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總統愛上22歲美女,成全球最大新聞,20年後卻促進一大變革

52歲總統愛上22歲美女,成全球最大新聞,20年後卻促進一大變革

人生就像一張大網,是由無數的選擇編織而成,有的人選對了,成就無上榮耀。有的人選錯了,跌入萬丈深淵。一個高高在上的總統,卻和比自己小了整整30歲的女子偷歡,這樣的選擇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通往總統的路

威廉·傑斐遜·克林頓,1946年出生於阿肯色州,父親本來是一名推銷員,工資雖然不多但是勉強足夠一家人的生計,但不幸的是,在克林頓出生前的3個月,一場車禍將他的父親帶離了這個世界

母親強忍著悲痛將他生了下來,交給開雜貨店的外祖母撫養,自己獨自前往新奧爾良學習護理,以謀求一些錢財。

幾年後從護士學校畢業,回來之後結識了一個汽車經銷商,名為羅傑·克林頓,兩人很快的墜入愛河,並且結婚,至此,克林頓就一直跟隨母親同繼父一起生活,並改名為比爾·克林頓。

克林頓並沒有從繼父這裡得到缺失的父愛,反而每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繼父喜愛酗酒,還有賭博的惡習,經常拿著家裡好不容易攢下的一些錢拿去賭博,往往輸得一乾二淨,回來就拿克林頓和他的母親出氣。

後來由於克林頓在學校中成績優異,被評為阿肯色州的學生代表,前往華盛頓參加全國青少年團體代表大會。之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喬治敦大學,並且擔任學生會主席

畢業後獲得國際政治學學士學位,前往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繼續進修,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回到阿肯色州州立大學擔任教授。

1976年,克林頓首次踏入政壇,出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長,兩年後升為州長,1990年,又被選為民主黨最高委員會主席。也就是這個時候,克林頓想要為自己的前途拼一把,決定參加1992年的總統選舉。

52歲總統愛上22歲美女,成全球最大新聞,20年後卻促進一大變革

這個決定在當時是非常不被看好的,因為那個時候的總統是經歷過海灣戰爭的喬治布什,每個人都認為布什一定會繼續連任總統,但結果往往是令人吃驚的,並不被看好的克林頓竟然擊敗了布什成為了第42任總統。

克林頓的童年並不快樂,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在學校中努力學習,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事實證明,他成功了,他的高學歷為他的前途生涯鋪了一條康莊大道,他可以擺脫他那個不堪的父親,自己獨自生活了,而且還當上了總統。

這個時候的克林頓,可以說是人生巔峰了。但是人生會有很多選擇,縱然是總統也不例外,一個女人的出現,讓他的總統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緋聞爆發

1998年,一則緋聞瞬間傳爆網絡,成全球最大新聞。並不是某位明星的,而是國家總統克林頓的。女主角是22歲的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

總統被曝緋聞,這可是前無古人的事例啊,一瞬間各種負面評價鋪天蓋地,克林頓遭遇總統生涯的大危機,甚至議會已經開始要彈劾克林頓的總統職位了,在這危急時刻,克林頓緊急發聲,將一切的責任全部推給了萊溫斯基,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這麼一來,所有的輿論全部指向了當時正是青春年華的萊溫斯基。她在一夜之間,從最出色的實習生,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潘金蓮”。各種各樣侮辱性的詞彙紛紛砸在萊溫斯基的身上,她不堪重負,離開了這個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

52歲總統愛上22歲美女,成全球最大新聞,20年後卻促進一大變革

之後的五年,甚至十年裡,萊溫斯基這個名字一直都是人們唾棄的對象,熱度居高不下,很多媒體都用她來拉高知名度。

當人們認為萊溫斯基從此不會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時候,她出現了,在那件事事發的20年後,萊溫斯基登上了TED的舞臺,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演講,主題為“恥辱的代價”。

萊溫斯基的自我救贖

TED是1984年建立的一家機構,專門傳播各類創意和信息的媒體,是一個含金量十足的舞臺,能夠上來演講的無不是某個領域的知名人士,而萊溫斯基的演講,竟然獲得了長達18分鐘的掌聲。

因為她沒有逃避自己,反而是非常坦然的將當初的事情拿來給人們作為參考,她當時受到輿論攻擊的時候,還沒有社交媒體,但是人們依舊可以通過在線評論和電子郵件來羞辱她,她的照片被貼的滿大街都是,而在演講臺上的萊溫斯基給當時的這個情況取了一個名字,叫

網絡欺凌。

她從人們口中的“潘金蓮”成功的變成了一個非常有經驗的演講者,一個通過自己來呼籲全世界關注那些被網絡欺凌的人。她表示人們應該懷有最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來看待一些事情,不能只是盲目的跟風,恥辱在同理心下無法存活。

她想要通過這次演講,讓那些一樣遭受過網絡欺凌的人們知道,這種事情是可以撐過去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雖然過程會無比艱難,但是隻要堅持下去,不要放棄,當柳暗花明的一天到來,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並沒有那麼糟糕,反而會有新的景象。

52歲總統愛上22歲美女,成全球最大新聞,20年後卻促進一大變革

這個時候的萊溫斯基,已經不再是一個畏首畏尾害怕被辱罵的年輕女孩了,而是一個有著碩士學位的婦女,每天和其他人一樣平淡的生活著,偶爾做做義工,跟朋友們聚會,彷彿從來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一般。

她給自己的過去賦予了新的意義,那不再是她的“黑歷史”,而是督促著她前進,提醒她每一次選擇的警鐘,她站起來了,迎接嶄新的生活。

萊溫斯基是網絡欺凌的提出者,也是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這個社會網絡欺凌有多麼的可怕,她用了20年的事件來沉澱、來撫慰人們帶給他的傷痕。她堅強的挺過了最難熬的時期,等待著她的,是經過困難磨礪後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時也讓人佩服她的勇氣,她敢於拿自己的恥辱來點醒這個世界,她帶給世界的不僅是網絡欺凌的意義,更是一大變革,讓人們認識到網絡能夠帶給人的傷害,可能比身體上的創傷更加嚴重。

由於網絡的虛擬性,完全剷除網絡欺凌是不現實的,但是就如同萊溫斯基所說的,只要我們懷著同情心和同理心去看待事情,就能夠發現事情最核心的本質,然後再判斷對錯,而不是一味的跟隨潮流,從眾心理才是網絡欺凌的最大推力。將心比心,才能讓網絡變得更加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