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真的只是小官嗎?

漠苦祥


首先,我們來掰扯一下“禁軍”到底是個什麼隊伍。

“禁軍”最初指的是皇帝的親軍,負責拱衛京師以及守護宮廷部隊,屬於皇帝陛下嫡系中的嫡系。但是禁軍從出現之日開始,規模都不大。比如漢武帝設置的章營騎,後來改為羽林騎得禁軍部隊。

到了唐代這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最開始的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軍規模有了增加,真正成為了衛戍部隊,在安史之亂以後,唐帝國中央難以控制地方藩鎮,於是出現了一支規模幾乎達到了20萬的禁軍,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臭名昭著)的神策軍。神策軍全勝時期,控制著長安附近一大片的藩鎮,是唐廷扼制藩鎮的依仗力量,可惜這支軍隊首腦長期由太監擔任,從而導致了自神策中衛設立以來,動輒廢立皇帝。

到了宋代,禁軍成為了國家正規軍的專稱,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解放軍這種情況。太祖時規模大致達到了20萬,而到了宋仁宗慶曆時期,已經增加到了八十二萬人之多,此後也稍微做了裁撤,但總人數一直維持在80萬上下,是為定額。

所以說,東京八十萬禁軍並不是一個虛數,確實有這麼多人,只不過這八十萬不可能全部駐紮在東京,禁軍要到各地駐守,跟京師的軍隊三年一輪換的。

那麼八十萬禁軍教頭究竟是個多大的官呢?

教頭其實就是教練的意思,是宋朝軍隊中教練士兵練習武藝的人員,當時有“都軍教頭”,“教頭”,“副教頭”之別。“都軍教頭”是統領所有禁軍教頭的,是教頭中的老大,比如王進他老爹王升就是一位都軍。

教頭作為武術教官也可以同時兼任行政職權,但是,林沖只是若干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中的一個,沒有任何本職官,他根本不算是官,只是禁軍系統裡面外聘的編外人員。

宋代武官從一品到九品,共有三十一個級別,二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還不入這三十一級之內,可見八十萬禁軍教頭只是一個教職,或者說是一個工作崗位,就是拿一份薪水,而不是一種官階。

但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職位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畢竟是武術教官,即便不是個官,但其在社會上還是有一定名望的,只不過這種名望只限於社會底層,畢竟大宋重文輕武,武官的社會地位都很低,何況一個不入流的槍棒教頭。

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名字乍一聽很威風,其實這是施耐庵的套路,搞的噱頭。聽起來好像好厲害的樣子,但問題是一個人能教得過來80萬人的麼?他這個槍棒教頭也不過是眾多教練中一個,還是一個沒有編制,隨時可以擼掉的職位。

至於高俅的“太尉”這個官職,是宋徽宗改革武官制度後,所定的武官官階之首,但到了這一時期,也不是官職,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級別,更形象點來說,就是軍銜,相當於上將吧。(可能更高,比較各國軍銜制度不一樣)

高俅在《水滸》中執掌禁軍,其實施耐庵在這裡說的很模糊,禁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唯一首腦,而是有三帥分別擁有領兵權,卻沒有任何行政職能,因為禁軍的行政機構屬於三衙,三衙負責制定軍隊的日常訓練、常規換地方輪換,後勤等等的行政事務,而這些事務三帥是插不上手的,他們只負責執行!

那麼高俅怎麼個執掌禁軍?是以三帥之一的職位,還是三衙負責人?施耐庵老先生沒有說,而是搞了個“太尉”這種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來拔高高俅的身份。但實際上,宋徽宗有沒有給高俅升過這個武官之首的官階都很難說,畢竟歷史上關於高俅的記錄,全部出自野史,正史上他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何況是成為某某傳。上不了傳的歷史人物,大多就是毫無名氣的小人物,或者對歷史毫無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的。既然是這麼個人物,他能成為執掌禁軍的存在,這就是一個很值得商榷的問題了。


江畔初見月


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可不是小官兒,連官兒算不上!

準確點講,所謂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並不是軍官,而是一個不入流的虛職。

總的來說,林沖只不過是“八十萬禁軍”中為數眾多的教頭之一,既沒有兵權、又沒有政權,充其量是個高級士官,根本沒有達到軍官的高度。

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任廣德軍司理參軍時,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而在軍隊中挑選武功高強的士兵作為“兼職教頭”,每一位教頭負責訓練10~20名士兵。

這便是禁軍教頭的前身。

然而這一時期的“教頭”只不過是個臨時的崗位,並沒有進入朝廷的編制,直到宋神宗時期才逐漸有了進入編制的職業教頭。

“職業教頭”指的是訓練部隊的軍職人員,其中巡教使臣的職位最高,其次是都教頭、教頭。

巡教使臣是林沖的頂頭上司,負責管理軍隊的訓練情況和都教頭、教頭的工作情況。

巡教使臣的官職只有七品,都教頭更低,而教頭則是沒有品銜的軍吏。

再來說教頭的選拔。

北宋中後期的政治環境非常搞笑,大事特別糊塗,小事極其認真。

比如邊疆問題上遲遲拿不出解決方法、朝中權臣當道,社會環境混亂,但選拔教頭這種相對小問題上卻非常認真、嚴格。

北宋的教頭一般都是在軍隊中選拔的,從幾百名精兵中選拔出一人,而後在都教頭手下受訓成為教頭,最後在依照教頭的各人本領,分配相應的受訓士兵。

八十萬禁軍是不可能在同一天,同一個地點,被同一個教頭訓練的。

一般來,說每個教頭,每次所訓練的士兵只有幾十人或一百人,也就是說“八十萬禁軍教頭”只不過一個華而不實的噱頭,林沖並沒有什麼權力,他只不過是服務於軍隊的打工仔罷了。

《水滸傳》中的英雄之所以聽到“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名號就束起大拇哥,並不是因為這個職位有多麼高,而是宋朝選拔禁軍教頭的嚴格程度極高,能當上禁軍教頭的人,必定武義不凡。

林沖所任的“禁軍教頭”與其他教頭有些不同,“禁軍”所指的是帝王專屬的軍隊,其責任時守護皇家安全,負責維護首都制安的王牌軍隊。

俗話說“水漲船高”,在中央直轄部隊中擔任教頭的林沖,自然比一般地方軍隊的教頭要高等一些,但“禁軍教頭”的人數名額幾乎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

比如開封府訓練義勇軍和保甲民兵時,一次抽派了二百多位禁軍教頭,足見“禁軍教頭”的名額不下百人,甚至千人。

而林沖只不過是其中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僅能算是底層階級的吏人,實在沒什麼好吹的。


白話歷史君


《水滸傳》是通俗小說,而且不是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它是歷代關於梁山好漢造反的平話、故事的整理編輯之作,是市井文化的代表,也是明代市民階層的“英雄浪漫傳奇”。因此,水滸不可能像歷史書那樣,考據嚴謹,難免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

具體到林沖的官職,八十萬禁軍教頭,按照歷史不過是一個低級軍官,套用現在的軍職,這就是連排級軍官。但是按照小說的情節,林沖的官職遠遠高於歷史。

首先,林沖家庭條件不錯。東京城裡有房子(當年東京房價也很高,一般官員還買不起),而且面積不小。家裡有丫鬟、僕人。他買寶刀肯花大價錢。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還真做不到。林沖又是正直的人,不會靠歪門邪道斂財,所以他的經濟實力全靠俸祿,由此可見,他職位不會很低。

其次,他熟識高太尉。高俅的職位,至少相當於美軍的戰區司令,而林沖竟然跟他彼此認識,甚至還認識高衙內。林沖不是溜鬚拍馬之徒,肯定是因為工作關係才認識他們的,可見林沖絕不會是連排級軍官。

第三,高俅讓他去太尉府,林沖沒有誠惶誠恐,也沒有感到詫異,可見他經常出入太尉府。試想,今天一個連長被召集去戰區司令那裡,有這麼鎮靜嗎?

綜上所述,小說中的林沖不可能是低級軍官,而是有一定地位的技術軍官。不過,林沖沒有去過白虎堂,說明他還沒有資格參與高層決策,因此,他的官職不會太高。

個人為人,林沖應該是業務能力非常出眾的專業技術人員,放在今天,相當於國防大學的教授,大校或少將軍銜,但沒有什麼實權。



江南俗士1972


宋朝的官,有官,職和差遣三條線,其中差遣是真正職權範圍,官主要算品秩,職則算虛職,林沖的禁軍教頭,和徐寧的金槍班教師,都是差遣,林沖算高俅跟前的紅人,因此太尉府虞侯陸謙是特別巴結林沖,林沖屬於禁軍教頭二代目,老爹和岳父張教頭都屬於僅次於周侗這個都教頭的高級教頭,王進老爹就屬於都教頭,林沖擱現在,叫做國防大學院系主任級教授沒毛病!


下一秒天使911


都別搶,我來答。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記得以前剛讀《水滸傳》的時候以為林沖是一個身份很顯赫的人物,那時候看到林沖被陷害,輕而易舉的就被拿下,那時候還非常不解。

堂堂一個禁軍教頭,怎麼就這麼簡單的被拿下了,不是應該來一出扮豬吃老虎的戲碼嗎?

很多年後,我才發現這個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一職真的是個芝麻官,不過這個八十萬可不是誇張,宋仁宗時期,宋朝的禁軍隊伍就已經有了八十萬。

宋開國之初禁軍有二十萬左右,以後則愈增愈多,至北宋中葉,禁兵增至八十餘萬人——錢穆《國史大綱》

但不管是八十萬還是八萬,林沖的職位肯定不是那種掌管整個軍隊操練武藝的官職,要是這個教頭前面還有一個“總”字,可能林沖的身份立馬就不一樣了。

在真實歷史中,宋代官制裡並沒有教頭這種官職,宋代的禁軍都是從地方軍中挑選身強力壯的士兵補充進來。這個教頭屬於那種臨時聘請的武術教練,他並不是官,而是像我們今天的教練一樣,軍訓的時候負責訓練學生一些特定的軍事訓練。

二年十一月,始立《府界集教大保長法》,以昭宣使入內內侍省副都知王中正、東上閣門使狄諮兼提舉府界教保甲大保長,總二十二縣為教場十一所,大保長凡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藝,置教頭一。凡禁軍教頭二百七十,都教頭三十,使臣十。弓以八斗、九鬥、一石為三等,弩以二石四鬥、二石七鬥、三石為三等,馬射九鬥、八斗為二等,其材力超拔者為出等。當教時,月給錢三千,日給食,官予戎械、戰袍,又具銀楪、酒醪以為賞犒——《宋史·兵六》

而在《水滸傳》中,教頭也不止林沖一個人,像他的兄弟王進也是教頭,還有京師金槍班教頭徐寧,另外柴進的莊裡也有一個洪教頭。

可見教頭只是一種職業,而不是官職,它既可以受聘於官方,也可以受聘於私人,譬如柴進的老師洪教頭。

而像林沖所謂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甚至連高俅的心腹陸謙都不如,這個陸謙的官職是虞候,雖然級別不是很高,但是比起林沖的教頭來說,還是相對有地位,而且還是正兒八經的官職。

其禁軍將校,則有殿前司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各一人;諸班有都虞候、指揮使、都知、副都知、押班;御龍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馬步軍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廂都指揮使,捧日、天武左右各有都指揮使,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軍使、副兵馬使、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宋史·兵志一》

而高俅的太尉一職不必說,那屬於“三公之一”,雖然三公在宋代已經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就是一個名譽頭銜,但能得到太尉這個官銜,自然說明高俅在宋徽宗面前會混。

所以林沖自然輕而易舉的就被高俅給拿下了,畢竟收拾一個小小的教頭對高俅來說真的就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記得以前剛看《水滸傳》的時候,還以為林沖的這個職位很厲害。

結果沒想到連個芝麻官都不是。


圍爐談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林沖的職務是80萬禁軍教頭。徽宗時期的禁軍不過40多萬,並沒有80萬這麼多。

所以,不存在80萬禁軍教頭一說。

北宋實行禁軍制度,國家野戰軍隊基本都是禁軍,由皇帝直接統帥。

禁軍數量很大,最少35萬以上規模。


如此龐大的軍隊需要訓練,就需要大量的教官,當然今天的解放軍也是一樣。

因軍隊數量多,僅僅首都地區就有上千名教頭,鼎盛時期高達5700多人。

數量如此之多,顯然教頭也不是什麼高級職務。



林沖的這個禁軍教頭,不過是普通教官而已。

根據北宋的軍事制度,教頭上面是都教頭、虞侯、都虞侯、指揮使、都指揮使。都指揮使是正五品。教頭是從八品下,按照今天來說不過是連長營長級別,少校、中校軍銜而已。

林沖只是一個副營級教官,甚至就是一個連級教官而已。

自然,官職不高,卻未必沒有真才實學。

美國的軍士地位也不算高,軍銜很低,但美軍打仗是絕對離不開軍士的。

軍官下達命令以後,實際帶著士兵打仗的不是連長營長,就是軍士。

北宋禁軍是國家正規軍,禁軍教頭都有真才實學,武藝高超。

如一棍子打翻史進的教頭王進,全書中沒有遇到過敵手的教頭林沖,還有那個京師金槍班教頭徐寧,都應該有特種兵的身手。

甚至,自稱拳腳武器高人的高俅,年輕時候曾被王進老爸王教頭一棍子打翻,躺了半年才恢復。

可見,這些教頭是多麼厲害了。

再說林沖,憑藉馬上真實武功,魯智深也未必是他對手,梁山沒有一個人能夠打贏林沖。


薩沙


在北宋,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實際上只是一個很小的官職,算不上什麼大官。

今天金兔來聊聊北宋的禁軍教頭吧。



第一,北宋禁軍的數量。

禁軍,也叫親衛軍、禁衛軍或御林軍,一般就是保護君王和負責皇宮、京畿一帶警備任務的軍隊。例如,北宋禁軍的主要用途就是“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

然而,北宋期間的禁軍數量一般都沒有八十萬之數,只有宋仁宗時期,禁軍的數量才有八九十萬。例如,北宋建立之初,禁軍的數量只有二十萬左右,此後,禁軍的數量才逐漸緩慢增加,也就是說,這東京八十萬禁軍之數,其本身就是一個噱頭。



第二,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總教頭”。

為了提高戰鬥力,禁軍自然免不了訓練,當時禁軍的教頭有五六千人,而林沖實際上只是這五六千教頭的其中之一。

在禁軍教頭之上,還有都教頭、虞侯、都虞侯、指揮使、都指揮使,其中,都指揮使是正五品,而教頭是從八品。古代的官員可分為九品十八級,從八品只是第十六級。

所以說,林沖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確實只是一個小官,只是施耐庵在加了一個“東京八十萬禁軍”作為前綴,使之聽起來比較唬人而已。擱現在,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副營級或者連級的教官。

簡單來說,所謂八十萬禁軍教頭,就跟一個連級教官被稱為百萬解放軍教官差不多。

最後,林沖只是一個槍棒教頭,而槍棒教頭又是所有教頭中地位偏低的存在。

禁軍教頭中,有教槍棒的,有教騎馬的,有教射箭的,也有教排兵佈陣的。而北宋比較重視騎射和陣法,相對而言,教槍棒的教頭地位會比教騎射、教陣法的教頭更低。

總之,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只是聽起來比較唬人,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官。


金兔歷史


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很多朋友硬要把這兩個領域扯在一起幹嘛!

近來有一股風潮,說起來林沖往往就是:大家都被施耐庵騙了,八十萬禁軍教頭原來是一個芝麻大小的軍官!

這裡我是有不同意見的!

你看的《水滸傳》是文學作品啊。扯史實幹嘛?

歷史上真有林沖這個人嗎?歷史上梁山真有一百單八將嗎?歷史上宋江真的徵過方臘嗎?歷史上······

我的看法是在《水滸傳》中林沖不但不是小官,並且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高級軍官!

高衙內說道:“林沖,幹你甚事,你來多管!”  
原來高衙內不曉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曉得時,也沒這場事。  
見林沖不動手,他發這話。眾多閒漢見鬥,一齊攏來勸道:“教頭休怪。衙內不認得,多有衝撞。”  林沖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眾閒漢勸了林沖,和哄高衙內出廟上馬去了。

首先這裡林沖和高衙內是熟識的,施耐庵在這裡說的明白,原來高衙內不曉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曉得時,也沒這場事。”

高衙內雖不畏懼林沖,卻也不敢故意去招惹他。高俅的混賬兒子會不敢招惹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嗎?

林沖如果光有武力沒有身份,高衙內也不會因為又忌憚林沖又不捨林娘子而的了相思病。

衙內道:“實不瞞你們說。我為林家那人,兩次不能殼得他,又吃他那一驚,這病越添得重了,眼見得半年三個月,性命難保!”


這才有了後來的高太尉的誣陷:

林沖買了一口好刀,想的卻是:高太尉府中有一把好刀,胡亂不肯教人看···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後來高俅找他到白虎堂看刀。這時候林沖對領路人說:我在府中不認得你。

從這樣的語境中都說明,林沖和高俅不但是公事上的上下級關係,平日私下裡的來往也是比較頻繁的,對高俅府上的每個人都很熟悉。

這樣的狀況,顯然和大家認為中的林沖是一個不入流的下層軍官的認知是不相符的。

高俅身居太尉之職,能夠和屬下的軍官有這樣的私人往來,顯然說明林沖在禁軍中的地位並不低。


下面我們再討論一下關於“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稱呼裡有多少水分的問題”

都認為一個人是怎麼也不能同時教授八十萬人的。所以說認為林沖只是一個小教官之類的角色。

但是教頭和教頭也是不一樣的。林沖是教頭,薛勇這種江湖賣藝的也是叫教頭。而林沖可能就是禁軍教頭的總負責人。

教頭並不是一個官職,而是一種稱號。就好比光榮的解放軍運輸大隊長常凱申同志(不知道的可以上網查)是總司令,威虎山上的大當家座山雕也是總司令。同樣的是總司令,卻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梁山好漢曹正也說過:小人乃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林沖的徒弟。

林沖要真是一個小官,曹正能把自己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的徒弟掛在嘴邊上嗎?


尹初一


水滸傳中魯智深和林沖第一次見面,就有小弟對魯智深介紹說:這位官人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沖。魯智深聽後肅然起敬,立即拱手行禮,就是在林沖被迫上梁山,之後南征北戰時,各縣州府的官員一聽到林沖的名號,都畏懼三分。那麼八十萬禁軍教頭是多大的官,放在現在又是個什麼級別?

林沖,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重要的人物之一,外號為豹子頭,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其妻子是張氏貞娘,林沖的老丈人也是禁軍教頭,操刀鬼曹就是他的弟弟,因為其妻子被太尉高俅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被陷害,最終走投無路只得上了梁山落草。不過,在當時,梁山寨主王倫卻不可容他,直到晁蓋等人的到來,在吳用的誘使之下,林沖火併王倫,稱晁蓋為寨主,之後林沖在山寨馬軍五虎將排第二,鎮守著正西旱寨。

到如今,八十萬禁軍教頭已經成為了林沖的代表了,可能在大家看來,八十萬禁軍教頭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官職,可是事實上不然。

首先說一下禁軍,禁軍是皇帝的親兵,負責保衛京城,守護宮廷。相當於中央的衛戍部隊。北宋禁軍數量並不固定,據《宋史兵志》記載,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是全國共有軍隊三十七萬八千,而禁軍馬步十九萬三千;宋太宗時禁軍馬步達到三十五萬八千,之後歷代都有增加,待到宋徽宗時候,全國的禁軍數量確實達到八十萬左右,這是北宋禁軍數量最多的時候,而林沖所在的北宋末年,禁軍雖然號稱八十萬,但因朝廷腐敗,軍隊缺額很多,京師三衙所統才十萬餘人,實際僅有三萬人。

宋代禁軍教頭其實就是擔任士兵日常訓練的教練,不管訓練多少人,統稱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其實就是“東京禁軍教頭”的意思,宋代禁軍教頭有很多,每個教頭訓練100人左右,這麼一算,宋代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禁軍教頭,人數不下於5000,禁軍教頭在軍中的位置,其實就是介於如今的排長、連長之間。

至於宋朝禁軍教頭的級別,說起來更是讓人不敢相信,因為他們根本不入流,就是沒有品級,甚至有臨時工、辦事員的性質,這在宋代實行高薪養廉的情況下,簡直不可思議,長此以往,沒有踏踏實實的教頭,如何訓練出有戰鬥力的宋朝軍隊。


有個差評


在《水滸傳》之中,豹子頭林沖在沒有加入梁山好漢之前,是東京禁軍80萬禁軍的一名教頭,只因後來被逼無奈,只能被逼落草。那麼問題來了,林沖之前的官職是80萬禁軍教頭,這個官職在宋代真的很小嗎?林沖在這個位置上幹下去,真的毫無前途可言嗎?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北宋的禁軍制度講起了。

據相關史料記載,北宋著名宰相范仲淹曾經擔任廣德軍司理參軍,在訓練途中,他發現士兵們的戰鬥力並不高,根本不能夠迎戰敵軍。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范仲淹在士兵之中挑選武功高強的人充當“教頭”,負責士兵的武術指導,而按照當時的慣例來說,每10-20名士兵之中就會有一位“教頭”,這就是所謂“禁軍教頭”的由來。

說白了,林沖的手下最多隻有10-20人,就算是暗戰軍隊編制來說,林沖撐死了也就是一個小小的排長,在東京800萬禁軍之中是十分渺小的存在。實際上直到宋神宗時期,教頭才被納入了軍隊的編制之中,,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巡教使臣,其次才是都教頭、教頭。而實際上,巡教使臣的級別也只有正七品,因此林沖的教頭根本沒有品階,可以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

那麼有人會說,這種小官是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當呢?恰恰相反,北宋的教頭選拔十分嚴格,他們會在數百名士兵之中挑出一人,然後跟隨都教頭學習武藝,最後被隨機分配到軍隊之中傳授士兵,一般來說,每一位教頭能夠同時訓練的士兵是有限制的,大約是在10-20人之間,因此別看林沖80萬禁軍教頭名氣很大,實際上林沖每次最多隻能訓練20人,並且這些士兵林沖還不一定都認識。

而《水滸傳》之中的梁山好漢們之所以聽到林沖80萬禁軍教頭的官名就讚譽有加,也絕不是因為林沖的官職有多大,而是因為這個小官要經過嚴格的選拔訓練,沒有十分高強的本領是根本沒辦法擔任的,並且東京的“禁軍”是專門負責保衛首都安全的,因此對於士兵的武藝要求想必也就更高。另一方面來說,武藝教的好或者不好,其實是一件很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來的事情,如果林沖沒有真才實學的話,恐怕早就被撤職了,很顯然,林沖擔任都頭的日子混得還算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