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旅遊景點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了?

鷹眼看社會


這個問題提的好。

剛才看了幾個回答。大家的回答大致分幾個方面:1.人多。景區裡那哪都是人,真不知道是看人還是看景。2.交通堵塞,如果平時去,可能會避免這種情況,如果遇到假期高峰,大半時間堵你到心塞。3.景區配套設施不好,這個就要和票價有關了,當然也有高票價低服務的。4.一路逛下來,基本都是自然景觀,沒有娛樂設備或節目。看下來就那回事,和別的地方沒啥區別。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理解。

1.這個涉及到人性的特點 - 好奇。 現在各個景點都會大力做宣傳。五分的他能給你說成八分的。剛及格的給你說成滿分的。真有那麼好麼,當你看到景點的宣傳,你就會有想去看看的想法。到哪一看,真的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會翻倍。本人前段時間去了一趟張家界,自然景觀不說,還是可以。坐了一趟那個電梯。簡直不要太坑。還不如你在商場坐的電梯,最起碼一鏡到底。張家界的電梯有一半在山裡,你啥也看不見。

2.娛樂設備很少或沒有。一般這樣的景區都是自然景觀。這個山,那個山什麼的。你去的多了,你會發現,都是山啊水啊。長的都一樣。你當然不怨二耍了。其實這些景區,就是讓人休閒放鬆的地方,空氣好,把自己融入大自然。這才是自然景觀的魅力。如果你想玩,就直接到遊樂城。

最後,如果一個景點又有自然景觀,又有娛樂設備。那肯定是大家都想去的,二刷三刷的都沒問題。這就是現在很多自然景觀的景點都在做玻璃棧道,表演節目啊什麼的。

現在知道,你去的景點不想再去第二次了吧。


趙駿陽學習號


景點去過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了,那肯定是這些景點太坑了。

現在有些景點真的是很坑,要麼是套路太多,容易上當被坑,要麼是虛假宣傳,本來景色一般但說的天花亂墜,去了就後悔。下面我就說說我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的景點吧。

第一個上榜的是雪鄉,我們是2010年元旦從雪谷穿越羊草山到的雪鄉,雪谷和雪鄉給我們的印象真是天上地下的差距,在雪谷包吃住一個人幾十塊錢,地道的農家菜,分量足味道好,早上老闆娘特意給我們幾個包的餃子,還給我們送到了爬山的入口。到了雪鄉就變了,也是包吃住價格比雪谷貴不少,吃的根本就吃不飽,點了兩個菜價格是相當的貴,味道也不咋地,第二天的早餐只有饅頭粥鹹菜,能吃飽我們也就滿足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去過雪鄉,反倒是去雪谷玩過幾次。



第二個牡丹江柴河小九寨,這名字一聽讓人眼前一亮,能和九寨靠上邊肯定是差不了,結果去了就後悔了,哪有一點九寨的影子。其實他取個別的名字我們不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感,景區內的景色也是不錯的,但和九寨完全不是一碼事,這種景區還有很多,基本都是誇大或者虛假宣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會不斷分享新鮮的旅遊資訊和我旅途的見聞


愛玩的老朱同學


我認為有的景物是一直很喜歡,比如我生長在北京對北海、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動物園等就是戀戀不捨地喜歡,原先每年都去,即使是故宮和動物園也最少每年一次,還記得故宮那時門票是一角。北海公園除了文革時期關閉過一段外也是每年都去,那裡的一亭一閣一草一木都有我的記憶。至於外省市的風景名勝雖然也情有獨鍾比如古城西安,杭州西湖,但去過一兩次也就沒有新鮮感了,在沒去杭州西湖前曾經夢到過西湖的三潭印月……北京的頤和園也是高中時期才第一次去,至於憧憬著的山西五臺山隨著年齡增長腿腳不便也只能望山興嘆了。

跟大家分享一個秘密就是北京的景山公園和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是古建築裡最美最清淨的地方,後來景山沒那麼清淨了。





人生如詩14


有一個地方,再也回不去了

而有些地方,去過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 有些地方如果去過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可能不是因為第一次的體驗不好,而是再到那個地方會被回憶淹沒。

雖然怕被回憶淹沒但還是去了第二次,然後再也不想去,那就真的是體驗不好了。

體驗又不好還一直被回憶淹沒,真是不能更心塞的旅途了

我幾乎不會主動約人,也不是很喜歡赴約,出一趟門我覺得很勞神,特別是出遠門什麼的,根本沒有精力,從答應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累了。拒絕又很難用不太想出門做理由,因為非要出門也不是多難,這麼說得好像我以為自己是誰。我沒有以為我是誰,更沒有不愛朋友。我很愛朋友。但有時候很想自己在家裡躺一躺。

看到很多人高興出去玩回來又抱怨 真的聽著看著揪心,我還是覺的我一個人待著挺好,聽聽別人聊聊風景聊聊故事挺好


十七號慧奇


(鳳凰古城掌握有資源優勢,圈城收費,招至遊客反感,導致不景氣)

中國人有個民俗,說是打也來、罵也來,對不住人不來。是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就是我去你那兒,你打我我也去,罵我,也去,但是你做出了對不住人的事兒,就斷了,不再去了。

什麼是對不住人的事呢,比打罵還要緊?就是尊重。不被尊重,將無法走往下去。

這問題在百姓心中有一杆秤,一個景點值與不值,形成口碑。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湖南鳳凰古城,從免門票到收取門票再到免門票,一再折騰,儘管鳳凰古城掌握有資源優勢,收費太狠,圈城收費,招至遊客反感,導致不景氣。

(乾陵有什麼呢?嚴格來講就是墓,收費方式狠的厲害)

我印象中,自己吃過這方面的虧,舉幾個例子:

比如西安乾陵,我去年8月自駕經過乾陵,於是參觀,乾陵有什麼呢?嚴格來講就是墓,收費方式狠的厲害,門票120元,開車進去,車在裡面再收15元。問到60歲有沒有優惠,沒有!

乾陵是古墓,非化了錢的建設,本應該免費。就算今天進行了維護,也不應當定價這麼高,因為你的旅遊產品就是墓。售票的女先生態度十分不友好,你愛進不進,皇家氣派。這個地方,以後不會再去了。


(他們沒有櫻花盛開的熱情,而多有沒有收費讓人撿到了便宜的怨氣)

那年武漢大學看櫻花、說實在的,武大的櫻花樹長的個頭高了,已不是那麼十分動人,倒是櫻花加大學人們還是願意看一下子。這是免費項目,但憑心而論,武大承辦櫻花節的幾乎全部男女同胞,對客人是不太禮貌的,那年我自駕過去,據我所觀察,他們沒有櫻花盛開的熱情,而多有沒有收費讓人撿到了便宜的怨氣。年年看櫻花,以後去別家。這是在下的態度。


(商業氣息過濃的西塘,它本身沒有烏鎮那麼得天獨厚)

商業氣息過濃的西塘,它本身沒有烏鎮那麼得天獨厚、形式幾乎一樣,規模又小,收費卻不讓一分,去這邊遊玩的客人都有比較虧的感覺,難道不可以想一個景區即賣到錢,客人又覺得化算的辦法嗎?這個辦法是有的。

(這裡實際上是蓮花湖,真正的博斯騰湖在100多公里之外)

新疆博斯騰湖,我的車被導航導到了一個叫做蓮花湖的景區,但它確實也叫博斯騰湖可能是連通博斯騰湖的一個小湖。這個景點很小,進門後沒有哪裡可去,有一碼頭,需要乘船到對面長有荷蓮的蘆葦島參觀,據說那裡一派江南水鄉景色,......本人來自江南,萬里而來,只想看新疆風光。乘船要錢,就是說你原本購的門票只提供你走到不足500米的乘船碼頭。這裡實際上是蓮花湖,真正的博斯騰湖在100多公里之外,......

(當我在陝西乾陵化120元時候,貴州全境對於上了60歲的旅遊同志免費)

有些事很氣人,不舉了。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了的景點有很多,可以說,全國各地蜂擁而上的重複景點和隨意圈地景點都是這個情況,目的為錢而來,但不一定都能攢到錢。今天講以人為本,你要攢錢,取之又無道,遊客不會一直傻下去。

旅遊景點有通理,大凡有貓膩的地方,態度反而特別惡劣,因為它有短處,煩。

在顧客這裡,也煩。如果你那個景點本身就是一個坑,本來沒有什麼看頭,還惡的厲害,去了一次已經給臉了,今後不會再來,並會告訴別人不要去,這是人之常情。

有些景點還真如人言,不進去,後悔,進去了更後悔。那麼遊客怎樣區別景點呢,怎樣就不會吃虧呢?我認為聽別人談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不要去,是一條路徑。另外,人最多的地方一般都可靠,比如西湖柳堤、比如黃果樹......去新點、人少的地方,要多長一個心眼。我笨,我一直認為別人比在下有經驗,那麼多聰明人都去了那個點,不會錯,儘管這個點人多得厲害,但我可以在人少的時候去,對,就去那裡。

(貴州全境對於上了60歲的旅遊同志免費,他們重人情)

那麼,有沒有旅遊景區讓人去了又去的地方?有,貴州。

當我在陝西乾陵化120元時候,貴州全境對於上了60歲的旅遊同志免費!服務一流,甚至高速上都開展迎遊客,嚴厲打擊危害遊客的專項活動。貴州是公園省份,一流的景區太多了,他們重人情。

回答:為什麼旅遊景點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了?說句漂亮話,就是某些地方沒有以人為本。如果要說直白話,就不是人本問題了,而是刀子好快,把顧客當豬宰。

(西藏路途遙遠,且還有高反,為什麼去過的朋友們樂此不疲,願意重複進藏)

西藏路途遙遠,且還有高反,為什麼去過的朋友們樂此不疲,願意重複進藏?風景秀麗固然不錯,那兒的人情人本,則是主要原因。

好在,現在旅遊部門已經行動起來,各地也在相應的減壓門票價格,但願能夠有一個根本的好轉。好,就到這裡。


稀夫文字


中國有很多的名勝古蹟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旅客前去遊覽,比如北京市的萬里長城,再比如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每年都有無數人前去,那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是你去了一次之後再也不想去的呢?有網友就表示香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吧!

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早就回歸中國的懷抱了,那麼香港是不是一個值得旅遊的地方嗎?有很多網友都表示去過香港,但他們都說不想去第二次了,他們覺得香港沒什麼好玩的地方,因為香港籍,因香港是一個現代化大都市,面積很小,它不像中國的很多市,有著自然的美景風光。來到香港,你會發現香港特別的擁擠,人非常的多,在過馬路時可以深刻體會到,你只能看見人的頭頂和腳後跟。周邊全是車子,唯一的優勢是香港人比較遵守交通規則,不用太擔心交通安全,前提也是你遵守了交通規則。如果你想去香港玩的話,一定要帶夠錢,你會發現,這的東西特別貴,可能你在老家吃一碗麵最多十幾塊錢,20塊錢就差不多了。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也就三四十,可是在這一碗麵,大概一百塊錢左右,真的是吃不起呀!

香港的路普遍比較窄,畢竟香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路的兩邊全是高樓大廈,非常的繁華,是女性逛街購物的好地方,你在這兒可以逛一天的街,都不帶重樣的!香港不僅購物街多,香港的化妝品店也非常多,不過這裡的化妝品都非常便宜。

相對來說,女性更喜歡香港,香港更適合逛街購物,但不是一個旅遊城市,所以想來香港玩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因為確實沒有太多旅遊點可以讓你玩的開。還有一點,香港人普遍講粵語,你很難跟他們溝通,你會發現,他們不怎麼理你,所以最好還是不要去香港玩吧!國內還是有不少好的旅遊城市的,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


兔寶影視劇場



先說外部因素,也分幾個方面。

第一,旅遊處處是坑,太黑,旅行社的問題等等的旅遊亂像,導致對景點也是印象不佳,實在提不起心氣再去第二次。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東北雪鄉,很多人是去都不去,就不用說還有第二次了。

第二,景點被過度宣傳,或者是說名氣大過了實際景色,讓人看後大失所望;也可能是門票過高,性價比不高,就是感覺不值,比如稍有點名氣就圈起來收錢的景點。

這種情況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這個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詩詞中,被賦予了“忠貞不渝的愛情”誓言的美好寓意的兩塊石頭,被太多網友吐槽去過一次不會再去第二次了。

像張北的草原天路,因為門票問題被遊客拋棄,最後不得不取消收費。

第三,被電視、電影等或者新媒體帶動的“打卡”景點,迅速的躥紅,或者是因為管理原因,或者是因為遊客的暴增等等,出現各種問題,給遊客非常差的體驗。

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掛壁公路郭亮村,就屢屢被吐槽。

第四,一些人造景點,沒有歷史底蘊,或者是說沒有文化內涵,空有其形而無神;再有就是過度商業化,讓一些原本濃厚的文化氛圍被銅臭掩蓋,遊客感覺不到了多少文化的痕跡,自然大失所望。

這種情況在古鎮和所謂“古鎮”的景點上,是遊客日益減少,最後被遊客徹底放棄。

現在人們的旅遊,已經從單純的觀景,提高到全方位的體驗。從“吃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都提高了要求,任何一點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景點在遊客中的口碑,造成“再也不會去第二次”,並有可能發生負面的宣傳、傳播。

至於旅遊的正確打開模式,也是從遊客角度看,以什麼準備什麼方式什麼心態去什麼樣的景點。

在正確打開模式的旅遊方式方面有幾點注意事項:

一,忌盲目跟風、追捧熱門景點。

根據他人的一面之詞,或者聽說某個地方遊客搶著去,或者是朋友圈的照片,也或者是廣告宣傳,就決定了自己的出遊目的地,結果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要知道,宣傳歸宣傳;攝影師總會把最美的一點呈現給觀眾;他人喜好蘿蔔不是你愛的白菜,等等原因,產生了“美麗的誤會”,或大失所望,或深感後悔。

目的地的選擇很重要。

比如一個喜歡自然風光的人,去到一個人文特色的地方,甚至是歷史遺蹟,不免感覺乏味。

就像有些人對圓明園不感冒一樣,感覺好大名氣,一看都是殘垣斷壁,不感興趣啊,最美園林亭臺樓閣呢?在哪裡?

二,準備工作不到位,時間、地點都不對。

在選定目的地的時候,沒有做好甚至沒有做攻略。也或者是旅遊高峰,也或者是景點景色最差的時間段。

如果在去一個地方之前,對景點的看點,歷史典故,故事傳說,當地民風民俗,美食小吃,甚至生活習慣,地理氣候,有個大概瞭解,相信不會發生去了又後悔的情況。

再就是在旅遊高峰期趕到了最熱景點,看人頭的體驗簡直就是災難,有何美感可言?

有人去茶卡鹽湖,灰土土的一片,沒有藍天白雲,沒有想象中的“天空之境”,一是時間不對沒有晴朗的天氣,一是拍照水平也有點欠缺。

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去正確的地點,難免會失望。


這種現象很簡單的例子,現在春天,你如果興沖沖去大理無量山櫻花谷這個“人神共居”的仙境,會讓你失望透頂:不是櫻花期啊。

三,選擇合適的出遊方式。

第一次國外遊最好是找靠譜的旅行社;一個偏遠未知的景點,找當地旅行社一日遊也不錯。

是自駕還是自由行哪種方式更好,也不是絕對的。如果選錯了方式,影響到旅行體驗,心情也不會太妙。

所以說,不能一概論之,遊客不去景點第二次,也要看什麼情況,有針對性的解決。


酷妹兒圈


為什麼旅遊景點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

這題目其實要略修正,為什麼 多數 旅遊景點去過一次就不想再去? 是多數,而不是全部。

以臺灣來說,最有名的臺北101頂樓觀景臺,去過一次,基本不會再去,因為如果上去那天天氣好,大臺北都看到了,之後就不會再想去,而且票價很不便宜。



臺灣的日月潭,作為臺灣出生的人,我去過三次,清境農場去過兩次,溪頭去過兩次,花蓮太魯閣、七星潭去過三次,連澎湖也去過兩次,墾丁三次。



所以,即使是臺灣人自己,這些地方都不一定只去一次。就像日月潭,你如果不住一晚,你大約不會想再去的。

原因就是,太多景點被當做到此一


遊打卡點,深度的美沒有被發現。

當然,也有些景點吹噓過頭,根本沒有深度,連去看一眼也覺得可有可無。例如,臺灣台東的 水往上流,就是標準團客必停而實在沒什麼的地方。

不想再去的另個原因是,作為旅遊,就是想多看些地方,這裡去過了,就換別的地方去,會選擇重遊,那是帶別人去,或去度假休息,再去已經不全為了景點風景,而更可能是其他原因。



來過臺灣的你,認為臺灣哪些景點不值得去?哪些是你想重遊的呢?


臺灣自由行


並不是有些,而是大多數。雖說這個問題能激起很多人對於各大坑景點的吐槽,但事實上就景點而言,無論是否坑,很多人也都只會去一次。可能同一目的地會去很多次,但景點去多次的意義並不大。

旅遊的心態放平衡之後就會發現,無論是否好評爆棚還是惡評如潮,景點看一次的情況本就佔了絕大多數。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年的休假手指頭都算的過來,從踏入工作到走下崗位,放眼與全世界,所有的景點都不夠走上一遍,哪怕只是心儀的都不夠。所以這還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當然只是特指景點。

一個地方去不止一次,願意可能只有兩種,第一種是值得去並且上一次沒有看全,另一種就是這個地方就一定會有令人產生新鮮感的獨特之處。而在我這些年的旅途中,除了那些有四季變化所引起的不一樣的感官的地方,還真的不太有想多去看幾次的景點……

景區和餐館其實差不多,沒了新鮮感就沒有回頭客。縱觀網絡的那些遊記其實也很容易發現,那些回去同一個地方的人,永遠不是被景點本身所吸引,而是景點的無窮樂趣。


秋秋就是那個秋秋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種感覺,即使是在好的旅遊景點去過一次也就不想再去了。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01

揭開神秘面紗後,好奇心也就消失了。

我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都是很期待,很興奮的。是因為對未知美好的一種探索,一種追求導致的。

可一旦你的目標達成了,除了滿足了你的好奇心以外,同樣的也會帶有失落感。因為你已經知道它是什麼樣的了,你的心態就會有所改變。

去過了也就是所謂的知道了真相,這樣的情況下,你對未知的探索欲就消失了,因此也就不想再去一次了。都知道啥樣了,固然也就失去了興趣。

說一個自己的旅遊經歷吧,可能會更好的詮釋上訴內容。


我第一次去遼寧本溪水洞的時候,給我留下來很深的印象,覺得那裡太美了,以後一定要再來。回去以後我就跟朋友說了,也就促成了第二次去本溪水洞的機會。

但第二次去了以後,雖然景色還是那麼美,但我卻覺得沒意思了,後來一想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已經都知道了景點的魅力,失去了那種未知的神秘感導致的。

一起去的朋友都說本溪水洞真的不錯,這也證實了,再好的景點也不適合來第二次了。

02

景點宣傳的過於美麗,事實卻相差甚遠。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情況,景區為了迎來更多遊客,過度宣傳景區的美好,讓遊客產生想要去一探究竟的慾望。


隨著網絡時代的高速發展,遊客從很多方面都能瞭解到景區的魅力,但真實度卻喜憂參半,畢竟每個人喜好不同,看法就不同。所得出的結論也就大不相同。

很多遊客去了以後很失望,覺得也就是一般化,並沒有宣傳的那麼好,那麼美。這種情況發生以後,遊客自然不會再來第二次了。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03

人造景點過多,套路也讓遊客防不勝防,傷心不已。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遊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有空的時候大家都會選擇和家人、朋友去一些著名景點去玩一玩,放鬆下心情。

但一些著名景點因為名氣大,遊客多。因此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就利用這點,讓很多遊客走彎路,多花錢。來滿足自己的利益,大發旅遊財。


讓遊客來了很寒心,甚至影響旅遊的心情。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也就不會再來第二次了。

個人覺得旅遊景點來了一次後,不想來第二次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原因有好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已經知道什麼樣了,興趣也就不大了。

何況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數不勝數,走都走不完,怎麼會糾結一個景點不放呢?

如果說你一個景點去過好幾次的話,我覺得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你離的近,選擇性少。而不是說你喜歡去,只是一種妥協的方式。

試想一下,你去了一次很遠的地方旅遊,景區也很喜歡,但是你還會去嗎?即使想去,實力也不允許啊,別忘了,旅遊是很費錢的一件事。食、住、行都是旅遊的一部分。

雖然現在生活好了,但終究還是勞苦大眾多一些,所以說遠途旅遊還是很奢侈的事情。


這裡是一本正經聊旅遊,我是李小君。分享旅遊的點點滴滴,結識愛旅遊的朋友。歡迎大家交流、評論、點贊。碼字不易,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