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可以直擊人的心靈,深入淺出的講述一個道理,然後讓讀者愛上讀書?真心感謝?

第六小道


推薦兩本讀過的好書,一直以來都回味無窮,也符合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01

《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

一個人、一輛車、一條發現自我的的旅程

這本書是一個老外寫的,他自己駕車跑了1萬多公里,在中國的北方,從城市到農村,從工業到農業,發現一個鏡頭以外的鄉土中國。
這不是一本自傳、也不是一本旅遊書,也不是一本什麼吐槽、快餐書,而是一本直擊心靈的好書。
隨著作者在不同地區穿梭,遇見不同的人、事,你會發現,我們廣闊的世界,竟然是這麼的不一樣。

差距並不是房子、車子、經濟……而是人的思維、地區的風俗,還有一些看似牢固不破,卻又深刻人心的理念。

02

《最後的耍猴人》,那些在你這個時代,就能消逝的歷史

很多人對“XX滅絕”沒什麼感覺。但如果你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經歷的事情,從此以後再也不會發生了,這其實也是一種“滅絕”,比如,這本書裡,寫的“耍猴”。
我小時候,逢年過節、走街串巷的時候,至少沒少看過刷猴的。不能說很多次,但每年三到五次,肯定還是有的。但現在這些老把式,以後都不會有了。

先拋開這件事情的一些原則性問題。單就這本書來說,作者將耍猴人這個群體,在歷史的浪潮下的殘存現狀,描述的很真實。

讀完這本書,不僅能喚起你兒時的記憶,直擊心靈深處,還能讓你明白一些世俗的道理,對這個世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說實話,讀完這兩本書後,我深深得愛上了這兩本書裡的故事。寫這個問答的過程中,我還藉機回憶了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也感謝題主提出的問題,謝謝。
我是千城,夢想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
歡迎【關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實現加速崛起!

在下千城


哪些書可以直擊心靈?其實要找出這樣一本書是不容易的。但是有一本似乎真的可以做到,那就是《周易》。我並不是一個迷信論者,為什麼要事先說明這一點呢?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將《周易》的真實價值給扭曲了。《周易》為什麼會讓人們賦予迷信色彩呢?其實就是一個“利”字造成的。許多人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恰恰《周易》又是包羅萬象,只要你能想到的問題《周易》都可以給你答案。許多人都有一種思想如孔子所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因為大家對看不見的東西都有求知慾,正是這樣,許多人利用《周易》的一個小小分支“占卜”成為生財之道。

說了這麼多,那周易到底是怎樣一本直擊心靈的書呢?我認為《周易》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哲學書,哲學是什麼?其實分辨哲學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注重原因不注重結果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心靈。

我推薦《周易》的原因不是讓大家迷信,如果是這樣就糟蹋了這部書的本意,因為這本書真正的目地是讓世人懂得人生的自我修正,人沒有永久的一帆風順,不懂得修正人生的每個階段,那必定會招來不吉,吉與兇是什麼?其實真意就是順應自然,你順應了事物發展的自然性,那結果必定是好的。你不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那必定結果是不好的。這本書就是引導你在什麼時間該做些什麼事。“自然是評估對錯的標準”。當你做一件事時,你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想想符不符合自然規律。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當大家慢慢懂得了這三義自然會直擊自己的心靈。

下面我們談談《周易》為何能讓你愛上讀書。其實就我自身而言,在幾年前看書對我真的是一種折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周易》,那時讀的是一本未經翻譯的文言本,幾乎是看的雲裡霧裡,但是一些耳熟能詳的詞句還是看得懂的,例如翻開六十四卦的第一篇“乾”卦時,“亢龍有悔”一詞印入我的眼簾,這不是金庸小說裡的絕世武功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呢?一下子提起了自己對這本書的興趣,最終我知道了,在金庸的小說裡大量引入了《周易》的詞彙。發現這點之後我便將許多困擾自己的問題帶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令人驚奇的是我真的找到了。從此我有了一種疑惑,為什麼一本書竟然能包含這麼多的內容呢?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慢慢熟悉了《周易》的歷史背景,也懂得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周易》講的是人類思想和宇宙的本質規律,被稱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源”,中國文化與《周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大家不妨去試一試,你可以在任何中華經典中找的《周易》的影子。


《周易》是中華文庫的源頭,它是帶你真正瞭解中華文化的一把鑰匙。它也是一本讓你愛上閱讀的最直接最迅速的方法。帶著破解疑問的方式去閱讀是快樂的。


巍巍讀書


回答 這個問題其實有個前題,那就是不知你在哪個層次上,例如,四部古典小說讀過沒有?假如你沒讀,就先從小說開始,中國的、外國的、讀自己想讀的書,

讀書應博覽群書,力爭擴大知識面,因為知識是互相滲透的,擴展的。

而後逐步讀名著,例如,國學書籍,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能不瞭解瀚若煙海、龐雜浩繁、即使窮盡畢生之力,也難通萬一的國學典籍,這一類經典蘊含國脈、國魂、國本、是民族的軟實力,是每個國民的根基、尊嚴所在。

國學典籍,經《周易》《尚書》等。

《戰國策》《二十四史》等。

《老子》《莊子》《墨子》《孫子兵法》《傳習錄》……等。

《楚辭》《山海經》《博物志》……等。

國學裡的諸子百家、儒家、道家、玄學術數、佛教、禪宗、道教……等。“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穫更豐滿。”(臧克家)



奇堯最棒


您要通過讀書洗淨鉛華 ,盪滌心靈,做一個行走於濁世間還能保持真我的人,我先為您的自我覺醒點贊。

人生短而又匆忙,讀書本是個耗費時光的事兒,最好的年紀裡,父母提供給我們讀書的條件,所以應該好好愛他們,像他們愛我們一樣。

讀一本書,真的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人的一生,所以讀什麼書真的很重要。

然而那樣能給人靈魂影響的最初的一本書,跟人是要講緣分的。

所以我不能亂說,我只說我喜歡的吧,我偏一點喜歡小說類,文筆好喜歡朱天文,張愛玲,鳳歌,郭敬明

對我影響最大的居然是三毛,因為她寫的是她自己一生裡真實的事兒,總能把我帶入,同喜與悲。

她讓我能讀得懂,面對自己,其實天地渺渺,面對自己,其實天地巍巍,活著要尊重,要珍重,要用心,要真心。這大概是緣分,儘管隔著陰與陽的距離,她依然讓我看見曾經的世界裡有過那麼一個沙海中孤獨境,一個單純善良勇敢慈悲的人。

後來通過三毛的書也喜歡張愛玲和朱天文,她們也是真實,不然一定寫不出那麼真實的赤裸諷刺。

讀她們真的很累的,讀完一本,會整個人發呆很久。

於是讀郭敬明舒緩一下,文筆絢爛,也會讓人很舒服。

鳳歌是個人覺得武俠玄幻寫的最好的,一本崑崙,讓我又哭又笑的感嘆梁蕭那一家人,常常是廢寢忘食的時候正在津津有味。

現在我年紀一大把,居然喜歡想看看心理學,禮尚往來,您有沒有啟蒙的也推薦我一個。


用戶536825280052靖


得了吧,對書的喜愛是天生的,像運動員的天賦一樣


木木131613111


我深感有些慚愧,最近因為一些這樣那樣的瑣事導致自己有些倦怠;從而把問答給擱置起來,其實我也知道這些都只是藉口,而並非本質原因,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自己缺乏自律和堅持。凡事若想成功都必須持之以恆。記得荀子曾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說的是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從一點一滴開始積累,否則做事就容易半途而廢不會成功的。


今天推薦的書是朱政武教授編寫的《經典美文一日一讀》,我覺得它很適合現在的我們閱讀。因為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了,剩餘可以由自己支配的就只有為數不多的碎片時間了。這本書雖然看起來有點厚,一共有363頁;但全書都是一篇篇短小精煉的文章,而且文章的題材豐富多樣,有詩歌,寓言,故事,還有散文等等。你只需花費很簡短的時間,就能一口氣看完好幾個故事和好幾篇文章,而且隨時可以中斷閱讀,絲毫不影響你下次繼續閱讀。這本書此外還是一本頗具特色的英文閱讀書籍,你在閱讀的時候不僅可以欣賞裡面的美文,同時還可以學習英語。而且這裡面那些的寓言和故事時常讓人深思,你還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那些所謂長篇大論的著作了,我現在越來越追求閱讀的時效性了,我儘可能希望可以在簡短的時間裡就能有所收穫。

閱讀是一個逐漸積累的一個過程,這麼多年的學習經歷告訴我們,閱讀的確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現今社會競爭劇烈,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是不會跟你打招呼的。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放棄閱讀,放棄自我的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和評論。


牽手看日落966


不怕笑話,我沒看什麼專業名人的書,閒時愛看頭條新聞 ,刷抖音,看網友們的神評,自己偶爾也發表幾句觀點。有時也看小說,都是寫現代都市情感勵志類,還有古裝宮鬥玄幻的小書,曾經一本小說我追了三年才看玩。

我覺得看書是一種消遣,也是陶冶情操的一種精神享受。在生活中還是要自己去經歷感受才能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畢竟看書給你帶不來麵包,也解決不了你的人情冷曖。


飄影85343743


很多,關鍵是讀的人是否用心,如果不用心讀什麼都沒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