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戰爭是一臺絞肉機,一端推進去的是活生生的人,另一端流出的是暗紅色的血。戰爭是一臺消磨機,你只能一直拼命或苦苦等待,直到把所有精力和耐性消磨殆盡。戰爭是一臺交換機,你本來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最後卻變成了一頭嗜血的獸。

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多不可數,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硫磺島的來信》、《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黑鷹墜落》、《兵臨城下》、《血戰鋼鋸嶺》、《兄弟連》、《辛德勒的名單》……看完這些片子,或悲壯或憤慨,或熱血或惋惜,總之你一定能找到一個情緒的落腳點。

而觀看《我們的父輩》時,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看完之後,我陷入了沉默,久久的沉默,然後將該片推薦給了不少朋友。

這是一部2013年的德國迷你劇,共3集,豆瓣評分9.6,有戰爭神作的美譽。該劇以五個年輕人在戰爭中的命運軌跡為主線,冷靜真實地再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角。透過這五人的遭遇和變化,二戰時德國大眾的心理一覽無遺。

裡面有句臺詞是這樣說的,“在死亡前的那一刻,周圍的一切都將歸於寂靜。”這恰恰也是最令我好奇的地方,本片中與死亡相關的鏡頭頗多,戰士、歌星、猶太人以及其他無辜平民,直面死神簡直像家常便飯,然而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他們眼中沒有一絲恐懼,有的只是平靜。就好像槍口對準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這太不同尋常了。

1941年聖誕之夜,弗裡德黑爾姆、威廉、夏洛特、格里塔和維克多在酒吧相聚狂歡,除了格里塔和維克多之外,其他三人都將奔赴蘇聯前線。他們並不知道這場戰爭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只知道為國效力才是正確的,此刻人們相信戰爭狂人的宣傳,對未來的戰果亦充滿信心。

五人相約戰後在此地重聚,就此各自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沒人知道前方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面對戰爭這個巨大的漩渦,除了被吸入和裹挾,似乎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這是他們在那一晚拍下的合影,下面的兩人再也沒能回到這間酒吧,上面三人僥倖得以生還。

從消極避戰到嗜血屠夫

在老爸眼裡,威廉才是自帶光環的戰鬥英雄,弗裡德黑爾姆這個弟弟是徹頭徹尾的膽小鬼。弗裡德黑爾姆是很有思考能力的人,凡事都極有主見,從一開始,就對戰爭持懷疑態度,他既不想殺人也不想被殺,嘴裡常叨咕著一句話:“戰爭會把人性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最初,戰友們與蘇軍交戰時,弗裡德黑爾姆縮在壕溝裡裝作無視。猶太小女孩被抓時,他挺身而出想要救下。但漸漸的,在屍體和鮮血裡打了幾個滾之後他懂了,在戰爭面前,人只是機器而已,要麼殺人要麼被殺,戰場上沒有善良的容身之處。

一次戰役中,他以為哥哥威廉死了,性情也為之大變,那個被人恥笑的慫包軟蛋不見了。他可以毫不猶豫地射殺農民,他會嚎叫著抱起衝鋒槍直插敵陣,他能幹淨利落地拉下絞刑架的繩子,讓幾條生命在懸浮中靜靜結束……做這一切時,弗裡德黑爾姆當然清楚,死亡也在向他招手。

被蘇軍包圍無路可逃時,其他人慌作一團,只有弗裡德黑爾姆面不改色。他冷靜地掏出那張五人合照,在背面寫下簡短的文字,寫字時手沒有任何顫抖,並交代戰友一定要將照片要送到地方。之後,他舉槍衝向蘇軍,身中數彈身亡。

弗裡德黑爾姆並沒有扣動扳機,只是衝,他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的自戕。對他而言,死是一種舒適的解脫。

從戰鬥英雄到厭戰逃兵

與弟弟的前後變化正好相反,剛到戰場時,威廉總是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戰友們眼中,他是大英雄,是戰場上的冷血殺手。威廉總是斥責弟弟不該消極,要勇敢殺敵。雖然有時弟弟那些反抗的話好像很有道理,但他腦中只有立功和勝利。

目睹了猶太人像獵物一樣被射殺,經過了沒有後援的孤軍奮戰,在被炮彈震暈的那一刻,威廉內心深處那個叫信仰的東西開始動搖了。他開始懷疑這場戰爭的初衷,開始覺得弟弟可能是對的。整個德國都被綁上了希特勒的戰車,前線拼命的士兵只是這戰車上的一枚鉚釘,隨時可以被拋棄。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只有戰爭結束了這一切才會停止,我們就是屠宰場的牲畜,今天還是英雄,明天就成了豬。”威廉反覆思量著弟弟的這句話,悄然遠離了戰場,藏在一處農舍裡,直到被當做逃兵抓住。

威廉並不是膽小,而是厭煩了打仗,他發現自己只能等待,等著命令,等著攻擊,等著死亡,如此循環。戰爭沒有盡頭,勝利也不會到來。所以,得知自己要被槍決時,他並沒有抖作一團,反而鎮定自若。

萬幸,最後威廉活下來了。他答應過媽媽會把弟弟安全帶回來,他食言了。

從耀眼明星到階下之囚

格里塔漂亮、性感、自信,你可以將一切與年輕有關的積極標籤貼到她身上,由於酷愛唱歌,成為一名歌星是她最大的夢想。為了給猶太男友維克多拿到出境通行證,為了讓自己星途坦蕩,她做了黨衛軍頭目的地下情人。儘管遠方槍炮隆隆,但格里塔一門心思地想要成名,她覺得戰爭跟她沒有交集。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後方自然體會不到太多戰爭的殘酷,在一次去前線慰問演出後,格里塔終於被震撼了。即使她的歌聲再美妙,也無法挽救瀕死的戰士,更不可能幫助德國打贏戰爭。即使她的名氣再大,也只是黨衛軍頭目的一件玩物,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希望到絕望,一步之遙。

由於發表德國將戰敗的消極言論,格里塔被捕入獄。在這裡,她送走了被處決的獄友,看清了黨衛軍情人的真面目,也想通了許多事。上刑場前,她的確有一絲恐懼,但當行刑者的排槍舉起時,她的表情是轉為了木然,眼睛裡一片空洞。

她的歌聲,是全片中唯一稱得上美妙的東西。戰爭,連做夢的權利也會剝奪。

從裁縫之子到行屍走肉

跟其他四人不同,維克多是猶太人,無論是不是在戰場,他都隨時面臨喪命的危險,家裡的裁縫店顯然不夠安全。女友用身體換來的出境通行證無效,隨即他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大逃亡。從開往集中營的火車上跳車,負傷藏在農家倉庫,路遇德軍遭到槍擊,隱匿身份混入游擊隊……格里塔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他是與死亡擦肩而過次數最多的人,德軍的槍,游擊隊長的槍,農民的槍,都曾經指向過他,但他每次都表現得那麼安靜。不遠處,幾十萬猶太人同胞正在集中營裡被毒殺焚燒,就算自己死了,也不過是落得跟他們一樣的下場,實在沒有害怕的必要。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維克多的運氣一直不錯,釋放了一火車的猶太人之後暴露了身份,游擊隊長卻放了他一條生路。

掙扎了一路,維克多沒有死去,但他卻變成了一具沒有喜怒的行屍走肉。失魂落魄地回到了酒吧,沒想到格里塔卻不可能再出現了。戰爭,砸碎了他在這世上唯一的信念。

從樂觀護士到麻木女人

從酒吧出發前,暗戀了威廉許久的夏洛特還是沒能鼓起勇氣表白,如果她能預知後面發生的事,我想她一定會表白的。

選擇做戰地護士,足可看出夏洛特的樂觀、天真和勇敢。事實證明,她做得很好,待人和善,盡職盡責,深受上司和戰士的歡迎。她總是很沉著,穿梭於傷員之間手腳不亂。夏洛特最多的鏡頭是,一邊站在牆角抽菸,一邊思念著威廉。

戰士、歌星、猶太人……面對死亡,他們眼裡沒有恐懼,只有平靜

當得知威廉戰死的消息後,夏洛特的精神崩潰了,一番糾結之後,她把自己的身體主動送給了上司醫生。既然威廉不在了,她也沒什麼可在乎的了。

見慣了生死,神經早已麻木,可當蘇聯大兵扒她的褲子時,她卻比死還難受,狠命地掙扎,大聲的叫嚷。這說明她還是在意自己的身體。可惜的是,這具原本美好的身體被戰爭無情地玷汙了。

四年前,五人從柏林分手各自上路,四年後,三人歸來兩人殞命。對視無言,但大家心裡清楚,此時的三人,都已經不再是從前的自己了。美好的曾經,回不去了。

正像馬基雅弗利說過的,戰爭在你願意時開始,卻並不在你樂意時結束。果然如此。

為什麼本片中那麼多人在面對死亡時都出奇的平靜?是他們視死如歸麼?並不是。

1989年,美國成立了退伍軍人事務部。據該機構的數據顯示,不管是越戰,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在退伍士兵中都有相當比例的人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表現為創傷情景一再出現、情緒壓抑、害怕回憶、冷淡孤獨、警覺性過高等症狀。

的確,戰爭很血腥很殘酷,它能在頃刻間奪走無數生命,使無數家庭分崩離析,但與這些有形的傷害比起來,它對人性和精神的無形傷害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戰爭,是消磨人性摧殘人性的利器,到了最後,人只是被打了過量麻藥的器具,從內到外都是麻木的。這種麻木不止體現在臉上,還會一直滲透進心裡,甚至要攜帶一生。

戰爭從沒有真正的獲勝方,“戰爭的真正勝利者是蒼蠅,我們用肉體餵養了它們。”

戰爭有多殘酷,和平就有多金貴。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