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朝鮮族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V5王子


都是朝鮮族,同根同源。只不過要分清,在中國的朝鮮族是中國人,在朝鮮的朝鮮族是朝鮮人,在韓國的朝鮮族是韓國人。

同理,在俄羅斯的蒙古族是俄羅斯人,在蒙古的蒙古族是蒙古人,在中國的蒙古族自然是中國人!所以,元朝屬於中國。



o上知天文o


我是朝鮮族,我母親5歲時從韓國、我父親8歲時從朝鮮來到了延邊,多年後就有了我!我從小念的漢語學校,朝語只能簡單的日常對話,幾乎不懂文字,所以一直沒覺得自己有啥不同,直到上大學後!

我們班只有我一個朝鮮族男生,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個同學得知我是朝鮮族,非常興奮,與我合影,說回去後一定告訴家人,他有朝鮮族朋友了!還有一個山東同學與我要好,我倆經常一起出去吃飯,每次他都搶著點朝鮮族口味菜,但他並不喜歡吃,所以我就搶著點他喜歡吃的菜,但我一次也沒搶過他。他每次都笑著說:我就是想嘗試你們的口味啊!

在8人寢室及全班中,我和幾乎所有同學友好、和睦,直至今天!

國家對少數民族一直有好多優惠政策,比如高考加分:我兒子高考時也是這樣。

在我看來,朝鮮族與漢族比較,最顯著特點是:朝鮮族更喜歡享受,不愛吃苦、不攢錢!很多老人(老頭、老太太)會動輒對子女說,咱們下館子去吧!很多朝鮮族穿著亮麗,生活過得像有錢人,實際上是“窮人”!

舉例說明:我們幾家親戚去我大姨姐家做客,大姨姐家會叫幾輛出租車拉著我們去離住處很遠的一家飯店吃飯,儘管住處附近就有好多飯店!吃完飯,再叫幾輛出租車去很遠的一家歌廳唱歌,儘管飯店附近就有好多家歌廳!唱完歌,再叫幾輛出租車去很遠的冷麵店吃冷麵,儘管歌廳附近就有多家冷麵店!我每次換地方時都提出異議,他們的解釋只有一句:那家(飯店、歌廳、冷麵店)好!

現在,在我們這兒(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與漢族越來越不好分辨了,包括生活習慣及一些習俗等都不斷趨同了。

順便說一句:我兒子的女朋友就是漢族姑娘(她的大學畢業論文就是關於朝鮮族歷史沿革的),從高中開始,他們已經談了8年多戀愛,婚期定於今年十月!我們兩家隔三差五就會聚餐,每次我和親家都是喝至盡興方歸!


鄭光赫


我去過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我認真來回答一下,我去的是延吉市,本來手機裡存了很多照片的,因為刷機,在延吉的照片都沒有了。


我是從哈爾濱搭動車去的延吉,一下延吉動車站的時候,非常累,也就是18年7月份左右,大夏天的颳起一股冷風,衣服在行李箱裡,就懶得翻箱子了。如果去的話,一定要帶保暖的衣服呀。

出動車站的時候呢,就有一排紅色大字寫上,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歡飲您,下面有一排小字是用朝鮮語寫著。

我搭的士近市區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店面反正是有字的地方,都是上面寫漢字,下面寫朝鮮字,搭公交都是先用漢語播完,再用朝鮮語播,說話語氣可以想象一下朝鮮國,不是韓國哦;聽著很搞笑的;走在路上聽大家講話也是一口東北話,真正能遇到幾個講朝鮮話的比較少,

那一趟下來其實我還是比較失望的,我感覺和在哈爾濱沒什麼區別,只是延吉市是一個4、5 線城市,而哈爾濱是2線城市的感覺。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在延吉吃的美食,如果喜歡韓式料理比如烤肉還有泡菜的話,真的可以來吃一下,味道好,很便宜,而且不用出國。當然還有他們的梅花狗肉湯,能接受吃狗肉的話,可以去嘗一嘗,我也是在延吉市區吃到的。

還有我去了一趟延吉大學,進入校門口,上坡好陡呀,我還遇見了一家三口問我教育學院怎麼走,我估計是他們家小孩,剛剛參加完高考,然後填了志願,來踩點來得,我也是一臉懵逼的說不知道,竊喜,還把我當學生了,哈哈哈。

聽說延吉大學的朝鮮語是他們的王牌專業,如果想要學習朝鮮語的話,可以報考他們的學校,我感覺實在打廣告了,哈哈哈。

總的來得,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被通話了,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哪些是朝鮮族,哪些事漢人的,挺本地人說:朝鮮族喜歡打扮啊,化妝呀,然後喜歡玩。老太太一定是化妝的。

暫時想到這麼多了,你知道是怎樣的存在了吧


老舅爺說


謝謝頭條,給於了我這樣的答問。

首先,表明我的身份 : 我是朝鮮族,

是政府退休幹部。

老家住在黑龍江省五常,改革開放後

停薪留職(後來辦了退休),來到青島

在韓企謀職就業。

在青島買了房,一直幹到二零一一年。

現在隨孩子們,旅居在韓國。

雖然,身在韓國,但是心一刻也沒有

離開中國。

電視,看中央一頻道和十三頻道。

這說明,我們朝鮮族雖然身居海外,

心時時刻刻和祖國連在一起。

為什麼 ,有這樣的深厚感情呢?

一,我中國生,和新中國是同代人。

我親眼目睹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

親身經歷過,祖國發生的每一事件。

(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反右運動)

聽說,沒經歷過。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六零年捱餓,

農村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打倒

四人幫,改革開放等等歷歷在目。

二,我所接受的中華民族的教育。

我八歲上學,後來搬家五八年開始,

插班上的是漢族小學。我記得剛插班

漢族小學,學拼音開始學漢字韓語。

小學畢業,被保送到中學。中學畢業

參軍,在部隊入黨接受的教育和中華

民族文化息息相關。

三,我的生活習俗和漢族密切相關。

回顧我成長的大環境,與漢族大社會,

大圈子,尤其是東北地域是分不開的。

東北人的飲食,喜好風俗與我很相似。

東北黑龍江人愛吃的 " 粘豆包 " ,小蔥

蘸大醬,鯰魚燉茄子我都非常喜歡吃。

四,入鄉隨俗我這裡行不通。

我來韓國多年,每天與韓國人抬頭

不見低頭見。

韓國人,有他們的歷史文化。

歷史造就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

成長和偉大。

話是可以這麼講,但是我看不慣他們

藐視中國人的態度。

我惹不起人,可以躲的起人。

我------敬而遠之你。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和平相處。

儘管我的祖國,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但我不願聽,他們說中國,這個也不好

那個也不好。

以上,我談了我的很多感受,尤其是

有了這個平臺,和祖國的親人們說說

心裡話,心情格外舒暢。

你們說怪不?

追究歷史,韓國是,我的父輩們故鄉。

可是,總覺韓國畢竟不是我長久之地。

好了,我的感言是我們這一代的少數

民族,尤其是祖國同一代人的朝鮮族

真實的感受吧!


是我的老家五常代言標識

這是我幾年前,回故鄉時拍的。


這是我青島的家


溫故知心


不要說朝鮮人和韓國人。我只說我國的朝鮮族人,他們非常可愛。各方面積極追求上進,都努力學習。而且非常愛國。他們的文化水平非常高,這源於教育發展的好。對人熱情,樂意幫助別人,沒有“彎彎繞”。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在延邊延吉市生活了八年。由於老人身邊無子女照顧,我回到長春。到現在那些朝鮮族同志的音容笑貌都非常清晰的印在我腦海裡。


用戶3753819179024


我05年上高中的時候,我們那個縣城叫桓仁縣,全名叫桓仁滿族自治縣,但其實在滿族自治縣居住的鮮族人不在少數,有一個小區,基本住的都是朝鮮族,當時我在那裡面租房子,走在小區裡面,能聽到說話的人都是在用朝鮮語,那時候小,真感覺是一種奇特的存在,現在想想,這些鮮族人都是祖輩在抗美援朝或者更早的時候從朝鮮遷居到中國的,在中國東北這個地方繁衍生息,不僅把習俗保留了傳承了下來,語言更是保留至今。


中國MENG


原文:http://www.jianjiaobuluo.com/content/107030

本文圖片來源:dribbble.com,插畫師: muhammed sajid

金老師雖是朝鮮族人,卻對漢語很精通,我們溝通完全沒有問題。

當時,金老師夫婦孩子都在外地上學,家中只有他們夫婦倆人。不過父親為了不讓我上學孤單,後來又將弟弟送過來陪我上學。我和弟弟倆人小,給他們夫婦添了不少麻煩。

那時,我管金老師的夫人叫嬸子。嬸子是個脾氣好、性格溫和的女人。她心地善良,周圍鄰居也說她是個好心人。

不過,由於朝鮮族和漢族有不少不一樣的習俗,所以我們生活中也有諸多不便。

第一天去金老師家中,嬸子為我和弟弟做了一桌盛的午餐。看得出他們夫婦倆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做了很多準備,每一道菜都非常精緻。他們還十分熱情地一直給我們夾菜,讓我們嚐嚐味道。

然而,當時我和弟弟由於年齡小,也不懂什麼禮儀,只覺得飯菜都很辣,所以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嬸子是個心細的人,一眼就看出我倆沒有吃飽,便問我們倆愛吃啥,又立馬重新做了幾樣菜,讓我們趕快吃。

我們當時再怎麼不懂事,也被他們樸實的熱情所溫暖到。直到多年後想起那天中午,嬸子為我們做飯的情形,仍是記憶猶新。

朝鮮人習慣全家睡在一個大炕頭,夫妻倆睡一個被窩,即使有了外人來,也照樣睡在一個炕上。不過,這要是自己家人倒還好,可面對陌生人,我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尷尬。

沒等我提出來,嬸子就像看出我的心思一般。她一邊替我們鋪床,一邊邊說:“明天我就叫人把炕拉個門,這樣你們也不會不習慣,今晚你們就先將就一下。”

我本以為她只是隨口說說,但沒想到,第二天她就真的叫人來做好了拉簾,從炕中間隔開。這樣一來,不僅我學習更方便了,睡覺也沒那麼不自在。

金老師夫婦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金老師教朝鮮族的初中班,每天一大早就去上課,而嬸子則會自己種些糧食,每天同樣起早貪黑。

住在金老師家的日子,嬸子就算再累,也會很早起來幫我們把早飯做好。晚上我睡覺亂踢被子,嬸子還會起來幫我蓋。

記憶中,她總是滿臉笑容,甚至從來沒有見到過她發脾氣。她甚至照顧我們比照顧自己的子女還要細心,還要周到。

儘管她常說自己孩子不在身邊,有我們的陪伴,她感到很快樂和幸福。可是,明明是她在照顧我們啊,明明是她給了我們母親一般的愛,讓我們在這裡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度過初中時期。

偶爾,老師家裡也會來一兩個客人。他們在一起時便會說朝鮮語,可我和弟弟都不會說,甚至聽都聽不懂。

每到這時,金老師都會跟朋友說:“小香、小山初來咋到不會朝語,我可以替他們翻譯。”事後,他會對我們說,不要著急,慢慢學,時間長了,自然就學會了。

對於一個初中孩子來說,這幾句話是莫大的鼓勵。

在我心中,金老師是慈父,而嬸子則是慈母。

儘管我和弟弟遠離家,寄住在他們家裡,可我們從來沒有過寄人籬下的感覺,反而有家的溫暖。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我和弟弟都得到無微不致的照料。

由於條件有限,我和弟弟只能四個星期會回家一次。每一次回家前,嬸子都會給我們準備好吃的,叮囑我們要吃飽,省得走太長的路沒有力氣。

我的親生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病故,所以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感受到過母愛的溫暖。沒有母親的疼愛,活得就像個流浪的小孩。嬸子知道我的身世,對我似乎就更多了一些關愛。

當看到我衣服破了,爛了,她都會紅著眼圈對我說:“孩子,快把衣服脫下來,我給你們補補吧。”她得知我不會手工活,又很耐心地教我。教了許多遍,直到我學會為止。金老師和她都是特別善良的人,看到我和弟弟穿得衣服實在太破舊了,又怕買新的會傷我們自尊不肯要,於是他們會選擇先買回來,然後告訴我們這個不能退,不管我們接不接收,反正就是要讓我們收下。

這些點點滴滴的回憶,都在深深映刻在我的腦海裡,永遠被謹記。

為了回報金老師夫婦,年齡太小的我們只能搶著做一些活。放學後,我們會主動去地裡幫忙,也會搶著燒火做飯。

嬸子卻總是拉著我倆滿臉心疼地說:“你們真懂事,嬸子心領了。但你們還是要以學習為主,這才是你們的正事。”

可是,在我心中早已把嬸子當成了媽媽一般,幫她乾點活,又有什麼關係呢?嬸子卻並沒有看出我的心思,我也偷偷地把這個念想放在心底,希望等長大了,有能力了,再來告訴她,孝順她,回報她。

金老師是初中老師,他回到家後主要就是幫我和弟弟輔導作業。他是個很有耐心的人,哪怕有時候我們太粗心,沒有認真聽講,但他仍然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講。有了他的輔導,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還有一次,我半夜發起高燒。

我本想自己忍著不告訴他們,但身體實在太難受了,還說起了胡話。結果被金老師聽到,大半夜就將我送到衛生所,直到我打完針,退了燒才又把我揹回去。

心中的愧疚和不安,最終化成了暖暖的春風,吹進我的心間。

三年的時光,我與金老師夫婦朝夕相處。不僅體重增長了不少,學習成績也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我的朝語也進步不少,甚至愛上了嬸子做的飯菜。

我想,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是的,在我心裡,他們就是我的親人,是我一生都會牽掛的人。


尖椒部落


不請自來。

本人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生活了50多年,相信還有點發言權。對於朝鮮族的由來過去和歷史,相信有很多大咖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現在就講講我周圍的朝鮮族朋友們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在我們延邊,無論是廣播電臺還是電視臺,在播報新聞和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的時候。一般都是朝鮮族語和漢語輪番播放。甚至有朝鮮族語的電視劇或者是電影。朝鮮族歌曲,更是到處都能聽見。有的是非常好聽,漢族人也非常願意聽,甚至有很多人還會唱。如果出去遊玩或開一個什麼party晚會什麼的。能有一半的朝鮮族人,那做的會非常成功,非常的熱鬧。尤其是朝鮮族舞蹈,大媽們大爺們跳的是非常好看,非常漂亮。

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任何一個商店門面的牌匾,政府機關的牌匾,都必須是朝鮮族語和漢語同時存在。這是地方性法規。

在延邊的政府機關部門。一定有一個領導是朝鮮族人,這是政策。市委書記是漢族,那麼市長一定是朝鮮族。局長是漢族. 局黨委書記就是朝鮮族。

給朝鮮族的少數民族政策,我們漢族人看了都眼紅。比如在計劃生育最嚴格的那幾年,朝鮮族可以生兩胎。現在對他們好像沒什麼限制,而且,聽說多生多育政府還給補貼,好像一個孩兒5萬。每個縣以上的城市,都有幾個朝鮮族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中。朝鮮族孩子,考大學還有加分政策。據說是20多分。

在本地的朝鮮族姑娘,如果到哪個商店去打工,或漢族人會說朝鮮族語的。那是最受歡迎的,而且工資一定會比漢族員工要高很多,這個沒有誰規定,應該這麼做,但是,老闆們就是喜歡朝鮮族人,我們這有個藥店,老闆的要求是,不管你是朝鮮族還是漢族一定要會朝鮮族語,不會不要。因為朝鮮族人是真敢花錢。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有一分錢,能花花兩分錢。

在我們延邊,有許多朝鮮特色的美食。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家都願意吃的,是狗肉,冷麵,臭醬湯。這三樣美食,離開了延邊本地之後,我們延邊人是不會吃的,因為味道不正宗。特別是狗肉,除了狗毛和骨頭不能吃之外,剩下全能吃,就連狗身上的油,都會做成風味獨特的狗醬。

朝鮮族和漢族通婚非常普遍。朝鮮族姑娘特別受歡迎。因為這些朝鮮族姑娘特別愛乾淨,還聽話。但朝鮮族男的都有些大男子主義,可是這些哥們特別會享受生活。去韓國幹幾年掙個幾十萬,回來沒幾年就花光了,然後再出去掙。所以我們本地有個說法,朝鮮族人上韓國打工掙錢,然後回來都花到韓主任身上。

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周圍還有朝鮮族朋友,因為他們跟我們是一樣的。 已經不分彼此了。




天翼3G智手機解決專家


說到朝鮮族,很多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起韓國,其實不然,中國的朝鮮族和韓國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他們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朝鮮族大部分分佈於東北,距今已有上百年多年曆史,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生活在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多數是用本地的朝鮮語和朝鮮文,少數地區使用漢語。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也有多種傳說,最常見的就是19世紀前半時期民族入遷。據歷史記載,自19世紀,日本以各種理由入侵朝鮮,使朝鮮民眾生活在戰亂之中,在不得已下這才大批入遷東北,開始在此地區定居,慢慢的成為了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1905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協議,讓朝鮮變成日本的所謂保護國,引起了大部分朝鮮民眾反對,可又無法反抗日本的獨裁,只能帶領大家共同遠赴東北三省。清政府看到大量朝鮮居民入遷,原本採取禁封政策,不允許東北三省接納朝鮮居民,後來採取主動措施,允許朝鮮居民在此定居。此外,清政府還為此頒發了一系列政策,專門劃出土地來接納這些朝鮮人,使來這裡定居的朝鮮人越來越多。

日本吞併了朝鮮半島後,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受到日本帝國壓迫。被剝削的人們無法反抗,只能帶領家人遷移居住地,大批遷往東北地區,使得東北的朝鮮人口達到了36萬多人。趕走日本後,朝鮮雖然獲得了獨立權,很多朝鮮民眾回到國家建立新的政權,但是還有不少人留在了東北,慢慢的被同化,逐漸成為了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長期存留在東北地區。

現在的朝鮮族已經有了將近200萬的人口,算是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在當地具有很濃厚的文化氣息。這個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雖然和漢字有所差異,學術界對此也尚有爭論,但是不能否認這個民族屬於我國。朝鮮族也是個非常勤勞的民族,大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非常擅長種植水稻,這一優勢也使得朝鮮族在我國地區,有了如此長遠的發展。

雖然當地的氣候並不適合種植水稻,我國水稻大部分存在於南方地區,但是朝鮮族民眾不辭辛苦,勇於創新發展,積極開拓當地的荒地,為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立下了很大功勞。而東北的延邊城區之所以也能夠成為我國著名的水稻產區,朝鮮族有著很大的功勞,如果沒有這個民族的存在,現在的東北可能也無法種植水稻,可見這個民族付出了多少。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傳統文化被大家忘卻,除了一些固定的節日外,大家很少看到人們舉行慶典,而朝鮮族正好和此相反,他們非常重視文化。自從朝鮮族遷入我國,很多節日習俗已經被我國同化,他們非常看重傳統節日,在和當地的結合中,使得朝鮮族的文化具有當地特色,又不失自己的傳統。朝鮮族也非常重視教育和文化,當地人以能歌善舞聞名於世,無論男女都有自己的出色才藝。

而當地人對於老人的重視,更是到達瞭如火如荼的地步,無論做什麼事都會以長輩為先,否則就會被視為不敬。哪怕在與長輩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先行,遇到長輩走來時,年輕人應該走到一旁讓路。雖然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這件事情在朝鮮族得到了無限放大,他們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孝道,可見這個民族的勤勞和善良。

朝鮮族的美食也非常具有文化特色,最出名的還要數當地的小吃了,這是當地過節時的傳統食物,每逢節假日必定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而當地的美食由於和朝鮮結合,在以往的口感上加以改良,讓很多人吃出了東北的特色。這既是當地人引以為豪的飲食文化特色,也是中國飲食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所以現在的朝鮮族已經是我國的民族之一,雖說來源於朝鮮,但是已經被我國人民同化,成為了我國的公民。而且現在到處都有朝鮮同胞的身影,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在國外,都能見到屬於我國朝鮮族的民眾。

因此,就算有人將我國的朝鮮族和韓國聯繫在一起,也不能否認朝鮮族是我國的民族之一,畢竟這些人都擁有中國的國籍。


大國布衣


首先,所有中國朝鮮族是都中國人。


其次,大多數朝鮮人還是中國東北人。


曾經比較好奇,喜歡狗肉的朝鮮人、不吃狗肉的滿族人、不吃豬狗驢肉的回族人,這三個族群是怎麼在東北這樣一個地區和平共處的。畢竟沒聽說過,東北有什麼民族矛盾。尤其是,在吃的方面,就不會產生矛盾嗎?

但這個問題,瞬間在網上成了段子。一個東北大哥回答:在東北,看到無數因為喝得少打起來的。但是因為吃啥打起來的,真沒有。這就是大多數朝鮮族的生活環境。他們已經完全融入東北文化中。所以,說中國朝鮮族之前,還應該腦補出一個東北人。

朝鮮族作為跨境民族,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算長。到現在也就五六代人。解放後,在關內的朝鮮人,被劃分為朝鮮國籍,屬於外國人,選擇回到朝鮮或者韓國。在關外的朝鮮人,因為到中國的時間更長久,都被劃分為中國的朝鮮族。這樣,才真正出現了中國朝鮮族,這樣一個族群。

朝鮮族的民族性上,有團結的一面,也有兇狠的一面。畢竟作為一個在歷史上,先後經歷了中原王朝的漢、隋、唐以及元朝的征伐,經歷日本、女真的侵略的民族,溫順的早就掛了,能存活下來都有狠辣的基因。

喬四的手下,就以朝鮮族居多。據說,有一個漏網之魚,跑到北京,專門靠敲詐同胞為生,也混得風生水起了好多年。這就不展開說了。


再舉個例子,日本戰後因為社會動盪,很多旅居日本的朝鮮族成長為危害社會的惡勢力。山口組等日本本土黑幫能夠崛起,有一個原因就是充當警察的幫手,對付這些人。


說到中國朝鮮族的團結,也應該瞭解這本是一個喜歡鬧內訌的民族。而中國朝鮮族,畢竟是處於一個大環境下的少數民族,反而促成了非常團結的一面。這應該是和韓國人所不同的屬性。

在語言上。朝鮮族是有敬語的。語言是一扇打開另一個世界的窗戶。那麼朝鮮語言的世界是什麼樣呢?據說,用朝鮮話沒辦法罵人。在語言裡就體現出了長幼尊卑。這是長期受到中原儒教影響的民族。

發展到最近幾十年。因為韓國的率先崛起。確實有一部分朝鮮族人自認為是韓國人。或者以韓國作為祖國(其實大部分朝鮮族祖上來自現在的朝鮮國境內)。但當這些人去了韓國後,卻受到了當地人的瞧不起。其中便有一部分認清了形式。只有自己的國家強大了,才是最有尊嚴的。而那個國家是中國。


還有一部分朝鮮族,他們的身份甚至超出了國家的界限。他們是靠著把勞苦大眾和被壓迫的人民從殖民者、帝國主義者手中解放出來的信仰,浴血奮戰的紅軍戰士、抗聯戰士。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民族也好、國家也好,都排在黨之下。這樣的朝鮮族也是為了中國和朝鮮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傑出的代表有,原軍事科學院院長趙南起上將;不久前剛剛去世的最後一位抗聯女戰士李在德。出生於朝鮮。去世後,朝鮮官方發來唁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