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樹怎麼樣種植?雪松不怕雪嗎?

家常蔬菜種植


雪松是松科雪松屬常綠喬木樹種,雪松樹姿灑脫飄逸,標準的塔形,四季蒼翠,給人一種挺拔昂揚的直觀感覺,雪松的材質一般,主要用途是園林綠化,廣泛種植於我國的華北、華東、華南、中南各地,常見於廣場、公園、學校、辦公樓前後中心位置。

雪松該如何種植

1)育苗

雪松育苗可採用播種育苗和扦插兩種方式,目前常用的為扦插。

  • 播種育苗:選擇地勢較高、通風爽水、土壤深厚肥沃呈弱酸地塊作為圃地,精耕細作備用;按每畝5公斤用種量選購雪松種子,3月中旬春播,播前溫水浸種1天,可促使出苗整齊;及時除草鬆土,加強苗木管理,當年苗高可達40公分左右,次年即可出圃定植。


  • 扦插育苗:扦插有硬枝扦插和半木質化枝扦插之分。硬枝扦插選一年生健壯枝春插;半木質化枝扦插為初夏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新枝扦插。扦插時短截枝條,上端平滑,下端楔形,留2-3個節間即可;下端可用生根粉稀釋液浸泡,以提高成活率;扦插株行距10*20公分左右;澆透定根水;覆蓋薄膜,搭建簡易遮蔭棚即可。加強撫育管理,次年苗木即可出圃定植。

2)苗木定植

雪松生長速度一般,苗木定植株行距控制在150*150公分左右即可。定植以後加強管護,適時中耕除草,高溫高溼天氣注意病害防控,噴施多菌靈、波爾多液稀釋液保護苗木。觀察到蟲害可噴施菊酯類殺蟲劑殺蟲護苗。

3)苗木管護

雪松的苗木管護較為簡單,一般都能自然成型,無需過多修剪,注意及時清除萌條、下垂枝、病弱枝即可。秋冬可穴施複合肥促壯,促進苗木快速生長。

一般經過七八年精心培育,當雪松高至四五米,便可陸續出圃銷售了。

雪松不怕雪嗎?

雪松真的不怕雪,雪松的生物學特性和自身形態對雪有天生的抵禦力。

首先,雪松是溫帶和亞熱帶植物,針葉樹種,適應性強,適應較為寒冷的氣候,在零下冰凍天氣下可以安然越冬,不會受到凍害。

其次,雪松自然呈塔形,上窄下寬,即使暴風雪也不會再樹冠形成積雪,壓垮樹身,相反,暴雪之後的雪松更顯嫵媚,獨具風情。

綜上所述,雪松的種植相對較為簡單,可通過播種和扦插育苗,一年以後定植培育,七八年以後就可長成商品苗;雪松的自身生物學特性和獨特的樹形也使得雪松不怕雪。


基層林業


雪松樹怎樣種植?雪松不怕雪嗎?

一,雪松樹怎樣種植?

雪松樹的種植包括育苗和栽植兩部分。

1,育苗繁殖

雪松繁殖採用播種、扦插、嫁接等方法。

播種繁殖是主要方法。採種時間一般在九十月份,看到雪松球果成熟呈棕色時既可採集。採集回來的種子要攤開暴曬脫出種子,裝入布袋中幹藏。由於種子含有油脂,不宜長期保存。播種時間在第二年三四月份播種,育苗地塊要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沙質壤土。精選的種子每公斤大約8000粒,播種量每畝約5公斤。播種前用冷水浸泡種子一到兩天,晾乾後在行上點播,行距12-15公分,株距4-5公分。播種後覆土、蓋草、澆水。3-5天種子萌動,大約半個月陸續出土,持續時間可達一個月左右。在大部分幼苗出土後,應該假設蔭棚以防旱害,並且要及時防治立枯病。幼苗出土木質化後,每隔15天要施肥一次,以腐熟的人糞尿為好。如果施用化肥,每畝3-5公斤,撒在床面或溝施,施肥後必須立即澆水。一般在我們這裡四年生苗木高二公尺左右,既可出圃定植。


扦插繁殖最好選擇健壯的幼齡實生母樹上一年生枝條為插穗,成活率可達100%。扦插時間以早春發芽前最好,也可雨季扦插。一般選擇一年生枝切成15公分長的插穗,去掉下部葉子,將插穗基部用萘乙酸500ppm水溶液浸泡五秒鐘,然後插入土中三分之一即可。夏季需要搭蔭棚,冬季需要防寒措施,要精細管理,苗木生長比較快的。

嫁接繁殖用的比較少,我不贅述。

2,栽植

雪松栽植一般在四五月為宜。在園林中栽植的雪松生長快,質地比較軟,通常成彎曲狀態,最容易受風吹折影響樹形,在栽植時需要綁紮竹稈輔助為好。栽植的環境條件依據雪松的生長特性而定,一般選擇向陽地塊,在涼爽溼潤氣候條件下生長良好,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栽植為宜。

二,雪松不怕雪嗎?

雪松名稱來歷是它的葉子上白色氣孔帶,遠看葉子雪白色而得名。它的野生種原產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原產雪松喜歡涼爽溼潤氣候,是不怕雪的。但小樹需要防寒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老姚談植物


1、樹種簡介

雪松,別名喜馬拉雅雪松,松科雪松屬。株高達50~72m;葉針狀,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簇生,淡綠至藍綠;花單生枝頂,花期10-~11月;球界橢圓至橢圓狀卵形,翌年9~-10月成熟。陽性樹,有一定耐蔭能力:喜涼爽溼潤氣候,怕炎熱,有一定耐寒性: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之土壤,怕低窪積水:畏煙塵,幼葉對二氧化流和氯化氫極為敏感:生長中速,壽命長。原產喜馬拉雅山西部,日前已在北京以南各城市園林中廣泛栽培。為“世界五大庭園樹木”之一。

2、繁殖方法

雪松常用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等,日前主要採用播種繁殖。

(1)播種繁殖。

雪松多為雌雄異株, 且花期不遇,自然投粉效果較差,需人工授粉來獲得飽滿的種子。10月採種,幹藏不宜過長,第二年3~4月播種。播前冷水浸種2d,種皮稍晾1後即可播種。春分前選擇土層深厚、排洩方便、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做成高床。每畝施基肥2500~ 4000kg,並施硫酸亞鐵5-7.5kg或70%敵克松粉0.5kg進行土壤消毒、5%辛硫磷顆粒劑1.5~2.5kg殺滅地下害蟲。播種前2~3d灌足底水,點播,株行距250pxX375px,深1~1.125px。播後覆細士,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蓋苗床,1個月左右發芽率可達90%。幼苗出土80%即可逐漸去掉覆蓋物。2~3周後可每隔10~ 15d施腐熟人糞尿稀液一次,濃度逐次增大,亦可施化肥2.5~5kg/畝。幼苗易發生猝倒病、葉枯病,可在出苗後噴0.5%的波爾多液或70%故克松700倍液進行預防。一年生苗高可達30~1000px,翌春可移植。

(2)扦插繁殖。

雪松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以春插為主,夏插次之。春插以2~3月為宜;夏插時間則視當年新梢生長情況而定。春插選取健壯幼齡實生母樹上的一年生粗壯枝條,剪成長375px左右的插穗,基部平滑,並剪去二次分枝和插穗1/2以下的針葉:夏插剪取當年抽出的新梢作插穗,基部帶部分去年老枝。用濃度為500uL/L的萘乙酸水溶液或酒精溶液浸插穗基部5s,隨即扦插。以株行距125pxX 250px開溝扦插或直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一般為插穗長的1/3~1/2,插後澆透水。春插一般60d左右開始生根,夏插40d左右開始生根。插穗未生根前要保持土層溼潤,生根後要適當減少噴水次數和噴水量。打插後應及時架設蔭棚遮陽,溫度高時蓋雙簾,必要時四周加風障;蔭棚晴天早蓋晚揭,久雨後遲蓋早揭,立秋後可撤除。

(3)嫁接繁殖。

選用兩年生黑松壯苗為砧木。接穗選擇粗壯,嫩綠,樹冠上中部向上生長,半木質化,直徑0. 75px、長10~450px的枝條。選取後,將過細軟的梢頭剪去,剪成長5~150px的接穗,在靠近頂端留短枝或尚未成枝的一叢針葉,其他所有葉全部剪掉。嫁接時間一般以春夏兩季為好,採用髓心形成層對接法。削麵為2-75px:接穗用鋒利的刀片,先斜切到髓心,然後沿髓心縱向削去半邊接穗,削麵平古光滑,反楔未端再斜切一刀,使接穗基部成扁形。砧木選用比較平直的一側,去掉針時,在離地面75px高處自上而下的斜削開,其長度與接穗削麵大小相等。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對齊,用塑料薄膜白下而上嚴密扎縛,然後,以露出雪松芽為限,在周圓封土一層,接後採用“扭梢”, 就是將砧術頂梢扭挫兒下,向下折。以免傷流,抑制生長,逐漸將頂端優勢轉向接穗。

3.整形修剪

雪松樹形為中心幹明顯的自然式圓錐形或尖塔形,其頂端優勢極強,芽基本上無潛伏力,也不易形成不定芽,因此修剪時必須保護好頂梢。雪松生長過程中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中軸頂端新梢細長柔軟,常自然下垂,易形成雙叉;二是中軸側生枝條過多,尖削度大,自下而上的枝條粗細無明顯差異。如果幼苗幼樹主梢過於細弱嫩軟下垂,可用竹竿或木棍輔助使之直立向上,促進中軸主梢生長,保持其頂端優勢;如果頂梢附近有較強的側梢或較粗壯的側枝與主梢競爭,必須將競爭枝短截,削弱其生長勢,以利於主梢生長;如果雙杈,則選一強壯枝作主梢,另一個重剪回縮,剪口下留小側枝:如果原主幹延長枝生長較弱,而臨近的側枝生長勢強,則應選擇側枝換頭或轉頭,以側代主,若側枝細軟或分枝角較大,應縛杆扶直至其生長直立而穩定時去掉縛杆。雪松主枝不宜過多、過密,以免分散營養而使內膛空虛。每層主枝間要有定間隔。相鄰主枝著生點的垂直距離至少375px以上,同側相鄰主枝垂直距離應為1250px左右。在同一層主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枝條,應注重通過緩放、短截、回縮等方法抑強促弱均衡發展:非目的枝條,密者疏,弱者留;如有粗大枝,可逐年去掉,即先短截到分枝處,隔年再疏除。主枝不能短截,如果主枝頭破壞,可用附近強壯側枝代替主枝,對於枝幹上部枝條應當採取去弱留強,去下垂留平斜;樹幹下部強枝不要輕易剪除,只有對枝展方向異常、擾亂樹形的強壯枝、重疊枝、過密枝、交叉枝先回縮到較好的平斜枝或下垂枝處,勢力緩和後再行疏除,使整個樹體長勢均衡、疏朗勾稱、美觀大方,保證尖塔形的樹形。另外,雪松幼樹常常出現偏冠現象,從而使樹冠上形成空缺部分,必須從小糾正。將分佈過多的枝條用繩索牽引,就近補空,或春季在空缺面選適當部位的芽眼上方進行目傷,即在芽上方0.2~12.5px處用刀橫刻皮層,刺激芽萌生成枝而補空。

4.常規栽培管理

雪松移栽應在春季進行,移栽必須帶土球,高3m以上的大苗移栽必須立支架。株行距從50~5000px,逐步加大;及時澆水,旱時常向葉面噴水,切忌栽在低窪水溼地帶。移栽不要疏除大枝,以免影響觀賞價值。移栽成活後的秋季施以有機肥,促其髮根,生長期可施2~3次追肥。雪松蟲害在幼苗期主要有地老虎、蠐螬,成年期主要有大袋蛾、紅蠟蚧、松毒蛾,注意及時防治。


千里走鄉村


雪松是一種比較高大的喬木。而且,植物的姿態非常的雄壯,看起來別有韻味,在養殖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養殖的方法,同時要注意養殖過程中的一些方式,避免因為養殖不當,導致學生出現各類養殖方面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做好水分的管理,因為在雪松的生長過程中,水分一定要保持好,如果說太過於乾旱,或者說太多的水,都不利於植物的生長,因為雪松自身就有一定的抗旱性。在這個過程之中,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盆內的土壤有一定的溼潤,只要能夠有保持溼潤,就能夠確保雪松正常生長,一定不要過度的澆水。

  在澆水方面,只要做到幹了就澆水澆透,但不要避免積水,這個原則就能夠使雪松寶石更好的生長態勢。同時在施肥的過程中,最好選擇一些發酵熟,而且要以餅肥為主,試飛的時候最好是在四五月份進行試飛,施肥的時候要注意的是肥水不能過濃,同時,一次性施肥,不要太多,可以分2到3次來施肥。在修剪的過程中,要注意整形和換頭。因為雪松在修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夠進行造型,而這一點如果說太過於強調形狀,導致雪松的枝特別的重,就很有可能會是頭部損壞,或者說處於弱勢,所以必須要用強健的側枝進行拉住捆好,這樣才能夠促成雪松這個植物的中心優勢,在修剪的過程中,主要是去除一些過密的枝葉,或者說一些枯枝和病蟲枝葉,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修剪出一些造型。

我們都知道雪松樹它是一種松科雪松屬的植物。同時也是屬於常綠型的喬木。通常它的樹冠表現為尖塔形狀,大枝比較的平展,而小枝則表現為略微的下垂狀,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下關於雪松樹的種植方法吧。

 

適宜環境

 

對於想要種植雪松樹的人來說你們知道它的種植方法嗎?

現在先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種植它都是需要那些條件?

對於雪松樹來說它的種植環境要求的是在溫和涼潤氣候中,最適宜生長的環境土層深厚和排水性能良好的酸性土壤中,因為它在這樣的環境下它的生長會更加的旺盛;同時它也是喜歡陽光充足的照射,也稍微的耐陰,尤其是比較的適宜在降水量在600~1000毫升的暖溫帶氣候和中亞熱帶氣候中生長。

 

種植方法

 

對於雪松來說在種植的時候最好是採用紫砂陶盆,也可以是釉陶盆。對於大型的盆景來說就要用深圓的形盆,或者是各種鑿石盆,但是一定要記住在種植的時候要用金屬絲進行固定根底;對於中型的盆景來說就需要用一些海棠形和馬槽形的盆;那麼對於它的小苗來說最好使用白礬石或者是大理石的鑿石淺盆。

 

種植技巧

 

雪松樹的種植在春季的3-4月份最好,如果選擇秋後也是可以的。在進行栽植的時候它的苗木是必須要須帶宿土的,這樣可以增加它的成活率;然後也要及時的對其進行疏剪枯根,也要將它的鬚根舒展開來,然後在覆以細土輕輕的搖動盆缽用竹籤對其進行撳實,使得盆中的土壤和它的根系更加的貼實。

雪松種植對栽植地的要求:

雪松應種植在被風向陽處

雪松是喜光樹種,應栽植在光線較好的地方,避免栽植在背陰處。特別是在園林綠化設計栽植中,雪松應儘量避免栽植在高大樹木的背陰面,以免被高大樹木樹冠遮陰,引發雪松生長不良。

雪松避免密植林栽植

同樣,雪松如果栽植成密植林,由於通風透光不良,容易引起雪松下部枝葉枯乾脫落,樹勢下降,對雪松的正常生長。

雪松避免在煙塵嚴重的地方栽植

雪松是一類喜歡潔淨的樹種,如果種植地粉塵較多,對雪松的正常生長極為不利。很容易造成雪松生長不良,出現枯枝落葉,特別是對新梢的影響極大,往往造成新梢枯萎,且容易爆發松樹落葉至光桿。

雪松不宜栽植在低窪地

雪松對溼度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水位過淺,地勢低窪,容易造成雪松生長不良、黃化、落葉,根腐病等,常造成雪松死亡。

雪松對土壤孔隙度的要求

雪松對土壤的黏重不是特別的嚴格,但以壤土生長最好。土壤過於黏重,容易誘發根腐病。

雪松對PH的要求

雪松一般鹽鹼PH值不超過8.8,含鹽量0.25%的輕度鹽鹼土中仍能正常生長。

雪松種植必知幾個注意事項:

1、雪松種植時間

對於雪松來講,在早春的時節種植是比較合適的,氣候條件比較好,3-5月份播種適合雪松小苗生長。或者10-11月份播種,這兩個時間段播種的雪松種子發芽率最高,氣候溫度基本在10-25度左右,適合雪松幼苗生長。

2、雪松繁殖技術

播種繁殖

雪松播種時間在3月中下旬,播種前把雪松種子在冷水中浸泡1-2天,然後晾乾後即可播種,3-5天后開始萌動,這個時間段播種雪松種子發芽率高達90%。幼苗需要遮陰,基本一年可長30-40釐米,翌年可移栽。

扦插繁殖

雪松扦插種植可選在春、夏兩季。剪去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插於透氣良好的沙土中,充分澆水,並搭遮陰棚,枝條扦插之前用生根粉或者500毫克/升升萘乙酸處理,促進雪松枝條快速生根。

移栽繁殖

雪松繁殖苗留床1~2年後可移植。移植易於早春2~3月進行,植株需帶個球,並立支竿。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約為5釐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應擴大到1~2米。生長期應施以2~3次追肥。雪松幼苗易受蠐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紅蠟蚧、白蟻等病蟲危害,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最烈,要及時防治。

3、雪松種植注意事項

選盆

雪松種植易用陶盆,或者釉陶盆,大型盆景也可以用各種鑿石盆。

選土

種植雪松適合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盆栽可用田園土或者腐葉土摻沙。

栽種

雪松是淺根性植物,深植有違雪松的生長規律,種植的時候不可把土坑挖的太深。在種植雪松的時候注意一定不要有積水,積水過多不利於雪松的生長,嚴重會導致雪松生長不良或者死亡。

雪松滋生手藝

1、收穫:雪松收穫可於3月中下旬停止,收穫量為75千克/公頃。也可提早收穫,以增添幼苗抗病才能。挑選排水、通氣優越的砂質壤土作為苗床。收穫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乾後便可收穫,3~5天后最先萌動,可延續1個月閣下,發芽率達90%。幼苗期需注重遮蔭,並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險。一年生苗可達30~40釐米高,翌年春季便可移植。

2、扦插:雪松扦插滋生在春、夏兩季都可停止。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日以7月下旬為佳。春季,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細弱枝條,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置懲罰,能增進生根。然後將其插於透氣優越的砂壤土中,充足澆水,搭雙層蔭棚遮蔭。夏日宜拔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為插穗。

3、移植:雪松滋生苗留床1~2年後可移植。移植葉於2~3月停止,植株需帶個球,並立支竿。首次移植的株行距約為50釐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應擴大到1~2米。發展期應施以2~3次追肥。幼苗期易受病蟲危險,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險最烈、別的益蟲有蠐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紅蠟蚧、白蟻等,要實時防治。

雪松種植手藝

1、選盆:雪松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釉陶盆。大型盆景可用深圓形盆,亦可用種種鑿石盆,但須用金屬絲流動基礎。中型盆景宜用海棠形、馬槽形盆,小苗合栽森林式可用白礬石或大理石等鑿石淺盆。

2、用土:雪松可用土質鬆散,排水優越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盆栽經常運用熟化的故鄉土或腐葉土摻沙運用。

3、栽種:雪松以春季3~4月為宜,秋後亦可。從地上挖取的雪松苗木須帶宿土,以利於成活。並疏剪枯根,將鬚根伸展開來,覆以細土,悄悄動搖盆缽,用竹籤撳實,使盆土與根系貼實。栽種地位骨幹宜傾向一側為好。

4、加工:雪松盆景的加工外型以攀扎為主,連繫修剪為輔。攀扎以冬春為宜,多接納棕絲停止攀扎。雪松骨幹屹立,側枝平坦,故多將側枝做彎成S外形,骨幹一樣平常不做彎,天然向上成大樹型,姿勢極其質樸雅觀。也可取當年生小苗5~7棵,上下參差,合栽成森林式,枝葉婆娑,別具神韻。

5、樹形:雪松樹體嵬峨聳直,側枝平垂伸展。製造盆景須應用其天然形狀,樹形以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森林式為好。枝葉經由過程扎剪,可作成層片狀或雲片狀,養護多年,便可成剛柔兼蓄,姿勢文雅的盆景佳品。

雪松種植注意:

1、雪松是淺根性動物,蒔植的時刻不可以把土坑挖的太深,深植就是有違雪松的一般發展紀律,根系只要在接近泥土表層的中央才會發展得最好,活性最高。

2、雪松樹移栽後葉子發黃不興旺一樣平常是缺鐵,一樣平常接納葉面施肥的體式格局,松葉發黃缺鐵嚴峻的區域,必需連繫泥土施用鐵肥。經常運用的鐵肥有硫酸亞鐵、硫酸亞鐵銨、硫酸亞鐵銨和人工合成的絡合鐵如檸檬酸鐵、EDTA-Fe和EDDHA-Fe等,大多數狀況下土施結果其實不顯著,可將鐵肥與有機肥夾雜,接納條施或穴施。

3、雪松怕水,不怕旱,哪怕就遭受一次的積水,也會形成雪松畢生的危險,今後發展速率大減,色彩也變得帶黃,嚴峻的時刻,松針會少許零落,雪松甚至會很快殞命。苗圃蒔植必需在田間多開挖深溝,確保旱季都不田間不汪水、不積水。工程栽植雪松,必需把雪松栽植在相對路面和綠島外面較高的中央,周邊要包管不積水。

4、初春地上溫度高,公開溫度低,地上部最先先發展,公開部受溫度的影響提早從泥土中吸取水份和養料,致使養分缺少,動物經由過程本身的旌旗燈號轉到、調治內狀況,剖析葉片中的葉綠素供給發展中央養料,也就是此時動物發展的養料來源於葉片而不是根部。葉片落空葉綠素而保留了葉黃素和淚胡蘿蔔素,因而顯黃色。若是外界狀況得不到改良,則可能會湧現抽條徵象。











筱洋視說


松苗木的栽培管理方法

整地作床:在整地前,先施硫酸亞鐵50斤,然後用鍁深翻20釐米,再耬平作床,畦寬1。5米,長20至50米,打埂做畦,作好後按1。5米x1。5米的株行距定點挖穴,每畦一行,每畝栽300株。

挖穴栽苗:雪松株行距為1。5x1。5米,每畦一行,點定在畦的中央,穴為30×30釐米,呈圓形。 下留鬆土4至5釐米,就可植苗。在栽苗時,若是草繩包裝的土球,可以不解開;若是尼龍繩和塑料包裝的,必須解下,免得造成栽死苗的惡果。

將苗栽好後,平好畦面,就可以澆灌。若苗葉發黃,是缺鐵,需施硫酸亞鐵。

溫度管理:22~25℃是雪松扦插生根的最適溫度,春插時為滿足插穗生根溫度要求,應鋪25cm厚的一層馬糞在插壤下,以使土壤溫度達到要求。

在扦插時土壤溫度稍高於氣溫將對插穗生根有積極作用。

遮陰遮陽:因為雪松扦插生根期較長,完成扦插要進行遮陰棚架設,重視防暑和遮陰工作、控制蒸騰量。尤其是在夏季扦插時氣溫很高,將會阻礙苗木生根。

水肥管理:生根前大約每15d追施腐熟的人畜糞尿1次,還要噴施0。 3%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在葉面;在苗木生長期最好進行磷酸二氫鉀追施。扦插苗木生根後要按時追肥,前期主要時氮肥,後期主要是磷肥。

前期一般是氮肥,後期一般是磷鉀肥。在前期要避免大量澆水、防止漫灌,後期不旱不灌。 換頭整形:雪松在管理過程中,需注意整形和換頭工作,雪松在生長過程中,有的重枝,頭會損壞或處於弱勢,須用強健的側技拉上、捆好,以後成為中心優勢,這個過程就是換頭。

整形要疏去過密的枝;回縮過長的枝;補充偏冠的缺枝。





淘淘小美女


大家好,我是青山布人,本人所在地,被稱為”西北最大的雪松基地”,己有二十餘年的種植歷史。本人從種植經驗方面,作以回答。

首先要選優質苗木,不建議自己下種育苗。因為新手下種育苗,成活率較差。優秀雪松標準是:顏色綠中透藍色,根系發達。若不是本地苗,根部應帶十四公分的營養缽。在此要特別提醒下,有些商販裸根運輸。到了產地然後再將裸根苗裝入營養缽中,用土填實:,依次擺方,然後用水澆透,冒充營養缽苗。因為裸根苗(不帶營養體),成活率極差。也不要選用杄插苗,這種苗後期,後期生長緩慢,在購買時,隨意抽取幾棵,一定要將營養缽撕掉營養缽,抖掉根系周圍的地,進行觀察。還是很容易區別出來的。我們這裡,村民一般選南京苗和雲南苗,以雲南苗最為暢銷。雲南苗根部帶紅沙土。這是雲南苗一個顯著的標誌。還要注意,購買時,選根部葉子完整的。根部葉子掉落的苗,俗稱“脫腿苗”,是苗子在苗圃時,過於稠密而造成的,“脫腿苗”種植後生長較慢,一般不選用。苗木高度在五十公分以上為好。

其次是合理密植。我處種植戶大部分採用1米五X1米五:等到雪松苗枝葉相連時,或移植,或出售。距行距變成3米×3米。這樣可以長成五米以上的大樹,價格較高。這樣的株行距,既可保證苗木的通風透光,又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第三,精心管理。栽植時間一般在初春,秋季也可栽。挖坑應在四十公分以上,深度不小於四十公分,如果土壤質地堅強。可適當擴大,便於苗木後期生長。鹽鹼地不宜栽種,因為後期苗木容易黃化,影響經濟價值。坑土加入適量的腐熟農家肥或有機物。一定要拌均勻,以防燒根。同時均勻地撒適量的呋喃丹等,防止地下害蟲。在苗旁播入一米五以上,直徑一公分以上竹棍,並與樹幹捆綁,防止苗木傾斜和樹尖長彎。

第一年,可套種玉米,為雪松苗遮陰保墒。五月份和七月份噴多菌靈、除蟲菊脂米農藥,預防病蟲害。視其情況澆水,若澇則及時排水。第二年,春施複合肥,每株1一2斤,秋季撒施尿素2斤。第三年,施肥量和次數可視其樹勢情況逐年加大。

第四,及時修剪。第二年開始,疏除陰蔽技條並逐步培養紡錘形樹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青山布衣人


雪松雖然有一定的耐寒性,但是冬季還是要做好防寒措施,以避免雪松由於天氣寒冷且乾燥而造成的一些影響。作為高大喬木,雪松的根系較淺,抗風性比較差,在南方地區,冬季溫度並沒有很低,一般不需要採取防寒措施。但北方地區冬季和早春空氣乾燥且風沙大,容易造成雪松樹皮乾燥脫水,導致其生長不良,一眼望過去,整個雪松生產基地都是枯黃一片,最後甚至死亡,損失會非常慘重。

大喬木-雪松樹

做好雪松樹防寒措施

1. 對於大規格雪松,通常情況下,可搭建防寒風障防寒。風障使用鋼管和綠色無紡布製成,穩定性好,抗風擋雪能力強,四面全部封閉,能幫助樹木抵禦寒風且不被吹到,又能增溫,保證成活率。

風障一般設在雪松的西北、東北和正北方向,注意把風障固定牢固,不漏風。要加固雪松和風障的支撐,防止倒伏。翌年早春不要過早撤除,而是根據風力情況撤除,一般到清明前後幾天。

雪松小苗的抵抗力要比大樹弱,防寒更不可忽視,可以採取一下防寒保暖措施:

2. 用稻草或者馬糞把幼苗覆蓋起來,這個做法是最經濟適用的,既能給雪松補充營養又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3. 如果經濟許可,可以搭設暖棚。將暖棚的北側緊貼地面,這樣不可以透風,暖棚的高度只需要比雪松小苗稍高。等到晴天或者暖和的時候可以揭開來給雪松小苗透透氣。

4. 用秸稈夾風障防寒,只要把秸稈成排直立,梢端稍向順風方向傾斜就可以了,搭設的密度可以稍微大一點,這樣防寒的效果更好。

雪松小苗

雪松雖然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是北方的冬天不僅寒冷,還乾燥,風沙也大,北方地區做好雪松的冬季防寒措施是很有必要的。雪松價格




鄉村大丁


1.栽植管理

方法/步驟1:

雪松不宜施用化肥,化肥在土壤中迅速溶解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引起根毛細胞反滲透,根系失水,植株枯萎。雪松也不宜澆用PH值超過7.0以上的鹼性水和鹹水,通常認為水礦度超過2克/升,即為鹹水,鹹水對雪松產生鹽害。利用鹼性水改良劑改良偏鹼性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防止雪松黃化病,還可以葉面噴施硫酸亞鐵,或與硫酸鋅相間噴施,濃度為0.3% 0.5% 也可施用鹽鹼土改良劑。請注意,如用硫酸亞鐵水溶液澆灌,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引起鐵中毒,導致樹木死亡。為防止雪松冬季低溫生理乾旱凍壞新稍,立秋後控制水肥,空虛植株組織,初冬澆一次抗旱水是關鍵技術,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溫下生理乾旱的發生。入冬前禁止大水大肥,立秋後嚴格控制或停止施肥,控制植株生長。入冬前可噴施一次抗旱保水劑,也可防止低溫下生理乾旱現象的發生。

方法/步驟2:

雪松系淺根性樹種,側根系大體在土壤40-60cm 深處為多。生長速度較快,屬速生樹種,平均每年高生長達50-80cm,而需視生境和管理條件而異。

2.防鹼移栽

方法/步驟1:

雪松大樹的移栽期以在4-5月為宜,園林中常用大樹進行定植。應帶土球進行移植,定植後必需立支架以防被風吹歪。壯年雪松生長迅速,中央領導枝質地柔軟,常呈彎垂狀,最易被風吹折而破壞樹形,故應及時用細竹竿縛直為妥。雪松樹冠下的大枝小枝均應保留,使之自然的貼近地面才顯整齊美觀,萬萬不可剪除下部枝條,否則從園林觀賞角度而言是弄巧成拙。

方法/步驟2:

第一次澆水應澆透,扶架完畢後澆水。並在三天後澆第二遍水,十天後澆第三遍水為保證成活率,栽植的第四天結合澆水用100 ppm ABT 生根粉3號作灌根處理。三次澆水之後即可封穴,用地膜覆蓋樹穴並整出一定的排水坡度,防止因後期養護時噴霧造成根部積水。地膜可長期覆蓋,以達到防寒和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然後再修剪小枝,修建過程中應勤看、分多次修剪,配合苗木整形疏枝處理。先去除病枝、重疊枝、內堂枝及個別影響樹形的大枝。且勿一次修剪成形,以免錯剪枝條。修剪完成後及時用石蠟或防鏽漆塗抹傷口,防傷口遇水腐爛,以保證樹冠所需的水分和空氣溼度。

方法/步驟3:

吊裝過程中,苗木栽植之後應立即用噴灌機做噴霧養護。若有繩子勒壞樹幹,趁樹皮內粘膜層未乾,及時用1釐米長的小釘子將脫落的樹皮按原位釘住,並在傷口處均勻的塗抹黃泥,用草繩纏繞將其裹緊,再用厚一點的塑料薄膜緊密包紮,堅持溼潤。並經常注意鬆土、除草。第二年支架撤去,進入正常管理。

移栽成活率高,成活後的秋季施以有機肥,促其髮根,生長期可施2-3 次追肥。雪松頂梢被毀是可在頂端生長點附近,選一生長強健的側枝,扶直綁以竹竿,並適當的減去被扶直枝條周圍的側枝,加大頂端優勢,經過2-3年,樹冠可回覆如初,併除去竹竿。




荔城木子李


雪松是屬於松科常綠喬木,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由於它造型美觀,四季常青,也常把它當做成觀賞性植物,進行栽種。因為它的葉片顏色成銀灰色,從遠處看,像覆蓋了一層白白的雪花,非常好看,所以把它叫做雪松。


那麼在林業種植中,我們應該怎麼樣種植雪松呢?下面我就具體給大家分享一下雪松的種植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雪松具體種植技術

★雪松繁殖方式

①種子繁殖:雪松種子繁殖,一般是在每年春季,春季土壤溼潤,溫度適宜,比較適合雪松出苗,生長。並且雪松幼苗一般是要生長一年後,才可以進行移栽,這樣的話今年春季播種,剛好到明年春季就可以進行移栽。

②扦插繁殖:除了種子繁殖,雪松也可以進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最好在每年的春季或者夏季,春夏季正處於雪松生長旺盛時期,有利於雪松扦插成活。在扦插時,要選取一年生,或者當年生的母樹枝條進行扦插,有利於雪松枝條成活。如果是在夏季扦插,扦插後要覆蓋遮陽網遮擋陽光,避免枝條暴曬,影響雪松枝條成活。

下面我將以種子繁殖方式,跟大傢俱體分享一下雪松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雪松播種時間

雪松播種時間一般是每年的3-4月左右,因為這時間段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土壤溼潤,溫度適宜,非常適合雪松的生長,有利於提高雪松種子的出苗率。

★種子選擇與處理

①種子選擇:要選擇顆粒飽滿,色澤均勻,無病蟲害感染的當年或者1-2年左右的種子進行播種。雪松種子癟粒比較多,如果不挑選,種子發芽率不高。時間太久遠的雪松種子,可能已經不能發芽。

②曬種:雪松種子選好後,要放到太陽底下曬種2天左右,這樣可以解除種子休眠期,消滅雪松種子表面的病菌,降低雪松後期感染病蟲害的幾率。

③浸種:雪松種子曬種完畢,要用50℃左右的溫水浸泡半天時間,然後再用冷水浸泡一天。讓雪松種子充分吸收水份,促進雪松種子發芽,提高發芽率。

④種子滅菌:雪松種子浸種完畢, 再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雪松種子進行殺菌消毒。目的是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並避免土壤中的病菌感染雪松種子,導致雪松患病。



★苗床選擇與處理

①苗床選擇:雪松適合生長在光照充足,土壤溼潤,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中性或者微酸性土壤中。所以我們在選擇雪松的苗床時,要選擇光照條件充足,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或者中性土壤。這樣的環境適宜雪松生長,能夠促進雪松幼苗快速成長。

②苗床翻耕:選擇好苗床後,要對苗床進行翻耕,翻耕深度30cm左右,翻耕後讓土地在太陽下暴曬3-4天,並撒上適量的敵克松藥物,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這樣可以消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降低雪松幼苗感染病蟲害的幾率。

③施加底肥:苗床消毒後,要施加底肥,底肥要以腐熟的農家肥料為主,再配合複合肥,氮肥,一起進行施加,大概每畝地施加5000kg肥料。施加完畢後,在對土壤進行精耕細作,並整平苗床。

④起壟開溝:

苗床施肥完畢,要進行起壟開溝操作,壟寬1.2m左右,溝寬30cm左右,溝深30cm左右,寬壟要築成龜背型,中間高,兩邊低。雪松種子播種在寬壟上面,這樣在下雨天,苗床不會積水,有利於雪松幼苗生長。

★雪松播種與管理

苗床澆水:苗床處理完畢後,根據苗床土壤乾燥程度,進行適當的澆水,使得苗床土壤溼潤,這樣有利於雪松種子發芽,提高出苗率。但不能澆水太多,避免土壤水份太多,導致雪松發芽後腐爛。

②苗床播種:苗床澆水後,等到苗床土壤稍微乾燥,就可以進行播種了。把處理好的雪松種子,均勻的撒播在苗床寬壟上面,大概每畝地撒播5kg雪松種子。撒播完畢後,再在苗床上面覆蓋一層細土,厚度大概1-2cm左右。

③播種後管理:

  1. 澆水:雪松種子播種後,要觀察苗床土壤乾燥程度,如果土壤比較乾燥,要及時澆水,保持苗床土壤溼潤,大概兩個星期,雪松就會出苗。雪松出苗後,也要根據天氣情況,土壤乾燥程度進行適當的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2. 施肥:雪松生長比較緩慢,一般要1-2年時間才能夠進行移栽。所以在雪松出苗後,這一年時間裡面,要對幼苗追肥2-3次,以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每次施肥要以農家糞水,配合複合肥,氮肥一起澆灌施加,施肥量大概每畝地3000kg左右。
  3. 覆蓋遮陽網:
    雪松幼苗比較幼嫩,很容易被強烈的太陽光曬死,要給苗床覆蓋一層遮陽網,為雪松幼苗遮陰。這樣可以避免雪松幼苗被曬死,還可以減少土壤水份蒸發,有利於雪松幼苗生長。
  4. 病蟲害防治:雪松幼苗很容易感染病蟲害,導致幼苗死亡,比如地老虎,蠐螬,猝倒病等等病蟲害,對雪松幼苗的危害非常大。在雪松出苗後,要定期觀察雪松幼苗的生長狀況,發現有病蟲害感染的苗頭,及時使用對應的藥物進行防治,這樣才能避免雪松幼苗死亡。

★土地選擇與處理

①栽種土地選擇:雪松對土壤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但是我們儘量選擇光照條件充足,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壤酸鹼度呈微酸或者中性的土壤進行栽種,這樣可以促進雪松幼苗的生長。雪松不耐澇,也不能夠生長在鹼化比較嚴重的土壤中,並且它對二氧化硫比較敏感,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太高會影響雪松生長,嚴重時會導致雪松植株死亡。

②挖坑:如果是成片種植雪松,進行植樹造林,要按照株距3m,行距3m進行挖坑。如果庭院種植,那可以稍微縮短行距株距,改成行距2m,株距2m進行挖坑。這樣才能保證雪松幼苗長大後,不會相互遮擋,有利於雪松的生長。

③土壤處理:大坑挖好後,可在土坑中撒適量石灰或者殺菌藥物,進行消毒,並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天,這樣可以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菌,防治雪松幼苗感染病蟲害。然後再在每個土坑旁邊開好排水溝,這樣可以避免下雨天氣雪松幼苗漚根。

④施肥:在每個土坑中,施撒適量的腐熟農家肥,複合肥,氮肥,然後蓋上一層土,輕輕壓實。每個土坑施肥量,要根據雪松的幼苗大小進行施加,幼苗比較大的,施肥量稍微多一點,幼苗比較小,可以稍微減少一點施肥量。

★雪松移栽

①雪松幼苗處理:雪松幼苗在苗床生長1-2年左右後,就可以進行移栽了。雪松幼苗移栽,要把雪松幼苗連根帶土一起拔出,帶著土球一起進行移栽,這樣可以儘可能少的損傷雪松幼苗的根系,有利於雪松生長。

②幼苗移栽:把準備好的雪松幼苗,放入要栽種的大坑裡面,然後填上土,把雪松幼苗的根系完全覆蓋,幼苗根基部堆成拱形小土丘,輕輕踩實,確保幼苗不會倒伏。

③幼苗澆水:雪松幼苗移栽完畢,要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份,這樣才能夠促進雪松幼苗紮根,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④搭支撐架:澆水完畢,然後再給雪松搭支撐架,雪松幼苗根系生長比較淺,前期必須要搭支撐架才能防止雪松倒伏。如果不安裝支撐架,在颳風下雨天氣,雪松幼苗很容易倒伏,影響雪松幼苗生長。可以使用三根木棒,木棒一端靠在雪松幼苗樹幹周圍,然後綁在一起,另一端插在土壤中,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雪松幼苗倒伏。


★雪松移栽後管理

①移栽後澆水:雪松幼苗移栽後,要根據天氣情況,以及土壤的乾燥程度進行適當的澆水,以保證幼苗的正常生長。在天氣炎熱時期,可3-4天澆水一次;正常天氣情況下可以一個禮拜澆水一次;如果是下雨天氣,不需要澆水,但是要查看雪松幼苗根部是否有積水,發現積水及時排走,避免雪松幼苗漚根,死苗。

②移栽後施肥:雪松幼苗移栽後,可以每一個月左右施肥一次,以促進幼苗的生長。施肥主要以農家糞水,配合複合肥,氮肥一起進行澆灌施加。不要挖坑進行施肥,因為雪松根系紮根比較淺,挖坑進行施肥,很容易損傷雪松幼苗根系,影響雪松幼苗生長。

③移栽後除草:雪松幼苗移栽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幼苗樹幹附近,會生長出來很多的雜草,這些雜草會爭奪雪松幼苗的營養。可以定時人工拔除這些雜草,以免影響雪松正常生長。



★雪松病蟲害防治

①松褐天牛:松褐天牛會在雪松樹幹以及樹枝上蛀洞,不僅會導致雪松樹幹或樹枝斷裂,還會影響雪松的營養及水份傳輸,不利於雪松幼苗的生長。

防治措施:使用燈光陷阱捕捉松褐天牛成蟲,減少蟲源,使用注射器注射敵敵畏,氧化樂果殺蟲劑到樹幹的蟲洞裡面,滅殺幼蟲。在松褐天牛危害雪松幼苗之前,使用敵敵畏,氧化樂果藥物噴灑雪松樹幹及樹枝,可以避免松褐天牛危害雪松。



②長足蚜蟲:長足蚜蟲會吸食雪松幼苗嫩葉的汁液,並排糞便在雪松針葉上面。導致雪松幼苗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遲緩。長足蚜蟲的糞便還會傳播病菌,導致雪松感染其他病害。

防治措施:保護林間的蚜小蜂,龜紋瓢蟲等動物,這些動物主要以長足蚜蟲為食,可以適當的消滅長足蚜蟲,減少蟲害。時時觀察雪松幼苗樹葉上有無長足蚜蟲感染的痕跡,如果發現長足蚜蟲,要及時使用吡蟲啉,甲維鹽乳油等藥物噴灑防治。

③ 根腐病:根腐病會導致雪松根系腐爛壞死,樹葉枯黃掉落,嚴重時,導致雪松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下雨天氣及時查看雪松幼苗有無積水,發現積水及時排走,在移植時不要損傷雪松根系,栽種深度不要太深,土坑挖好後,要進行消毒處理。在雪松發病初期,及時使用瑞毒黴,敵克松等藥物對雪松根部進行澆灌防治。

④枯梢病:枯梢病會導致雪松葉片出現黃色病斑,慢慢的病斑會擴大,葉片變成黃褐色。再隨著時間推移,雪松葉片會枯萎死亡,嚴重時還會導致雪松枝條幹枯死亡。

防治措施:雪松要多施有機肥,可以促進雪松生長,提高雪松的抗逆性,減少病蟲害感染。被感染的病枝,要及時剪除,並及時銷燬,避免病菌再次傳播。在雪松發病初期,及時使用波爾多液,甲基託布津等藥物進行噴灑防治。

雪松怕不怕雪?

雪松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它不怕雪,所以叫做“雪松”。而是因為雪松的針葉呈銀灰色,在遠處看,像是覆蓋了一層白白的雪花,所以才它的叫做“雪松”。雪松怕不怕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雪松也是怕凍的,雖然雪松有一定的耐寒特性,如果溫度太低的話,雪松也會被凍死。


①南方地區栽種:如果雪松種植在南方地區,可以不需要對雪松採取防寒措施,因為南方地區冬天的溫度不會很低,以雪松的抗寒能力,是可以抗受住南方冬天的天氣的。

②北方地區栽種:如果雪松是種植在北方地區,北方地區冬天非常的寒冷,並且風沙很大,天氣乾燥。在這種天氣下雪松樹幹很容易被凍壞,並且大風天氣很容易把雪松颳倒,導致雪松死亡。所以在北方地區種植雪松,必須要給雪松採取防寒措施,才能保證雪松生長。

以上就是林業種植上,雪松的具體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我是“惠農天地”,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


惠農天地


雪松是松科雪松屬植物,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該屬共有4種,即喜馬拉雅雪松、黎巴嫩雪松、大西洋雪松和塞浦路斯雪松。目前我國廣泛引種栽培的主要是喜馬拉雅雪松,通稱雪松,原產於喜馬拉雅山西部和喀喇崑崙山區海拔1200-3300米的地帶,現已在世界各地亞熱帶和溫暖帶地區廣泛栽培。

1、雪松的種植方法

①選地

雪松為溫帶樹種,喜陽光充足,但也稍耐陰,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短期-25℃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微鹼性土中均能生長,在土地瘠薄、岩石裸露的地段也能生長,但忌低窪溼澇和地下水位過高。

②種植時間

雪松以春季3~4月為宜,秋後亦可。移栽必須帶土球,2~3m以上的大苗移栽必須立支架,防止風吹搖動;及時澆水,並時常向葉面噴水,移栽不要疏除大枝,以免影響觀賞價值。

要注意的是雪松是淺種地面的植物,要把樹坑挖淺點,挖太深種雪松就會違背它的正常生長規律。雪松的根系只有在靠近土壤地表的地方才會生長得最好,活性最高。

③種植後的管理

移栽成活後的秋季施以有機肥,促其髮根,生長期可施2~3次追肥。壯年雪松生長迅速,中央領導枝質地較軟,常呈彎垂狀,最易被風吹折而破壞樹形,故應及時用細竹竿縛直為妥。若雪松頂梢斷折時,可在頂端生長點附近,選一生長強壯的側枝,扶直綁以竹竿,並適當剪去被扶枝條周圍的側枝,加大頂端優勢,經過2~3年,樹冠可恢復如初,併除去竹竿。

④病蟲害防治

雪松病蟲害不多,尤其是致命的病蟲害更少見。春季主要防止蚜蟲危害,這種蟲在長江流域很普遍,會吃掉雪松的嫩頭,造成雪松主幹的頂端生長優勢喪失。防止這種蟲很簡單,發現有蟲害苗頭,及時噴施含磷的殺蟲劑即可解決。

2、雪松不怕雪嗎?

雪松並不怕雪,這是因為雪松屬於針葉樹種,耐寒能力較強,1995年南京最低溫度達-15.9攝氏度,它未出現凍害現象。

陳毅有首詩叫《青松》,也證明了松樹對大雪並不可怕。這主要和雪松形狀有關,雪松自然呈塔形,上窄下寬,即使暴風雪也不會再樹冠形成積雪,壓垮樹身。面對松樹的這種品質,陳毅也不禁陳贊“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但也注意,雪松雖然有一定的耐寒性,但是冬季還是要做好防寒措施,以避免雪松由於天氣寒冷且乾燥而造成的一些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