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有12個皇帝,最倒黴的嘉慶帝是怎麼死的呢?

小龍談歷史


突然猝死的

嘉慶二十五年盛夏(1820),嘉慶帝率領大批隨員、名優藝伎,馬隊輦輿,浩浩蕩蕩向木蘭進發,不久抵達熱河,安頓於避暑山莊,開始了木蘭秋狩獵,這一年嘉慶已經61歲了,年過花甲的他似乎並不服老,依然決定前往木蘭圍場打獵。


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七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到達熱河的第二天 ,嘉慶皇帝卻突然駕崩了,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可能嘉慶連死都不知道那是他最後一次去,嘉慶死的很突然,以至於當時的避暑山莊都來不及準備棺材。最後還是派人返回北京,將皇宮中預備好的棺材連夜運到了承德避暑山莊。

雖然嘉慶死的很突然,但是突然猝死的皇帝在歷史上並不少見。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史書中對嘉慶皇帝死亡的記載。《嘉慶遺詔》:“迨抵山莊,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廖。”《清宣宗實錄》的記載就簡單了:“遘疾三日,漸至大漸”。



從上可以看出嘉慶死亡的記載很簡單,就是因為簡單,所以人們就喜歡猜測八卦。

民間謠言

傳言嘉慶是遭雷劈而死的。嘉慶帝到達避暑山莊後,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勁旅,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野雞,虎豹什麼都沒有,只獵獲一些野兔,連平常遍地覓食的麋鹿也甚少見。嘉慶帝非常掃興,決定提前結束秋狩。回來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雷,那麼多人中,惟獨皇帝被擊中落馬。



聽著確實有趣,細想一下,周圍那麼多人護駕呢,卻偏偏劈他一人?怎麼也得多死幾個吧,所以我認為,當時確實可能天氣不太好,但我個人認為更可信的是操勞過度而死。且聽我說一下當時清朝的狀態。

真實原因

其實當時的大清已經是危在旦夕,乾隆皇帝可以說一直在敗家啊,他在位期間清朝的貪官從下到上多的數不勝多,而且國內白蓮教叛亂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乾隆在世的時候那些地方官員夥同朝廷官員一起欺騙皇帝隱瞞真相。

所以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的不是一個完美的江山,而是一個巨大的坑,這個都需要嘉慶皇帝來填補。而且正是因為這樣可能才導致嘉慶皇帝早年突然離世。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嘉慶皇帝在他父親去世以後為了能夠延續這個清朝,彌補這個漏洞,就開始了瘋狂的工作,當時整個朝廷風氣大壞,官員從上到下有很多都是貪官,為首的就是和珅,為了清除這些貪官,嘉慶皇帝費勁周折,而且嘉慶皇帝不允許一個貪官存在,必須要做到徹底。

注:和珅劇照

除此之外,他還對當時的白蓮教叛亂進行平復,每一件事嘉慶皇帝必須都是親力親為,之前那些腐敗的人事都需要重新處理,嘉慶在位的時間內,沒日沒夜的工作,硬是把危在旦夕的清朝從滅亡中拉了回來。雖然可以延續清朝的統治,卻對於嘉慶皇帝的身體來說是巨大的打擊,雖然他的身體向來還坑,但是最終還是不堪重負。

所以綜上所述,在加上當時嘉慶皇帝年歲已過60,整日操勞,最終猝死。

我是隔壁東叔教歷史,每天分享歷史時光,喜歡的別忘了點個關注哦,歡迎朋友點贊發言;如有錯誤,請您指正。

隔壁東叔教歷史


清朝12個皇帝,比嘉慶皇帝身世悽慘的皇帝,後面多的是,但為何被冠以“最倒黴”,那是因為他的死非常蹊蹺,有傳聞嘉慶是被雷劈死的。

一切要從嘉慶二十五年的七月說起,那時的北京炎熱,和往年一樣,皇帝到達承德避暑,到達木蘭圍場時,開始了今年的秋獵,滿人作為遊牧民族,幾代皇帝都維持著這個傳統。

當時的嘉慶皇帝已經61歲了,雖然無法和高壽的父親乾隆皇帝相比,但身體康健,對於今年的秋獵也是饒有興致。

但突然的噩耗卻突然而至,嘉慶皇帝剛剛到達熱河,便突然駕崩,而死因卻在史料上記載的相當模糊。

《嘉慶遺詔》記載說:

“追抵山莊,覺痰氣上,至夕益甚,恐克弗。”

《清宣宗實錄》更是省略,就八個字:

“選疾三日,漸至大漸。”

嘉慶皇帝的溘然長逝,讓承德方面都來不及準備棺木,還是從京城做到承德去的,這樣寥寥數筆的史書記載,給了老百姓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第一種說法流傳最廣,也是開題時“雷劈說”,嘉慶皇帝在狩獵時中暑,於是臥床調養,七月二十五這一日,嘉慶皇帝正在處理政事,突然雷雨大作,忽然一道閃電從天而降,嘉慶皇帝行宮被擊中,寢宮數人在場,但唯獨劈死了嘉慶皇帝。

其他的版本大同小異,有說嘉慶皇帝是在寢宮處理政務,有說是從狩獵場回行宮路上被雷電擊中致死。

更有一個基情四射的版本,就是嘉慶皇帝寵愛一個男寵太監,連狩獵時也帶著他,結果在一個行宮的小樓裡,皇帝正在和男寵幽會,可能是祖宗覺得太辣眼,一個天雷下來,把嘉慶皇帝給劈死了,而那個男寵卻安然無恙。

但是,滿族史學家認為被雷劈死的說法屬於無稽之談,他們認為是嘉慶皇帝忙於政務,試圖收拾老爹乾隆的爛攤子,但卻收效甚微,朝廷腐敗之風愈演愈烈,清朝的衰落已經在所難免。

嘉慶皇帝疲於應對,卻無力迴天,終於因長期勞累導致心臟衰竭,忽然離世。

關於嘉慶皇帝的死因,大家更傾向於哪個說法呢?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卻中暑而死。😂終年61歲。


據《清仁宗實錄》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

由此可見,嘉慶帝的確是中暑了。有人會問:中暑會死人嗎?

現代醫學證實:若中暑嚴重,得不到及時救治,會死人。

連皇帝都能因此而死,可見中暑的危害性之大!時下,天氣越發炎熱,為了身體健康,咱們一同學習學習中暑的搶救方法吧。


脫去衣物

對於嚴重中暑,首先要病人脫去緊身的和多餘衣服,畢竟命要緊,就別害羞了。

靜臥通風陰涼處

然後讓病人躺在涼爽通風的地方絕對休息,停止一切活動,包括玩手機。

喝水服藥

給患者喝水或者運動飲料,同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物理降溫

將病人四肢抬高,約15到30公分。

用溼涼毛巾冷敷患者頭部和軀幹部。或將冰袋放在患腋下、頸總動脈和腹股溝處。

如果用以上方法30分鐘內患者情況沒有改善,要送醫院急救。

最後祝大家暑期安康!


小熙為人人


嘉慶皇帝是乾隆的兒子,是乾隆寵愛的妃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令妃所生。嘉慶在小時候就深的乾隆的喜愛,而且本身聰明好學,所以被乾隆立為皇儲。

嘉慶當上皇帝是乾隆提前退位讓給他的,當時乾隆自己稱為太上皇,在乾隆在世期間,雖然嘉慶已經登記基,但實際大權還是掌握在乾隆手裡,嘉慶真正有權是在乾隆去世之後才有的。

嘉慶帝的死,歷史上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引發各界猜測,眾說紛紜,至今也沒有準確的定論。以下三種觀點是較為常人所認可的。

第一種,嘉慶皇帝是自然死亡,當時嘉慶皇帝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天氣炎熱,導致中暑的可能性很大,再加上當時嘉慶已經六十,身體的機能大不如前,去承德避暑山莊之後還邀請大臣們打獵,中暑是很有可能的,但噹噹中暑是不可能造成人的死亡的,當時嘉慶身體可能已經也不行了,可笑的是當時太醫去看了之後說是感染了風寒,開了藥之後第二天嘉慶就死了,這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第二種,皇宮之中,大大小小的事,都能讓人一不小心就沒了腦袋,住在皇宮大院的,妃子太監等那麼多人,犯罪就被處死,可見皇宮是個很不乾淨的地方,當然以皇帝的身份來講應該是震懾的住的,但多多少少會受洗些影響,特別是在人生病的時候,陽氣減弱,陰氣入體,很容易招邪,唯心來講,這些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歷史上皇帝壽命短是常態。

第三種,被雷劈死,這種說法是最多人認可的說法,如何被雷劈死還有很多種說法,話說當時嘉慶皇帝到承德避暑山莊之後就雷雨交加,天晴了之後,召集大臣們打獵,在打獵期間,嘉慶突然面色發白,身體極度不舒服,大臣們非常著急,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可是要掉腦袋的呀,後來在太醫趕來的途中,嘉慶已經漸漸好轉,太醫看了之後,認為死感染了風寒,開了幾幅藥之後,便走了,大家看嘉慶帝確實臉色已經如常,這才放下心來,天還是下著大雨,打著大雷。嘉慶帝走到窗邊,想看看雨勢如何,沒想到哐噹一聲大雷,正好劈在嘉慶帝身上,把皇帝帶走了。



歷史在我心中223


坊間對於嘉慶帝的死眾說紛紜,其中說嘉慶帝中暑而死,我覺得這個說法不符合實際,你想啊,皇帝乃一國之君,身份尊貴不說衣食住行更是嚴謹的很,所以嘉慶帝不可能中暑,那麼大的一個皇帝,伺候他的人不計其數,遇到事情不可能沒有保護措施。身邊的人都幹嘛吃的?


所以我覺得傳聞嘉慶帝是在承德避暑山莊中暑而死,純屬無稽之談。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嘉慶帝是被雷劈死的,這個說法雖然不怎麼確定,不過也不能排除此種說法,因為說是嘉慶帝在狩獵期間,曾經遇到了那種雷雨交加的惡劣天氣,突然變天,遇到打雷也不是不可能,不過事情不會那麼巧吧!偏偏這個雷就砸在了皇帝嘉慶身上,那也太倒黴了吧!這難道是天要滅他嘉慶帝不成。

所以我覺得嘉慶皇帝遇到雷雨天氣,染上風寒到是有可能,本來嘉慶帝龍體就欠安,據說身體不太好,再加上遭遇這種突如其來天氣,身體不適也是很正常。

話又說回來了,無病不呻吟,無病不死人。我感覺嘉慶帝最大的可能就是病死的。不是他殺,又不是雷劈,怎麼那麼巧就在避暑的時候死了,所以究其原因嘉慶就是病死的。人有生老病死,這個規律誰也更改不了。所以無論你是多大的關官,皇帝也好,平民也罷,都擺脫不了疾病的困擾。

因此,我說嘉慶帝的死純屬自然死亡,沒必要對他的死在有爭議,難到作為歷史上皇帝,他們的死因都要離奇嗎?我覺得自然死亡的還是大有人在。這個歷史也有記載,對於歷朝歷代皇帝的事蹟,我們也只是茶餘飯後愉悅一些罷了,做不到蓋棺定論,也沒有那個資格。


任馳贏天下


《清仁宗實錄》中記載:“此次蹕圖,偶感暍暑。”證實了嘉慶帝當初在承德避暑山莊是中暑了,但是,單純的中暑不會死人,有專家認為,可能是由於年事已高,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而暴亡。

網上傳嘉慶帝是被雷劈死的,這點無從考證,因為在古人的認知中,被雷劈死是不吉利的(參考《延禧攻略》太妃之死),也不可能記錄在史書流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