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薩達姆?

種業怪


如何看待薩達姆這個人,我們應當去問一下伊拉克民眾。幾年前曾經有媒體採訪過伊拉克普通百姓,其中三人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當年美國大軍橫掃伊拉克,逮捕伊拉克總統。經過審判後,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以反人類等罪名被判處絞刑,並公開直播。面對自己的總統以如此形式被處決,普通的伊拉克百姓是怎麼想的呢?後來西方媒體採訪了一些伊拉克民眾,其中這三個人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有的百姓是歡欣鼓舞的。有一個名叫扎伊德的年輕人,在看到總統被直播絞刑的時候,甚至高興得跳了起來,因為他等這一天等了許久,當看到薩達姆被絞死的時候,心裡自然是高興的。

在他看來,薩達姆從小就是陰影,上學的時候薩達姆是寫在教科書裡的大人物,國民從小就要記住他的“豐功偉績”。在他統治期間,伊拉克與伊朗等國家進行了戰爭,國內也沒有自由,受到了很多的壓迫。現在他死了,民眾就解放了。扎伊德不僅自己高興,還和其他人一起走向街頭慶祝。他的想法,應該是代表了當時很多伊拉克年輕人的觀點。

也有的百姓是傷心落淚的。另外一位叫艾哈邁德的年輕人表達了與扎伊德完全相反的想法,雖然他也承認薩達姆在統治期間有些地方做得不好,但是畢竟代表的是伊拉克這個國家,用這種形式處決一個國家的元首,也是對這個國家的羞辱。

艾哈邁德表示,雖然薩達姆在任期間國內政治氣氛比較緊張,但是隻要不公開反對薩達姆,不對這個政權指手畫腳,至少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現在的艾哈邁德,因為擔心恐怖活動的襲擊,已經搬過一次家了。即使這樣,整個伊拉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動盪不安中,隨時可能被汽車炸彈或者流彈擊中,重傷或者丟掉性命。這種觀點,其實是反映了伊拉克現在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態。

也有一些人的思考比較深刻。納伊姆是位中年男子,而且還是大學的老師。他用了一個詞表達了對當年直播薩達姆絞刑一事的看法:失望。他甚至承認薩達姆判處死刑是正確的,但是公開直播的方式顯然讓他難以接受。

他回憶說當時薩達姆處決時,整個城市都沸騰了,因為這個城市曾經遭受過薩達姆武裝的襲擊,現在元兇死掉了,理應高興。然而現在這座城市比以往更加動盪不安了,很多人甚至被迫離開家鄉。用那伊姆的話說,“以前我們只有薩達姆一個敵人,但是現在我們有上百個敵人,更糟糕的是,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敵人是誰!”

當時薩達姆行刑之時,大部分伊拉克民眾是興奮的,甚至是狂歡的。他們認為薩達姆倒臺了,伊拉克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了。但是多年以後,大部分民眾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一個政權能夠代表整個伊拉克,到處都是槍炮聲,到處都是混亂。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伊拉克人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克共和國第五任總統。出身農民家庭,幼時喪父,靠叔父撫養度日,或許因為是,伊拉克前總統貝克爾的外甥的關係吧?19歲的薩達姆,就投身政治運動,後來又進入開羅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21歲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歷經磨難,久經沙場。1979年,登上伊拉克總統的寶座。


薩達姆一生充滿了傳奇。從逃亡到逃亡;從刺殺總統,到當了總統被刺殺;從青年時期,就立志反對獨裁,到當上總統就獨裁。可謂是百腸迴轉,跌宕起伏!而最令人深思的問題是,一個以反美滅猶為已任的薩達姆,是如何一步步,走進美國人精心設計的圈套,最後,導致一代阿拉伯沙漠之鷹墜落!

薩達姆所處的時代,正是中東風雲際會,世界大國勢力紛紛擾擾的攪局,各種民族矛盾層出不窮,不同的宗教信仰派別盤根錯節。伊拉克也不例外!

伊拉克國民雖然都是阿拉伯人,宗教信仰上大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卻分為三大宗派,占人口總數近60%的什葉派,占人口總數30%多的遜尼派,占人口總數10%的庫爾德人。薩達姆本人是遜尼派,國家的上層統治階級,也都是以遜尼派為主。所以,伊拉克國內宗教信仰矛盾,導致衝突不斷。


薩達姆上臺後,實行的獨裁統治,正是迎合了當時伊拉克國內的政治需要,緩和了因宗教信仰產生的矛盾。因此說,獨裁統治,不是個好東西;但亂世之秋,沒有獨裁者就不會有社會的穩定,就沒有百姓的安定生活。民主是個好東西,卻不是解決已經激化矛盾的法寶。靠民主能讓阿拉伯國家的酋長們,一起坐下來,好好說話,交出他們的權利,那就等太陽從西邊出來吧!

薩達姆通過鐵的手腕,把國家治理的還算過得去。但是,1979年中東另一個大國伊朗,發生了推翻巴列維國王,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上臺的事件。這嚴重衝擊了美國的利益,也對伊拉克的遜尼派當權者們形同挑戰。美國人,怎能嚥下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伊朗青年包圍這口惡氣。於是,美國人祭出挑撥離間的法寶,“以伊制伊”,主動上門挑動薩達姆攻打伊朗。薩達姆正在為兩伊邊界衝突鬧心時,一看美國人主動上門幫忙,喜出望外,早把立志反美的夙願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雙方一拍即合。兩伊戰爭,這一打就是八年。

兩伊戰爭結束後,兩伊都落得個兩敗俱傷。伊拉克一算賬,戰爭損失至少在二千億美元以上。沒打敗伊朗,面子也有點過不去。薩達姆惱羞成怒,便想出了“緹內損失,緹外補”的陰招。在會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時,薩達姆和盤托出了,想要進攻鄰居科威特,理由是,他為遜尼派的阿拉伯人,付出的太多了,而同屬遜尼派的科威特,不但對他戰爭支持的錢太少,而且,還偷竊伊拉克地下埋藏的石油。美國人當場表示,對於阿拉伯兄弟之間的事物,美國不予表態。薩達姆利令智昏,以為得到了美國的默許,馬上派軍隊佔領了科威特。



當時美國眼見兩伊戰爭結束,很怕以“反美滅猶”為己任的伊拉克,壯大後難以控制,又有情報表明,伊拉克正在研究製造核武器。薩達姆又經常大放厥詞,威脅滅掉以色列。美國就暗地裡制訂了,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計劃。正愁沒有藉口之時,薩達姆佔領了科威特。美國總統布什知道機會來了,豈能讓它錯過?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國以正義之師的面孔,出現在伊拉克。

2003年12月13日,逃亡中的薩達姆被自己的警衛出賣,讓美軍抓捕歸案。2006年12月30日,被美國操縱的伊拉克當局絞死。



薩達姆,以“反美滅猶”為奮鬥目標。本以為可以耍美蘇二個大國於股掌之間,縱橫中東沙漠,沒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子孫淚滿襟。

老薩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阿佩呀,看世界!給你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歡迎點評,有問必答!發財手點個贊!謝謝!


阿佩呀


我是歷史真相背後 我來回答

薩達姆極具戲劇性的一生也是備受爭議的一生,有人認為他是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也有人認為他是伊拉克的罪人:有人說,他是反美鬥士,有人認為他是殺人魔王……評價不一,站的立場也不一樣。但是,要客觀的評價薩達姆,以下幾點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薩達姆是獨裁者。這一點幾乎沒有爭議,薩達姆通過政變上臺,掌控伊拉克長達24年,伊拉克幾乎成了薩達姆王朝,無論從統治期限,還是統治手段來看,薩達姆那都是一個獨裁者,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二,薩達姆強大了伊拉克。伊拉克從獨立開始,一直是政變戰亂不斷,北方庫爾德人動亂,國內各部落之間爭權奪利。因此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國家。而薩達姆上臺後,團結國內,打擊分裂,使得國家凝聚在一起。而且收回西方控制的石油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免費的醫療,教育,住房體系。同時發展軍事,使得國家在短期內國強民富,成為中東首屈一指的國家,受到中東國家以及世界的尊重。可以說薩達姆在的時期,是伊拉克最輝煌的時期。這一點也不可否認。

第三,薩達姆死後,伊拉克的確一文不值。很多人都說薩達姆是獨裁者,應該被推翻,這是民主的發展必然。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現狀。國家混戰不斷,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控制局面:民族分裂已成定局,北方庫爾德人已經事實上獨立,國家面臨被肢解。而且國內居民貧困潦倒,民不聊生,難民遍地。而從國際地位來看,一落千丈,現在不光世界看不上伊拉克,就是中東鄰國都對伊拉克很鄙視,毫無國際地位可言,與薩達姆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確實一文不值。

第四,薩達姆再差,那是伊拉克總統,但是卻被自己人殺死。薩達姆作為一國總統,卻備受欺凌,從被抓住被美國士兵壓在腳下,從在監獄任意欺凌,隨意虐待,從被審判,被誣陷,送上斷頭臺……極盡所能侮辱薩達姆,其實本質上還不是侮辱伊拉克人麼?但是伊拉克百姓卻被宣傳矇蔽,喊著自由民主的旗號,幫助西方一起推倒了薩達姆,殺死了薩達姆,但戰後,自由民主變成生靈塗炭。而薩達姆卻成為世界看不起伊拉克的根本,一個國家連自己總統受辱都能歡呼雀躍,那根本上就沒有希望沒有尊嚴。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薩達姆和卡扎菲一樣都想成為中東和阿拉伯地區的霸主,不過他有些自不量力最終被美國推翻。



1.伊拉克原來是中東地區非常富裕的國家。伊拉克通過出口石油使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1970年代幾乎伊拉克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汽車。



2.1979年薩達姆當選了伊拉克的總統,由於伊拉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非常強。因此薩達姆尋求在中東地區稱霸。



3.而1979年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伊朗人民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政府,因此遭到了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制裁。當時伊朗也是非常富裕的國家,伊朗的軍事裝備全是美國進口的。伊朗也希望在中東地區稱霸。



4.美國不允許中東地區出現一個或兩個強國。這會成為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障礙。因此美國支持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伊朗發動了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打了八年,雙方傷亡幾百萬人。這嚴重消耗了伊朗和伊拉克的國力。



5.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薩達姆依然希望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因此他又吞併了科威特。這就引發了第一次海灣戰爭。



6.薩達姆雖然是一個獨裁者。但是他卻維護了伊拉克國家的穩定。在他執政時期,伊拉克沒有恐怖事件發生,恐怖分子也不敢在薩達姆執政的伊拉克惹是生非。伊拉克人民雖然過的不富裕,但是他們得到了和平生活的環境。



7.2003年美國政府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從此伊拉克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戰亂之中。目前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已經宣佈獨立。伊拉克將長期陷入分裂狀態。


香堂風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看了很多關於薩達姆的書,基本沒一箇中國人說他好的。

有本書叫做三進巴格達,記載了錢其森大使在海灣戰爭前拜訪薩達姆,希望他懸崖勒馬,不要自取滅亡,也就是從科威特撤軍。

但薩達姆態度傲慢,根本不做理睬,會晤只是隨便敷衍。

大使事後說,具體話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薩達姆被野心衝昏頭,不顧國家民族的死活,以卵擊石。

當時美國也希望中國能夠讓薩達姆撤出科威特,做了一些努力,最終還是開打。

要知道,當年蘇聯不知道比薩達姆強大多少倍了,古巴導彈危機還是蘇聯讓步。那不是赫魯曉夫沒膽量打仗,是要為本國人民負責,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

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把伊拉克老百姓搞成什麼樣?

之後十幾年的制裁就不說了,剛剛打完仗什麼樣。

還是三進巴格達這本書中寫:

伊拉克境內一片荒蕪。一開始路況還算好,沒見到多少戰爭痕跡,但是過了大約500公里,我們便發現公路被破壞得很嚴重,大大小小的彈坑佈滿路面。我們的行車速度不得不減慢。一路上,我們碰到不少衣衫襤褸的孩子,成群結隊地跑過來乞求麵包,我們便將隨車攜帶的餅乾分給他們。那種情景長久地留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如果說使團的生活尚能用“困難”兩字形容,那麼當地百姓的生活只能說是“苦不堪言”。戰後,伊拉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生產停滯,黑市猖獗,一些地方發生饑荒,出現瘟疫。汽油從一公升兩個第納爾,漲到150個第納爾。一般食品的價格上漲了兩百倍。保持復興黨統治和軍隊的生存與發展,是戰後薩達姆政權的首要關切。有限的生活物資首先用來滿足復興黨官員和軍隊的需要。

而百姓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伊拉克政府採取緊急措施,限量供應口糧。根據配給制,每人每月可以得到八公斤麵粉、兩塊肥皂,嬰兒可以獲得一桶奶粉。牛奶根本沒有,雞蛋也不包括在定期供應之內。

在巴格達市中心的解放廣場和立交橋下,原先的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紛紛出來擺地攤,變賣家中珍藏多年的寶貝。大街上店鋪照常開張,但是消費者寥寥無幾。我們從當地人那兒得知,科威特的商店和倉庫大都被伊軍搶劫一空,整車整車地拉回伊拉克。於是,巴格達一下子出現了來自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高級電器、照相機、手錶甚至藥品,但能買得起的人畢竟是少數。


薩沙


薩達姆,獨裁暴政,家族式統治,生活糜爛,昏庸無道,濫殺無辜。

對內暴政,對外侵略,十惡不赦,罪惡滔天,殺人狂魔,罪該萬死。



LJY117



我個人認為,用八個字來看待薩達姆,那就是:“一代梟雄,民族英雄”。

不管伊拉克人怎麼看,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主要原因是:

第一:鬥爭經歷坎坷。

薩達姆一生經歷坎坷,鬥爭經驗豐富,堪稱一代梟雄。在此期間,薩達姆躲過了數次生死劫,但是最終難逃一劫。第一劫,1959年,薩達姆刺殺伊總理,左腿中彈。第二劫,1963年反對復興黨內腐敗,幾乎被殺。第三劫,1964年返伊秘密活動,入獄兩年。第四劫,當上總統之後逃過中情局、“摩薩德”數次暗殺。其中,1998年2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聯手策劃了在伊拉克發動兵變的陰謀,企圖推翻薩達姆,但還是沒有逃過薩達姆的察覺,至少100名軍官和參與者被處死。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也一直試圖幹掉薩達姆,但均告破產。然而,薩達姆最終伊拉克戰爭失敗被俘後於2006年11月5日被判絞刑。



第二、高舉反美大旗。

薩達姆擔任伊拉克總統期間,在中東地區高舉反美大旗,堅持同美國對著幹,並歷經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直到在美軍及其盟友強大的軍事打擊下失敗。其中美國曾指控他使用武力鎮壓政治持不同意見者與競選對手。2003年2月2日,薩達姆·侯賽因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係。3月20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開始實施“斬首行動”;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經過一次迅速的DNA測試,確定是薩達姆·侯賽因本人。



第三、慷慨接受絞刑。

薩達姆被判處絞刑之後,一直在法庭上為自己和伊拉克辯護。他曾經說:問問入侵者,你們用作發動戰爭侵略我們國家的藉口而聲稱伊拉克藏有的武器究竟在哪?”“美國必須嘗一嘗他自己的毒藥……”。行刑當天,按照慣例伊拉克在絞刑處決死囚時,會給死囚頭上罩一隻黑色的頭套。當頭戴面罩的劊子手要給他戴上頭套時,薩達姆卻表示了拒絕,劊子手於是把頭套圍在了薩達姆的脖子上。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團在死刑過後發表聲明說,薩達姆在最後時刻依然是無畏、正直、並且頭腦清楚的。



薩達姆雖然被美國人絞死了,但是他用自己的死亡告訴伊拉克人美國人是靠不住的,美國給伊拉克帶不來和平與幸福,只能帶來戰爭與痛苦,就像他曾經說過的那樣:“你們美國人,對待第三世界的人,就像伊拉克農民對待新婚妻子:三天蜜月期過後,就得上田裡幹活。”


潘文軍的滿漢全席


薩達姆在伊拉克統治長達24年,曾讓伊拉克迅速崛起,也把伊拉克帶進了戰爭的泥淖,死後譭譽參半。有人說他是伊拉克的“獨裁統治者”,是妄圖稱霸中東的野心家,親手將伊拉克人民推向了戰爭和貧困;有人說他是一個寧折不彎的硬漢,敢於和世界霸主美國扳手腕,是高舉反美大旗的“反美鬥士”。

(薩達姆舊照)

那麼,真實的薩達姆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不幸的童年鑄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

薩達姆出生於提克里特市的一個貧困家庭,在他只有6個月大時,父親就去世了。按照當地風俗,母親帶著年幼的薩達姆嫁給了他的叔叔。童年時候的薩達姆沉默寡言,不善言辭,頗不招叔叔的喜愛。作為繼父的叔叔只管給吃給穿,對他的教育採取了不管不顧的態度,任其自然發展。

後來,薩達姆的母親再婚,嫁給了一個學校的守門人,薩達姆被寄養在了他的舅舅家。舅舅和他的叔叔對他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兩個極端,對他十分嚴厲,稍有不順非打即罵,甚至有虐待他的現象。

處在這樣環境中的薩達姆,不相信身邊的任何人,唯一能讓他找到慰藉的,是他身邊的一匹馬。他也只有在手握韁繩,縱馬馳騁的時刻,才感到內心的他舒適和安全。

可是在某個週末,當薩達姆從學校回家後,他心愛的馬卻死了。他非常傷心,淚流滿面地親自埋葬了自己的馬兒。薩達姆後來說,也就在那一刻,他就已經把眼淚流盡了,一輩子都沒再哭過。

童年的生活環境,造就了薩達姆外表冷酷,內心倔強剛強而又多疑的性格。這樣性格,直接左右了他執政伊拉克後的內政外交策略。

(政變成功的薩達姆)

二、險惡的國內政治環境造就了他精於權謀。

早年的薩達姆參與了多次國內的政變活動。1959年,薩達姆參與刺殺了時任伊拉克總理的卡桑,失敗後被迫逃亡埃及。1964年,薩達姆被時任總統阿里夫逮捕入獄,在復興黨人的幫助下才得以越獄成功,再次流亡海外。1968年,薩達姆返回伊拉克後,發動武裝政變推翻了阿里夫,並在1979年成為伊拉克的第五任總統。

由於得位不正,以及國內險惡動盪的政治環境,迫使薩達姆在就任總統後精於權謀,處處提防。這在他處理兩個女婿的問題上表現得最為充分。

薩達姆有兩個女兒,嫁的人是一對親兄弟。薩達姆的這兩個女婿,為了顯示對薩達姆的忠心,分別將名字改成了侯賽因·卡邁勒和薩達姆·卡邁勒,只保留了“卡邁勒”的姓。兩個女婿後來成為了薩達姆的左膀右臂,深得其信任,分別被委以重任,擔任礦業部長和工業部長,還兼任薩達姆的私人衛隊首領。

位高權重的兩人由此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慾壑難填,和薩達姆的兒子烏代產生衝突。這個烏代可是一個狠角色,揚言要幹掉卡邁勒兄弟。兩兄弟嚇得屁滾尿流,慌忙攜家帶口逃到了約旦避禍。

恰逢聯合國正在調查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卡邁勒兄弟又處於薩達姆的權力核心,多少知道一些薩達姆生化武器的秘密,於是美國指使約旦對兩人實施保護,企圖從二人口中打探情報,兩人也確實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這時的薩達姆向我們充分展示了其善於玩弄權術的高明之處,來了一招“釜底抽薪”。他直接召開記者會,向全世界公開了他的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秘密,瞬間將卡邁勒兄弟變成了毫無價值的人。

這下,兩人成了無足輕重的流亡者,薩達姆又及時地向他兩人伸出了橄欖枝,要求其回國,兄弟倆只好返回伊拉克。

在薩達姆的授意下,兩個女兒迅速地和卡邁勒兄弟離了婚。幾個月後,卡邁勒兄弟被狙殺。

(卡邁勒兄弟和薩達姆)

三、獨裁統治讓他生性多疑。

薩達姆有很多個替身,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場合,他經常讓替身出席。據說一個名叫奧馬爾的人在多次被強行整容後,成為了薩達姆的替身。他的替身多數來自家鄉提克里特,這兒的人容貌、口音都和薩達姆十分相似。

替身的做法,很多國家元首都曾採用,不足為奇。真正體現薩達姆多疑的,是他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晚上睡覺時,薩達姆一般不在他的豪華寢宮裡,甚至經常在半夜換住處,他害怕美國的導彈。他也從來不主動與人握手。甚至閱讀信件時只看複印件,生怕被人下毒。

也難怪薩達姆小心,美國的CAI、以色列的摩薩德都曾多次策劃暗殺他的行動,但都被他的小心謹慎地識破了。

四、狂妄自大斷送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

在薩達姆統治前期,他致力於發展國內經濟,關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使得伊拉克逐漸成為中東霸主。但隨著伊拉克的強盛,薩達姆的權欲之心也日趨膨脹,先後發動了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直至最後挑戰美國權威,以伊拉克的彈丸之地抗衡世界霸主,發動伊拉克戰爭。

誠然,薩達姆的勇氣可嘉,“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不失男兒英雄本色。但作為一國總統,心中應該裝有全體國民,應該具有政治家的擔當和睿智,不該逞匹夫之勇,以卵擊石,讓伊拉克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妄自尊大的薩達姆,最終也讓自己踏上了不歸路,毫無尊嚴地被美國送上了絞架。


張生全精彩歷史


伊拉克在1950年代推翻王室統治之後,隨著石油財富的發展,雖然統治階層爭權奪利,但是伊拉克整個社會風貌是非常世俗化、經濟相對繁榮的,人民生活還是不錯的。

薩達姆1970年代開始逐步掌控伊拉克,在整個70年代,他的行政措施還是不錯的,收回石油主權,積極發展經濟,同時也擴展軍力,伊拉克一躍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新興力量。如果好好經營下去,就憑藉世界前列的油氣資源和2000萬素質不錯的人口資源,伊拉克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強國指日可待。

薩達姆1979年正式成為伊拉克總統,從此開始一連串很“作死”的過程,挑起了兩伊戰爭(至少他先發動了進攻),8年戰爭把伊拉克數十年的積累打的精光,負債累累,隨後,他又入侵科威特,一場海灣戰爭再加上隨後十幾年的經濟制裁,讓伊拉克社會出現了巨大倒退。

隨著形勢的吃緊,薩達姆的統治也越來越從世俗化趨向宗教化,這從伊拉克女大學生近40年的服飾變化就能看出來,到了海灣戰爭後,薩達姆直接把真主至大的格言印到了國旗上。

如果薩達姆一直統治下去,隨著經濟的進一步惡化,薩達姆越來越像個集權的真主,國家體制進一步禁錮,人民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出路。

但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方式卻極其錯誤,隨著政治強人忽然倒下,伊拉克陷入了永無止境的教派衝突、黨派鬥爭、恐怖襲擊、反恐戰爭,國家重建遙遙無期,在廢墟中搖搖晃晃。

薩達姆對於伊拉克或許不是什麼美好的領導人,至少他能壓制國內矛盾,維持一個整體的大致穩定,但英美勢力的強勢介入,讓整個伊拉克社會陷入分裂。


雲中史記




薩達姆通過政變上臺,從此開始鐵腕統治伊拉克。薩達姆執政期間伊拉克得經濟飛速發展,尤其是依賴石油出口的產業一片繁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我國剛剛改革開放,人民該普遍貧窮的時候,伊拉克就已經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伊拉克已經基本實現小康社會了。



在伊拉克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同時,薩達姆的野心也逐漸暴露出來,鐵腕統治下的伊拉克不允許有不同聲音,人民群眾雖然衣食無憂,但精神生活比較壓抑。薩達姆在基本處理完國內事務後開始放眼中東,首先是大量進口先進武器裝備,在雄厚的石油經濟支撐下,薩達姆打造了一支裝備先進的機械化部隊,伊拉克也因此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前兩名是美國和蘇聯)。



自認為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的薩達姆此時有點飄飄然了,率先發動了兩伊戰爭,歷時八年無任何進展後又把目光轉向科威特,在薩達姆看來,科威特這隻“下金蛋的雞”應該併入伊拉克,於是薩達姆在錯判形勢,低估了美國的決心後閃擊科威特兵取得成功,美國擔心伊拉克下一個目標是吞併沙特,如果真是這樣,那伊拉克就能要挾全世界,威脅美國的利益。美伊兩國圍繞石油利益先後爆發了數次戰爭,每次均以伊拉克妥協後收場,但薩達姆的野心也讓美國和薩達姆之間結下的樑子越來越深,一個充滿野心的人執掌伊拉克政權,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薩達姆全然不知,心安理得的當著總統。



9.11事件爆發後六個小時時,白宮已經開始研究怎樣把伊拉克牽扯到這件事情上來,這就說明無論9.11事件真相如何,薩達姆都難逃噩運了。果然,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了軍事進攻,此時薩達姆竟然錯判形勢,認為只要伊拉克軍隊予以抵抗,過不了多久談判就會到來,只要談判就有機會,最多多犧牲一點利益。但此次的布什政府是要讓伊拉克改天換日。讓薩達姆想不到的是,110萬軍隊不堪一擊,共和國衛隊並沒有像樣的戰績,精銳的麥地那師孤掌難鳴,伊拉克軍隊一觸即潰,薩達姆也踏上了逃亡之路,最後被抓獲,判處絞刑並執行。



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戰火不斷,曾經的幸福生活遙遙無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縱觀薩達姆一生,他親手創造了伊拉克經濟騰飛的局面,最後又親手毀掉,所以只能評價說譭譽參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