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假設晁蓋不死,由他來統領108將,其最後結果如何?

陝南小京


如果晁蓋沒有死,繼續當梁山的頭,就不會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也不會掛起“替天行道”的杏黃旗。

晁蓋在梁山威望高,凝聚力強。大家都和他是一條心,他的主義大家都聽。梁山好漢們上了梁山,那是自由自在 ,多麼的快活阿。他們過著天不管,地不管,皇帝也管不了的生活,真是快活極了。按阮氏兄弟的話說,能夠過一天這樣的日子也心滿意足了。可見,他們是多麼的喜歡這樣的生活阿,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日子。有這樣神仙般的日子哪個還願意去過被人管的日子阿。可是宋江和大家不是一條心。他一心想把大家引向正果,不要背個“草寇”的罵名,一心想朝廷快來招安他們,大家都去當朝廷的命官,可以落得好名聲。這和好漢們分歧很大。

晁蓋從來沒有想過要受招安,他組織人馬劫了朝廷大員的十萬貫生辰綱。憑這一條他就是死罪,要是去受招安,那有他的好果子吃的,那不是送肉上砧板。晁蓋是聰明透頂的人,絕對不會去走自投羅網的死路。因此他決不會去受招安。

不受招安,怎麼能夠平安過日子呢?就要看,是誰對他們的平安日子帶來威脅呢,毫無疑問是朝廷,要想安穩的過日子,必須要除掉威脅他們存在的朝廷。因此,晁蓋不會去平田虎,滅王慶,打方臘。相反,他會聯合這三家一起來推翻朝廷。

至於在推翻了朝廷後再該怎麼辦,那就難說了。要麼這四家一起商量推一個人出來當皇帝。要麼像劉邦,項羽一樣打起來,那個贏那個當皇帝?

到底會是什麼結果,不好猜。可以肯定的是 ,和宋江當頭的結果是天壤之別的。

大家是這樣認為的呢。(完)

2020——18


用漢橋


水滸傳裡,如果晁蓋不死,梁山會分裂,或者晁蓋會被火併。因為晁蓋怒打曾頭市前,梁山上已經是宋江掌權,山上眾人大部分都已經是宋江戰線的,而天下豪傑投奔梁山也是衝著宋公明的名頭而來的,可見:舊來的新來的沒來的都是心向宋江,晁蓋?是誰?沒聽說過。晁蓋就是在這種邊緣化的危機壓迫下出徵曾頭市的,出征的時候,還得自家衝在最前面!而晁蓋的路線是自在為人,不在乎招安與否,這與宋江的路線是不一樣的,晁蓋的存在,會影響宋江大計的實施。所以,晁蓋不死,後面就有點像宋徽宗宋欽宗太上皇與皇帝爭權奪利的情節一樣,表面一團和氣,實際處處針對,當然,晁蓋永遠都是受傷的那一個,因為晁蓋的親信也太少太弱了。晁蓋在這種狀態之下,不死在曾頭市,必死在水泊某一個不為人知的渡口,還美其名曰大醉落水而亡。




劉三辰


很高興被邀請!

梁山好漢晁蓋得知留守大名府的梁中書貪財好色,民怨沸騰,遂起兵討伐。經與宋江等聚義上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圖謀大舉。不料,晁蓋在曾頭市被史文恭射死,梁山好漢為替他報仇,派冒軍師吳用和黑旋風李逵潛入大名府,說服盧俊義入夥。盧俊義的管家李固為貪得財務,且與盧俊義之妻通姦,就向官府告發。盧俊義遂被捕,判私通梁山賊寇之罪。盧俊義的心腹浪子燕青前往梁山求救,宋江得信後,立題調派梁山好漢林沖、契魯智深、武松等潛入大名府、劫法場。雖然官兵眾多、戒備森嚴,但是梁山好漢如猛虎下山,經一場惡戰之後,盧俊義被救出,殺害晁蓋的史文恭和曾家五虎被殺。最後,宋江與盧俊義等好漢共同在與其他好漢會合後,終於在梁山正式聚義問題是晁蓋如果不死那宋江也自然做不了梁山108好漢的頭兒!宋江屬於處事優柔寡斷之人,很脆弱動不動就哭!而晁蓋則不同!正好相反!如果晁蓋哥哥沒被射死那麼梁山好漢自然也不會被朝廷用毒酒毒死!





小亮影視城


首先來分析一下晁蓋的性格特點,書中說他是“做事寬宏,疏才仗義”,也就是說,能夠很好地團結同志,在梁山初期的的發展中是一個合適的領導人。

早期林沖投奔梁山,王倫不收,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山寨房屋不夠。

儘管只是個推脫的藉口,但至少也說明當時梁山泊的資產規模有限。梁山泊自己不從事稼穡、漁牧、服務等生產勞動,全部收入來源都是靠著攔路搶劫,小打小鬧,有財帛的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

這些行徑都是都是典型的土匪行為,根本不能夠做大做強。被官府剿滅或者被黑社會火併都是遲早的事。

晁蓋在火併王倫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並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就當廳賞賜眾小頭目並眾多小嘍羅”。也就是說,剛剛當上領導就直接把自己家的私產和打劫生辰綱得來的錢,全部拿出來賞賜手下,這種無私的方式使梁山兄弟 “交情渾似股肱,義氣如同骨肉”,有效地 增強了梁山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但這一時期的梁山,還是僅僅處於一種“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的盡情享樂的狀態。有了生辰綱作為基礎,規模開始擴大,梁山的人數沒有大的變化,經濟狀況有了根本好轉,晁蓋又建設三件大事:一;修理寨 ,二;打 軍器--槍刀弓箭,衣甲頭盔--準備迎敵官軍,三;安排大小船支,教演人兵水手上船廝殺,梁山從此有了水軍。

這一時期的梁山泊沒有像同時期的方臘、田虎、一樣建立根據地,沒有賄賂官府,讓官差們睜隻眼閉隻眼,也沒有根當地的老百姓搞好關係,對梁山泊上有大量黑惡勢力聚集的消息沒有進行有效封鎖。更沒有主動的去聯繫近在咫尺的二龍山,清風山,或者田虎方臘勢力,缺乏可靠地盟友。

由此可見,晁蓋的領袖能力不行,缺乏戰略眼光,沒有任何政治追求的,他追求的是江湖的義氣,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江湖兄弟生活。到將來坐吃山空,繼續打家劫舍,必然會引來官府圍剿,或者類似方臘、田虎勢力的覬覦。敗亡是遲早的事情。

該出聲的時候不出聲,該表態的時候不表態。

宋江被髮配到江州,酒後在潯陽樓上寫下反詩,這事情被無為軍通判黃文炳告發,江州知府蔡九來個先斬後奏,將宋江押赴刑場問斬。晁蓋率領花榮、劉唐加上李逵和張順、穆弘等一共二十九個頭領,總共一百四五十個人劫法場。江州城官軍顯然沒有什麼準備,宋江被成功救出。

宋江起身與眾人道:“小人宋江,若無眾好漢相救時,和戴院長皆死於非命。今日之恩,深於滄海,如何報答得眾位?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這冤仇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做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得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

宋江剛剛被人家從刑場上救出來,然後直接上梁山,自己總會感覺到“好沒志氣”。人家曾經請你上山你不上,現在就這麼厚著臉皮,欠著人情地上山,實在是夠難為情的!而且,從情理上說,這時候救出宋江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可以說晁蓋等人已經報答過宋江的救命之恩了,不欠你什麼了。所以宋江必須要做出一點兒事情來讓人信服才行。這才是宋江攻打無為軍的動機。當然,他預料到他說話肯定好使,只不過是在晁蓋面前驗證一下而已。

晁蓋只說了“我們眾人偷營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賊已有提備,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隊人馬,一發和學究、公孫二先生,並林沖、秦明,都來報仇,也未為晚。”-----水滸傳四十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

從這段話,不難看出來。作為梁山的首領,為大家的生命安全考慮無可厚非。但是,他只說了這麼一番話,後面就什麼再也任何表示了。宋江馬上說:“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夠得來。”花榮馬上表態:“哥哥見得是”。緊跟著就把話題引到具體行動上來,薛永馬上跟著就說,他願意去江州城走一趟,打探情報。

晁蓋作為大頭領既沒有表示反對,也沒有表示同意,一副模稜兩可的樣子。

在“這個喚作白龍廟小聚會”的人員當中,一共是二十九人,除去宋江晁蓋,還有27個人,其中,跟晁蓋從梁山下來有16個人。真正屬於晁蓋的嫡系部隊分別是劉唐、三阮、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八個人,其餘的花榮、燕順、穆弘等人都是宋江從清風山介紹到梁山的,從根兒上說都是宋江的人。加上宋江在江州結識的李俊、張順李逵、戴宗,屬於宋江的人是十九個,佔有絕對多數。

書內說的也是“宋江自和眾頭領在穆弘莊上商議要打無為軍一事”

如果這個時候,晁蓋能側面提醒一下宋江,言語敲打一下已經在梁山住過一段時間的花榮,自己才是山寨之主,適當的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宋江後面做事就不會不顧忌晁蓋的情緒和麵子。

在回到梁山泊之後,受了一肚子鳥氣的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年齡大了,應該坐頭領的位置。你的領導才能,我是不認可的。

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

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眾人齊道:“哥哥言之極當。”從這一刻開始,以前山寨裡有功勞,有苦勞的,貢獻度全部清零。晁蓋這個山寨之主就這麼被輕易的架空了,這麼糊塗的領導人,就算是換了盧俊義、吳用、朱武之流也能輕鬆將他架空,梁山大好基業輕鬆地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綜上所述,晁蓋作為一個領導人,沒有長遠的目標,缺乏戰略規劃。大敵當前,決斷力。性格疏財仗義,做事寬宏,但是遇事糊塗,不溫不火,頂多就是個加強版的王倫。

所以,晁蓋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是宋江的陪襯;他的出場,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為宋江的出場作鋪墊,如果由他帶領108將,下場可能會更加淒涼。

水滸傳的時代背景為公元(1119-1125)大宋宣和二年。在公元1115年,林沖逼上梁山的第一年,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了金國。十年後,公元1125年,金國和宋朝聯合夾擊遼國。金滅遼以後,看到北宋統治腐朽,防備空虛,就在滅遼的當年冬天,揮軍南下,大舉進攻北宋。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北宋的都城東京,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多人,北宋滅亡,歷史上稱這一變故為“靖康之變”。

如果梁山好漢們事業興旺發達,人人身體健康,白白胖胖堅持到了1127年。梁山好漢在晁蓋這個不專業的領導下,要麼像方臘一樣被岳飛帶領的南宋大軍剿滅。要麼再過上幾十年太平日子,被蒙古人像豬狗一樣屠殺殆盡,原本轟轟烈的忠義水滸傳,最後會在歷史上連隻言片語也不會留下。


濼濼他爸


提到晁蓋,必然想到梁山好漢108將!雖然晁蓋死的早,為什麼都會提到他。

這是因為在宋江當梁山首領之前,原首領是晁蓋,他為人忠厚,義薄雲天。因為整個梁山他是屬於反抗派,而宋江屬於投降派!

招安原本以為是好的開始,卻是走向毀滅!我想絕大人都會贊同,無論是招安或反宋最終還是一死,只不過走的路線不同,結局卻相同,只不過拼過,努力過,執著過……

反抗與投降,都在一念之間,或在一個領導決策之間,即使錯,好漢感覺雖敗猶榮,因為大家團結齊心,互相信任,敢做敢當……

但事實上心無雜念之人,忠厚老實之人,很容易上當受騙,108將好漢雖然都不是貪慕虛榮之人,但擋不住花言巧語,小人誣陷算計!最後還是冤枉置死!如武松

即使反抗成功,也會和李自成結局差不多,也或許和太平天國內部矛盾,自相殘殺!總之,在歷朝歷代,農民起義鎮壓佔多,若有成者,容易腐化無能,穩不住江山…

但凡事也要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是誰都想成功,都想自己能主宰天地……


陝南小京


水滸傳中梁山的三代領導人物各有各的弱點,第一代王倫心眼太小,容不得他人比自已強大,他能做到老大無非是欺負當時梁山上人是文盲。當林沖上山之後 ,他怕了,他怕林沖把他位子奪走,才讓林沖立下軍令狀,誰知遇到了楊志,王倫又想讓楊志一起上山來壓制林沖來達到平衡。但楊志心不在此,無奈之下才收下林沖。等到晁蓋上山時,王倫又要同樣的招式對付,誰知晁蓋隊伍中有個吳用,挑唆林沖動手殺了王倫,推晁蓋上位。可晁蓋又是何許人呢?

他只不過是個土財主而已,一生可以說有勇無謀,而且城府差強人意了。明明自已可以無憂無慮的過完一生,偏偏要聽從吳用跟當時的地痞無賴去劫生辰綱。當時吳用是個走江湖的三阮兄弟是打魚的卻被梁山上的欺負的窩在家裡混吃等死的人,而白勝就是個光棍子,一事無成,按道理來說,這幫人絕不可能混在一起去做事,可偏偏的晁蓋還願意去幹那種殺頭的事。事情雖說是乾的還行,但你一個富家子弟從此就變成一個通緝犯,這種事情誰會去幹?

再說晁蓋上山之後,完全沒人領導才能,在王倫手上都會比他強,晁蓋對手下是好,但這種的程度卻過了頭。等到宋江上山之後,說了一句新來的站一隊,以前的戰一隊時,這時晁蓋的領導才能徹底地突顯出來,完全被宋江所敗。身邊就是在他上梁山時的人,就沒有新鮮血液流通。

如果晁蓋不死的話,梁山明面上是其主導,實際上幾乎所有將領都是聽宋江的話,而晁蓋領導的話,他也是嚮往招安的(可從彭玘被抓上山談話中得知)。即使真正的由晁蓋說了算,他不會把梁山帶到多高的頂峰,當時梁山上並非全是仇恨朝廷,也有一部分將領人家本身就是官員,是被你梁山逼得上梁山的包括盧俊義,人家心中信奉的大宋皇帝,而不是你梁山聚義堂,不是宋江,更不可能是你晁蓋。我認為如果真的由晁蓋說了算的話,無非還是往招安的道路上走,但108將不可能全,肯定會有人走,因為他沒有宋江的馭人術。其二隻能自生自滅。


農民工彩筆


晁蓋不死,結局也不會好,一個是佔山為王,在梁山對抗官府;一個是被官府剿滅;一個是被手下造反。

整篇水滸其實還是對文人有著強烈的尊崇,尤其是有官府官吏經歷的文人。晁蓋只是一個村長,沒有什麼文化,小農意識非常強,因小失大。搶了生辰綱,都是藏起來,花也不敢花。上了梁山,以為靠著自己的錢財可以有立足之地,祈求王倫給個活路,沒想到王倫這傢伙不給面子,要不是吳用,怎麼能做大頭領。做了大頭領立馬就給宋江送錢去了,完全不顧會給宋江帶來危險。後面就基本看不到晁蓋的身影了, 因為對於管理一個大集團, 他是沒有經驗的,作兄弟是可以的,但管理兄弟不行。從這就可以看出,晁蓋整體是沒有大的理想抱負,只想小富即安。對於詔安沒有什麼想法,守著梁山過日子很好啊,也沒有為下面的兄弟考慮。

官府一開始對樑上其實不上心,因為太小了,王倫時期只有3個頭領,官府也就懶得搭理。晁蓋的時候是縣城的都尉去處理,帶了幾百人,結果失敗了。宋江能打敗來犯官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玄女加持,有天書啊神仙的助攻。晁蓋沒有啊,晁蓋這樣的村長是沒有資格得到神仙的眷顧的。管不好兄弟,自己帶上的一批人,吳用早早的投靠了宋江,公孫勝還是宋江派人找回來的,白勝竟然出賣了兄弟,可見晁蓋老早就不得兄弟人心,這麼小的隊伍都帶不好,更不要說108人的隊伍了。

和宋江的觀念分歧嚴重,招不招安,看起來是反對聲音很大,其實就是李逵和魯智深武松這三個莽漢子。大部分兄弟是希望詔安的,為啥?因為大多數是從官府裡來的,即使林沖這樣被迫害都想著回東京,其他一些戰敗的軍官肯定是想為朝廷效力,絕不是想佔山為王成為流寇。畢竟他們是小軍官,又不是大將軍。所以,反對招安的兄弟太少了,就是晁蓋幾個人,那幾個人儘管反對詔安,但也沒有說要和晁蓋擰成一股繩。晁蓋一直反對詔安,就會一直和官府作對,內部的矛盾很容易激發,兄弟造反在所難免。

更重要的是梁山不事生產依靠吃大戶搶劫為生,遊手好閒之輩,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怎麼能維繫?周邊的人都害怕梁山搶劫,長期下去能有戰鬥力,被滅是分分鐘的事情了。


大學專業深一度


晁蓋,乃宋江前的梁山第二任寨主,祖籍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作為領導者,為人仗義疏財,義薄雲天,深受眾人愛戴。又因其神勇過人,敢於為民請命,又被稱托塔天王。但後期也犯了帝王唯恐功高震主的心理,因嫉妒宋江逐漸的威脅,急於證明自己的地位,結果在曾頭市戰役中中毒箭身亡,從此處就可以看出,晁蓋不具備政治才能,即使不死,可能108將也恐難以推翻宋的統治。



倚天屠龍


如果晁蓋不死,繼續做梁山的頭領,梁山只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現狀,然後被朝廷消滅,沒有別的出路。
晁蓋的本事太小,梁山的實力太弱,無法推翻大宋王朝,也無法擊敗高俅後接受招安。
晁蓋,就是一個大號的王倫。晁蓋無目標、無手段、無出路。

一、晁蓋無目標。

晁蓋內心深處是贊同李逵、阮氏兄弟這些流氓無產者的觀點的。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今日快活了就好,明日再說明日的。是低層次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他沒有做大梁山的目標,就是有也是一個空目標,沒有機會和手段。

二、晁蓋無權謀手段。

1.內部

他早已經被宋江架空。宋江上山之後,眾頭領要排座次。

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住上坐,新到頭頭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眾人齊道:“此這極當。”

左邊一帶:林沖,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只有九人。

右邊一帶: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剛來的頭領有二十七人,全部都是衝著宋江來的。

一下子,梁山勢力就分成了明顯的兩派,而且強弱高低立判。

從此之後,只要有軍事行動,晁蓋要下山,都被宋江勸阻,都是一套詞,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

然後宋江下山,每次都帶回更多的頭領,更多的金銀財寶和糧食,宋江系的人馬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威望越來越高。

宋江已經成功的架空了晁蓋,就是晁蓋不死,也只是一個傀儡。

2.外部

晁蓋的軍事謀略、江湖名望遠遠不如宋江,如果他出去打仗,不會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仗的幾率很大。

政治謀略,晁蓋不想招安,就是想招安,也絕對不會有宋江那麼有辦法。

三、無出路

晁蓋如果繼續領導梁山,梁山只能維持現狀,被朝廷擊敗剿滅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晁蓋中箭而死,或許是讓梁山有了更好的選擇。

梁山不要說在晁蓋手上,就是宋江領導,也無能力推翻宋王朝。

所以,晁蓋領導梁山沒有出路。


陳健4396


可能會像俄羅斯的車臣武裝吧!

會發生一萬種結果,但宋江帶領梁山走了一天最難最慘的路

林沖是大宋朝八十萬禁軍教頭,“禁軍”二字說明一個問題:宋朝軍隊厲害不厲害不知道,但大都是看家護院的,所以朝廷即使招安不成,發生戰爭,也不會慘過徵方臘!更不用說招安之後的悽慘狀況,看電視能把人看哭!

哎!至今思宋江,為何要招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