掏出鑰匙來解鎖車輛,無鑰匙啟動也就失去了意義,但如果你的車有無鑰匙進入這個功能的話,從此你的鑰匙就只需要放在口袋裡再也不用拿出來了。

特別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很多車企在造車時為了節省成本只有一個主駕駛有無鑰匙進入或者只有前排車門有無鑰匙進入,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很厚道的做法,而一些在配置上相對比較大方的車企例如凱迪拉克等就通常都是四門都有無鑰匙進入功能,儘管車企這麼做在造成的時候成本沒有提升很多,但是後期車主使用的時候便利性卻大大增加。因此如果你想買的車型有無鑰匙進入的功能的話,也可以提前看一下到底是幾門無鑰匙進入。

座椅通風

座椅通風相比無鑰匙進入的門檻其實就更高了,對於絕大多數車型來說,這都是頂配或者次頂配的專享配置,這個配置的成本其實並不低,不同於座椅加熱在座椅當中埋設電熱絲,座椅通風功能受限需要將座椅材質換成打孔真皮,同時還需要在座椅當中放置風扇。比座椅加熱更高的成本也限制了其普及程度,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地方來說,座椅通風都是一項從每年6月開始一直可以用到10月的配置,有了這個功能之後,你的後背就不會再被汗水浸溼了。

很多人覺得這項功能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功能,然而體驗過後你就會知道,其實這項功能的實用性堪比空調本身,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要得到這項功能可能需要你花費不少的成本,但是如果預算充足的話,還是可以上頂配或者次頂配來獲得座椅通風這樣的更高級的舒適性配置。

自適應巡航

自適應巡航上述所有功能當中最為實用的功能,儘管這項配置也是很多高配車型甚至頂配車型的專屬,但是這項配置卻並不是一項舒適性配置而是一項安全性配置。從前的定速巡航其實實用性並不是很強,在高速上行駛時如果你用了定速巡航功能的話,需要時不時通過踩剎車來解除定速巡航以適應高速上覆雜的路況,但是如果你的車上有自適應巡航的話,那高速路況你幾乎都可以交給它,它會在前面有車輛時自主減速以和前車保持車距,前方沒有車輛或者前方車輛加速時會自動加速以跟上前方車輛或者維持設定時速,對於司機來說,這是一項解放雙腳的功能,對於長途行車時的安全性也有非常大的提升,能夠有效預防因為駕駛者走神導致的各類追尾事故的發生。

儘管這項配置目前在很多車型上還是頂配專屬,但是我們已經欣喜的發現如今以日系廠商為代表的一些廠商已經將這項配置下放到中低配車型甚至全系標配了,也希望能在日系廠商的帶動下,這項配置能夠早日成為像ABS那樣的所有車型出場標配。

總結

無論是我們上述提到的配置還是很多我們沒有提到的配置,其實它們都有很大的用處,而廠商也會不斷根據我們實際的用車情況來優化配置清單,因此總體來看,目前的車輛配置基本都是有用的,所以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還是建議在買車的時候儘量選擇高配而不是低配,畢竟無論是那個級別的車型,高配車才能代表其真實水平。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1,根據兜裡有多少銀子,進行選擇。別光顧面子、充大頭。

2,其它前提一致時,安全配置優先考慮,其次是享受配置。

具體內容,接著聊。

首先,每款車都有數個版本,最便宜的版本稱為“入門級”,俗稱“低配”或“乞丐版”;最貴的版本稱之為“高配”或“頂配”。在多數情況下,高配僅僅是配置豐富而已,並不代表品質。如果以為高配的車是最好的,那就錯了。

其次,在同一種動力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的豐富程度,此外還有音響、天窗、導航、座椅面料,等等。

比如,前些年寶來有一款低配車型是1.6自動時尚型,指導價11.98萬元,往上是1.6自動舒適型,指導價12.83萬元,售價增加0.85萬元,配置增加的內容是:天窗、皮質方向盤、定速巡航、皮質座椅、後排座比例摺疊、後排中間扶手、前霧燈、後視鏡加熱、205/55 R16輪胎。

多花8千塊錢,獲得這些配置是否值,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所以,建議您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錢包富裕就買高配,畢竟能有很多享受;希望節省就買低配,畢竟底盤、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部件,是一樣的。

您問哪些配置值得買。我的理解是,應該優先考慮安全配置。

比如:

車身穩定控制

它能在一定的前提下,把車控制在安全範圍內,盡最大可能防止汽車失控。

倒車輔助


主要有2種,倒車雷達與倒車影像,建議首先考慮雷達,在擁有雷達基礎上,再考慮影像。

反光鏡電加熱和電動摺疊

在雨天,電加熱功能可以保證視野清晰。在狹窄地段停車,把反光鏡收起,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本車受損,併為他人提供便利。

駕駛輔助系列

包括:轉向輔助燈、自適應車燈、自適應定速巡航、主動剎車、車道保持(而不僅僅是車道偏離預警)、併線輔助。

電源接口

前排與後排各有2個USB接口,是最低標準。對於喜歡自駕遊的人來說,後備箱還應該有個點菸器電源接口(給冰箱供電)。

座椅加熱

我國多數地區,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氣溫較低,即使在江南,也是如此。  

後排座分段摺疊(特指三廂轎車)

後排座椅背可分段摺疊,讓車內空間得以擴張,提高實用價值。

車聯網與導航

有了車聯網,能實現許多功能,就不詳細說了。至於導航,雖然多數人喜歡用手機導航,而且手機導航的功能也遠遠勝過車載導航,但我認為,車載導航對於安全來說,依舊有它的價值。


星爺說車


寧可要高級車低配,別要低級車高配

理由如下:

1.高級車更有面子,畢竟外觀上,沒人看到你開的低配

2.好車的做工和選材遠勝低檔車

3.你可以進入好車的朋友圈,結識更多實力朋友

4.高配車,一堆用不著的玩意兒,請問你弄來幹嘛?

下一個問題,那些配置值得購買

值得的有

1前後雷達

2行車記錄儀

3剎車

別去買這些玩意兒,除非你有錢

1自動啟停

2自動駐車

3座椅通風方向盤加熱

4大屏幕

5hud

6氛圍燈

7天窗

8大燈自動清洗裝置


汽車轎車家用車


對於購車,不止車型選擇上糾結,更是在配置上讓人頭疼。即便是購買同一款車型,也有不同配置可供選擇,一般有低配、中配、高配三種。不同的消費者的購車理念有所區別:有的人追求性價比,有的追求面子,有的人追求享受,但總的來說,無論購車理念如何,問題可歸結到選雞頭,還是選鳳尾。

1.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低配車型都會標配ESP車身穩定系統、安全氣囊 、ABS+EBD 安全帶未系提示、藍牙電話,而中配要比低配多出的是天窗、導航、真皮座椅;中配和高配一般差的是氣囊、電子功能鍵、全景天窗、電動座椅記憶、車聯網。

2.高低配差價大

從配置上來看,高配車型比低配車型高出了一大堆配置,但不得忽視的是,消費者要多掏不少錢來為這些配置買單。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配置,但又不希望不能花太多錢;如果要花大價錢來買這些配置,那真得三思後行。

3.高配車的高科技配置使用率不高

低配車的配置相對寒酸,乘坐舒適感較差,沒有高配車型舒適或者高檔,但基本上能滿足日常駕駛使用。以定速巡航和座椅通風為例,平時經常會在城市交通擁擠路段駕駛,走走停停,路況非常複雜,這時候基本上不會用到定速巡航這個功能,只有在跑高速是,才會拿來作為駕駛的一個選擇。而有些高配置得反而會成為雞肋。

根據自身需求,不需要太多華而不實的配置,建議還是買低配車。

至於哪些配置應該值得購買,當然是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再低配也不能少了最基本得esp 安全氣囊之類的被動安全裝置。


汽車網評


汽車選擇高配還是低配並不是問題,預算決定配置水平高低;每一項配置都有其價值所在,有些配置哪怕用十年車只發揮一次作用,其價值也足以體現了。

高低配車的核心差別:安全配置。

以配置區別的安全配置主要為安全氣囊,普通的消費級及以下汽車的低配車多為前排兩枚、中配車加入側氣囊、高配多出頭部氣簾或膝部氣囊,氣囊數量的差異影響之大可能出乎很多車主的預料。

  • 某量產車的碰撞測試低配車為4星而高配車為五星,低配車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側面保護,有氣囊配合安全帶沒有造成側面碰撞受傷,氣囊起到了很有效的緩衝作用,而沒有氣囊測試肢體與堅硬內飾板的直接碰撞。

  • 從這一角度判斷頭部氣簾更加重要,碰撞時頭部是容易出現嚴重問題的部分,而薄薄的塑料內飾板裡面是堅硬的高強度鋼,撞擊力過大會直接碰撞到內部鋼板,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高配車主要的價值體現並不是舒適配置,而是全面的安全保護,僅此一點只要預算允許則一定選擇高配,這是對自己安全的負責。其次在智能化汽車時代,高配車還會多出主動剎車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等功能,僅此兩項配置的組合對於新手司機或女司機而言作用也非常大,誤踩誤判時車輛能夠自動剎車會減少很多事故。

對於入門級而言安全配置還有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的區別,有這項配置車身失控的概率會非常低,反之則會比較高。

這套系統的作用是通過橫向加速度、側滑傳感器、輪速傳感器、節氣門傳感器等部件採集信息,速度為每秒幾十組;通過採集的信息ESP電腦實時分析數據預備調整主動剎車,在急轉彎或路面溼滑車輛可能失控之前,ESP系統會依據數據分析對不同輪胎輸出不同的剎車力,輪胎通過摩擦力從不同的角度限制車輛側滑則能保證不失控,而且同時會限制動力輸出。

這套系統在海外很多地區是強制汽車配備的,現階段國內汽車安全技術標準還沒有對這項規定嚴格要求,但作為消費者在選車時還是作為基礎標準的好。安全配置如氣囊、ESP、主動剎車等功能是發揮一次作用就能改變命運的,重點是後期無法加裝,即使加裝也沒有原廠製造的穩定性高,所以從駕駛安全的角度判斷顯然有必要選擇高配置車。


舒適配置核心:智能化。

座椅以及內飾材質並不十分重要,重點是車機導航的智能化以及空調的智能化操作。導航對於老車主而言可能是價值並不高的配置,原因為早期的系統智能化程度很低、地圖文件需要麻煩的更新,在APP導航普及後車機的精度被對比出很差的水平。

不過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這種情況有所改善,智能系統可以自動更新地圖文件、實時觀測路況信息推送以及進行路線合理規劃的功能,使用體驗已經足夠理想;其次智能化車機還有語言控制車輛配置的權限,比如開關天窗、切換模式、打開某軟件的功能,一旦形成用車習慣會發現技術進步體驗真好。

其次高低配區分的手動和自動空調使用體驗差很多,重要的是會影響駕駛安全;手動空調多為定排量壓縮機,製冷量是恆定的,長時間使用車內溫度會越來越低則需要頻繁調整。而自動空調只要設定好穩定後製冷量可以自行調整,因為壓縮機可變排量,不用頻繁的操作空調面板,在駕駛過程中潛在安全隱患當然更低。

所以選車選擇高配是很合理的,所有能後市場加裝的配置級別都不會高、智能化程度也不會高、穩定性總高不過原車;而汽車又是耐久性消費品,一臺車能用很多年,如在後期感覺需要哪些配置再去升級的話,對改裝後的配置會有足夠的信心嗎?選車還是選擇高配版吧。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