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就此次疫情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接受專訪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發展,各行各業對於防護物資的需求都非常巨大。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組長單位,肩負著緊急協調、調動各方資源,保障醫用防護服、護目鏡和眼罩、醫用口罩等重點醫療物資保障的重點任務。今日(2月2日),央視新聞《武漢直播間》對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進行了專訪。

醫用N95口罩應統一調撥統一管理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各地陸續發生,從防控的角度來講,口罩必不可少。以中國14億人人口基數,口罩需求是非常龐大的數字,那我國口罩現在的產能有多少?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我們中國口罩的產能大約是每天2000萬。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是什麼都加上還是就是醫用的?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什麼都加上包括工業的。醫用的220萬,大部分是像我戴這種口罩,叫醫用的外科口罩。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約產能是60萬,是醫用的N95的這種口罩。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就此次疫情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接受專訪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我們國家的產能N95只有60萬?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對,這部分資源是非常寶貴的,是用於重症病房的這部分醫務人員用的口罩。這部分資源應該要採取特殊的措施來統一調撥,統一管理。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我們普通的,不到手術室,不到ICU病房其實用不著,不要佔用這部分口罩,使用普通的外科口罩我認為可以了,因為我也專門去請教了專家,請專家給我們做了講座,專家就是他本人就使用了我類似這樣的口罩。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您說的意思,像這種我們平常日常防護的,在日常只要不接觸醫院重症病室,這些口罩就夠了。您提供這個數字,220萬醫用的口罩,包括您現在佩戴的,220萬。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啊,這麼一比……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所以只能是千方百計的擴大生產,但是這個產能的提升是一個艱鉅的過程,更主要的我覺得還是要保重點,保重點地區,重點人員的使用,特別是ICU病房的使用。

從7000到15萬 防護服產能如何提升?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到目前為止,醫院也好、各行各業也好,都覺得物資是“缺、缺、缺”。隨著全國返程、產能復工,進一步“壓”他們的產能,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就此次疫情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接受專訪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以防護服為例,湖北省現在初期產能是七千,明天我們達到兩萬,未來要達到三萬,再過一段時間要達到四萬,我們定的工作目標是四萬五。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這是湖北省的情況?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對。三萬的產能加上五萬出口產能轉化,但是要滿足中國大面積的需要,我覺得也是難以保證的。所以我們緊急啟動了防護服的提升計劃,利用17個工廠的基礎,不斷的挖潛,提高並達到15萬的供應能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就此次疫情醫療物資保障工作接受專訪

總檯央視記者 董倩:您現在急迫感很重,因為即使再挖產能,面對的現實也是每天的消耗量很大。

中央赴湖北指導組成員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江平:這確實是有底線的,我們有與時間賽跑的緊迫感。特別當我瞭解到,有的醫院醫生醫務人員缺少防護服,我們真的也是寢食難安、非常揪心。我們要把工作做實、做細,儘快把產能提高,滿足醫院的需求。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2月2日發佈,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