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日本軍官為何人手一把軍刀?

用戶58730073128


簡單,盟軍受降的時候總要有個收藏品,而軍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東西,不僅充當了投降道具,而且滿足了盟軍的收藏愛好。

以上說笑歸說笑,但也是不爭的事實,下面言歸正傳。我們一起來看下,為什麼日軍軍官都要人手一把軍刀。軍刀這個東西,幾乎是日軍軍官的一個標誌性的裝備,那個年代,挎著軍刀的一準是日本鬼子,別人壓根不帶這東西了。


軍刀的由來

這要從日本崛起時說起,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幾乎照抄西方一切,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教育,而軍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在西方,很多軍隊的軍官都佩戴軍刀,其實是個裝飾作用,主要目的是為了好看。這點,日本也是學來了。

而日本和西方軍官不同的是,日軍將軍刀當做武器使用的,是殺人的,裝飾只是其中一項。但是,西洋刀並不適合白刃戰使用,西洋刀就是個裝飾品,白刃戰幾下就斷了。日軍也是看到了這一點,隨後就把軍刀取消了


而在軍國主義的狂熱之下,日本傳統武士的思想再一次迸發,日本人就又把軍刀拿了出來,只不過,這次的軍刀不同,這次不是西洋刀,而是日本傳統武士刀,改進了一下,當做軍刀就下發了。

日本人純粹就是將軍刀視為精神方面的寄託,而作為武器,僅僅是功能中的一項。很多武士背景的軍官都把自己的祖傳寶刀拿了過來,作為指揮刀使用。很多日本人戰後拿著大把的現金來中國想買回自己的祖傳寶刀

日軍不光陸軍使用指揮刀,甚至航空兵和海軍也配帶軍刀。一個軍刀一米多長,機艙裡空間狹窄,居然放了一個大刀,還有日軍的潛艇兵居然也是一樣。軍刀的精神意義,已經遠遠大於軍事意義了。

用途廣,實用性強

用途廣這一方面呢,主要體現在自殺、投降、收藏等方面,這都是軍刀的價值所在。

很多日軍在戰敗之際,拿出自己的刀,對著肚子就是一個橫切,有沒有介錯人都不知道。反正軍刀這東西還能湊合用,開槍自殺不是鬼子性格。


投降的時候,日軍也會拿出軍刀,交出軍刀,就意味著這個指揮官所帶領的部隊正式投降,精神意義已經垮了,再打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

很多美軍都喜歡收藏,其中包括納粹的魯格爾手槍,日本的南部十四,還有就是日本指揮刀。日本戰敗之後,美軍收繳了一大堆日本軍刀,這下,美軍回去就有紀念品了。


日本軍刀是典型的軍國主義時代的產品,其中就有無數人的鮮血,血跡至今都未曾消失。


軍武文齋


日本刀是日本武士的標誌性裝備。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日本軍隊中他們的軍官都會佩戴一把軍刀,其實這些軍官用的軍刀和日本武士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幕府結束以前,武士在日本一直是軍隊的主要力量,明治維新後,日本全面發展西式軍隊,洋槍洋炮大量裝備軍中,武士集團逐漸被淘汰,但是這並沒有改變武士刀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再加上一戰之前西方國家的軍官在很多場合也會配備軍刀,所以日本後來也就給軍官配備軍刀了,從此軍刀成了軍官身份的象徵。

日本軍官配備的軍刀,刀柄材質按軍官等級劃分,久而久之軍刀成了日本軍官的榮譽和尊嚴,他們作戰時用軍刀指揮部隊,戰敗後用其自殺,向對手投降時獻上軍刀表示真正意義上投降。日本最稀有的軍刀那就是元帥刀,這是由日本天皇親自授予的軍刀,從1898年日本元帥府建立到1945年二戰結束,天皇總共授予了30人元帥稱號,共送出31把元帥刀,其中有一把是日本親王訪英時贈給了英國國王。

到了二戰末期,日軍資源日漸匱乏,但是又不能讓基層軍官缺軍刀,在這種情況下,三式軍刀產生了,這種軍刀都是用機器鍛造,刀柄用料上也非常簡陋。值得提及的是,日本在海外建立了大量傀儡政權,居然也給偽政權的官員發放軍刀,如偽滿洲國陸軍軍官就被要求配備軍刀,但是這種軍刀普遍劣質,跟日本警察刀很相似。

總之,日本軍官佩戴軍刀是為了體現等級,在日本侵華時,日本軍刀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屠殺工具,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些血淋淋的畫面至今歷歷在目。


兵說


二戰中日本軍官配備軍刀,主要是兩個原因

——受西洋傳統的影響

——受武士傳統的影響

線列步兵時代(滑膛槍時代),指揮官使用指揮刀來約束士兵的隊列行進。到了線膛槍時代,西洋陸軍開始普遍使用散兵線戰術,指揮刀的戰術價值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軍刀失去了其戰術價值,但軍刀作為軍禮服的重要裝飾,西方國家的軍官仍然會在很多場合配備軍刀。這個習慣直到一戰結束,才慢慢從西方軍隊裡消失。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在各方面都向西方靠攏,搞所謂的“脫亞入歐”。西洋軍事更是日本人重點學習的對象(先學法國,後學德國),加上日本社會本來就有武士佩刀的傳統,於是軍官配刀就在日軍中保留下來,成為軍官身份的象徵。同時也是軍中榮譽的體現(比如,日本陸軍大學的“軍刀組”)。

日軍軍刀並非一開始就是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那樣,也有個演化的過程。

1885年,日本陸軍大學聘請了一批德國教官任教,日本陸軍的戰術和軍制從此師從德國,海軍則師從英國。這個階段的日軍軍刀更接近於西方軍刀的形制。比如下圖所示,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的佩刀就是很明顯的西式軍刀形制。

到了1933年2月,荒川五郎、慄厚彥三郎等在下議院提出復興日本刀劍的建議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獲得一致通過。

同年3月,在長城抗戰中,鬼子吃了不少中國軍人大片刀的虧。小鬼子的西洋指揮刀看起來挺有逼格,然並卵,在白刃戰中一碰即斷。這次戰例更堅定了日本人改革軍刀的決心。

日本軍務局開始參照武士刀的樣式,重新設計軍官佩刀。之後,在“皇道派”大佬荒木貞夫(陸軍大臣)等人的倡導下,日軍於1934年徹底廢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軍刀。

咱們很多影視作品糊弄事,甭管什麼年代,什麼軍銜,什麼軍種,只要是拍日本鬼子,全都拿一樣的軍刀。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下面簡單說說比較有特點的日軍軍刀

94式——將校刀

於1934年配發,因為當年是日本皇紀2594年(也不知道鬼子是怎麼計出這個年份的),所以被稱為“94式”軍刀。

94式軍刀將過去的西洋式徹底改成了日本傳統武士刀樣式,並在《陸軍將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中,對軍刀規格以及配發標準做了詳細的規定。大體形制如下圖所示:

94式將西洋指揮刀改製為傳統日本刀,當時的日本媒體將新軍刀譽為“陣太刀”,評價很高,主要是稱讚傳統精神的復興和迴歸等等。

94式是將校刀(主要配發將官和佐官),又是新式軍刀的第一代,其做工和用料都很講究,光零件就有26個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94式首次規定了天皇配刀,即大元帥刀(按照《明治憲法》的規定,天皇是陸海軍的統帥)。這其中還有個說法,之所以專門弄出個“大元帥佩刀”,主要是裕仁天皇因軍部的驕橫而不安,藉此表達不滿,同時提醒陸軍——自己才是“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總指揮官。下圖是裕仁的佩刀照片,因為裕仁個子矮,所以佩刀顯得特別長。

95式——士官刀

於1935年配發,因為是日本皇紀2595年,所以稱為“95式”。這是二戰中最臭名昭著的軍刀,跟我們有血海深仇,沾滿我們同胞的鮮血。

95式是士官刀(主要配發士官),全刀均為機械製作,遠不如將校刀(94式/98式)鍛造精良、裝飾漂亮,被日本人戲稱為“鐵棒”。

此刀屬於實戰型軍刀,主要裝備一線的軍曹、曹長,按數量來說,是殺我國同胞最多的兩種日本軍刀之一(另一種是小兵拿的30刺刀)。

日本在二戰中由春風得意到舉步維艱的變化,在95式軍刀上有非常明顯的反映,越往後的95式越寒酸。舉個例子,刀柄。最初生產的約6000把95式用的是銅製刀柄。之後改用鋁製刀柄。1943年以後,日本的戰略物資匱乏,鋁全部用於戰機的製造了,95式刀柄只能用木頭製作。

98式——將校刀

於1938年列裝,跟94式一樣是將校佩刀。“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實行戰時體制,因此廢止了軍服之中的禮裝。

與之對應,1938年5月廢止了94式軍刀的第二佩環(因此標準98式只有一個配環),通過《皇室令第六號-天皇御服改正大元帥佩刀改正》和《勅令第三百九十二號-陸軍將校用軍刀改正》制定了新的制式軍刀外裝規範。

98式軍刀有一個特點,就是品質良莠不齊,屬於天上一腳地下一腳。初期的98式刀身有一半以上是本鍛鍊(傳統日本武士刀製作工藝)的傳統日本刀,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家傳名刀。

隨著需求急劇增長,98式軍刀開始量產,有些是軍部指定軍工廠出品,有些是民間作坊出品,雖然都是統一的外裝樣式,但細節各色各樣,做工用料參差不齊。

昭和12年-海軍用新軍刀

如果說陸軍佩刀還有點實用價值,海軍佩刀那就純屬裝逼格用(又不是東方不敗,哪兒還能抽刀砍炮彈呢)。既然只是用來裝逼格,日本海軍佩刀就更加註重儀仗性質,外裝設計比陸軍的更加華麗。這也跟海軍在明治後的日本軍隊中地位一直略高於陸軍有關。

這款刀的刀裝是時任海軍少將小泉親治以鎌倉太刀裝為範本制定的。一直到1945年終戰,這種刀裝都基本沒有改變,以“黒漆塗”和“黒研出鮫皮巻木鞘”為刀鞘的製作工藝,金具都用鍍金,配色上禮儀色彩濃厚。

海軍佩刀的刀身有小部分是本鍛鍊刀條,但是因為海上是高含鹽環境,所以大部分的海軍佩刀都採用耐腐蝕的“耐錆鋼”(類似於不鏽鋼)作為刀身材料。總體說來,海軍佩刀的品質始終相差不大,維持了比較高的水準。

天皇御賜佩刀

鬼子軍刀還有一種比較有逼格的,就是天皇御賜軍刀。這種刀質量如何知不道,對鬼子來說主要是代表榮譽,比如陸軍大學的“軍刀組”。

下圖所示,是一把天皇御賜的94式軍刀。授予對象為陸軍炮工學校高等科第40期優秀畢業生川上清康中尉。

——————————————

鬼子的軍刀看著逼格很高,也是段子誘發器。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號稱“日軍第一戰略家”的石原莞爾在下馬的時候,被軍刀刀柄撞了蛋蛋,造成會陰部長期感染,然後就得了膀胱癌。。。真的是蛋蛋爆了!


月下沒有花


被武士道精神動員的日本軍人,就連飛行員都配有軍刀!

二戰期間,近乎西化的日本沿用了軍官制。為了對中國發起全面戰爭,日本極力動員全日本國民。然而要想讓整個國家為戰爭而服務,在短時間動員更多兵力,就只有找到一個精神嚮導。人們想到了日本天皇!終於日本天皇再次被拉上歷史舞臺。

為什麼而戰日本人已經有了答案,然而拿什麼去戰?武士在日本是個很特別的職業,他們不用耕種只需要行軍打仗,供養全靠平民百姓。為了在精神上奴化國民,日本政府想到了武士道精神激勵國民為天皇而戰。



武士刀是武士的象徵,也是一個武士的靈魂。然而資源匱乏的日本根本無法提供如此大量的武士刀,隨即低質量量產的武士刀式軍刀出現了,這種刀雖然品質低但也要用錢買,一些平民出身的軍官由於買不起這種新式軍刀,便拿出塵封已久的祖傳武士刀作為軍刀!


二戰時期日本人對軍刀的需求一度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軍官人人手中都配備一把,就連飛行員也不例外,試想如此狹窄的駕駛艙內還要放置一米多長的軍刀,可見日本人對軍刀的崇拜可謂近乎瘋狂。

軍刀實際作用並不大,只是有些象徵作用。作戰發揮不到任何作用,只是用來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罷了!

(謝謝關注,歡迎討論)


荒野歷史


原因在於日本明治維新學習德國的陸軍制度,不僅思想上也在裝束上學習德國。而軍刀換個說法指揮刀是西方軍官的制式裝備,因此指揮刀也成為“廢刀令”後日本軍官的標準配備。

需要提一點的是:

1934年以前的日本指揮刀是西洋式軍刀,到了1933年才為弘揚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提出使用武士刀取代西洋式軍刀。後來在喜峰口戰役中,中國29軍大刀隊一戰成名同時也暴露了西洋式軍刀不適拼刺的缺點,從而加快了武士刀成為日本指揮刀的進程。明治維新後的佩戴西洋刀的日本軍官

二戰換裝日本武士刀的日本軍官


歷史小知


我們知道自民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全面向西方,這不僅表現在生活習慣上,在軍事上更是表現明顯。

日本海軍一直學習英國,甚至連軍校的樣式都是仿造英國的。日本陸軍起初是學習法國,因為法國是當時歐洲大陸上的第一大陸軍強國!而當時,法軍的傳統是高級軍官都會配備一把長刀,日本則是有樣學樣的同時,因為明治之前的日本貴族就有配刀顯示身份的傳統,所以日本每名軍官都會配備一把長刀!

這種西方的長刀一直使用到了1933年,從1934年起,日本開始走向法西斯道路,日本軍方為鼓動國內男子積極參戰,用“武士道”精神來激勵國民,把軍隊中的所有制式刀全部換為武士刀樣式的軍刀!

這裡得糾正一下,並不是所有的日本軍刀都是武士刀。因為武士刀是純手工打製的日本古代利刃,放之世界也算是名刀。而軍刀則是機制,材質、工藝、完成時間迥然不同。

如日本低級軍官使用的都是工廠成批生產的軍刀。中級軍官則是自己花錢定製一些稍顯個性化的軍刀。而一般高級軍官才會佩戴祖傳武士刀,作為一些特殊意義的象徵!


淘上優品


誠邀,如題。在二戰中,日本軍人無論官位高低,只要是個軍官幾乎都配有一把軍刀。當時的中國軍人(八路軍和國軍)都以繳獲一把軍刀為榮,就像亮劍中的李雲龍一樣,如果能繳獲一把將軍的軍刀,那可真是了不得,不但自己有面子,上級都會惦記著這把軍刀,扯遠了,那麼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官為何要佩戴軍刀呢?

實際上軍官佩戴的刀幾乎都是由名工巧匠用上好的精鋼打造而成的,價值不菲。要知道日本本就資源匱乏,所以說日軍為了這些軍刀也是下了血本的。日本軍刀的作用其實有兩個。



其一:象徵意義

軍刀象徵著尚武,這是軍隊的靈魂。有些人說日本軍刀是日本國內推崇武士道精神的產物,這不假,但是要認識到,不止日本軍隊,中國蔣介石嫡系的中央軍軍官也會配有一把劍,所以小編以為,給軍官配備冷兵器很大的原因是用來提醒軍官不要身居高位久了而忘掉了血性。

其二:實際意義

在熱武器橫行的年代,軍刀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這不用說,然而這不能演過軍刀還有自己的實用性。比如近身戰鬥時,一些下級日本軍人就會使用軍刀作為白刃戰的武器,同時軍刀還能在絕境時作為自刎的兵器,哪怕是在日本投降後,軍刀不也可以用來投降嗎?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說起來這個問題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會感到疑惑,無論是電視節目上演的或是聽老一輩人們說的,只要是日本的軍官,他們身上幾乎都會佩戴一把軍刀,並且抗戰的將士,也會因為繳獲了日本的軍刀,而感到十分高興。儘管在抗日戰士中繳獲的日本軍刀已成為戰爭的收藏品,但是對於日本軍官而言,卻是具有實際意義的作戰用品。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這個小國家一直致力於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因為英國的制度在世界上算是很出名的,所以日本就開始學習英國的制度,而在陸軍方面確是模仿了世界上名聲最大的法國制度。因此由於他們的全面模仿,他們也將法國的陸軍軍官佩戴軍刀這一大特點也模仿了過來。如果是在戰爭中日本的華麗精美的軍刀或許不會佔優勢,比如,在日俄雙方戰鬥中,他們根本不佔上風,並且出現了混亂現象,日本的那些軍刀看起來精美華麗,但在實用性這一方面根本不具備,這就是往往和別人的刺刀一接觸,就會斷裂成兩節。因為這個華麗而不實用的缺點,日本曾經放棄了對軍刀的生產。但是到了1934年徹底燃起了日本稱霸世界的野心,因為飢餓的他們想要彰顯強大的軍國主義實力,因此軍刀又再一次出現在了戰爭的舞臺,他們便成為了軍隊霸權的唯一象徵。日本沒有使用西方的西洋刀,用的是日本的日式軍刀。武士道在他們的觀念中是神聖的且不可侵犯的,因此對於每一位要上戰場的日本軍官,他們都是最傑出的是日本人的驕傲。所以在軍官上戰場時,都必須佩戴軍刀,為的就是讓他們來彰顯武士們的偉大的武士道精神。由於這一點,我們才會在電視節目中發現日本軍官在發號施令的時候拿著軍刀指揮。



對於軍銜不同的軍官,他們所擁有的軍刀的樣式是不同的。比如,低級的尉官,他們的軍刀是工廠裡批量生產的最低級的貨色。不但用料普遍而且樣式也不怎麼好看。佐官刀與低級軍官相比之下要稍好一些,他的刀的用料更加講究,並且樣式也會更為精緻。而到了將官這個等級上,更是令人驚奇,通常情況下將官們都會親自要求工廠定製出專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軍刀,目的是用以彰顯自己獨一無二的無上的高貴身份。看來日本軍刀的以後形式發展前途並不是很光明,因此它只能用於彰顯權利的至高無上,和戰爭時輸掉時,用於切腹吧。



軍武小咖


除了破腹用還有就是指揮作戰。雅閣滴滴!


o天子尚父o


不是軍刀,是切豬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