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31日,印江自治縣對縣城50個居民小區進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全面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措施,確保疫情防控對象不留“死角”、排查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眾志成抗疫情 | 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當天,按照網格劃分印江縣融媒體中心幹部分組到東馨園小區敲開一家又一家居民的大門,開展疫情防控全面排查登記,向居民發放疫情防範告知書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你好,我們是印江縣疫情防控排查小組的,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蘭丹。”

“你們家幾口人?”

“就我一人。”

“你是一直都在印江還是從外地回來的?”

“一直都在印江。”

“近期有沒有感冒發燒咳嗽這些症狀?”

“沒有。”

“如果近期有感冒咳嗽這些就撥打這個宣傳資料上的電話號碼。如果你們小區有湖北武漢的人進出,要及時向社區反應。”

“好的,謝謝!”

眾志成抗疫情 | 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疫情摸排調查工作不僅僅只是在東馨園小區進行。在峨嶺街道興民社區(坪興寨移民安置點),工作人員拖著移動宣傳音響穿梭在一棟棟洋房之間。

“大哥,這個期間在家裡面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點就是要注意室內外通風通空氣,第二要禁止在家中搞聚眾活動,儘量減少人員流動,第三注意室內消毒,有條件的情況下買巴氏消毒液或者鹽巴水消哈毒,第四就是這個期間有感冒發燒這些症狀要第一時間到衛生服務中心做相關的檢查,其他的就按宣傳資料這上面的規定進行遵守......”。在3棟柳仁銀家,在進行疫情信息摸排登記的同時,印江峨嶺街道組織委員、宣傳委員馮明還做起了詳細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眾志成抗疫情 | 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來到73歲的楊昌鳳家,她的三個孫子正在家裡做作業。她家從印江合水鎮搬遷而來,子女在廣州務工,她在家裡照顧孫子。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峨嶺街道的幹部隔三差五到她家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當工作人員又一次叮囑少出門、不聚會時,她連忙說“我知道,我知道。”

“電視上天天放,喇叭裡天天喊,你們幹部又天天上門來打招呼,怎麼會還不知道呢,這段時間外面有傳染病,不要出門,要講衛生,我都是在家給孫子打掃衛生,穿個乾淨,消個毒,沒讓娃娃些出門去耍。現在政策好,幹部們對我們也關心,我心裡也不害怕。”楊昌鳳爽朗地說。

眾志成抗疫情 | 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峨嶺街道是印江城區兩個街道辦事處之一,由於轄區內居住人口多、人員流動性較大,又有人口上萬的移民安置點,排查工作量大。在開展疫情排查時,峨嶺街道在以小區、樓棟、單元為排查點同時,還突出三個重點。

“我們峨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突出三個重點,一個是重點區域實行部門加網格,對我們的居民進行摸排信息登記和宣傳,二是對重點人群,我們衛生服務中心每天實行兩次體溫檢測兩次電話諮詢,確保隨時信息跟進,第三是對重點的包保對象我們實行攻堅隊負責制,每天進行電話信息摸排和情況登記,確保我們宣傳摸排不留死角,重點人群得到防控,堅決打贏這個防疫工作阻擊戰。”印江峨嶺街道組織委員、宣傳委員馮明介紹。

眾志成抗疫情 | 印江對縣城50個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印江各鄉鎮則以村組、團寨、宅院為排查點,做到幹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全面、深入、徹底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排查,推動各項工作措施落地見效,堅決防止疫情蔓延。

與此同時,印江疫情防控指揮部還大力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防嚴控,嚴防死守重點區域,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接觸,嚴格落實隔離措施,堅決不讓疫情輸進來、擴散開,全力做好武漢來人與返回人員摸排檢測防控工作,全縣駐村扶貧隊、村(社區)幹部、網格員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逐戶走訪摸排,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貴州經濟廣播記者:穆小敏;通訊員:馮芳芳、吳仕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