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4歲,很怕死怎麼辦?一想到以後會死去會消失就感到害怕?

帥氣多斤陳大胖


你這個問題我曾經想過好多遍,我倒是並不怕死,只是覺得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到時就像面對一個黑色的無底洞一樣,不知魂歸何處,在死亡面前,生命是那麼的華而不實,自己總在問為什麼要活著,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就算再有意義的生命而終將滅亡,似乎生命只是一趟短暫的旅行,而死亡才是地點和歸宿,由此我對生命充滿了懷疑,總在權衡其價值何在,但我現在終於明白了,釋然了,願意與你分享我的經驗,重新透析一次生命。

在有形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相對的,有冷必有熱,有光明必有黑暗,苦樂大小快慢等等,所有的概念都有其另一面,陰陽相長、男女相生、生死相續。但這不是世界的全部,世界上96%都是暗物質,有形的世界只佔4%,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理解到的世界根本不是真實的,生命未必真生,死亡也未必真死,生死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而生死背後有一個貫穿生死的實相,所以佛家把生死比作夢境和幻境,生死就如同一個人在夢中的境界,而夢中的一切現象都是自己的幻現,而當你醒來的時候才是真實的自己,這只是一個比方,而事實上所有人以及所有生命縱然是在白日也依然是個夢幻,生死就是個大夢,大夢誰先覺?

古者把悟透生死脫離夢幻人生的叫真人,叫聖人,不再受生死之輪苦,而坦然立於解脫岸上。這個大徹大悟不單單是思想上的釋然,而是肉體和生命以及宇宙時空的根本證悟,是通透了萬事萬物,用實體證實了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並且穿越解脫,叫得道也好,叫開悟也罷,所有的宗教都在詮釋和破譯生命宇宙的真相,科學也越來越接近真理核心。

死亡不是什麼都沒有了,這也不合邏輯也違背科學,生死相依,即死即生,生命有天堂地獄,也叫六道輪迴,一個人是有前生後世的,但這只是迷茫的普通人而已,對於智者來說,生命是個假象,而托起生命的那個東西才是實相,事實上實相又無相,也不是什麼東西,它是承載生命的源頭和本尊,是我們每個人每個生命的內存,它從未離開過我們,生命只是它的浮光,如果你返回了生命的本位,你就是佛,就是上帝,就是聖者,一切稱謂不過是虛名而已,一個證道者,與宇宙時空一體,與萬物一身,可以神通變化,可以開示群迷教化眾生,自在逍遙,不受物累,光明解脫。

所以,不必貪生,也無需怕死,生者寄也,死者歸也,生命真正的價值,在於找到自己的那個不生不死的法身慧命,在於破迷開悟,在於參透萬物,狂心頓息,息即菩提,永出輪迴,得大自在,生生死死無窮盡,湛然長寂照乾坤!


純純宇動


十年前我想死,但是沒有死成。2009年4月,突然有一天早上起床背部脊椎骨聖至肩膀疼痛(燒灼),手舉不起,梳頭困難,脖子僵硬。以為沒睡好枕頭仍然堅持上班,後跟同事領導提起過,領上司說可能是頸椎病?第二天拿了支藥膏給我用說不用去看,過了將近一個月又疼痛難忍夜不能寢。於是請假去看醫生,然而兒方求治無效真想一死了之,可是放不下三個年幼的孩子。後改看中醫有好轉。

到10年4月老公出差黑龍江竟然玩失,還叫其他人編謊言騙我,不但人失蹤,還要2萬元錢。我當時又想死了到好,可是還是放不下幾個小孩,後經派出所查證實屬謊言騙人。舊病復發更想死了,依然放不下孩子,那只有堅強的活著。四個月以後老公突然回來了,再後來他就隨地大小便弄得上海滿城風雨,氣的我不知所措,又想死還是失望。現在每次吵架(說不上三句話就吵 )都叫我去死,我就覺得要好好活著,要大白天下他的種種醜惡。(幾個言行不一的騙子不顧家庭老幼)你們說我錯了嗎?


金鈴15170184685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看法:

1

過了年我也就24歲了,和你的年紀差不多。

同時,也和你一樣,覺得死亡很可怕,不敢想象自己死了之後,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會怎樣。

就拿現在剛剛發生的新型冠狀性病毒來說,我就在想,他們武漢人最好不要出來,而別的人也不要去武漢,不要把病毒擴散到全中國,更不要擴散到我生活的地方。

病毒如果擴散到我生活的地方,生活在農村的我,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那很有可能就會死亡。想想就有點兒害怕。

我才24歲,這麼年輕,還沒活夠呢。

2

  • 要敢於直面死亡。自古以來絕大部分人都是怕死的。可是,又沒有任何人能夠長生不老。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過客,誰也不能陪誰一輩子,早晚都得走向死亡,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讓自己在心靈上去接受這個現實。
  • 珍惜眼前。當我們明白了,人總歸有一天都是要死的。同時我們不能左右命運,不知道哪一天會走向死亡。就像這次的新型冠狀性病毒傳染一樣,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感染上病毒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還是在預防的同時,要準備年貨,吃好喝好玩好,開開心心地過年。先要過好當下,過一天算一天,因此你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要等真的來不及再後悔。
  • 立一個小目標。我是在上大學之後,有空閒時間了才想到死亡這件事情的,之前上學就是一心想考大學,沒有時間去想這件事。所以,立一個小目標,每天為那個小目標去奮鬥努力,讓自己的每天過的特別充實,讓自己有盼頭,有奔頭,每一天都過有意義。而且忙起來了,也就沒有時間去考慮死這件事了。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不讓自己白白在世上走一遭,也就不那麼怕死了,最起碼是沒有遺憾了。

希望我的經歷和回答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我的情感表達地


才24歲就想這個?想當年我24歲的時候,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從不想生死,只想掙錢談戀愛,憧憬24歲之後的美好生活。只要能掙錢,什麼都敢幹(違法的不幹)。勞作之餘,就想著能吃頓好的,然後洗個熱水澡,再躺在床上刷手機,迷迷糊糊睡去,再做箇中百萬大獎的美夢。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地去拼。[呲牙][呲牙][呲牙]


會飆車的貓


當年我和你年紀差不多的時候,跟你有一樣的困惑,因為你沉浸在幸福裡邊太久了,沒有壓力,而且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生怕自己沒有辦法感知這個世界。多看書哲學類,不要看雞湯,當你有了10年的生活經歷,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沒有早戀的老校友


跟你說一個我自身的親身經歷。早在10幾歲的時候我時常想著人死後將永遠無法知曉現實而半夜裡嚇的直哭,這種情況一直到了30好幾還有,到了後期50多歲以後常在惡魔中想到此事。但隨著我對死亡的瞭解,已經知曉人的精神免疫系統內有一個死亡警報系統,這個系統就是警告人們面臨危險時警示人的。我們可以看到,嬰兒並不會恐懼死亡,而失戀的,壓力巨大的,遇到憤怒,悲情時人們會把死亡看的很淡。這就是理性戰勝了死亡的預警,我常想,人活著為什麼?大自然給我們的不就是傳宗接代嗎?而動物為什麼也害怕死亡呢?不就是自然行為嗎?當人們很累的時候不是想好好的睡一覺嗎?所以,當這個警示死亡的精神系統一旦被破壞了,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就自然消除了!就如嬰兒將糞便擦在臉上一樣的讓人無法理解一樣的。

死亡不可怕,就如你睡著了一樣,沒有時間,沒有感覺。


一碟清水


雖然題目問得有點籠統,但還是大概提到了那個具體的點:死亡只是形式,題主真正害怕的是消失。

一、分析原因

我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勸阻自殺的案例:一位美貌的女子要跳江自殺,警察在勸她時,沒有說什麼人生道理、家庭責任,而是說如果自殺了,面部就會毀容。顯然這個點“戳”中了這位貌美女子的內心,從而勸阻成功。

對於題主也一樣,關鍵是要看題主是如何理解消失的?消失對您而言意味著什麼?消失會帶來哪些損失?

因為題主沒有具體描述,我只能根據我的經驗來判斷了(這只是可能性之一,請勿貼標籤):消失意味著關係的“斷裂”。這個關係,可以是和家人的、和自己的,或者是和這個世界的。心理諮詢的一種觀點認為,【關係】本身(不侷限於人際關係)就是人在這個社會生存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說,題主其實真正害怕的是關係的斷裂而不是死亡,死亡只是導致關係斷裂的原因。

二、解決方案

如果我的猜測正確,那麼解決方案也應該是圍繞關係來制定:

(一)找回信心

不知道您為什麼會聯想到死亡,是身體機能的病變或退化導致這樣的想法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應對措施應該是:相信科學、相信醫療技術。不要盲目地去“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要以醫院的診斷證明和醫囑為準。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評估建立在客觀、準確的基礎上,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觀猜測(主觀猜測裡會包含大量自己對自己的不良暗示)。減少主觀猜測,相信醫療診斷,這樣就能找回身體健康的信心。

(二)找回溫度

無論是和家人、工作,或者是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本質上繞不開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以及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因此想找回關係上的“溫度”時,可以試著給予自己溫度,以及給予別人(世界)溫度。具體做法就是尊重自己、對自己熱情、對自己真誠、感受自己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情緒、看到自己的優點,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尊重別人(世界)、對別人(世界)熱情、對別人(世界)真誠、感受別人的想法、感受別人的情緒、看到別人的優點。

有了溫度,就有了載體,有了載體,關係就容易被感知到,感知到了關係,我們就不會再像之前那樣,那麼害怕消失了。

以上觀點,建立在我對問題傳遞出的少量信息基礎上的判斷,如有偏頗,請以客觀事實為準。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評論,我會對每條評論進行回覆。

【心理PM】專注於提供心理層面的解決方案,敬請關注~~


心理PM


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將來會死,會永遠消失。那確實令人害怕。

事實是,人人都會死,會永遠消失。而且,這種結果,無人能倖免!即,你怕,要死。不怕,也要死。

你今年24歲。知道將來要死。很怕。但,你24歲之前,不知道將來會死。高高興興的,該幹嗎幹嗎。過來了。其實,你從生下來那天起,就註定最後得死。只不過不知道,沒去想而已。

我也是註定要死的。而且按正常情況而言,註定比你先死。因為我比你老。已經退休了。我從不怕死。也不去想死。我想的是:人,總會死。地球終究消失。太陽也終會死。但,只要我生一天,我就要儘量依照做人的道德去活著。如果能為自己的父母子女,甚至民族做點貢獻。那就更好!同時,儘可能健康,活得長壽!

我的想法。僅供你參考!


講也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朋友提到的“很怕死”、“不知道怎麼辦”,在我這些年的輔導經歷中遇到過不少。他們分佈在多個年齡,也都有各自的一些特點。

之所以提出來這一點,是希望朋友你能夠明白,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得病、不是異常,它很普遍。

當然,並不是說普遍了我們就不去做些什麼。而是希望朋友你不要因為出現這種狀況,而心態出現太大的波動。


生死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誰在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內心比較重視。

而生存本能也是我們的最核心本能。

當我們遇到生死問題的時候,生死本能也會出現影響我們,希望我們能夠確定自己的生命是不受威脅的。

接著我們開始在精神世界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思考,但得到的結果,只是自己越來越恐懼。


“一想到自己要死,就感到害怕”,可以說多數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狀況。有些持續一段時間,有些持續的比較短。

“未來自己會死”,這是一個事實;“感到害怕”,這是一種感受。

我們因為暫時面對不了這樣的事實、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而產生了害怕的感受;又因為想要讓感受平復,而做了很多的努力。

那麼,這裡重要的就是兩點:

1、如何做才能接受;

2、哪些努力才是需要的。


能力不足的時候做不到接受,這十分正常、接受不了產生害怕也很正常。但當我們選擇用努力去應對情緒的時候,就好比在干預正常發生、正常出現、正常存續,以及會正常消退的過程。


那麼,這些努力最終收穫的結果,不過是“我越來越害怕”。

原因在於,當我們陷入對這類問題的思考時,我忽略了,我現在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與確定感的。

在我不具備這些的時候,我應該去收穫這些,而不是製造更多的不安。


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錯誤方向就是說服。

我在腦海中思考了很多,目的是想要讓自己心安。

但我發現,想到了太多東西,有支持的,也有負面的。於是,本來想增加安穩的努力,變成增加不安了。

內心有不安、不確定,才會想要說服;而說服本身又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


我們已經看到了,誰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會變的慎重。慎重本身就會讓我們不那麼容易確定一些東西。

所以,只要我們聯想到這類問題,內心就會有一些猶豫,這很正常。

可因為不確定、猶豫,而做了多餘的努力,就等於在強化這種不確定和猶豫。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可現在我們也都還活著。我們活著這就是事實。

所以,我們的確定感主要來源於對自己的瞭解、對當下的深入以及我們看到多少當下的事實。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才有不確定感,當下和過去是確定的,所以才會產生確定感。

而就像剛剛說的,內心不安才會想要說服,而這時候我們不去說服,就相當於是在增加內心的確定。


一般來說,這種狀況會隨著成長而慢慢減少,甚至消退。不過也還是要更主動的成長自己。因為確實有一些朋友在改變的路上比較慢。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膽小,從小到大,晚上不敢一個人走路,不敢一個人待在家裡,我怕鬼。

白天我怕見死人,怕一個人走墳地,怕一個人走在荒無人跡的地方。

說出去人家都說我是怕死才導致的恐懼心理。

其實我知道人這一生就是從生到死在人間走一趟的一個過程,沒有不會死去的人,不必恐懼。

但我就是克服不了恐懼,沒辦法。

你也跟我一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