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手》中說過,股價會沿著“最小阻力的方向前進”,什麼是最小阻力?

流星上的蝸牛在飛奔


最少阻力是試出來的,沒有試一試,是沒有最小阻力的。

最小阻力怎麼試?如果你是大資金,用同樣的籌碼,買多,賣空各N數,看那個成交的快,這是

短期的試法,就是試盤,長期的試法大同小異,根本就是通過資金的浮動,來判斷多空那個方向的壓力小,即同樣的資金髮揮的作用更大。

如果你是小資金,買進賣出一點動靜都沒有,沒法這樣試,只有看盤了,看盤面的量能和走勢的空間,放量滯漲就是上漲阻力大,反之亦然。

最小阻力的方向在介入後也會有感覺的,最小阻力方向介入後一般會快速拉離成本區間,並且不會回頭,是一開始就賺錢的交易,是覺得賺錢很容易的交易,你的帳戶會告訴你。相反,如果開了後,覺得賺錢很困難,基本上就是方向不對了。


大概率交易


最小阻力的方向。跟字面意思一樣,就是行情朝著某一方向運行時,更容易前進。

我用實際的例子給各位介紹一下,比如下圖:

這是期貨品種鋅的日內走勢。可以在走勢中看到,每一次下跌,總是有幅度,但是反彈呢?反彈到一定高度就會被再次打壓下來。並且不停的創新低。

在這種行情走勢下,最小阻力的方向是什麼?是下跌。因為下跌容易,上漲困難。所以,在這種行情下,利弗莫爾會做空。

再看這個圖:

這個圖,價格不停的嘗試創新高,而且下跌總是很困難。每下跌到一定程度,價格總是被拉起來,然後繼續創新高,價格的底部越來越高。這種行情的走勢,最小阻力位就是上漲。利弗莫爾在這種情況下,會嘗試做多。

沿著價格阻力位去交易,是因為當前這股力量明顯佔優勢,當一股力量佔優勢的時候,行情大概率會繼續前進,獲得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這就是利弗莫爾所說的方法,去感受行情的方向,並以此來交易。

求100個贊,謝謝各位。


天啟量投


【最小阻力路徑●熵侵●降維攻擊】

俺們不才,談談些淺見, 用華爾街的前沿武器肢解下中國金融一些品種,嘗試講解下什麼叫 最大阻力路徑和最小阻力路徑 。



最小阻力路徑存在著多維的理解, 在金融市場 最忌諱的就是 標籤為 (最)

我們的理解遊戲規則裡 ,最小 或 最大 , 都只不過是在某條件或某場景下的相對最大值。


中國目前現有幾乎所有的圖表分析平臺基本基於時間週期的 , 也就是說,分析的維度一開始就被自己的平臺禁錮了。

而華爾街分析金融市場時往往應用多種的工具去分析,簡而言之,他們不少是用基於非時間週期的維度去分析,


今天, 我們僅僅用等量圖和訂單流來 兩個不同維度來 肢解所謂的最小阻力路徑。


【最大阻力與等量線】

理解最小阻力路徑之前,不妨先把握什麼叫阻力和最大阻力

相同的成交量,前者漲幅比較大, 後者漲幅比較小, 揭示了後者明顯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所以才費力不討好,上漲艱難(對應下跌,反之亦然)。 如果我們能用單位相同的成交量來衡量K線的漲跌幅的話,那麼就能非常直觀地觀察到上漲或者下跌的阻力了。





最後用昨天案例 綜合講解下 最大阻力路徑和最小阻力路徑




等量線分析方法 適用於國內 股票 期貨 期權。。。。


有機會再用訂單流來肢解下。。。


WyckoffCSI


說一下我的理解,關於“最小阻力”我有兩點理解。

一是,看到利弗莫爾做的圖(伯恆利鋼鐵),在一個調整結構中的兩段下跌前面下跌力度強,後面下跌力度弱,拉起越過高點,這種理解。

二是,調整結構後,拉起時的上漲不費力,這是最小阻力。

現在我更傾向於第二種理解,這才是真正的最小阻力,哪怕前面都是反趨勢,有一段我想做的趨勢後,第二段也就三浪過程中上漲不費力這才是最小阻力。至於不費力每個人的表述不同,可以看看我往期的問答哪裡有詳盡的解釋。

下面一段話是引自《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中的原文,可以看看,書中還有一個實例可以買書看看,很薄的一本書,涵蓋了利弗莫爾先生對股票的理解。

假定某個股票在50的位置啟動。在其運動的第一段旅程中,也許它將漸漸地上漲到54。此後,一二天的正常回撤也許把它帶回52.5上下。三天之後,它再度展開旅程。這一回,在其再次進入正常回撤過程之前,它或許會上漲到59或60。但是,它並沒有馬上發生回撤,中途可能僅僅下降了1個點或者1個半點,而如果在這樣的價格水平發生自然的回撤過程,很容易就會下降3個點的。當它在幾天之後再度恢復上漲進程時,你將注意到此時的成交量並不像這場運動開頭時那樣龐大。這個股票變得緊俏起來,較難買到了。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場運動的下一步動作將比之前快速得多。該股票可能輕易地從前一個高點上升到60、68乃至70。

可以關注王一點觀察號,往期有更細緻關於最小阻力的理解。

歡迎在下方談談您的體會,共同提高!


王一點觀察號


一、上升趨勢中
如上圖,ABC三根趨勢線,也可以分別用10日均線,60日均線和120日均線替代。分別表示短期、中期和中長期趨勢的支撐線。

10日、60日和120日均線代表著10天、60天和120天的市場平均價。下面用10日均線來解釋容易流向阻力最先地方的原理。

當股價在10日均線上方時,股價高於10日平均成本,短線獲利人員持股待漲,上方股價沒有壓力,所以一買就上漲,而下跌到接近10日均線時,短線就會有人搶籌碼。而一旦股價跌破10日均線,賣盤就會湧出,反過來10日均線就成了上方的阻力,直到股價跌到下一個市場平均成本位置獲得支撐,然後又重複以上過程,只不過依託的均線有不同。

二、下跌趨勢中
股票一旦


中長期進入下跌趨勢,那麼上面的中長期均線就是阻力,和前面的原理一樣。而下跌的時候,就像自由落體一樣,是阻力最小的地方,所以一波更比一波低。

三、啟示

如果只是趨勢交易者,最好就買中長期向上的股票。在中長期均線獲得支撐,股價再向上時買入,一直持有,直到波段頂點處,參考BIAS和MACD指標背離時賣出。

如果非要做中長期趨勢向下的個股,買入要謹慎,同時做好止損準備,一定要嚴格。賣出時,要見好就收。全程倉位要控制好,不建議重倉。

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請關注我,方便進一步交流,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談談您的看法。


投資悟道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比較艱深,晦澀。什麼是最小阻力?

最小阻力,就是當下三種力量的合力,最後的作用方向是哪裡,

三股力量分別是:個股基本面(最近一個財年的業績及未來一年業績的預期展望)的向上的力量、流動性決定的估值水平的偏好、和整個市場所處的狀態(依然處於慢牛或者說結構化行情的深度演繹中),我們知道,整體環境的流動性並不支持估值水平的上行,也就是通俗意義上講的風險偏好,但是個別板塊和行業除外,比如科技股,去年炒的芯片半導體本無估值優勢可言,但這並不構成市場炒作它的障礙。但是地產銀行的邏輯,又不一樣了,市場炒它,就是衝著估值便宜去的,一個是既便宜又高增長,一個是雖然靜態便宜但未來預期的增長能否持續大家信心不強,否則銀行的估值早就上去了,不可能還有1pbi以下的銀行。所以,這就是行業之間的差異,也可以說,最小阻力在行業上的提現,銀行地產夠便宜,估值下限打底保證了安全,往上漲多少,就看市場情緒了。這個時候,最小的阻力就是向上,因為最壞的最負面的預期和擔憂,已經體現得很充分了,但是科技股,就不一樣了,科技股主要是炒的政策和事件驅動型的風險博弈,沒有那麼強的估值邏輯支撐,所以炒科技股的資金,的最小阻力,就是政策事件的邊際影響趨弱,或者說靠股價持續上漲形成的趨勢被某種系統性風險中斷了,這個時候最小阻力就是往下了。但是科技股的最小阻力往上的情況,難以判斷,因為本身就是偏重博弈性質的東西。這類東西,容易有上限,但是沒有下限。呵呵。


懂股帝


反過來理解,我可以告訴你什麼是最強阻力。

任何週期的5均線,是這個週期每個階段的最強阻力。

大週期的5均線力量大於小週期的。

同時 大週期的5均線在短週期上的均線提現為:

五週線≈20日線,5月線約等於20周線

但是,短週期例如小時線,2小時的5均線相當於1小時的10均線。 4小時的5均線相當於一小時的20均線,2小時的10均線。

以日k為例,一個趨勢是否繼續,就看當前趨勢k線收盤價格是否繼續在5均線外運行。如果跌破或站上,除非下一根k線立刻回補,否則,他的目標就是當前週期的20均線,即五週線。因為,在未到5周線之前,他沒有任何阻力。

圖形上,有可能在五週線未走完時,價錢已經突破或跌破5周線而日k還未到20均線,此時,相信日線,至少會接近或者觸到。

但是,是否站上或跌破20均線,還要看周k收盤時,五均線與k線的形態。處於均線之外時,趨勢繼續。

運行規律,幾乎如此。


凡7237998


分析市場即分析人性。主力行為分析,市場博弈研究,我是實名頭條號:張貴傑


股市中的力,可以分為兩類,四種,通過這兩類四種的不同的力的組合和力量對比,最終形成了不同週期下,股價的趨勢和運行狀態。

多:進攻力,防禦力。

空:進攻力,防禦力。

多方的防禦力量,形成了股價運行中的支撐。而空方的防禦力量則形成了,則形成了股價上漲的壓力。

這裡說的支撐和壓力都是埋單的,而不是追漲的主動性的買入或者賣出。就像圖上看到的,下行中,在某個價位有足夠多的埋單,那麼下行的速度必然會被減緩。這就是下行中的支撐,各個週期的道理都是相同的,不管是分時、日線還是周線、月線、季線。

說完了支撐,我們再來看阻力或者說壓力。這裡用火箭發射來比喻。火箭要想發射成功,就得衝破大氣層。而大氣層本來就在那裡,這就形成了壓力。只有突破了大氣層的阻擋才能遨遊太空。


市場中的力,不是隻有防守的力量,還有進攻的力量,那就是不顧一切的搶籌或者拋售,這就形成了多頭和空頭的進攻力量。這四個力量的對比結果。

用籌碼來解釋下,可能更明顯,當然,說的都是最簡單的道理,可以和成交量來配合做更精細的判斷。

之前是下行趨勢的狀態黑線標示出來了,這個過程當中是,破位放量的。所有能有的進攻力量,都在這個位置上釋放了,額就是有了足夠的放量。

從籌碼的新的位置來說並沒有新的籌碼集成,也就沒有了新的空頭拋售。所以,這時候就形成了所謂的“最小阻力的方向前進”。向下是沒有動力的,向上沒有阻力的力量。這就形成了反彈的基礎。也就是進攻力量沒有了。多頭的防禦力量增強了。


張貴傑


在利弗摩爾的年代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技術圖表的。在他晚年寫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中也沒有明確的提出最小阻力的概念。所以後人對他所說的“最少阻力的方向前進”的認識是有很多差別的。

我個人認為利弗摩爾的最小阻力方向前進主要指盤間感覺。他是個很重視盤中感覺的人。

他為了測試市場中的買賣力量,經常對市場進行試探性操作策略。比如他在想大舉賣出之前,可以先小量賣出一點,以測試市場的承受力是否強勁。如果賣了少量的倉位,市場價格即快速下跌,那麼他就會認為目前的市場適合做空,他就會向順勢大舉做空。反之,如果承受力很強,他就反手做多。這就應是他所說的順勢而為,沿著最省力的方向操作的最直接做法。

還有,利弗摩爾比較喜歡捕捉大趨勢。在牛市中他喜歡的是持有倉位不動。他認為牛市中向上漲的阻力最小,因此他用老火雞的故事解釋牛市中以持有為主才是最好的策略。跟隨大方向,過濾小波動也是他的操作策略之一。

總之,利弗摩爾所說的最小阻力就是指市場中趨勢的方向。但這種趨勢並不能量化,只能憑他的主觀直覺進行分析判斷趨勢的方向。


孟可的思想空間


用力學理論來理解股市,是簡潔而有趣的。直接上乾貨,我總結,包含三個要素:向上的作用力(牛勁)、向下的作用力(熊勁)、股價。當牛勁大於熊勁,股價向上運行,上漲;反之則下跌;持平時就橫盤。熊勁和牛勁互為對方的阻力。

如果某個股票遇到強力利空,比如前段時間的樂視網,熊勁就會猛然增強,而牛勁變小,下跌的阻力就最小。上漲的道理也是如此。


除了消息面的影響會改變兩種力的關係外,技術形態及股價的相對位置高低也會有重大影響,因此同樣可以成為我們分析股價前進方向的途徑,這也是技術分析之所以成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