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

倜儻臨風


其實清代科場舞弊早有先例,順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年都曾發生過科場舞蔽大案。雍正王朝裡,弘時主使會試主考官張廷璐洩露考題,考題被公開售賣,眾多學子身陷其中。如果不是李紱和李衛挺身而出,化解這場風波。雍正元年的開科取士就要淪為笑柄了。事後,張廷璐獲罪被囚禁,廉親王胤禩又來了一次誘供,得知了此次科場舞蔽案的主謀竟然是弘時。弘時為什麼處心積慮洩露考題呢?



科場舞蔽案,從表面上看,弘時是為了名利,是為了培植黨羽,籠絡人心。從深層次來看,這其實是弘時與雍正的對立表現。

身為阿哥,弘時內心並不滿足。為了招攬人才,為了收買人心,科舉考場正是其用武之地。通過考題,弘時不僅控制了張廷璐,而且還拉攏了眾多士子之心。一旦這些事先拿到考題的人高中,他們便會奉張廷璐,奉弘時為恩師。弘時培植黨羽,收買人心的計劃也就成功了。弘時是想通過張廷璐拉攏天下讀書人,為其所用。弘時不明白,仁心仁術才是那時讀書人的主張,僅僅通過偷奸耍滑,是籠絡不了士子之心的。

再者,雍正元年的開科取士是雍正的形象工程,是新朝吸納良才的重要手段,雍正非常重視。弘時偏偏在此時與張廷璐沆瀣一氣,洩露考題。這恰恰說明弘時對父皇雍正非常不滿,弘時不滿雍正偏愛弘曆,不滿自己的政治現狀,就是要拆雍正的臺。這一點,與八阿哥胤禩不謀而合。八阿哥發現了弘時的小心思,弘時也因而最終倒向了八爺黨。

(覺得不錯,就點一下,分享吐槽關注,謝謝)


風雪夢不逝


科舉制誕生以來就如同股市操縱,洩密事件層出不窮。弘時洩露考題,既是個案,也是風氣。


雍正登基時,朝廷到處都是“八爺黨”的勢力,雍正苦於朝中無人可用。對於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視,每個環節都親自過問,甚至不惜將尊為考生掌燈。為的是什麼?籠絡人心。


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十年,許多耗盡家族資源(那時沒有免費師範生,也沒有公費師範生,都是自費)進京趕考。如果沒有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減。弘時為了一已之私,罔顧雍正苦心。


掌握話語權,為自己造勢

參加科舉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的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弘時把考題洩露給這幫人,作為回饋,哪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在雍正那裡也是加分項。


收買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收益足夠大的時候,人往往會鋌而走險。弘時不惜違觸朝廷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弘時作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的潛在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黨羽。那道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弘時的算盤打得響,卻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在李紱以及李衛的干預下,科場舞弊被制止。事情敗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臺上的往往就是馬前率,張廷璐就是這麼一個犧牲品。弘時在雍正的“照顧”下沒被法律制裁,卻被八爺抓住把柄。


秋媚讀史


弘時洩露考題主要是想收買人心,為奪嫡培養自己的政治勢力。

古代講究師生、同鄉等紐帶,這種聯盟往往比父子關係還要深厚,這就是黨爭的基礎。

弘時對權力的痴迷讓他入了魔,但他背後的力量太過薄弱。何況雍正的內心認定的繼承人是弘曆,這就讓有志青年的弘時深為不滿。

洩露考題雖然罪責很大,但如果成功就能夠培養幾個忠實的黨羽,對自己爭奪皇位能夠處於有利的位置。

綜合評估下,弘時鋌而走險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偏偏就是洩露考題這種視國家重器如無物的做法,讓老八胤禩發現了弘時的野心,抓住了弘時的把柄,兩人就以此為紐帶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胤禩借弘時叛亂朝綱,揭起自己的侄子重複奪嫡的老路;弘時借胤禩的力量試圖陷害弘曆,衝擊皇位。

兩人各取所需的結果就是,胤禩成為“阿其那”,弘時被雍正毒死!


當然在真正歷史上,弘時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被雍正過繼給胤禩,失去了皇位繼承的資格。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消除他的宗籍,弘時在憂慮驚懼中死去,也徹底掃清了弘曆繼位的障礙!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雍正王朝》裡,雍正繼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科舉考試,因此這件事情是一定想辦好,但是卻出了洩露考題事件,而這件事的幕後黑手就是皇子弘時。

弘時為什麼這樣幹?電視劇中沒有說,但我們可以推測!

我們知道,在電視劇中,考生購買考題才需要十幾兩銀子。對於一個皇子來說,他會為了這麼點錢,冒著天大的風險去偷考題並拿出去賣嗎?顯然不可能嘛!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只有一種解釋:弘時想收買人心,培植自己的勢力。

當時雍正剛剛繼位,雖還沒有定下儲君人選,但明眼人都知道,將來的繼承人很可能是弘曆。弘時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八爺就說弘時比自己狠。因此對於儲君之位,弘時勢必不會坐看弘曆上位而一點都不作為。

因此可以推測:賣考題的人一定不是會是弘時,弘時偷到雍正的考題後,應該是送給了一些朝廷重臣的親屬們(可能是通過大臣之手送的),通過這樣的辦法,收買一些朝中大臣,使他們成為自己的人,慢慢培植自己的勢力,以形成一個利益集團。只有這樣,他才有與弘曆一決雌雄的機會。

不過令弘時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拿到考題的人想撈一筆,就把考題拿去賣。結果買到的人也拿去賣,慢慢的事情就大了,最終東窗事發。不過最終張廷路把這件事頂了下來,弘時看起來算是過了這一關,但雍正心裡其實明鏡似的,不動弘時,只是引而不發而已!


孤舟釣江雪


在雍正帝剛剛即位之後,就組織了一次科舉考試,可是這次考場洩題的主謀就是弘時,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

雍正帝的兒子們:

雍正帝一共育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參與排序(序齒)的阿哥有六個,分別是:弘暉、弘昀、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六位。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場了三個兒子,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

其實在康熙一朝,就已經決定了這幾個阿哥的命運:

弘時出場次數不多,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次出場就是老四胤禛在南方賑災,弘時生病,太子胤礽沒有關心。是老八胤禩他們連夜陪同,並跟弘時說:

“等你的病養好了,八叔帶你去野外放鷹兒去。”

這也說明,弘時跟老八胤禩的關係不一般!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親自挑選的皇孫,並帶進宮裡培養,甚至還讓弘曆“騎大馬”,所謂“騎大馬”就是騎著康熙帝的脖子哦,試問哪個皇孫有這待遇?

小小的弘曆還說出了一句:

“皇爺爺,你可要扶好我啊!”

雖說小孩子是無意中說出的話,但是也引申一個意思,預示著弘曆就是未來的皇帝!

二、

三個兒子的立場:

在康熙一朝弘晝出場的次數最少,如果楊角風沒有記錯的話,只出場過兩次,一次是拜師,一次就是年秋月給鄔思道送護膝,當時是年秋月抱著他:

“弘晝,把護腿給鄔先生試試!”

這也是劇中年秋月唯一抱過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晝跟年秋月和鄔思道的關係必定不一般!

其實從後來弘晝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經歷了鄔思道的離去,經歷了年秋月的去世,經歷了浩浩蕩蕩的八王議政逼宮,他的小心臟徹底承受不了了。

為了徹底離開權力的漩渦,於是玩了一出出看似荒唐的鬧劇,比如“活出喪”,比如在雍正帝面前自貶等等,可以說他學到的是鄔思道的自保之道,並把它發揚光大。

弘曆,不用說,是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自帶光環,雖然他也有些腹黑,比如曾經就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讀書人跟雍正帝討論,最後惡人讓雍正帝做了,比如弘時被賜死,弘曆不住的追問自己的三哥去哪了,直到得到了圖裡琛的暗示後,才放下了懸著的心,總總跡象表明,他還是有些腹黑的,但是在劇中做事是光明正大的!

他身上有鄔思道的腹黑,也有康熙帝的光明磊落,他是結合了兩個人的優點,所以才能最終登上皇位。

唯獨弘時,聰明是有點小聰明,可是卻是愚蠢的表現,直到臨死前才突然明白過來,從而大罵八叔是“阿奇那”、“塞斯黑”。

劇中的他只有鄔思道一個老師,可惜,他並沒有從鄔思道身上學到最本質的東西,反而沾染了老八胤禩的一些陰謀詭計,最終導致了滅亡。

三、

其實鄔思道早已教導過弘時:

大家還記得熱河狩獵時弘曆出盡了風頭嗎?

有些人會有疑問,當時弘時和弘曆都在熱河,為什麼鄔思道只告訴了弘曆關於康熙帝的狩獵經歷,而沒有傳授給弘時呢?

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鄔思道本來沒有私心,是想同時教好兩個孩子的,可惜弘時實在不爭氣!

在熱河時,鄔思道同時教弘時和弘曆讀書,教著教著鄔思道突然發問:

“弘時,剛才講到哪了?”

弘時一愣,回答了曹操帶領兒子們打獵了,鄔思道又問曹丕看到一頭母鹿沒有射殺,為什麼啊?

結果弘時吱吱唔唔答不上來,反而是弘曆回答的很棒,隨後鄔思道就給大家講了一個大道理:

“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理,世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來就有了主張……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記住這句話,這句話就是弘曆後來做事的底線,也是他一直在堅守的東西,反觀弘時,鄔先生的話還沒有說完,他就喊著:

“先生,先生,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鄔思道無奈的讓他去了,看得出他的表情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隨後他就面對弘曆的提問,做了一番詳細的解答,也註定了弘曆在狩獵場的精彩表現!

四、

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

回到我們的題目,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呢?

剛才也分析過了,弘時要想奪位,最大的障礙就是弘曆,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後,他的一切行為,主要目的就是壓過弘曆的勢頭。

可是他憑什麼壓過弘曆呢?

就像鄔思道曾經說過的那樣,弘曆這裡佔著“理”呢,不管是“法理”還是“情理”,都是弘曆佔優。

此時的弘時只記住了鄔先生說的“但是又不能守死理”,於是開始想一些歪門邪道,如果他當初不被尿憋急,用心聽了鄔思道後面的關於不守死理的前提條件的話,我想他或許就不會這樣做了。

不守死理的條件是:

“只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你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麼可以不守死理,顯然,弘時並沒有佔據這三項。

於是弘時在天時地利都不具備的前提下,想到了人和,只不過他的人和是畸形的人和:

他洩露考題就是為了籠絡一批自己的人,能買得起試題的人,大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只要籠絡了這些人,就等於籠絡了一個大財團和自己的堅定擁護者。他希望通過造勢,也就是通過輿論來影響雍正帝,從而達到自己上位的目的。

其次,此舉把張廷璐綁到了自己的船上,張廷璐是主考官,這一批高中了的進士們必然要拜師張廷璐,那時候的人們很重視師生裙帶關係,有了這層關係,弘時就可以控制這一批進士,而不僅僅是買了考題的那幾個人。

當然,他要想籠絡人心,還是需要銀子的,為了最終能與弘曆抗衡,他必然缺錢,賣考題正是營收的一個手段,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嘛。

只是,他根本就沒有學到鄔思道的精髓,也沒有學到老八胤禩的精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佔住一個“理”字,最終落得個命喪黃泉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登基時,朝廷到處都是“八爺黨”的勢力,雍正苦於朝中無人可用。對於自己“恩科取士”的首秀,雍正格外重視,每個環節都親自過問,甚至不惜將尊為考生掌燈。為的是什麼?籠絡人心。 知識分子寒窗苦讀十年,許多耗盡家族資源(那時沒有免費師範生,也沒有公費師範生,都是自費)進京趕考。如果沒有相對公平的錄取方式,朝廷的公信力以雍正的威信必然大減。弘時為了一已之私,罔顧雍正苦心。 掌握話語權,為自己造勢 參加科舉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的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弘時把考題洩露給這幫人,作為回饋,哪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的良好形象樹立起來,在雍正那裡也是加分項。 收買人心,壯大自己的勢力 當收益足夠大的時候,人往往會鋌而走險。弘時不惜違觸朝廷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弘時作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的潛在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有自己黨羽。那道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弘時的算盤打得響,卻不知薑還是老的辣。在李紱以及李衛的干預下,科場舞弊被制止。事情敗露,就需要有人出面承擔責任,臺上的往往就是馬前率,張廷璐就是這麼一個犧牲品。弘時在雍正的“照顧”下沒被法律制裁,卻被八爺抓住把柄。


黑眼睛星系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雍正在艱難的登基之後,為了儘快的選拔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體系,很快就開恩科選士。雍正對這第一次的恩科考試非常的重視,主考官是八王爺允禩推薦的張廷璐,這個張廷璐是雍正的肱骨之臣上書房首輔大臣張廷玉的弟弟。而副主考是張廷玉舉薦的“清流領袖”李紱。

最重要的那個考試題目,是雍正親自擬定,親自手書並親自封存和親自保管的。按照這樣級別的保密措施,那三道試題無論如何也不會“洩露”出去的。雍正有這個自信。

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麼“詭秘”,什麼意外都會有。雍正認為絕對不會出問題的首次恩科考試,還就出了問題,並且是出了“系統性”的大問題。

首先是在恩科開考之前,京城就有人開始兜售所謂“考題”。這種情況其實挺正常的,也是歷朝歷代的歷次科考都會出現的現象。但大多數都是在考前騙幾個銀子罷了,當然也有真的能拿到考題並販賣的,這種情況歷史上也很少見。

雍正的首次恩科考試也是一樣,兜售考題的人也是遊走於各個酒店客棧。但不同的是在這些賣考題的“販子”當中還真的就有“厲害角色”。

恩科的副主考李紱就遇到了一個賣考題的,為了證明自己的這份考題很靠譜,這位賣考題的還向李紱“透露”了一些在趕考的學子們面前算是秘密的信息:本次恩科的主考是誰,誰推薦的,副主考是誰,誰推薦的。

這種信息是很能唬人的,真的能夠起到多賣考題的作用。李紱就感到這個賣考題的比較靠譜,所以他就毫不猶豫的買下了一份考題。對於這次的恩科考題是否已經洩露,李紱心中還是非常的懷疑,但是,他的主子三阿哥胤祉提醒他:買來的考題千萬不要打開,小心惹火燒身,只能等到考試現場才能夠打開對比。

李紱擔心的事最終還是發生了,在考試現場李紱買來的三道考題和雍正親自出的考題“完全相同”。李紱不顧主考官張廷璐的勸阻和威脅,憤然摔帽離開考場,由此一個“科考舞弊”的潑天大案被揭開。

雍正對這個給他丟盡了面子的大案相當的震怒,但是他首先是忍著極端的憤怒,馬上又親自出了三道考題,保證第一次的恩科考試順利進行,同時責成總理王大臣廉親王允禩徹查此案。

廉親王允禩再一次故技重演,私下裡威逼利誘張廷璐交代了洩露考題的主犯就是雍正的三阿哥弘時。而他本人則是“夾帶了八名考生”。

廉親王允禩這一次汲取了康熙年間在查處吏部的“買賣人命”的大案當中處理“太子是幕後主使”的這個證據上的失誤的教訓,這一次他沒有把三阿哥弘時的“把柄”交到雍正那裡,而是手握這個把柄用來控制三阿哥弘時。事實證明這一次廉親王的做法要靠譜很多。

當然,對於考題洩露,雍正的基本判斷還是比較冷靜,他相信這麼膽大妄為的事,絕對不可能是張廷璐一人所為,在他的後面肯定還會有更大的角色。但是雍正選擇了“不深究”,只是處理了主考官張廷璐,目的也是為了穩定自己剛剛登基的局面。

但是,對於電視劇當中設計的“三阿哥弘時盜竊考題並洩露考題”的劇情,本人還是有所懷疑。

首先,嚴格的講,洩露考題,尤其是恩科的考題肯定是死罪。而由雍正自己親自出題,書寫,保存的考題一旦洩露,追查起來非常容易,難道三阿哥弘時不知道這其中的風險嗎?是什麼讓三阿哥弘時在第一次的恩科就敢於“鋌而走險”?

第二,從考題洩露的情況來看,這個考題的洩露狀態其實已經完全失控,已經放肆到敢於向不認識的人公開兜售的程度,這樣的失控,一旦實發的話,很容易追溯——擁有和販賣考題的人太多。

第三,考題洩露的太早,從考生夾帶的狀況來看,這些考生基本上是帶著事先寫好的三篇文章進考場的,這說明考生們很早就買到考題並找人事先寫好。在這個過程中“考題洩露”很有可能在還沒有開考就會引起極大的注意並最終暴露。

這樣看來,雍正的這個三阿哥弘時還真的就是“膽大妄為”加上“自以為是”,也許是自己的皇子身份和涉事太淺,讓這個三阿哥覺得自己一定會“密不透風”。但實際上早就“千瘡百孔”,事實上如果不是他的三大爺胤祉阻止了李紱在開考前告發“考題洩露”的嫌疑的話,這位三阿哥早就露餡了。

人有點野心沒什麼不好,但是比野心更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三阿哥弘時把手伸向考卷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他做為一個他的長輩們爭鬥的犧牲品的命運。

弘時洩露考題,按照後來弘時的一些舉動來看,他的目的肯定不僅僅是為了“賣考題獲利”,甚至說是完全不是為了“賣考題獲利”,弘時的追求應該還沒有這麼“低級”。他的根本目的還是想通過向特定的人員洩露考題來籠絡人心。

雍正的這個三阿哥弘時,大小就和他的八叔感情很好,並且應該是處處向他八叔學習,所以他是想通過洩露考題來結交類似於張廷璐這樣的朝廷當中有實權的大臣。張廷璐夾帶考生肯定是從弘時那裡拿到了考題,然後“有償”的夾帶了幾個考生,既為了掙點錢,也為了結交一些他自己認為需要結交的有用之人。

所以,弘時在考前把張廷璐叫進宮裡,密謀“盜竊”考題或者說弘時盜竊考題之後與張廷璐商量如何讓考題的作用最大化。

張廷玉在一大早天還沒亮就去上書房辦公的路上,在宮中“巧遇”三阿哥弘時送張廷璐出宮,看見張廷玉的張廷璐有些慌張,但是弘時確用求教張廷璐指點自己書法的“筆法”遮掩過去,其實也只是弘時自認為“遮掩過去”了而已。弘時有的時候自作聰明的那種自信會騙了自己,自欺有餘而其人不足。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弘時洩露考題的時候,他根本沒有想到這件事會失控到“買賣考題”的程度,因為一旦考題被公開的明碼標價的叫賣的時候,洩露考題這個事也就算是“半公開”了。所以弘時再笨,再貪婪也不會蠢到靠“洩露考題”來斂財。

收買籠絡人心的想法應該就是弘時洩露考題的唯一目的,他羨慕他的八叔在朝廷上下的人脈和人氣,他也想“有樣學樣”,這一次他學的可是真不像。


步武堂


弘時是什麼身份?皇子、也是潛在的皇位繼承人,對於他來說,不到最後弘曆上位他永遠都有機會!

1、收買人心!

每個皇帝的上位都離不開朝中大臣的支持,而參加考試的大部分是官員後代,將來把持朝政的也是這些考生,對於洩題者他們必定心懷感激!從考生開始培養自己的黨羽!同時也是在像朝中權貴示好,以將其拉攏到自己這一派.

2、樹立自己的權威

像朝中權貴展示自己的能量!那時候的考試,雍正是極為重視的甚至親自監考,而弘時確可以洩題!以此來展現自己的權威!

怪就怪他身不逢時吧!碰到了註定為帝的弘曆!





芳曦杜若


雍正王朝》裡弘時為什麼要洩露考題?(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對於洩露考題之事,從古至今都有,那麼在於古代主要是針對科舉考試而言。古代沒有現代這麼繁瑣,一般都是一篇文章決定仕途,文章好的可以中狀元,以及榜眼、探花與進士及第。從操作上比較簡單,只是一篇文章,可是,對這些學子們來說,要付出十年的寒窗苦讀。如好的話,可以換來一個好的仕途,如不好的話,只能等下一個十年。

古代科舉考試,學子們除了十年的寒窗苦讀之外,有些比較窮的學子們還到處湊盤纏,才能赴京趕考,如沒有湊足盤纏,那就沒法前往京城考試。對於一些富貴子弟,盤纏對他們來說,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再者,一部分有權有勢,還比較富足的學子們,因十年間,沒有好好讀書,還想有一個好的仕途,只能鋌而走險,出銀子買試題了。有買的,就有賣的。從而出現了洩露考題的行為,其行為,對於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情況,從而官府就要開始制止此種行為,要還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一個公平。

今兒,長城君分析一下,雍正王朝裡面,弘時為何要在科舉中洩露考題?

先來說說,雍正皇帝為何重視此次科舉考試?

雍正王朝裡面,為了招攬人才,雍正皇帝便開科取士。因此,雍正皇帝對這次科舉非常重視,然而,對於弘時不知這次科舉的重要程度,便做了科舉洩露考題的事情。

對於雍正來說,之所以重視這次科舉,起因與八爺黨有關。為何這麼說?當初雍正為了推行新政,可是,部分大臣以及八爺黨出處為難雍正,此時,也沒有所用之人。十三爺胤祥便提出,從科舉中選拔人才,注入新的力量,從而與八爺黨抗衡。

八爺胤禩這邊,更沒消停下來。因八爺胤禩知道,雍正想通過科舉選拔新人才,用來對付自己。所以,他要用這次科舉對付雍正,讓雍正選拔的人才為自己所用。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八爺胤祥便是科場舞弊事件的幕後黑手。

可是,這次科舉舞弊事件,並沒有讓八爺胤禩得逞,也沒有讓弘時得逞。弘時想利用這次科舉考試做什麼?肯定是為了以後做皇帝。

接下來,長城君再來分析一下,弘時為何要洩露考題?

其一,為了籠絡新官員,增加自己的新勢力。雍正皇帝想從科舉中選拔新人才,給朝廷換一換以新能量。而弘時也看到了這一點,但是,弘時所看的是新籠絡新官員,給自己增加新力量。

弘時想,能拿出銀子買考題,說明這些人的出身都不俗,大多都是官宦子弟,以及達官貴人。如這些學子們平時沒有好好學習,也想通過科舉獲得一官半職,肯定要找上門來。對於弘時肯定不會拒絕的,然而通過這一層關係,就可以與這些達官貴人交往,進而就有了自己的新勢力。

其二,想拉張廷璐下水,為自己在朝廷中增加新勢力。眾所周知,張廷璐是首輔大臣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玉平時在皇帝身邊,知道與皇子們來往的壞處。因此,張廷玉心裡是不想弟弟與皇子們交往。可是,張廷璐便瞞著他哥哥,與弘時進行交往。

殊不知,弘時正是想把他自己拉下水,其實,這裡面也八爺胤禩的參與。其實,張廷璐對弘時還是忠心的,因為,在張廷璐被抓時,沒有供出主謀弘時。這也是臣為主子而忠的斜照。

其三,弘時也想通過科舉舞弊,讓自己獲得一些經濟來源。對於雍正皇帝來說,一直都是節儉與勤政,所給皇子們的俸祿肯定不會多。為了以後爭奪皇位,必須要儲備一下經濟。因此,便選擇從科舉考試入手來增加經濟,這也是比較鋌而走險的一步。

然而,弘時的想法沒有實現,且此事被李紱所發現,此時,張廷璐沒有阻止住李紱揭發。後來,李紱叫上李衛將此事揭發出來,當場逮捕了張廷璐。

總之,弘時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對於他來講,畢竟年輕缺乏經驗,更不知道一山環比一山高的道理。

長城君曰:弘時做科舉做手腳之事,長城君認為必有八爺胤禩在裡面參與,更是操縱弘時的幕後黑手。也弘時一心想做皇帝,其實,都是一場夢,也是被別人所利用的工具而已。弘時的一生也是不幸的。

《雍正王朝》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

本文以《雍正王朝》為藍本,其內容只代表個人觀點,並非正史分析。


長城說歷史


《雍正王朝》裡沒有說這個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史書的記載來分析一下當時弘時的的環境。

雍正經歷過九子奪嫡的血雨腥風。當然不希望歷史重演,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她決定秘密立儲將她指定的繼承人名字,寫在趙書中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後面,表示只能等他死以後才能拿出來。這樣就不會發生兄弟相殘的悲劇了。

秘密立儲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僅僅過了三個月問題就出現了。康熙忌辰按規矩,雍正本該親自去錦陵祭祀。可是他卻沒有去,反而派了13歲的四皇子弘曆前去祭祀。雖然說是秘密立儲,但是這樣做無疑告訴大家弘曆太子。為什麼?因為按規矩除了皇帝外,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祭祀的資格。這件事讓弘時非常沮喪。

不過弘時雖然不高興,心裡還存著一絲僥倖,畢竟自己各方面都優於弘曆。比如他是皇長子,又已經成家立業,並能分擔政務。他的母親李氏已被特封為齊妃烏拉那拉氏之下。也算是身份高貴。而弘曆呢!他還年少。生母身份低微,唯一能跟他比的就是得到過康熙的喜愛,被帶入宮中養育了一年。但是這種僥倖很快被打破了。雍正二年康熙忌辰弘曆代其前往。

在這樣的背景下,弘時得不到雍正的支持,所以只能自己發展自己的實力。收買人心,掌握話語權。

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大多是官宦子弟,他們家族掌握著輿論權,幫這幫人作為回饋那些官僚,自然會在輿論上對弘時進行包裝。輿論可以影響民意民意可以影響聖意,一旦自己良好的形象樹立起來,被雍正那裡也是可以加分兒的。

看不到希望的弘時,不惜觸犯朝廷的法度,也要將考題洩露出去。在風險與利益之間。弘時做過權衡。弘時是雍正的兒子,也是皇位潛在的繼位,人不到最後一刻自己都是有希望的爭奪皇位,不僅需要取得雍正的好感,而且需要自己的黨羽。拿到考題的這幫人,必然是成績優越受到雍正的重用。也會對弘時感恩戴德,成為弘時的門人,將來為弘時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