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十六年後才解密的祕密黨員,對奪取全國預測得比毛主席還準

1933年9月,37歲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中央執行委員胡愈之被秘密吸收為中共特別黨員,歸中央特科領導,不參加黨的基層組織活動,也不參加群眾性革命團體,只與中央特科單線聯繫,以民主人士身份從事社會活動。這一秘密,一直到1979年中共中央公佈了在民主黨派中工作的中共黨員名單,人們才得知胡愈之已經是有著46年黨齡的老黨員了。

胡愈之是浙江紹興上虞人。上虞人傑地靈,曾誕生了古代的有哲學鼻祖王充、竹林賢士嵇康、一代名相謝安、山水詩人謝靈運、明清書畫大家倪元璐、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奠基人竺可楨、國學大師馬一浮、散文大家夏丏尊、商界鉅子經叔平、考古和古文字學家陳夢家、《新華日報》第一任社長何雲(著名烈士)等。僅從宋至清的科舉考試中,上虞榮登進士者有407位,其中還出了8名狀元。

他是四十六年後才解密的秘密黨員,對奪取全國預測得比毛主席還準

胡愈之

1911年,15歲的胡愈之以縣試第一名考入紹興府中學堂,當時魯迅正在該學堂任學監兼博物課老師。以後在上海多年,胡愈之一直戰鬥在老師魯迅身邊。胡愈之晚年在他的自述中提到他正是在辛亥革命前夕,在紹興府中學堂“和魯迅先生結下了師生之誼”,“魯迅是我最尊敬的師長”。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各界進步人士陷入極大悲慟之中。胡愈之敏銳地意識到:必須儘快著手《魯迅全集》的整理、編輯、出版工作,魯迅先生未公開發表的遺作與手稿倘若落入國民黨當局手中,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1936年11月,胡愈之向上海地下黨組織彙報了編輯出版《魯迅全集》的想法,黨的負責人劉少文等商議後表示:在國家和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迫切需要用魯迅精神來喚起民眾,支持抗戰,要動員、利用一切力量,儘快組織出版《魯迅全集》。

胡愈之很快寫出《魯迅全集》編輯分類大綱,與魯迅夫人許廣平商議。兩人細緻歸納,統計出魯迅已出版的文集、譯著、發表的作品共約400萬字,未公開面世的譯文、手稿約200萬字。以體裁、內容歸類,《全集》擬分20卷,總計600餘萬字。

1938年8月10日,200套32開本,封面、扉頁加註編號的精裝《魯迅全集》面世。胡愈之把編號058的《魯迅全集》交上海黨組織轉送黨中央。當時,恰逢上海《讀書》雜誌編輯杜元啟、匡乃成等4人投奔解放區,便將這套書帶到了延安。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人非常高興,每人取得幾卷交換閱讀。在歷史照片“毛澤東攝於延安窯洞”上,仍可見書桌上擺放著三本首版《魯迅全集》。

他是四十六年後才解密的秘密黨員,對奪取全國預測得比毛主席還準

魯迅與胡愈之

胡愈之作為一個文化人,卻對天下大事有精準的分析,他曾有個後被應驗的預言,令人不得不佩服。

1948年夏天,胡愈之從香港到大連,準備由大連轉到華北解放區。那時李一氓正在大連主持工作,接待了他。有一天,兩個人談起了當時的戰局。他對李一氓說:“毛澤東同志估計的勝利時間從現在起還要兩年,在我看來,勝利時間不要兩年。”

“你是怎麼估計的?”李一氓問。

胡愈之胸有成竹地分析道:“除軍事形勢外,還有一個人心向背問題。國民黨不僅軍事崩潰了,經濟也崩潰,因而人心亦崩潰了。你們沒有看見在國民黨區域不論哪一個階層,都希望解放軍勝利,希望蔣介石垮臺。”

經他這一說,李一氓不禁大為欣喜,連聲說:“你這個看法有道理,我完全相信。”本來,李一氓是想等有方便的人同路時,陪送胡愈之到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平山縣去的,現在聽了胡愈之的見解,便立刻報告了旅大區黨委,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見解,建議應該馬上送胡愈之去平山縣。經過旅大區黨委的研究,他們就專門為胡愈之組織了一次交通和護送。

在胡愈之即將離開大連時,李一氓還向他提醒:“到了平山後,一定要把你的這個看法告訴毛澤東同志和黨中央。”

胡愈之到了平山縣不久,就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胡愈之遵照李一氓所叮囑的話,就把自己對戰局的看法坦率地說給毛主席聽。毛主席對胡愈之的看法也很重視。隨後就與中共中央的其他領導人進行了研究。

毛主席吸取了胡愈之的意見,又根據自己掌握的國共雙方的軍事形勢,作了更為準確的分析,在1948年11月14日又寫成《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對自己原先的估計進行了更改。他在文章中說:“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原來預計,從1946年7月起,大約需要5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為此,知情者李一氓後來曾著文《高明的預見》,記述了這件事情。

李一氓曾任中聯部副部長,中紀委副書記等職。李一氓在此文中還說,胡愈之歷來善於分析形勢,1974年以後,他們經常在一起做未來形勢的估計,胡愈之的判斷與後來的現實大致相同。由此看來,稱集記者、編輯、作家、翻譯家、出版家於一身的胡愈之為奇人或預言家,一點兒也不為過。

建國後,胡愈之是光明日報社第一任總編輯、全國新華書店總經理,出版署第一任署長,還是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民盟中央副主席和代主席。

他是四十六年後才解密的秘密黨員,對奪取全國預測得比毛主席還準

1956年2月毛主席與出席政協會議的委員交談,左4胡愈之

建國初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與文朋相聚。當他看到新聞署署長鬍喬木與出版署署長鬍愈之在談笑時,便雅興頓生,遂作一上聯:“新聞胡,出版胡,‘二胡’拉拉唱唱。”請眾人續對。在座的專家、學者們無不為毛主席的趣味比喻和精巧構思所折服,紛紛苦思冥想,卻無人能對,一時傳為佳話。

晚年時期,胡愈之出任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副國級領導人之一。1986年1月16日,胡愈之在京病逝,享年90歲。他畢生廉潔奉公,風範長存。(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