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李師師到底是什麼人?

星星和豬的生活日記


李師師,北宋時期的一代名妓,用現在話講,李師師屬於高級妓女,在古代妓女也是分等級的,不是像人們想象中的妓女都是骯髒、下流、從事性交易的產物。李師師就是古代妓女中的一個極品。



說起來,李師師算是青樓女子中最高端的名妓,之所以李師師與眾不同,除了她的美貌和才藝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被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看上了,你想啊,皇帝老兒看上的人,別人敢動嗎?對不對,所以李師師一下子地位和待遇就上來了。

說白了,當時李師師所在的青樓女子就是為了達官貴人服務的,這些京城的名妓們一般都是賣藝不賣身的,所以她們沒有想象的骯髒。

那麼李師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何會受到宋徽宗的寵愛呢?




首先說李師師絕對是個才女,美貌自然就不用說了。據史料記載,李師師大概出生於公元1090年左右,父親叫王寅,在東京城經營一家染坊生意,就在師師幾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罪死於獄中,後來李師師被一個開妓院的李媼收養,因此改姓李,“師師”這個名字據說是跟佛門弟子有關係。李師師天資聰明 ,15歲的時候就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在妓院老鴇的教誨下,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那個時候人們就以“人風流,歌婉轉。”來形容李師師。


這樣一個集美貌與智慧與一身的青樓女子,怎麼可能不讓人垂涎三尺呢?更何況宋徽宗趙佶本來就是一個好色的皇帝,京城大小青樓幾乎都讓他逛遍了。因此,李師師很快成了宋徽宗身邊的大紅人。

除了北宋皇帝宋徽宗外,與李師師交往的大多都京城的文人墨客,比較出名的有周邦彥、張先、秦觀、晏幾道、晁衝之等人。另據傳聞,李師師曾經還與水滸傳裡面的“浪子”燕青有染,而且二人感情頗深,更有傳聞說在北宋末年,宋徽宗被俘後,李師師走投無路最後跟誰燕青隱居深山共度餘生去了。


如此看來,這個李師師就是現在所謂的公關小姐,高級妓女罷了。唯一不同的是,只不過李師師接觸的人都是當時社會最頂層的人物,因此人們對她的故事褒貶不一。那麼到底李師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們也不得而知,只能按照歷史資料上記載的去胡亂揣摩就是了。


任馳贏天下


李師師算是歷史上非常傳奇的著名歌妓了,在《水滸傳》內外名氣都很大,可以基本確認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但是由於正史不屑記錄,她的故事多流傳於野史和筆記小說中。

在《水滸傳》中,李師師是一位貌美如花,才情四溢,心中有大義的奇女子。並且難能可貴的是,她雖處風流場,卻保持著對純真愛情的嚮往和追求,這才有了與燕青的感情糾葛,並情願為水波梁山的詔安大計牽線搭橋。


這是小說家筆下的李師師,那麼真實的李師師是什麼樣子的呢?

據專家考證,李師師約出生於公元1090年,是東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后王寅夫妻二人早逝,師師被一李姓老鴇抱養。李師師天生麗質、體態風流,加上一副好嗓子,年紀輕輕已經京城各大青樓中豔名廣播,獨佔花魁。李師師最擅長的是“小唱”,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所以當時許多著名詞人均與李師師交往密切,如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等人。當然最著名的入幕之賓當屬以及宋徽宗趙佶了。

有趣的是,趙佶與李師師交往之時,正逢大稅監周邦彥也與李師師打得火熱。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空幽會李師師。二人正耳鬢廝磨之際,忽報聖駕前來,周邦彥一時無處藏身,只好匆忙躲到床鋪底下。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從江南用快馬送到新鮮橙子,與她邊吃邊調情。好在由於徽宗身體不適,才沒留宿。

徽宗走後,周邦彥填了一首詞《少年遊·感舊》譏諷:“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箏。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首詞將徽宗狎妓的細節傳神地表現出來。

可見《水滸傳》中燕青在李師師房中撞上趙佶藏身床下的故事,應該是來源於此。

麻煩的是,周邦彥當時的名氣太大,這首《少年遊·感舊》不知怎的就傳到了趙佶耳朵裡。皇帝焉能不怒?第二天上朝時,就讓蔡京以收稅不足額為由,將周邦彥罷官免職押出京城。李師師冒風雪為周邦彥送行,並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李師師一邊唱,一邊流淚,特別是唱到“酒趁哀弦,燈映離席”時,幾乎是泣不成聲。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任命他為管音樂的大晟府樂正。

李師師能讓當朝的大名士和皇帝放下嫉妒之心,可見其動人之處。

至於這一代才女的結局,歷史上眾說紛紜。

一說靖康之恥以後,北宋朝廷認為李師師媚上誤國,抄了她的家,自此流落江湖,不知所終。

二說李師師被金兵俘虜北上,受盡凌虐而死。

三說金兵入京,要求李師師陪侍,李師師破口大罵,當場自刎而死。

等等……幾乎沒有太好的結局。所謂紅顏禍水,是中國歷史上難以拋棄的有色眼鏡。


文眼豆子


《水滸傳》中,李師師就是一個妓女,才貌雙全,人稱李行首。就是行院(妓院)排名第一的人。自從道君皇帝趙佶(徽宗)看上之後,就沒生意了。(誰不要命了,敢去和皇帝一起享用。)李師師看上燕青風流倜儻,有主動親近的意思。但燕青以梁山大義為重,認李師師為姐。後來皇帝趙佶來到,燕青乘機向皇帝說明梁山實情。燕青和李師師的事到此結束。燕青最後是“收拾了一擔金珠寶貝挑著,竟不知投何處去了。”而道君皇帝最後再和李師師私會時,被戴宗鬼魂請上了梁山。此時,一百零八將,天罡地煞,都先後上天歸位了。所以,李師師和燕青最終走到了一起,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在《水滸》之外,李師師的故事就豐富多了。

《李師師外傳》是宋朝無名氏的作品。說她是汴京東二廂永慶坊染局匠王寅的女兒,王寅妻子生了女兒難產而死。王寅抱著孩子捨身寶光寺,因為佛門弟子被稱為師,所以就有了師師的名字。王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獲罪,死在獄中。王師師成了孤兒,被有娼籍的李姥收養,從此改名李師師。李姥傳授了包括琴棋書畫在內的各種專業技術。由於李師師出色的業務能力,和李姥的經營能力,不久,李師師色藝絕倫,成為行業內翹楚。

她家成了北宋都城當之無愧的第一銷金窟。一大波兒文人雅士慕名而來,周邦彥、秦觀,還有人稱“張三影”的張先。更有甚者,晁衝之(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的堂弟)為她撒錢千萬做纏頭。所以他們家能起高樓,風光無限。皇帝趙佶也是聞名而來,剛開始是一年一次(皇后管著),後來蔡京等人幫忙修了個“艮嶽”作為趙佶個人的旅遊勝地,親信太監張迪則從艮嶽到李師師家修了個地道,然後就“從此君王不早朝”了從此,李姥從皇帝這得到的賞賜也就數不清了。

趙佶感到時局不利,匆匆傳位給兒子,做了太上皇。不得不說,李師師還是很有眼光的。他意識到時局動盪,開始著手退路。一方面給趙佶說要出家,一方面把家產捐給官府,用來資助河北的抗金活動。(像不像一個正義凜然的俠女?)

然而,金兵還是來了。靖康恥終究是恥辱。徽宗和欽宗被擄到北地五國城(哈爾濱)每天都得寫日記上交。(別人根據他的日記寫了本《李師師小傳》,據說當時賣的很火。)金兵佔領開封后,找了個宰相叫張邦昌,張邦昌乾得很賣力,愣是把李師師從出家的寺院裡給挖了出來。然後,李師師義正言辭的把張邦昌罵了個狗血淋頭,(更像俠女了!)隨後,李師師拔出金簪,想要刺喉自殺,結果金簪折了,李師師隨後吞下金簪自殺了。真是大義凜然!(我不由得想起了莫泊桑的作品裡的羊脂球女士。)

總體來說,李師師是個有正義感的人,家門不幸,父母雙亡,李姥帶她走上專業發展道路,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她痛罵賣國賊張邦昌這件事,個人感覺特別的解氣。難怪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風流倜儻的燕青給他呢。


月淡風青


《水滸傳》中,李師師利用自己與宋徽宗的特殊關係,冒著欺君殺頭的危險,安排燕青跟宋徽宗會面。燕青藉機把宋江久盼招安之心、朝廷兩次招安未遂、童貫高俅征剿梁山大敗之實情面陳聖聽。徽宗嗟嘆不已,次日臨朝,痛責童貫,怒罵高俅,並御筆親書丹詔,招安始成。



可見,《水滸傳》中,李師師是促成宋江招安成功的關鍵人物,功不可沒,值得稱道。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及時化解了宋徽宗統治集團與梁山宋江等之間的矛盾,消除了隱患,為徵遼和徵田虎、王慶、方臘增添了一支生力軍;其次,挽救了宋江等一眾被朝廷剿滅的命運;第三,避免了百姓再次陷入兵災,消弭了匪禍,讓百姓終於迴歸了安寧生活。

李師師與宋徽宗

李師師原姓王,幼時母逝,父因罪死於獄中,成了孤兒。開妓院的李姓老鴇見其是美人坯子,便收養了她,改姓李。李師師自幼聰慧好學,經悉心調教培養,未到成年,便琴棋書畫無一不會,詩詞歌賦樣樣俱能。掛牌即名滿東京。騷人墨客、紈絝子弟紛至沓來,爭著結識李師師。

李師師雖屬青樓女子,但性情豪俠剛烈、極具義士風骨;她雖居青樓,卻有家國情懷,當金兵入侵時,傾其平時所蓄,捐作軍資以支抗金,且死不侍金人。

宋徽宗是個風流成性的皇帝,國事疏問,有時月餘不理朝政,一門心思想著怎樣玩好。雖後宮佳麗如雲,但仍經常到宮外尋找刺激。身邊奸佞之臣便投其所好,說李師師如何如何,宋徽宗心動,去會李師師。初見,宋徽宗就被其迷得神魂顛倒,回宮後念念不忘,寢食難安。再去,把宋室大內珍藏的蛇跗琴贈給了李師師。為方便幽會,還從皇宮挖條地道直通李師師青樓,併為其樊樓落成親筆題字――“醉杏樓”

可見:李師師非一般青樓女子。宋微宗對其情有獨鍾,寵幸有加。


宋微宗執政時,因疏於朝政,政治黑暗,奸佞弄權,官吏貪腐,導致邊關烽火連天,國內反旗頻舉。


宋徽宗朝事盡付蔡京、童貫、高俅等一班奸佞之徒。這些人貪贓枉法、嫉賢妒能、欺壓百姓、搜刮民財、極盡奢侈。導致軍隊不修軍務,戰備懈怠。遼國乘機舉兵在邊境攻城掠地,勢不可擋。國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反旗頻舉。

《水滸傳》中,除宋江等嘯聚梁山外,還有田虎、王慶、方臘幾支起義軍公開反叛朝廷。其中最大一支算江南方臘。

方臘樵夫出身,因家鄉百姓久遭貪官汙吏壓榨欺凌,無法生存,便揭杆而起。他們以清溪縣幫源洞為根據地,打下了周邊八州二十五縣,聲勢浩大,所向披靡。

但最讓蔡京高俅他們頭痛的還是宋江這夥人,除私人舊隙外,他們竟“公然直進府州,劫掠庫藏,搶擄倉廒,殺害軍民,貪得無足”。因此,朝廷對他們採取了軟(招安)硬(征剿)兼施等措施。

軟(招安)的方面:初,宋徽宗採納御史大夫崔靖所諫,派殿前太尉陳宗善為使,前去梁山招安。因蔡京等人嫉賢妒能,漠視宋江等人,所派心腹張幹辦,李虞候又出言不遜,行為專橫,加之梁山內部對招安意見不一,在一片喊打聲中,陳宗善等人嚇得屁滾尿流,狼狽逃離梁山。招安未遂。

又,隨高俅出征韓姓軍官被梁山俘後放回,遭高俅削職,返東京後廣傳實情。群臣知悉後力主招安,蔡京無奈面聖奏知此事,朝廷再次派員前去梁山。因“酸吏”王瑾自作聰明,玩文字遊戲,把詔書讀成破句,要除掉宋江,惹群雄共憤,第二次招安失敗。

硬(征剿)的方面:蔡京主薦童貫為征剿梁山主帥,率九路兵馬、四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梁山而來。吳用布四鬥五方旗,宋江排九宮八卦、十面埋伏陣,眾好漢全體出戰,兩番拚殺,童貫大敗。四萬兵馬損了大半。

高俅緊接著自薦為帥,調十路節度使、共十三萬精兵強將,水陸並進,志在蕩平梁山,清除宋江等。梁山早已嚴陣以待,只三陣,殺的高俅丟盔棄甲,夢裡也怕。戰船被燒,軍馬折了三分之二,自己也被活捉上了梁山。

童貫、高俅兵敗不敢如實稟報聖上。童貫謊稱:“軍士不服暑熱,暫時收兵罷戰。”高俅則奏:“病患不能徵進,權且罷戰回京。”

宋徽宗從燕青處知悉實情後罵他們是“……不才奸佞之臣!政不奏聞寡人,以致壞了國家大事……高俅那廝,廢了州、郡多少錢糧,陷害了許多兵船,折了若干軍馬……。寡人聞宋江等……只待招安,與國家出力,都是汝等嫉賢妒能之臣壅蔽,不使下情上達,何異城狐社鼠也……。”

宋王朝內憂外患,日子不好過。

“攘外必先安內”。招安宋江,一舉多得。既能化解朝廷與梁山之間的矛盾,又能利用宋江等轉赴邊關,抵抗遼軍,還能以“賊”攻“賊”,剿除田虎、王慶、方臘等。



宋江等屬草莽,梁山乃彈丸之地,真要跟朝廷對抗下去,結局是“全軍覆沒”。招安是宋江等人的唯一出路。

1:《水滸傳》中,大部分人本非善類,經宋江以“忠義”嘯聚梁山,但畢竟是一幫汙合之眾。就算朝廷不來征剿,日久必生變故,終致內亂。火併王倫,晁蓋因實權旁落,威信漸低,奮而爭功親臨一線中箭身亡便是先例。

2:梁山雖號稱十萬之眾,但畢竟不是正規部隊,兩次打敗官軍屬一時得勝。再打下去,絕無勝算可言。

3:一日無糧千軍散。梁山乃彈丸之地,無後勤保障,所有補給全靠攻打府、縣、攔路搶劫商販來獲取。周邊富裕一點的村莊都被梁山以各種藉口和理由洗劫一空。如曾頭市、祝家莊等。按書中所述,梁山要想獲得補給,近一點需走百十里,遠一點需走三、兩百里才可。官軍如果採用四面包圍、長期圍困之策,宋江等人必定彈盡糧絕,不戰自潰。

宋江等當初被逼上梁山,苟居一時,現今必須放棄梁山,接受招安,方為上策。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匪禍加兵災,梁山百姓更苦!

封建社會、不管是哪個朝代,興也好,衰也罷,苦的都是老百姓。《水滸傳》中,梁山百姓受兵、匪雙重禍害,更是苦不堪言。

匪禍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自王倫佔據梁山始,百姓便不敢下泊打魚。阮氏三雄不管是武功、水性、還是膽量,在水泊中絕非常人可比,算得上重量級好漢。但一聽吳用要買十多斤重大鯉魚,便搖頭嘆息,談匪色懼,不敢答應。宋江等人聚到梁山後,禍害更甚。僅舉三例,可知全豹。

1,時遷

時遷綽號“鼓上蚤”,偷技高超,實際上是賊王,什麼都偷,連祝家莊外圍酒店養的報曉公雞都被他偷殺煮來下酒。因此,引來宋江三打祝家莊,導致滿莊百姓被殺,財物被梁山洗劫一空。

2,李逵

李逵是殺人魔王,動不動揮兩把板斧,見人便一頓亂砍,殺的大部分是老百姓。祝家莊一戰,他把無辜的扈太公一門老幼盡皆殺死,一個不留,並一把火把整個莊園燒的乾乾淨淨。似此等殺戳,李逵認為是件十分快活的事。宋江知悉後僅只對李逵吼幾聲、罵兩句、裝裝樣子便算了事。

3,葉春事件

葉春是泗州人,懂造船,普通商人。來山東路過樑山,被梁山一夥搶劫一空,家也回不去,只好流落濟州。

兵災

童貫、高俅兩次率大軍征剿梁山,縱容軍士,對百姓進行大肆搶劫和擄掠。為了建造戰船,梁山周邊大樹被砍光,百姓賴以生存的漁船被無償強徵。阮氏三雄未上梁山前與吳用聊到王倫、林沖這些強人雖然可怕,但也給水泊百姓帶來了好處,因了這夥強人,朝廷官差不敢來欺壓搜刮百姓。官差如此可怕,更何況高俅等縱容下的這幫兵痞們?可見:吏腐與兵災更甚於匪禍!

百姓盼望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縱觀《水滸傳》一書,施公對李師師其人物雖著墨不多,但刻畫得極為形象生動,且匠心獨運,安排李師師在宋江盼望招安、苦無門路的關鍵時刻,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做出了封建王朝專制下誰也不敢做的事(私留燕青跟宋徽宗會面),對宋徽宗說了一般大臣都不敢說的話:“陛下雖然聖明,身居九重,卻被奸臣閉塞賢路,如之奈何?”終使聖上親草詔書,梁山招安成功,宋江得成正果。所以說:李師師在《水滸傳》一書中,舉足輕重,功不可沒,值得稱道。


溪流湘園


北宋末年,京都名妓李師師,不僅是一名美麗、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識強烈,深明大義的奇女子,她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電視劇《一代名妓李師師》何晴飾演李師師 初次出道,險遭高衙內父子毒手,初次接客,巧遇微服出遊的皇帝;初次失真,竟是潛入宋都刺探軍情的金軍將領,一曲“獨鶴操”,曲盡其妙地譜寫了一位宮藏粉黛三千,卻情繫青樓的皇帝與淪落風塵,卻自視皎潔的煙花女子的情愛悲劇。


木石前盟蘇錫雙城記


李師師是個青樓女子,這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當然,青樓和青樓不一樣。李師師能得皇帝寵幸,所在的青樓無疑是最高等級,李師師自然有著沉魚落燕之容,閉月羞之貌。“歌舞神仙女,風流花下魁”,從她門上的對聯既可看出,其人其地絕非一般。

另外,北宋年間的高等級青樓,絕非單純狹隘的男女之事,而是一個高級娛樂場所。不然皇宮內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皇帝何必還要避著閒雜人等來此幽會。說明這裡有皇宮裡沒有的樂趣兒,李師師也必定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絕代佳人!

《水滸傳》中李師師雖然戲份不多,卻是個極為重要的人物,眾所周知的招安大事,就是由她中間牽線促成的。

那麼,李師師是如何為梁山招安而中間牽線的呢,說起來還有一段饒有趣味的曲折故事。


一,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妙相處,促成了招安大事

李師師花容月貌,能被她喜愛上的,自然不是一般人。宋江這個掌控全局的江湖老大,豈能不知此番道理。所以,在事情一開始他就差遣燕青這個美男子前去當聯絡員。

燕青不僅容貌出眾,而且笙管笛簫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前面說過,當時的青樓是個高級娛樂場所,沒有文藝特長,不擅長詩詞歌賦,只能到下等妓院去快活,是去不成這等場所的。而燕青這些特長樣樣俱備,無疑是最佳人選。事實上,也正是燕青利用他的特長,亦步亦趨環環相扣地打動李師師芳心,才促使她甘心情願牽線搭橋,促成了招安大事。

二、初次見面,芳心初開,剛要談及正事,無奈被皇帝打斷

由於李師師時不時就要接待皇帝,一般人想見她一面是很難的。燕青第一次去是用金錢開路,說他的老闆有一筆重金想捐給府上,才算把李媽媽(青樓負責人)搞定,得以見到李師師。李師師首次見到燕青,自然十分喜愛,經過燕青一番神聊,這才引出躲在後面的宋江出來相見。遺憾的是,雙方落座飲茶寒喧,剛剛要談及正事,不料皇帝要來此休閒,導致第一次見面無疾而終。

不過,儘管沒有成功,畢竟也是接上了頭,為第二次見面打下了基礎。

三、二次相見,談及正歡,不料又遇皇帝前來,加之李逵鬧事,再次無功而返

由於有了第一次的鋪墊,雙方二次見面比較順暢。飲酒暢聊之餘,李師師低吟淺唱一首《大江東去》,宋江正好借題發揮,也提筆填詞一首應合,其中有一句“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李師師何等聰明,一眼便看出其中有故事。正要尋問緣由,下人又傳皇帝駕到,嚇得宋江和燕青趕緊迴避。

宋江和燕青躲在小黑屋裡,正在商議下一步棋怎麼走,李逵在門外等不耐煩了。李逵覺得宋江和燕青在裡面和李師師飲酒作樂,讓他在外看門,心裡十分鬱悶,竟然和人打了起來,並放火點著了房子。這一下啥也做不成了。宋江和燕青只好再次無功而返。

四、三次相見,情意纏綿,結拜姐弟,捅破窗紙大功告成

第三次見面,燕青隻身前往。李師師當然要解開“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之謎。燕青見事情已發展到這個地步再瞞著已沒有必要,只好把自己和宋江的真名實姓以及梁山要招安的打算合盤托出。

李師師長出一口氣,終於弄清了燕青這夥人的真實目的。事已至此,她反倒輕鬆下來。她畢竟是個青樓女子,看著眼前這個伶牙利齒風流倜儻的美男子,不由得春心蕩漾心轅意馬起來。幾杯美酒過後,開始用言語撩撥燕青。先是與燕青吹簫彈阮,又是和燕青對唱小曲,繼而竟要燕青脫下衣服看他身上的花繡。儘管燕青再三推脫,李師師仍然堅持要看。無奈之下,燕青只好脫下一隻胳膊,李師師忍不住上前撫摸。燕青一個大男人,怎能不知下一步會幹什麼。急中生智之下,他詢問得知李師師比他大兩歲,便推金山倒玉柱地行八拜大禮,拜李師師為姐姐,這才了卻了對方的非份之想。

真是天助燕青,當晚皇帝又來與李師師相會。燕青懇求她給皇帝吹一吹枕邊風,成全梁山招安大事。既然當了姐姐,李師師也就拿出了姐姐的樣子,當晚就讓燕青以弟弟的身份,與皇帝見了面。

後面的過程就不用羅嗦了,雖然還有許多程序要走,但燕青通過李師師促成皇帝給梁山下了招安的詔書,這是板上釘釘無可置疑的事。


綜上所述,“在《水滸傳》中,李師師到底是什麼人”這個問題,已經不言自明。說她是個重要人物,是個對招安有功之人,應該不算誇張。


文化一家人


1.在1989版電視劇中,最後李師師放棄了京城的名和利,與燕青一起兩個人私奔了。兩個人坐船浪跡天涯了。

2.真實的歷史中,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擄,李師師的下落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3.原著水滸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徽宗帝夢遊梁山泊裡面李師師最後一次出現。此後並沒有寫李師師去向和結局。

水滸傳原文:

上皇曰:“寡人來日,必當舉問此事。若是如果死了,必須與他建立廟宇,敕封烈侯。”李師師奏曰:“若聖上果然加封,顯陛下不負功臣之德。”上皇當夜嗟嘆不已。

白話文:我以後肯定會問這件事情。要是他死了,我給他建廟封侯。李師師說:要是皇上封侯的話,也顯得皇上不辜負大臣的功德。

民間說法

1.以死殉國。金人攻破東京後,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但是沒有成功,於是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

2.老死江湖。李師師被籍沒家產以後,流落於江浙一帶,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孤獨終老。

3.被俘北上。李師師在東京失陷以後被俘虜北上,被迫嫁給一個病殘的金兵為妻,恥辱地了結殘生。





綜藝我最世界


  其實李師師也算是一位傳奇女性,她出身貧寒,能夠成為東京第一名妓,也算是挺勵志的。

  在宋代,其實青樓的地位並不是現在的紅燈區或者娛樂中心一樣被人們所忌諱,算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娛樂場所,尤其是在那些娛樂項目匱乏的年代。怎麼做個比喻呢,那個時候的青樓圈,就有點兒類似現在的娛樂圈,青樓裡面的女子,都是明星,有在底層混飯吃大打滾的龍套,也有紅的發紫的花魁。

  而李師師巔峰時刻的是東京天字號青樓的花魁,也就是說,是大宋娛樂王朝的頭號明星。這要是放在現在,地位也是十分高的,一出場都是一呼百應的存在,擁有千千萬萬的粉絲,參與一部電影,酬勞都是千萬級別,甚至上億的。而李師師還得到了當時掌權者皇帝的寵幸,可見非同凡響。

  然而,就這樣一個站在娛樂金字塔頂端的人物,卻是出生貧寒,據說生父是東京城的一名小生意人,後來經營不善破產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務,為了還債,將李師師賣給了青樓的老鴇李媽媽。這李媽媽為了能夠回本,自然是悉心調教李師師,將她培養的琴棋詩畫,無所不能。

  現在我們很多人學習讀書都覺得艱辛,而李師師在學藝途中,自然是吃了不少苦頭。話說,顏值高的人比你還努力,李師師本來擁有令人窒息的面容,又十分的努力學習,長袖善舞,多才多藝,自然在東京娛樂圈拔得頭籌,成為了文人才子的傾慕對象,俘獲了趙官家的歡心。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都一定不成功。

  無論在哪行哪業,都是這個道理。


櫻花如歌


另類君答題^_^

李師師是個資深妓女,簡稱名妓。在滿清入關之前,青樓和妓院有著本質區別。

傳說中的“只賣藝不賣身”說的就是青樓,而肉慾橫流的則是妓院,純粹為大保健而存在。

李師師是青樓女子,雖然後人給她貼上了“名妓”的標籤,但在當時,她的身份仍然只是類似“藝伎”的存在,所以說李師師到底是什麼人這個話題,用“交際花”來形容似乎更加貼近,畢竟,李阿姨名義上是以琴棋書畫和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們坐而論道,絕不是天上人間的頭牌。

迅哥兒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妓女救國,乞丐從軍,是對官僚苟且的諷刺,並不是鼓勵大眾用‘行乞’和‘賣身’的手段來愛國”。

《水滸傳》中李師師的存在是一個異數,她是宋江招安的聯絡人,同時也是宋徽宗的紅顏知己,更是浪子燕青的意中人,綜合這多重身份,李師師必然處於廟堂和江湖的臨界點。

而宋江所謂“忍辱負重”為兄弟們謀出路,也是藉助於李師師來打通和皇帝之間的通道。

同學們都知道,《水滸傳》全書的主旋律就是“招安”,而李師師是為“招安”牽線搭橋,合縱連橫的女一號,在宿太尉被高俅等奸臣阻撓未果的情況下,李師師是宋江跪求晉身忝列體制內的唯一希望!

然並卵。

大宋官僚階層永遠不會接納宋江這群草寇,朝廷需要的是順民和令行禁止的正規軍,所以宋押司這個慫貨,在戰略層面上的弱智,另類君呵呵一笑百媚生。


另類文史


李師師,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她是歌舞仙女,風流花下最美麗。她會琴棋書畫,還會唱歌跳舞。她是青樓女子,美麗聰明漂亮,很有能力和才華。皇帝忙裡偷閒,來青樓和她過夫妻生活。李師師愛上燕青,要成為燕青老婆。燕青和宋江為招安的事來,不想得罪皇帝,惹皇帝不開心,更不敢和皇帝爭奪女人。李師師和燕青結拜為姐弟。李師師是姐,燕青是弟。李師師在皇帝面前,引見燕青,得到招安詔書。招安成功,李師師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