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去世了,外孫一定要去嗎?

小凡1420


去不去在於你自己,而且也需要看情況而定。但是個人建議去,畢竟是家人,而且以後永遠都沒有了再見面的機會。

身邊幾個朋友和外婆的感情都很好,有一個是從小被外婆帶大,感情很深,因為父母從小就在外面做生意,只有外婆一直陪在她身邊。當她的外婆去世時,她才不到10歲。

在她的外婆下葬的那一天,小小的她不能接受外婆的離開,跳進了要埋葬外婆的墓坑,幾個大人也跟著跳下去才把她拉上來,如果不是愛的夠深一個孩子又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說說我自己吧,當我的外婆離開的時候我在外面上學,當時因為年紀小,而且又在外地上學。母親建議不用回來,於是我就沒有回去。

這件事成了我的人生中不能忘記的遺憾,我的外婆是一個非常慈祥的人,我小的時候每次去她家,她都會把她鎖在精緻的小櫃子裡的好吃的拿給我。

她很愛乾淨,家裡總是是一塵不染,眼睛明亮,精神抖擻。在家裡那片有著很好的名聲,這點可以從經常有絡繹不絕的人上門看望她窺知一二。聽我的母親說在她小的時候外婆曾經參加過地下組織,因為她老是在半夜的時候去開會。

這給我小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到最後我都沒有機會了解這段歷史。以前是沒有時間去了解她的人生,因為我一直都忙著我自己的那點事,後來是再也沒有機會去了解她。

外婆是母親最親的親人,有人說,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即便只是為了母親也應該去。

我們總是在還沒意識到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離別的時候就開始面臨生死分離,也總是沒有機會好好告別。人生是向死而生的,只有瞭解了死,才能更好的理解生。

對親人的送別對一個人是一種特殊的體驗,這種體驗會一直伴隨著你,直到有一天你明白了其中的意義,你會感激當時幸好去了。你會明白人生就是距離親人越來越遠,和父母和孩子都是這樣,因為父母會老去,孩子在漸漸長大。

如果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我一定會去送她,把這些年想要對她說的話和對她的思念都告訴她。讓她知道她溫柔慈眉善目的形象一直活在我心中。


雨朵Z


家婆今年八十二歲,她的移民美國的外孫和外孫女今年回來陪她過年,正月初四我們把那姐弟倆送上飛機。不幸的是家婆初七那天突然辭世,我們把老人過世的消息通知到他們時,他們回到家中不到十二小時,但是,老公的外甥女二話不說,告訴她老舅一定要等她,她馬上訂機票回國送外婆最後一程,當時家裡人都勸她,外婆已經走了,她之前也陪過外婆了,就不要再折騰了,可是她說什麼都不肯,她說,從小外婆把她帶大,教她道理,她都還沒來得及孝順外婆,外婆就走了,她一定要回國送外婆最後一程,這是她作為孫女應盡的孝道……

作為晚輩,對於長輩的葬禮要不要參加,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數,另外在不同的地域還有不同的習俗。很多地方並不要求外孫一定要參加外祖的喪禮,但是孫子孫女是一定要參加的,近些年來,因為家裡人丁的減少,對於外孫與孫子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地位上也有了變化,對於送老人最後一程,也是無可厚非的,沒有特殊情況,應該都會到場的。

但是,凡事也都有意外,像我老公的外甥女她就是外婆一手帶大的,跟外祖家的關係更親厚,無論怎樣她都一定要來,但也有感情淡漠的,家裡父母到場了,本人因事不到的也大有人在。

樓主問到這個問題,想來與外祖家並不十分親厚,否則無論如何都會到場送老人最後一程的,這事沒有什麼定式,全看自己的感情,尤其現如今,祖孫與外祖孫之間的感情並無什麼大區別,去是一定都該去的,若真是有特殊原因也沒什麼辦法,若不然,送老人最後一程總是應該的。




迎風綻放416


請問外婆和奶奶有什麼區別呢?

我特別不理解問這種問題的人,

我外婆過世的時候,孫子孫女都來了,外孫女外孫來了一半,可是我外婆原來不管幫忙帶孫還是幫忙帶外孫一個都沒有落下,一碗水端平的很。

呵,怪不得我們那裡有句俗語說:外孫外孫,怎麼帶都不親。

你奶奶在你小時候沒咋帶過你,她過世了你會去嗎?我想答案肯定的應該佔了九層吧。

難道到外婆身上就遲疑啦?


是豆哥不是逗哥


外婆去死了接到電話我當時正好出差在青海的格爾木市,我立刻買了格爾木到西寧的火車,連夜坐車到西寧,我在網上買了西寧到鄭州的機票,鄭州到家還有五個小時的路程,到外婆家已經是晚上11點了,我沒回家直接就在外婆家給外婆守靈(實際外孫是不需要守靈的只是我們哥幾個跟外婆的關係不是一言兩語能說完的),就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個大男人不知不覺中淚水就往外湧,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出殯當天我們兄弟四個淚水都哭幹了,嗓子都哭啞了,外婆去世時92歲,外婆在世時我們兄弟幾個不管誰出差前都要去看望一下外婆,出差回來再去看望外婆已經養成了習慣。敬愛的外婆請您老在天堂放心我們會加倍的孝敬外公的。


俺去釣魚島釣刀魚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說說我自己吧。

在我讀初二的那年,我外婆去世了。因為上課的原因,沒有見到外婆最後一面,也沒有給外婆送行,只是在中間去祭奠了一下。

我對外婆的感情,就是平時節假日的走動時所產生的一些有關血緣的情緒。去祭奠外婆的時候,我擔心在場的人會因為不捨流淚,我卻留不下眼淚,會被別人說無情。只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在看見外婆的黑白照安靜的擺在靈堂的那一刻,我竟控制不住的眼淚像決了堤,也就是在這一刻我明白:如果這次我沒來,我會後悔一輩子!

題主問這個問題,我不明白是什麼心理。只是想借這個問題在這裡友好的提醒一下各位:

身邊的親人去世了,你去不去對於他們來說,沒什麼影響,因為,他們去世了,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我說的是實在,就是一點可能都沒有的那種,那你可以不去。這樣沒人會怪你,你自己也會心安。但若有時間,能抽得出時間,我勸你還是去一下,哪怕不是去見最後一面,不是去送行,只是簡單的祭奠一下也好,畢竟這個人與你有關聯,同你的生命有交集,甚至她還曾給過你關懷和溫暖,如今她走了,也徹底從你的生命裡消失了。你去了,是對她參與了你生命最好的回饋,也是對一個生命最好的尊重。拋開這些不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都是你爸媽的至親,他們的離去對你爸媽來說都是致命的痛,你去了,是對你爸媽的尊重,也能體會到失去至親的痛,對你來說,這也是人生日後必需經歷的過程。

其實,這個去與不去還在於自己,你若想去,什麼都不是理由,你若不想去,什麼都可以是藉口。所以,類似於這樣的問題,還望大家三思,畢竟,生命只有一次,錯過就是永遠的錯過!





小小語錄


在深秋的一個清晨,岳母在醫院撒手人寰離開我們!當時和老婆商量,先別告訴岳父和女兒。岳父高齡且腿腳不好,女兒當時去法國留學,離家還不到一週,主要是考慮爺孫兩一時接受不了,準備待後事處理後再告訴他們。在靈堂擺設好後,妻子控制不住自己,哭著撥通了女兒的電話:兒子,我沒有媽媽了!然後泣不成聲關掉了手機,在場的親戚朋友都掉下了眼淚!很快,女兒電話打給我了,一直哭,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婆婆了!第二天下午,遠在萬里之外法國的女兒跪在了岳母的靈堂前!我父母至今都在農村生活,勞作,女兒是岳母一手帶大的!我想說的是,人間自有真情在,沒有必須,也不要勉強,抱仁德之心,懷感恩之意,生活真好!


且聽風吟陌上柳


外公外婆去世,不管工作在忙,除非一些特別情況,比如在部隊或者一些保密機構,或者在病中,其他問題不是藉口,我認為是一定要去弔唁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就那麼想了。我姨媽去年年底去世,出殯那天她的親外孫就是沒去,藉口說是大學課程緊(是大學老師),把我們氣的,當然她女婿也有不是。


崑崙雪47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講究人情世故。升學,滿月,喬遷,生日等都會辦酒,其中,又以紅白事最重要。尤其是白事!別說是至親去世了,就是街坊鄰居,同學知己家裡有了白事,一般也都會到場幫忙。更別提文中說外婆故去,外孫更要到場送老人最後一程了!說說自己的經歷,雖然說拆遷改造住進了高層,但是村裡還是保留了紅白事互相幫忙的傳統習俗。弟,妹,同學結婚我都到場忙前忙後,白事因本人年輕,好多禮節儀式不瞭解,一般都是父母主動上門幫忙。畢竟,這時候正是需要親朋幫助的時候。至於說白事,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已經相濟辭世了。在停靈期間,我都寸步不離的。姥姥辭世的那會兒,還安排與表弟守了一晚靈(家鄉習俗,老人辭世,靈前長明燈不滅,香火不斷)。料理完老人後事,上班後同事問起,說晚上守靈的時候怕嘛!我說那有啥怕的。自己的老人,看著自己長起來的,總不能害我吧!說一千,道一萬,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多去看看老人,買點老人愛吃的,陪老人聊聊天,這就是最大的孝敬!至於老人故去。生老病死,無法阻擋,只能是與悲傷中,按照家鄉風俗,恭送老人上路。總之,一定要去送老人最後一程!


用戶8698942438755


離開我第一親人是我外婆,她離開的那一天我上的是中班,晚上12點剛剛下班回到家,爸爸給我打電話,這麼晚看到爸爸的電話第一反應就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果然是。電話結束以後馬上把老公叫醒,一起看車票,飛機票,看那個方便那個快一點到家。反正是討論了一晚上沒有睡覺,早上6點多就去找姐姐商量這個事情。8點到公司請假,領導那個狗東西一開始都不批准(在這裡罵罵咧咧一下),8:30到車站,下午3點到杭州,第二天早上10點到家。外婆走的很安詳,還是那麼慈祥。只是臉上再也沒有血色。。。。都已經是最後一次見面了,能回去儘量回去看看吧。


淡然的糾結


外公去世時我還小,十歲左右。外公去世前我也很害怕見到他,我媽想了許多方法讓我去見外公,可我就是不敢去。外公出殯的時候,我是去了,但什麼都不懂。如今,我爺爺奶奶相繼去世了,現在就剩下我外婆,88歲了。我外婆50歲當奶奶和外婆,76歲當曾祖。希望我外公沒能享受的福氣,能讓我外婆吃百二。要不是我外婆夭折了兩個比我媽還大的兒子,現在差不多都要五世同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