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還能不能一桌子吃飯?辦公室要不要戴口罩?食堂吃飯怎麼辦?

省疾控專家建議:採取分時進餐、就餐時相隔1米以上、送餐到各部門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杭州日報訊 口罩不夠用,用蒸煮或者微波爐消毒,可行嗎?每天使用的鍵盤,是不是要酒精棉花消毒?還能不能和同事面對面吃飯?有些返杭準備復工的員工應該注意什麼?日前,記者就當下市民關心的一些問題,採訪了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潘金仁副科長。

1.現在網上流傳,可以用蒸煮或者微波爐,對口罩進行消毒然後再使用,可行嗎?

不可行。

首先,根據口罩的使用方法——無論是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還是醫用防護口罩(N95型),在外包裝上都會標識。這種產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複使用,也不能二次滅菌後使用。

其次,根據口罩的滅菌方式——口罩的出廠滅菌使用環氧乙烷滅菌,這種滅菌方式在保障口罩無菌的同時也能保障口罩材質不被水蒸汽和高溫破壞,口罩材質的完整性是口罩防護效果(保護自己)的關鍵。蒸煮或者微波爐加熱消毒方式會破壞口罩材質,再次佩戴無法達到防護作用。

另外,根據家庭處理的風險——使用後的口罩上沾有唾液、咳嗽、打噴嚏時噴出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很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對口罩用蒸煮或者微波爐處理時,可能會對盛放容器及空氣產生汙染。

2.飛機、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如何做好防護?

由於目前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為飛沫和接觸傳播,經飛沫的傳播主要是近距離的傳播,主要累及傳染源周圍的密切接觸史,這種傳播在一些擁擠而且通風較差的公共場所中較易發生。從切斷傳播途徑的角度來說,建議市民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以及採用正確的洗手方法,做到勤洗手,洗手前避免碰觸眼、口、鼻。

3.日常使用的手機、鍵盤需要每天用酒精消毒嗎?

自用的東西一般清潔一下即可,除非懷疑受到汙染才需要用消毒劑消毒。

4.有食堂的企業要怎麼做防護?

首先要做好食堂員工健康申報制度,杜絕帶病上崗。特別要加強餐廳的通風和預防性消毒。建議實行分餐制。由於進餐時不可能戴口罩,儘量避免所有員工集體進餐,可採取分時進餐、就餐時相隔1米以上、送餐到各部門等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5.在辦公室要不要戴口罩?在食堂吃飯,同事還能坐一起嗎?

首先,要加強辦公室通風。如果同個辦公室人員較多且密集,通風不良的可考慮戴口罩。

另外,有條件的,儘量避免同桌共餐。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和接觸傳播,若當地有本地病例或存在社區流行,應避免同桌就餐。

6.從非疫區回來的人,搭乘過高鐵等公共交通,是否需先自我隔離幾天?

若該“非湖北地區”存在本地病例或社區流行,這個人在“非湖北地區”若有該地區聚集性發病或確診病例,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另外,如果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的,需要到醫療機構排查。其他情況下,採取一般防護措施即可。

7.如果春節後復工,企業如何做好防控工作?

首先,年後復工注意詢問員工的流行病學史。詢問員工中有無武漢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居住史,是否曾接觸過以上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無與確診病例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接觸史。如有上述流行病史,應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14天,同時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需聯繫衛生部門送發熱門診排查。

其次,應急響應期間的日常預防:

1.通過各種渠道開展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宣教。

2.確保工作環境清潔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使用空調系統的單位,要定期清洗空調。每天開啟門窗,通風換氣。開空調時,可同時開排氣扇。定期對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用設施進行消毒。

3.開展手部衛生教育,各類場所配備洗手龍頭、洗手液、抹手紙或幹手機。倡導員工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4.建立員工病休制度。有員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勸其不上班,必要時戴上口罩就醫。

5.減少不必要的會議、聚餐等群體性活動。

6.開展晨檢制度和健康申報制度。

如果出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時,疑似患者應立即轉至臨時隔離室,戴上口罩等待就醫。及時聯繫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請求指導處理,並協助開展相關調查處置工作。若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根據有關部門建議,實行輪休制度、休假等減少人員密集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