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博是八十年代的歌星,有中國夜鶯的美譽,對她該如何評價?

九月晴天


朱蓬博唱的有名的歌,是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插曲,就像《紅燈記》的鐵梅,非劉長瑜莫屬一樣,那首歌,也是非朱蓬博莫屬。


turcker


說朱逢博是八十年代的歌星晚了點吧,70年代初期可以說就是家喻戶曉的歌唱家毫不為過,因為我可以說真是聽著她的歌長大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的主題曲及所有唱腔至今令人難忘,後來朱逢博也演唱了很多電影插曲(挺進大別山)我沒記錯的話有這部電影吧,“大別山高過天小路彎彎繞雲間,親愛的同志哥呀你離家上前線)一邊寫著這首歌詞一邊在我耳邊縈繞,高昂氣魄真的很好聽,這麼多年了也不知道老人的近況如何,祝她老人家長壽健康是我的心願,也是多數她的歌迷共同的心聲。


楊文彪29


人說北有李谷一南有朱逢博,相對於李谷一,朱逢博為人更為低調一些,自90年代末後,就淡出了音樂界。

不過朱逢博這“中國夜鶯”的名頭,卻也是至今都沒人可超越的。

舉個例子,年紀大的網友應該知道《白毛女》的首唱是王昆老師(已於2014年過世),王昆老師曾經在央視音樂頻道百年歌聲欄目接受採訪,當主持人問王昆老師,白毛女有這麼多的“喜兒”演唱,你覺得誰唱得最好呢?

王昆老師不假思索的豎起大拇指:是朱逢博!

作為首唱歌者,完全沒有猶豫的舉薦了另一個歌者,一則是她人格高尚惺惺相惜,一則是朱逢博確實有這個實力,對於一個歌唱藝術家來說,獲得同行肯定,這比得到獎項的讚譽還要高!

在1965年到1978年這十多年,朱逢博演唱的《白毛女》組曲,是當時全國最火爆的流行音樂,那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尤其是《喜兒哭爹》唱段更是後人無法逾越的巔峰。

如果電視上回放當年的老片段時,我的父母就會馬上停止按個不停的拇指,放下遙控器靜靜的回味。這種感情是現在的年輕人追崇流行歌曲時無法體會的,就是會聽到流眼淚的那種。

耳渲目染,我也聽過不少朱逢博老師的歌,那聲音真不愧是

夜鶯的歌聲,吐詞清晰,婉轉悠揚,關鍵是,她還可以把各種類型的歌曲唱到極致。

若說《白毛女》組曲代表了一個特定的時代,那麼她演唱的那些外國歌曲,則開闢了國人的審美多元化。也奠定了她gaige開放後中國流行音樂第一人的地位。

她唱的朝鮮歌曲《蘋果豐收》活潑輕快、美國歌曲《單程車票》激情四溢、日本歌曲《星》輕柔甜美……

而我最喜歡的,則是她唱的《廬山戀》主題曲——飛向遠方的故鄉。

這首歌真正體現出了“中國夜鶯”的美譽,特別適合她清脆亮麗的聲線,聽起來有一種舊唱片旋轉在老唱機上的年代感,節奏緩慢,配樂簡單,整首曲子就是她的聲音做主場。

朱逢博在最鼎盛的時候,是經常去國外表演的,中國夜鶯就是她在國外的名片,極負盛名,可惜90年代末就慢慢淡出了歌壇。

值得一提的是,朱逢博的先生施鴻鄂(已故去)也是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們曾舉辦過兩人聯合獨唱音樂會,恰逢施鴻鄂擅長演繹國內外各類民歌,兩人的曲風相得益彰,一個美聲一個民族,他們合作的《春之歌》二重唱,歡快大氣,絕對是耳朵的頂級享受。

施鴻鄂在六十年代初就在國際古典聲樂比賽中獲得了金質獎章,可以說他是我國到目前為止在國際古典聲樂比賽中得到這麼高榮譽的唯一的男高音歌唱家!

他以正統的身份支持著備受非議的妻子,夫妻倆在音樂上取長補短珠聯璧合,也是藝術界的一段佳話。

(上圖節選自朱逢博懷念故去先生而寫下的感言)

他們因為音樂而相識,因為音樂而昇華了愛情,先生故去後,朱逢博還專門製作了唱片來懷念他。如今像這樣誠摯的感情實屬不多了,今年已經81歲的朱逢博,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老一輩人都記得她當年留下的美妙歌聲!


墨娛


上海朱逢博,與北京李谷一,並稱“南朱北李”,這是歌壇公認的評價。

早在1988年,我就曾經採訪過朱逢博,那時,她還不到50歲,如今,她已經82歲高齡了。雖然她很少出現在舞臺上了,但是為了培 養音樂人才耕耘在樂壇。為進一步認識瞭解朱逢博,請允許我把當年的採訪記轉發如下。

建造音樂藝術的大廈

——訪著名歌唱家朱逢博

哈爾濱的7月之夜,月光皎潔,繁星閃爍。在飲譽全國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吸引下,我國歌壇的名家新秀從大江南北,長城 內外,來到美麗的松花江畔,雲集在天鵝項下的珍珠城。歌手如林,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燦爛的星群中,我發現了她——歌壇宿 星朱逢博。

這是音樂界一位傳奇人物。她在上海同濟大學讀了6年書,學的是建築專業。若講“專業對口”,她本應成為一位建築師的。那是 她的父母夢寐以求的啊!誰知大學畢業證書剛發下來,她卻接受了上海歌舞劇院發來的調令。有什麼辦法?從小就迷上了音樂,父 母的“干涉”是無法改變她的愛好的啊!這樣一來,建築業少了一位專家,音樂界卻多了顆明亮的歌星。有人惋惜,更多的人欣喜 。她那金嗓子使多少歌迷為之陶醉啊!

屈指算來,朱逢博如今已年屆半百,正值“知天命之年”。人到這個年齡,回首往事,對自己選擇的得失,是可以做出肯定的回答 的。從自然科學轉向音樂藝術,她不後悔?帶著這個問題,我登門拜訪了朱逢博。她彬彬有禮地把我讓進房間,又轉身出去,找服 務員給我要了一杯熱茶。待人平易而熱情,並不象傳聞那樣,有所謂“架子”。陪同朱逢博的一位同志告訴我,她從去年9月起, 受命組建上海輕音樂團,擔起了團長重任。當了“官”以後,把她忙壞了。單位新成立,人手不全,事無鉅細,都要她考慮。

為了不耽誤朱團長的時間,我開門見山地說明了我的來意。朱逢博聽了,先是一笑,然後風趣地回答:“用不著後悔呀!反正還是 和1234567打交道,不過是把數字變成了音符罷了。建築本來就是科學與藝本的結合,而音樂也是流動的建設。”記得19世紀法國 著名作家泰納在其名著《藝術哲學》中把藝術分為5類:文學、繪畫,雕塑、音樂、建築。他認為前三類是摹仿藝術,後兩類是非 摹仿藝術。看來朱逢博把二者結合在一起,還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呢!

朱逢博對她的上海輕音樂團津津樂道。她說上海辦這個團,是想找出一個文藝改革的路子:不在經濟上做國家的包袱,要在藝術上 有新的探索。目的在於建設一箇中國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反映我們時代風貌的,全新的文藝團體。她當上團長之後,花費了 很大精力去做組織領導工作,自己是做出了很大犧牲的。但她卻甘願如此。因為這樣做,她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建造一座理 想的音樂大廈。

“對輕音樂,您怎樣看?”這幾年對輕音樂眾說紛紜,貶褒不一,我想聽聽這位著名歌唱家的見解。

“說是輕音樂,其實一點也不輕!”朱逢博認真地說,“它本身也有層次的不同。在國外,‘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並不是 截然分開的。像貝多芬的作品可以說是夠高雅的了,但也可以改成通俗作品在輕音樂會上演奏。輕音樂包容量是很大的,可以滿足 不同層次觀眾的欣賞要求,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很自然的。不過,要拿出一臺高質量的輕音樂會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很艱 苦的勞動。”

我瞭解到,朱逢博為了提高演員隊伍素質,拿出她所企望的音樂會,花去了大量的心血。她熱心地對青年演員言傳身教,還為她們 伴唱,領唱,報幕,甚至服裝設計都親自抓。用她的話說“一個蘿蔔頂十個坑”。 而演出勞務費呢,她這個名演員,卻和舞美隊 的小學員一樣,一分不多。這似乎有些不公平。可她呢,根本沒有工夫去想這些。像建築師在專心致志地建設自己設計的大廈,她 完全進入了忘我的創作境界。

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花。我想,朱逢博苦心經營的音樂藝術大廈也一定會矗立起來的。

1986.8.12

讀過這篇短文,我想對朱逢博的評價恐怕就不僅僅是藝術上的,而且還有人品方面的。稱之為“德藝雙馨”,實至名歸!



業餘作家沙金成


朱逢博中國中期女高音民族唱法的泰斗,大師級,中國著名民族唱法女高音歌唱家,為什麼是中期,這與早期與王坤、王玉珍為代表的民族唱法女高音不一樣,王坤、王玉珍用的是胸式呼吸,聲音爆發力量小,朱逢博採用的是西洋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氣量吸入大聲音可以最大限度的爆發炸出來,比如《喜兒哭爹》就是實際運用範例,很明顯用胸式呼吸無法達到這個聲音強度,在聲樂作品處理上更是技壓群芳十分了得,其中聲樂作品裡難度最大的是歌劇作品,在《北風吹》《紅頭繩》裡將喜兒一個生活在中國河北西部山區農村的可愛的小姑娘刻畫得淋漓盡致,在《喜兒哭爹》裡將一個農村少女爹爹被打死悲憤欲絕的形像刻畫更是推向極至,至今樂壇上無法超越也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代表,其它還有大量影視主題曲和中外抒情曲目,也幾乎首首成為經典。北有李谷一南有朱逢博這個評價就聲樂專業角度來講有失偏頗,李谷一是一半聲樂唱法一半湖南花鼓戲唱腔,作品處理上比朱逢博差一大截,作品以中小型抒情歌曲為主,難度最大的歌劇聲樂類作品沒有。


用戶63970285649


老藝術家朱逢博的天懶嗓音別有韻味獨領風騷,在40多年的歌壇聲樂生涯中也獨樹一幟。

戲曲、民歌、通俗和外國歌曲,朱老她都能演唱,而且演唱的真摯動人,情感強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吐字清晰,剛柔相濟,甜美大氣。另外朱老創建了中國首個輕音樂團,也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第一人,多年來獲得各類獎項無數,深受廣大觀眾的好評與喜愛,朱老被人們譽為"中國夜鶯"和"中國新民歌之母"等。




最後衷心祝願八十一高齡的朱逢博老前輩福如東海水長流,壽比南山松不老!幸福快樂頤養天年!!



老夥計610322


朱逢博是中國70-80年代在國內外舞臺上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女歌唱家,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吐字清晰,圓潤亮麗剛柔相濟,甜美大氣婉轉悠揚,別有韻味,她的演唱用真情實感打動人心,極具感染力和表現力, 獨領一代風騷,被讚譽為中國夜鶯。她引領了中國改革開放後民歌的復興運動,也是中國民族聲樂繼往開來的藝術大家,有新民歌之母的美譽。

1985朱逢博創建創建中國首個輕音樂團,在傳播音樂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的歌唱人才,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唱流行音樂第一人,堪稱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她是銜接文革後期到改改革開放時期音樂界的一座里程碑,她開創一代歌風,是華語樂壇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的重要人物。

朱逢博不僅擅長演唱中國民族風格的歌曲,而且也擅於掌握風格獨特的國外曲目,開闢了國人的審美多元化,為了進一步提高完善中國民族演唱方法,她保留了很多傳統民歌唱法的精華,又借鑑了藝術歌唱的發聲技巧,將中國傳統的戲曲演唱和西洋發聲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點,因此她的演唱既能走上藝術殿堂,又能讓尋常老百姓產生共鳴。


朱逢博的演唱真摯動人、情感強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四十餘年的歌唱藝術生涯中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膾炙人口經典作品,在海內外廣泛傳唱,歌聲影響幾代人,代表作有《美麗的心靈》、《金梭和銀梭》、《滿山紅葉似彩霞》、《那就是我》、《紅杉樹》、《彎彎的小路》、《橄欖樹》、《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尼羅河畔的歌聲》、《蘭花與蝴蝶》、《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珊瑚頌》、、《清晨我們踏上小道》、《潔白的羽毛寄深情》、《青春舞曲》《太陽島上》、《雁南飛》、《阿里山的姑娘》、《尼羅河畔的歌聲》、《寶貝》等等經典傳唱至今,其中由她演唱的《橄欖樹》、《踏浪》等成為當年廣播電臺聽眾點播率最高的歌曲。

 朱逢博在40多年的歌壇聲樂生涯中,演唱過風格各異的曲目,無論民歌、通俗歌、兒歌甚至戲曲都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是中國六十到八十年代歌壇上極具天賦和富有才華的女高音歌唱家,雖然她在藝術獲獎無數成就斐然,卻從來不會拿這些成就來炫耀,一直都保持低調謙和的處世態度,淡泊名利,沒有炒作沒有負面新聞,更沒有商海沉浮泛起的銅臭味,她用歌唱傳承弘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她用歌聲激勵啟迪廣大聽眾的心靈。


伯德小姐


她有著有中國夜鶯的美譽和中國新民歌之母的美譽,她的聲音圓潤、甜美、吐字清晰,她的演唱情感豐富、打動人心,極具感染力和表現力,她就是朱逢博。



說起朱逢博,相信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她是誰,但是一說起她的學生,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那就是林峰。1937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的朱逢博,是我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華語樂壇的旗幟性人物。朱逢博大學畢業後便調入了上海歌劇院,從此影響幾代人的歌聲在那一刻開始了萌芽,在劇院工作的幾年中,朱逢博主演的多部歌劇,成功的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藝術形象。隨後,朱逢博又到中國藝術團擔任主唱,並隨團與國家領導人到多個國家演出,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烈好評,從此一個屬於她的時代開始了。在幾十年的演唱生涯中,朱逢博演唱過各種風格的曲風,無論民歌、通俗歌、兒歌甚至戲曲都能表現的遊刃有餘,在一段時期有,她的歌唱在中國的樂壇獨領風騷。

再多華麗的詞藻都不能來形容朱逢博所達到的境界,她的演唱生涯尤如一首美麗的詩,奈人回味。(LR)


捕魚小分隊


您好,這裡是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1、如果在中國民族唱法這一塊,要分真正的一二三階天后的話,1980年代前後,只有兩位一階天后,那就是北京的李谷一,上海的朱逢博,這個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2019年2月,東方衛視春晚,許久不見的朱逢博老師出現,就是為了李谷一老師,兩位當年的一階天后同框,就回答了其中一個問題,朱逢博近況,就是這樣子,氣色身體看上去還是不錯的


要知道,我朱逢博老師,已經82歲高齡了,她出生於1937年,比李谷一老師大七歲


2 那要說朱老師有多麼輝煌,那是真的太輝煌了!

朱老師本來是同濟大學學建築的高材生,因為唱歌太美了,畢業後是以特殊人才被調入上海歌劇院的

她最輝煌的時期,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擔綱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喜兒一角的主伴唱,她飽含激情的演唱,無與倫比的美妙高音,讓太多觀眾如痴如醉。其中,《喜兒哭爹》被認為是中國民族歌劇唱段中,無法逾越的巔峰

這本當年《白毛女》的小冊子上,寫的就是獨唱朱逢博


1967年,中國唱片公司將上海舞蹈學校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的音樂錄成黑膠唱片全國發行,朱逢博名滿天下


3 1970年代中期,朱逢博作為中國頂尖藝術家的代表,參加國家藝術團出訪了很多國家,她美聲與民族結合的唱法,被稱為“東方的夜鶯”


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這十年間,是朱逢博藝術生涯的高峰期,她成為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的主要獨唱演員及藝術指導,是當年中國各大晚會的壓軸演員,那個時候就和李谷一併稱為“南朱北李”


當年兩大一階天后的地位無人撼動


4、 和李谷一一樣,朱逢博也成為當年電影的主題曲熱門演唱者

電影《青春》的主題曲和插曲


當年朱逢博還是最早把臺灣校園民歌介紹到大陸的先行者之一


她還把大量的外國民歌介紹到國內,也演唱了大量的中國民歌


5 和李谷一組建了中國輕音樂團一樣,朱逢博也在上海組建了上海輕音樂團,比李谷一還早一年多,是中國最早的輕音樂團,這個樂團體制靈活,培養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人才。她還是第二到五屆央視青歌賽的評委


朱逢博老師退休後,尤其是她親愛的丈夫,著名歌唱家施鴻鄂去世後,她就深居簡出,幾乎不再出現在公眾場合了


祝朱逢博老師健康長壽!


映畫臺灣


南朱北李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在再來聽,一個傻一個土。朱逢博唱歌傻可不是別人給封的,而是她老公,著名歌唱家施鴻鄂。而李谷一就一唱花鼓戲的,憑著嗓子好,後來還搞“氣聲”創新,土的掉渣。她們都是大家在剛從“高大上”時代出來,相比樣板戲,感覺新鮮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