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多措並舉

嚴防死守


守住防控疫情的

第一道防線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結合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提高疫情防控的覆蓋面和精準性,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織密了共抗疫情的“防護網”,堅決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您好這位鄰居,請掃一下二維碼,加一下咱們小區微信防控疫情群。”2月1日下午,廣陽區曙光道社區裕華小區居民王濤剛剛在小區進出口監測完體溫,就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用微信掃二維碼加入小區微信防控疫情群。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匯源名居東區,黨員先鋒崗的工作人員,對進出小區的居民進行登記、體溫測量。

廣陽區曙光道社區黨支部書記馬靜介紹,裕華小區屬於無物業小區和開放式小區,目前有19棟樓,80個單元,共962戶。為了更好地加強小區管理,防控疫情,曙光道社區對裕華小區採取了臨時管制措施,只留下三個主要進出口方便居民進出。1月27日,社區工作人員在主要進出口處張貼了小區防控疫情群二維碼,號召業主們加入,群防群治。

“現在我們有三個微信群,有相關防疫知識和通知我們都會第一時間發送到群裡,便於大家瞭解。群裡現在共有300餘名業主,大家平時都喜歡在群裡交流防疫知識,瞭解疫情情況,由此消除了焦慮。”馬靜說。

“我們村街只留一個出入口,為的是不讓外來人員隨意進村。就是我們本村人,出入也要測量體溫。”2月1日,在安次區調河頭鄉大沈莊村村口,村黨支部書記邢繼友正和大家一起忙著對進出車輛進行詢問、排查。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億合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對進出社區的人員進行登記。


安次區億合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海濤表示,目前社區主要聯合物業、志願者對小區內環境進行定時清理、消毒;通過在小區門口設立排查點和地毯式入戶排查的方式,對外地返廊人員以及小區居民進行信息登記和體溫監測。同時,大力宣傳,積極引導居民正確理性地加強自身防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農村、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不能有半點疏忽。我們建立了區、鄉、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推進。”安次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陳灩澎說。安次區各村街、社區黨支部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分別在村口、小區入口設立防疫檢測點,組織網格員逐村(社區)逐戶拉網排查、統計上報,對“近期在武漢居住、有武漢旅遊史、接觸過武漢發熱或咳嗽患者”的人群進行重點排查、摸底登記和及時報告,確保不漏一村(社區)一戶一人。

在疫情防控期間,固安縣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的作用,對68個無物業管理小區開展了黨組織“聯防聯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社區主防。固安縣為每個小區安排1名鄉科級黨員幹部包聯,明確1名社區幹部負責小區日常工作,並通過黨員志願服務、聘用檢測員等方式,配備2名以上工作人員,做好24小時疫情防控工作。配齊辦公設備,為站點配備廣播小喇叭、體溫檢測設備、手套、口罩,設置黨員先鋒崗、黨旗等標識,要求全部黨員佩黨徽、亮身份,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戰疫情】廊坊社區在行動:守住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馨語社區的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給居民免費發放口罩。


縣級聯防。固安縣組織68個縣直部門黨組織聯繫無物業管理小區,選派183名縣直部門黨員幹部深入小區,開展人員信息登記,動態掌握居民外出情況、接觸史、身體狀況。發放疫情防控明白紙,宣傳引導居民群眾不信謠、不傳謠,抵制謠言散佈。登記發放小區車輛臨時出入證7000餘張,嚴把小區車輛出入關。開展不戴口罩等行為勸導行動,引導群眾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

網絡助防。固安縣藉助人員信息登記工作,進一步推進“社區通”“e社區”公眾號的註冊,推行集黨建園地、業務辦理、志願服務、信息反饋等功能於一體的“社區通”網絡平臺,提高知曉率和使用率,運用信息化手段,方便群眾網上辦理業務,減少居民出行。逐個小區建立微信群,安排社區工作人員負責管理,及時發佈信息,引導居民做好自我防控,搭建起黨組織服務居民的網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