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的原因是什麼?你怎麼看?

愚讀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本來我是沒想回答的,但是有個人的回答激怒了我。點名吧,這類人敢這麼說就不怕被人罵,而是罵的人越多越高興,越覺得自己點擊量高、賺錢越多。為了或者出名或者賺錢,黑煤球是白的,自己不是父母生的都可以說是真理。

就好比這個人造謠說,義和團進入北京之前北京人口有600萬人,之後只剩下100多萬人。誰告訴你的?你分得清晚清時期的北京的地理概念嗎?現代意義的人口統計在清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張嘴就說600萬人口?

本人就針對他的謬論進行總結性評論,看不看也沒關係。

(1)先進文明就可以憑藉武器侵略嗎?所謂的先進文明,與青銅器代替石器、鐵器代替青銅器一樣

一句“現代文明徵服落後文明”,顯示出一些人對於本民族的蔑視和本人的無知。不是“現代文明”那叫“先進文明”。

首先,八國聯軍侵華確實是一種必然。誰也要承認。晚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妥協苟安、對內不知自強改革進步滅亡是必然的。

其次,現代文明說不上,如果現代文明就是侵略文明,那麼古代文明沒有侵略嗎?

(2)自1840年後,是西方為了自己的產品非要打開市場。從打開市場到控制清政府的海關乃至政治,無一不是為了儘快“殖民中國”。要不是中國有統一的儒家思想觀維繫,早被他們各個擊破殖民。這不是他們文明,而是因為他們無奈。科技進步是有時間的

這個傢伙說,義和團屠殺教民、破壞鐵路供電、殺害外交使團等,請問,是我們請你們來的嗎?我們遠隔萬里去外國人了嗎?歷史卻是你們遠隔重洋跑到我們這裡殺人放火,非要跟我們做買賣、生意,非要向我們傳授你們的文明。

難道不許別人反抗?

(3)革命黨、保皇黨與慈禧為敵並不代表他們就支持“八國聯軍”侵華;中國人均落後於英法,也不是別人侵略我們的藉口。慈禧利用“義和團”向反對自己“廢黜光緒皇帝”的外國人撒氣,確實是激發“八國聯軍”的重要原因,但進一步侵略中國才是根本

這個人說得簡直什麼都不挨,純粹僅僅是為了跪舔

“強迫所有人跪皇帝”“斬殺外交使團,蠻不講理”“中國人均產值不及英國1/6。這麼窮的國家還要繼續閉關排外,甚至縱容義和團殺人放火破壞現代文明萌芽。”最後列舉了近十年來美國人侵略的各個國家,像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並說了一大堆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

我不禁要問,你是不是覺得兩顆炸歪了的導彈應該錯到北京呢?


坐古談今


八國聯軍侵華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在西方文明的主導下快速發展,而東方落後的體制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阻礙人類前進的真實力量,存在中國的封建體制是制約所有中國人創造力和社會發展的極大障礙,推翻一中封建落後的體制,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極為高尚的行動,他們不瞭解中國的國情與他們西方的思維和先進的武器來征服我們中國人民的文明,而是中國遭受了極大的傷痛,對於他們的行為,世界上一切有識之士和文明高尚人員都做了極為全面的批評,僅就中國而言,西方對中國的文明產生了一種不能理解的傷痛,別人是中西方文明不能和解的真正原因存在,八國聯軍的。所作所為對人類文明的傷害完全是一種野蠻的行徑,不能得到世界上任何偉大人物的贊同,而這種不良的舉動將在近幾十年或以後的時代當中得到極大的崛起中國的相對報復性行動,這是歷史形成的恩恩怨怨,我們中國人心中如此巨大的傷痛,如果沒有辦法來平復,不管是幾百年還是幾千年,我們心中的傷痛永遠是無法平復的,西方應該向中國人民作出深刻的檢討,而是自身為自己的行為作出負責任的表態,把中國所有的文物都送還到中國來時,並交上相當數量的鉅額罰款,以證明自己悔過的態度才能贏得中國人民的原諒。


生活的樂趣88


八國聯軍入侵的直接原因是義和團運動,以及清朝統治者利用義和團進攻西方列強的使館。

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初,是打著“反清滅洋”旗號的,清廷對他們也是採取堅決鎮壓的政策。山東是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最後鬧得卻不厲害,就是因為袁世凱對義和團採取的軍事鎮壓政策。

後來義和團轉戰到直隸,改口號為“扶清滅洋”,和清朝廷中最落後的保守派結合到了一起。慈禧曾立溥儁為大阿哥,試圖廢除光緒,被列強所阻。溥儁和他父親端郡王載漪對洋人記恨在心,他們組織了一大批保守王公跳出來支持義和團,想利用義和團驅逐洋人使館。他們是義和團運動的幕後黑手,也是八國聯軍入侵的主要責任人。

為了讓慈禧太后支持他們的行動,載漪向她提供了列強要廢除太后還政光緒的假情報。慈禧太后的表現極度昏聵,瘋狂宣戰,命令清軍和義和團進攻使館。

當時的使館有武裝部隊保護,但兵力非常有限。清軍都有自己的基本判斷,知道這是捅馬蜂窩的蠢事,而且也不佔理,所以大都出工不出力。義和團一群烏合之眾,靠迷信活動動員起來的,鬧事有餘,打仗白給。這樣他們對使館的攻擊一直沒有得手,反而燒了翰林院,把永樂大典在內的無數珍貴典籍付之一炬。

八國聯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集結的。當時世界上還沒有國聯,列強之間矛盾重重,組織八個國家的聯軍是史無前例的。

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裡,列強都是一夥的,這是大錯特錯。他們只是行為模式相似,利益卻是千差萬別,他們的信仰也有很大差別。是慈禧太后和義和團的愚蠢和蠻橫才造就八國聯軍。

在八國聯軍打進來以後,義和團未做任何有效抵抗就成鳥獸散,抵抗的基本上都是清軍。義和團也就欺負老弱婦孺行,真到了為國家流血犧牲的時候,人都跑沒影了。

庚子國變給中國帶來重大損失,義和團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業績。

後人說義和團反侵略,就是正義的。可我看來,義和團野蠻落後,試圖用把國家帶回到黑暗落後老路的辦法反侵略,這是完全錯誤的。中國落後了所以才遭受侵略,絕不可能通過變得更落後去解決反侵略的問題!

開眼看世界,學習先進,追趕先進,變成先進,這才是反侵略唯一正確的道路。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現代文明徵服落後文明。

1)慈禧鎮壓進步維新運動,而西方國家支持維新派,希望中國通過維新運動邁入現代文明。當然,西方支持維新派也僅僅是為了自己利益:他們當然很清楚中國必須走出腐朽落後文明,支持保守派必然水中撈月,支持維新派則未來可以在中國獲得更多商貿機會。

2)慈禧縱容義和團屠殺教民,破壞鐵路供電等現代文明,既禍害自己人也禍害外國人。文明國家要求清政府管束義和團,清政府反對別人干涉內政,向主要文明國家宣戰。這導致文明國家聯手懲戒。

多數中國人看不清道理,那是因為他們思維不夠深入,認為中國人就是自己人,外國人都是敵人。但是中國人真的都是自己人嗎?革命先輩早就作出否定的回答:

1)對於維新派來說,保守派才是自己敵人,西方國家是支持自己的朋友。

2)對於孫中山為首的革命者來說,大清才是敵人,西方國家是支持自己的朋友。

3)對於老百姓來說,義和團殺教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破壞鐵路電力等財產,絕對是敵人。義和團入北京前,北京有600萬人口,義和團被八國聯軍和清軍剿滅後,北京只剩下不到100萬人。難道北京人會把義和團當自己人?

為什麼說清朝義和團腐朽落後?因為他們專制、反人權、反自由、反民主、反文明:

1)強迫所有人跪皇帝,連英法美那麼強大國家的外交官也不放過。在庭審中強迫百姓向官員下跪。

2)斬殺外交使團,蠻不講理。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搶燒圓明園就是因為大清抓捕幾十名外交人員並折磨死一半多人。請問哪個國家能忍受如此奇恥大辱?

3)反文明,愚昧百姓。大清禁止人民與世界進行貿易,導致民不聊生,反而把罪責推給壓迫。在鴉片戰爭前,中國人均產值不及英國1/6。這麼窮的國家還要繼續閉關排外,甚至縱容義和團殺人放火破壞現代文明萌芽。這樣的政府不應該改變嗎?外交談判改變不了,那就通過戰爭教訓一下吧,戰爭教訓也也改變不了,就支持維新派,維新派被絞殺了就支持革命派。

落後就會捱打,這個落後不是經濟落後,不是軍力落後,也不是國家實力落後。如果經濟軍力國家實力落後就會捱打,那這世界不得有一半國家天天打仗?

真正被打的落後,大多是反人權、反自由、反民主的文明落後。利比亞是這樣,伊拉克是這樣,阿富汗是這樣,南斯拉夫是這樣。

大清,也是這樣。


青果6773


以前有點過分拔高義和團,但現在又有些過分貶低義和團了。下層的百姓運動失控後很容易進入這種荒誕的境界,因為群眾不知道他們真正的訴求是什麼,應該如何合理的達到。義和團的興起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基督教的猖獗,為什麼用這個很有感情色彩的詞,就是說當時所謂教民藉助朝廷怕事的的態度,為非作歹了很多事情。

在山東義和團的興起就和當地政府的不作為有很大關係。導火索就是當地一塊教堂用地的爭議,縣衙一會東一會西,教堂拆了,又建了,又拆了,又建了,反反覆覆幾次。最後誰都不滿意。弄得一個很有威望鄉紳家敗人亡。在這裡面夾雜很多不滿和不公平的事情,最後造成了民團的興起,合到一起形成了義和團。其實真實想達到什麼目的,應該如何合理的達到目的,是這群沒有領導的烏合之眾是不知道的,只是隨著大流走。稀裡糊塗就成了這個模樣。

義和團應該不是反洋人,只是在這一過程中不知道改如何發洩自己的不滿和不公平,就演變成這樣。這一點上慈禧老佛爺和義和團是一樣的。所以才會後在自己國土上打大使館的對多國宣戰荒謬行為。和義和團舞槍弄棒、刀槍不入幾乎相識的行為。

我們現在看,從義和團運動深層次的原因上看,其實是西方宗教對中國下層的浸入太深太狠太自以為是,帶來的反制。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中華文明是排除宗教體系的,我們是特例,我們的文明對宗教是排斥,特別是像基督教、伊斯蘭這種一神教,更是排斥,我們的政府從來沒有過政教合一。

而對於中國來講,鴉片戰爭以來,隨著西方科技來的不僅僅是科技,而且有宗教,我們不是宗教傳統的文明,直到現在我們也依然不理解信教的頑固、執著、排他,特別是很難理解宗教極端分子的自殺性恐怖襲擊行為。這一點上,大家可以看看,晚清我們簽署很多不平等條約上。大家憤憤不平的都是什麼割地、賠款等,而對於允許傳教士傳教這些條款,選擇性忽略不見。這就看出我們與西方的差別。

對於傳教過程中的當地鄉紳和教堂的矛盾,不再細說了。有些對抗很是玩笑,很是荒謬的。但明顯的西方基督教們把中國這塊土地當,非洲那些人了,以為可以基督化中國了,但他們錯了。中華文明是比西方基督更古老的文明,有著他們所不知道的深度和廣度以及龐大的體量。雖不可否認其中帶來的西方先進的一些科技的東西。但實際上他們的目的是傳教,不是中國的富強。這是根本差別。

事後發展明顯看出結局。某種意義上,義和團運動是中國文明免疫系統對外來宗教的排異反應,雖然排異反應過分了,造成了過敏。差點毀了整個文明體系。

但我們依舊活下來,生生不息。 很多事情不要過分看重某一點,中國問題往往是體系太大、體量太大,直到現在依舊不是小國寡民發家的所謂西方文明所理解的。

插個換題,說個段子,在中國說任何問題,離開體量去說,都是耍流氓。


沙中土大溪水


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和慈禧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西方列強本來就對中國虎視眈眈,義和團的愚昧盲動和慈禧的自私自利,為八國聯軍侵華製造了很好的理由。



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是19世紀末在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完全由民間自發的暴力運動,同時也是一個被清政府和慈禧利用的運動。



義和團本身是列強侵華的產物,當時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西文化對撞,洋人為大國人氣短的時代,某些教民背靠洋人為非作歹,這就是義和團運動的導火索。1899年10月上旬,山東省冠縣飛地蔣家莊(今邢臺市威縣),教民和當地民眾發生衝突,義和團衝擊當地的教堂。知縣蔣楷派兵前往鎮壓。朱紅燈率團民數百人與清軍進行戰鬥,將其擊敗。

義和團迅速發展,主要原因就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落後封閉,“最恨和約,誤國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就知道簽字投降,對老百姓缺乏最基本的保障,不能保護老百姓的基本權益,只要和洋人有衝突,都是老百姓的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欺負百姓是專家,屈膝投降也是專家。

義和團運動有樸素的正義感,這個可以肯定,但是先天不足,嚴重走偏。義和團成分複雜,“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幾乎無人不團”,在“扶清滅洋”的口號下變成了一場殺中國人比殺洋人還多的矇昧主義的暴亂。



義和團克敵制勝的法寶就是神仙,“天靈靈,地靈靈,奉請祖師來顯靈。一請唐僧豬八戒,二請沙僧孫悟空,三請二郎來顯聖,四請馬超黃漢升,五請濟顛我佛祖,六請江湖柳樹精,七請飛標黃三太,八請前朝冷於冰,九請華佗來治病,十請託塔天王金叱木叱哪叱三太子,率領天上十萬神兵。”

“團與洋人戰,傷斃者以童子為最多,年壯者次之,所謂老師師兄者,受傷甚少”,衝鋒陷陣的是兒童團,刀槍不入的大師們都在後邊指揮。

義和團把災難的源頭歸結於洋人,“天無雨,地焦乾,全是教堂遮住天”。



計畫神符、喝神水、練神功的義和團掀起了一股強勁的殺外國人、滅洋教的血腥風暴!義和團的戰績,毀鐵路拔電杆滅洋貨,“團中雲,最惡洋貨,如洋燈、洋磁杯,見即怒不可遏,必毀而後快。於是閒遊市中,見有售洋貨者,或緊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毀物殺人,見洋字洋式而不怒者,惟洋錢而已。”(佚名:《天津一月記》)

幾十萬義和團殺了231個洋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家屬,光是孩子就有53人,可是殺中國人卻是好幾萬。

義和團殺了231個洋人,成了西方列強的出兵中國的最好理由,變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導火索。



同時慈禧太后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慈禧太后的鼓動默許義和團不會如此不可收拾。慈禧太后原來是反對義和團的,1900年的2月19日,光緒二十六年正月二十,慈禧在上諭中首次明確地提到了義和拳,明確的要求“禁拳”和“絞拳”, 她的上諭是這樣的:”上年距山東巡撫店城各數義和拳會以籌教為名,到處滋擾。並及直隸南京一帶。著直隸山東各都府。出示曉諭,嚴禁行之!”

慈禧太后最害怕就是自己的權力被剝奪,最害怕洋人支持光緒。這是慈禧的最大心病,義和團迅速崛起讓她看到了某種希望,看到了對付洋人的強大力量。尤其她派大臣剛毅和趙舒翹等去檢驗神功的真偽,得到的彙報也是神功確有其事。有神功可以對付洋人,我大清太后的權力就保住了,慈禧太后下令讓義和團進京,才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當慈禧人收到列強要求慈禧還政於光緒的照會時,慈禧瘋了,失去理智了,同時向十一國宣戰。事實上這是封假信,但是假信足以讓慈禧發瘋,因為它戳中了慈禧的心窩,權力第一。為了權力,可以用整個民族國家利益去交換。當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慈禧太后跑得比誰快,“量中華之物力,結各國之歡心”,這就是慈禧的賣國嘴臉。

西方列強本來對中國垂涎三尺虎視眈眈,強大的利益促使他們隨時來取得最大的利益,義和團和慈禧太后正好給了他們最佳的理由。


非常道畢延河


直接原因就是義和團。這一點很確定,沒有什麼可爭論的。

至於深層次的原因,那就要進一步挖掘了。

首先,義和團的爆發,西方人不是無辜的,也是有責任的。義和團是個什麼運動?能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愚昧標籤一貼了之?恐怕是不行的。從義和團的發展過程來看,它其實是從反洋教開始的。所謂的洋教其實也就是指在南京條約簽訂以後,西方人不斷的向中國努力傳播的基督教和天主教。

那為什麼洋教會在傳播過程當中引發如此大的風波?其實從歷史上看,在南京條約簽訂以後,就開始始終不斷的出現教案問題。比如,寧波教案,青浦教案,天津教案,這都是規模比較大,而且對當時的政治格局有一定影響的大案子。所以義和團運動,並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反洋教運動。

這種長期頻繁而且尖銳的矛盾衝突根本上是因為基督教和天主教力圖成為中國人的思想核心,替代原有的傳統的儒釋道,從而形成的嚴重的思想文化衝突,同時在形式上又以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表現出來。從根本上看實際上是一種宗教戰爭。

中國人口眾多,並且沒有一種佔據社會絕對主導優勢的傳統宗教。對於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傳教士來說,堪稱天賜福地。他們急切的希望將中國改造成為一個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國家。這個原因,還是因為宗教信仰,因為在聖經當中傳播福音本身就是進入天國的一個重要條件。為了在中國進行傳教,他們採用的一些手法非常粗暴。比如攻擊佛教,道教這樣在中國影響很大的傳統宗教。某些人甚至於乾脆攻擊儒學,希望以基督教或者天主教取代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成為中國人的思想文化根基。這些行為自然引發了中國人的強烈不滿。發生衝突也就不足為奇。

除了這個深層次原因之外,擺在明面上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洋教在當時憑藉著外國人的庇護,已經成為了一個特權宗教。傳教是為了傳教往往向官府施壓,庇護信徒使得很多為非作歹的人聚攏到洋教門下。這樣看似招募了信徒,但實際上激發了廣大民眾的強烈不滿,而這種不滿又會很快轉移到洋教身上。無論是教案還是義和團運動,都和這樣一種面上的原因有密切的關係。

義和團運動的反洋教宗旨是一以貫之的,但是在維護什麼的問題上面,其實是有分歧的。說到底,義和團運動還是希望維護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後來才提出來維護清政府。之所以如此,恐怕是為了防止政府清剿義和團運動而主動向政府示好。但這卻成為了後來被政府利用的基礎。

義和團運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戰爭色彩,而起因和洋教在中國的特權有密切關係,從這個角度上講,西方人並不無辜。

其次,義和團運動在後期被清政府利用,希望借其打擊西方在華勢力。如果僅僅是地方和民間層面上的反洋教運動,西方人沒有必要針對清政府,恰恰是因為後期的這樣一種變化,使得西方人開始針對清政府採取軍事行動。

最後談一下義和團,清政府和八國聯軍,在整個事件過程當中的定性問題。

義和團運動具有兩面性。從正面來看,它實際上是中國北方民眾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自覺性維護,對於西方以宗教勢力展開的基層侵略行為的一種反抗。它既帶有宗教戰爭的意味,也帶有民族自救的性質。雖然最終義和團運動已失敗告終,但是卻起到了一個強有力的抑制洋教在中國發展的作用。這對於中國來講其實還是一件好事情。從反面來看,整個運動是一種民間自發組織的,既沒有全面性的統一綱領,也沒有深遠的政治謀劃,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幫沒頭蒼蠅。在反洋教的過程當中,確實有一些不人道的行為。後期又被清政府利用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的導火索。但是也不能騎強派,各打50大板。應該說還是要以正面為主的來評價義和團。現在很多對於義和團的負面解讀,實際上沒有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場上的,這就導致了對於中國民眾在近代的生活沒有足夠的認知和關懷,實際上是數典忘祖的一種行為。

清政府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是要負主要責任的。對於義和團運動的興起,清政府一開始是持比較負面態度,因為畢竟民間的這種動亂如果不加以控制,很有可能會轉化成反政府的運動,對於風雨飄搖的清政府來說自然是不樂意,見到這樣一種局面的。然後慈禧等人又希望借義和團運動來驅逐外國勢力,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因為無知而導致的愚蠢決策。這也就是後來八國聯軍侵華以及簽訂辛丑條約的主要責任所在,所以這個鍋應該由清政府來背,而不是去過度的指責義和團。

八國聯軍侵華以及之後強迫中國簽訂辛丑條約,是不需要多討論的,侵略行為性質很明確,不具備任何的洗白的理由。現在有很多人站在西方人的立場上來看這件事情,過分強調了西方人在義和團事件當中所受到的損失,但如果考察整個事件以及之前洋教在中國地方基層所造成的損害,根本不值一提。之所以中國民眾對於西方人對於洋教積攢了這麼大的怨氣,西方人自己是負有嚴重責任的,這一點就是很多西方人自己也承認。無論是遠離中國,卻在義和團運動爆發以後,站出來聲援中國人的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還是長期在中國從事傳教活動,並且意識到傳教活動存在重大問題的某些西方傳教士實際上都承認西方人的侵略實際上是導致義和團運動的重要原因。

總而言之,八國聯軍侵華的深層次原因,其實是為了鎮壓中國民眾的反侵略活動。義和團運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戰爭色彩,實際上也是以宗教戰爭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反侵略活動。


用戶4325101516


如果看看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這些中東國家就會發現它們和當年的大清國很相似。經濟上比較發達,政治上卻很落後,成了資本主義全球貿易的絆腳石,列強的眼中釘。這大概就是兩次鴉片戰爭的背後的原因吧。

下面簡單回顧一下兩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 道光蕭條 1795-1850年間,大清出現了長期的經濟衰退。這次衰退的原因有很多說法,很多人傾向於認為是政府和軍隊的體制上出現了問題。經濟的衰退也影響了對外的貿易,大清的商品進口量銳減,對英法等國形成了巨大的貿易逆差,為了平衡逆差,英法等國開始大量向大清輸出鴉片,給清政府造成了嚴重的白銀流失,也就是外匯損失,這成了清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
  • 虎門銷煙 毋庸置疑這是一次愛國行動,林則徐也是當之無愧的愛國英雄。但從國家政治的角度上來看,這是幼稚和魯莽策略。放在今天,相當於中美出現貿易摩擦,中國直接跟美國斷交,終止一切貿易往來。這自然不會被英法列強接受,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必然的結果。
  • 太平天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大清完敗而告終。此後,大清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陷入混亂。清政府無力控制局面,一方面對洋人一味退讓隱忍,一方面放任民間排外情緒。英法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都是清政府無能的內政外交的直接結果。

從上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從嘉慶開始大清的國策就一錯再錯,中國屈辱的歷史是落後的政治體制的必然結果。試想一下,在中英因為鴉片出現貿易摩擦之後,清政府能及時實行改革開放,或者提前推進洋務運動,禁鴉片購軍火,或許會有一個雙贏的結局。不過歷史總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們這些後生小輩也只能胡思亂想一下,滿足自己想指點江山的虛榮心吧。


日衝信息 黃


財富,那時候中國是相當有錢,而慈禧太后關閉國門。讓清朝國內對與世界脫軌,英國當時知道清朝的國情,但是他不敢一個國家來打,所以他邀請了八個國家來一起打清朝,現在很多古董文物都在流,若在西方國家,其實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也是在時刻提醒著後人落後就要被打,這就是八國聯軍,這就是八國聯軍侵華的一個開始,到最後西方國家能夠瓜分,華夏的領土,香港澳門,都是那些時間簽約出去的,才逐步的發展到日本侵略中國,最後就是二戰的開始,個人看法,勿噴


亂世塵緣3


八國聯軍進北京證明一點:落後不一定捱打,妄自尊大愚頑不化的狂妄一定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