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日軍震驚世界的大屠殺,一起發生在南京,另一起發生在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

與南京不同的是,這次日軍不是勝利後的屠戮,而是絕望中的殘殺。從兩起震驚世人的慘案看,不論勝敗,日軍都有虐殺平民的本性,而且不論婦孺老幼,手段極其殘忍。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馬尼拉

一、1945年的元旦

1945年的元旦,註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年。

在太平洋戰場的菲律賓,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麥克阿瑟,正指揮美國第6集團軍,光復3年前日軍從他手裡奪走的榮耀之城,馬尼拉。

菲律賓是他父親和他都曾榮立功名的地方,是他母親死去的地方,是他追求妻子瓊的地方,也是他唯一兒子誕生的地方,光復這裡,是一件比送他100個勳章都要重要的事。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馬尼拉的位置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當時的戰局

呂宋島的守軍,是當年喊出“活捉麥克阿瑟”口號的日本第14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將山下奉文。

山下在1個月前就開始部署應對之策。

他手裡有28萬大軍,但與偷襲珍珠港時的兵力不可同日而語,此時的士兵士氣低迷,敗相在2年前已經從太平洋諸島蔓延至日本本土,瘟疫一般迅速擴散到駐中國和菲律賓的日本軍隊之中。

糧秣、彈藥、士氣,都遠遠不如美軍,地理位置更糟。

馬尼拉是一座無工事可築的平原城市,大量的棕櫚樹和木質結構的建築,讓這裡易攻難守。

早在1942年麥克阿瑟撤退時,就留下“open city”的口號,對這個一國之都不設防,放棄馬尼拉,撤到外圍山區丘陵地帶打攻守戰。

是個老司機,都能一眼看透此棋。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戰前的馬尼拉

山下奉文此次也是如此考慮,28萬大軍撤到呂宋島北部不同地帶,根據地形兵分三路依天險而築工事,迎戰山下攻來的美軍,企圖以逸待勞打長期戰、消耗戰,拖住美軍。

麥克阿瑟在新年第2天,就部署164艘軍艦,從萊特灣支援此次呂宋島中部的林加灣登陸戰。

日本也是空中奇襲,神風特工隊不停自殺式攻擊,企圖一人一機換一艦,給美海軍帶來不少重創。

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強大的美軍海陸空進擊下,不肖1周,便登上了呂宋島。

“速度進擊馬尼拉!”一上岸,麥克阿瑟就發出了第一個指令。

那裡不僅是菲律賓的首都、麥克阿瑟的老辦公樓,也是美國人念茲在茲的美軍俘虜營的所在地。

二、找死的將軍

然而,就在這當口,一支負責菲律賓海軍基地的日本海軍部隊,闖進了馬尼拉,以1.5萬名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加上幾千名負責摧毀倉庫、橋樑等設施的陸軍部隊,組建成馬尼拉最後的守軍,準備在此與美軍決戰。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戰後的山下奉文

“死守馬尼拉是個愚蠢的決定。”山下奉文即使在戰後面對美軍的審判,仍然這樣說。

但這支守軍是鐵了心的不走了。

他的頭目是巖淵三次,海軍少將,日本第31海軍特別根據地司令官。

他之所以敢如此違逆山下大將的命令,有3個原因:

第一,他朝裡有人腰板硬。做過天皇的侍從官,在大本營和海軍軍令部,有較高的話語權,他提議死守馬尼拉,一堆歪理死磕到底,取得了大本營的支持。

第二,他是海軍少將,歷史原因自古海軍不鳥陸軍。此次自知敗勢難回,與其屈辱地聽從陸軍大將,到最後還是撤退被殲,不如死守馬尼拉,做個寧死不降“光榮戰死”的海軍。

第三,3年前自己指揮“霧島”號戰列艦迎戰美軍,被美軍“華盛頓”號幾分鐘擊沉,自己險些被活捉,終身為恥,此次美軍又來,必須報仇雪恥。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巖淵三次

橫豎都是死,那就是戰死為上上策,死後還能晉升,入靖國神社,後人受蔭,所以,巖淵三次組織起他的殘軍敗將,開始了最後的頑抗。

當街砍棕櫚,大路改機場,房內布餌淚,街巷設陷阱,再把馬尼拉灣其海軍艦艇拆了,大炮拖到岸上,最後是戰前總動員:

“Ladys and Gentleman ……”他顯然不會這樣說。

事實上,此時的他很悲壯。

“……在這場歷史性的戰鬥中,我們應該以有機會為國家效力而感到高興和感激,”馬上就要迎來自己50歲生日的巖淵說,“現在,我們將與敵人無畏作戰,帝國萬歲!我們將決心戰至最後一人!”

2月3日,麥克阿瑟攻至馬尼拉外圍,感到城內日軍頑抗不同一般,預計自己指日可待的勝利,突然變得陰雲密佈。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麥克阿瑟巡視戰場

此時的美軍,擁有世界上最牛的火炮,轟炸機更是如入無人之境,但麥克阿瑟事先有令,馬尼拉是“open city”,不設防,不得轟炸,那裡不僅有自己的老辦公室,以及辦公室裡保存完好的私人收藏,其中一對花瓶是40年前日本天皇親自送給他老爹的,更重要的是,馬尼拉是一座古城,裡面有大量平民,一旦火炮飛來,無人能獨善其身。

兩軍就這樣對峙著。

三、殘暴的屠殺

王城區,馬尼拉的市中市、城中城,此時正面臨滅頂之災。

它以西班牙式的建築風格,融合亞歐文化“混血”而建。城牆有12米厚,8米高,在近400年的時間裡,它歷經數次地震而屹立不倒,被西方人譽為“東方明珠”。

麥克阿瑟不忍心破壞。

從2月到3月,艱難的一個月,不在於如何攻,而在於攻是不攻。

面對決一死戰的日軍,麥克阿瑟數次招降無果。不僅如此,城內居民正被困獸中的日軍肆虐蹂躪。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日軍殺害的菲律賓平民

絕望中的日軍,再一次用殘暴震驚美軍,其犯下的種種罪行令人髮指,堪比南京大屠殺——

“他們逐屋逐屋地進行戰鬥,對城市居民犯下了最為嚴重的戰爭罪行。”

“日軍把病人綁在病床上,放火燒燬了醫院。男性被閹割掉生殖器,女性在殺害前被強姦——不分任何年齡段,嬰兒的眼球被剜出,腦漿像果凍一樣噴濺在牆上……”

對峙不解決任何問題,寬限助長了魔鬼的瘋狂。多等一日,就是多縱容更加黑暗的罪惡發生。

“每一個日本兵,都堅持到死,你必須砸碎他的腦袋,或用刺刀捅他個透亮!”麥克阿瑟取消了炮轟限令,美軍的坦克車轟開了西班牙古城風格的古城牆,轟隆隆開進日軍陣地。

火炮燃燒了房屋,提醒日軍死期就在眼前。

“火焰有1000英尺高,它噴出來的大片大片的濃煙,則高達2000英尺。”一名美軍飛行員驚恐地看到,在幾個小時之內,所有建築物一棟一棟被炸燬。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戰爭結束後的馬尼拉城

看著不斷增加的傷亡和死亡,日軍怒火撒向平民,在學校、醫院、修道院等平民集中地更加殘暴地殺戮、強姦……

2月26日,巖淵三次在火炮殆盡的情況下,自殺而亡。

四、抱出來的少女

此時的東方明珠,在連日的炮火中已經成瓦礫一堆,“排水溝裡都在流著人的鮮血……”

這炮火,是美軍放的。這平民,是日軍殺的。

戰後統計,此戰1個月,10萬菲律賓平民被無辜殺害,2萬日本人和1000多名美國人在戰火中死亡。

這其中,就有後來菲律賓獨立後,當上總統的季裡諾的妻子和3個孩子。

馬尼拉大屠殺,是二戰最慘烈的戰鬥之一。他毀掉了馬尼拉城的4/5,放眼望去,平平一片廢墟,堪比原子彈後果。

二戰日軍最殘忍的另一起大屠殺,為啥會發生在菲律賓?

無名女子被美軍救出

美軍被日軍的暴行震驚,逐房搜索,搶救被困的平民。戰地記者們跑在前面,拍下大兵哥搶救嬰兒、懷抱驚恐女子的照片。

戰後的展出中,這張美國大兵懷抱菲律賓婦女的照片。被救的菲律賓女子雖然沒有留下姓名,但這不重要,她驚恐的眼神震驚世人,人們從女子的眼神中看到了戰爭的恐怖、日軍的暴虐、平民的悲慘。

作為二戰最殘暴的大屠殺之一,馬尼拉慘案令菲律賓永遠難忘。在日本投降後的20多年裡,堅持讓日本賠償80億美元。

期間日本態度不積極,菲律賓人殺其戰俘,判其死刑,以舉國民眾大遊行要求政府向日本索賠,最後在美國的調解下,要回了5.5億等額賠償協議和2.2億長期貸款。此為後話了……

================

參考文獻:

貝爾加米尼《天皇的陰謀》商務印書館1986年

曼切斯特《美國的愷撒大帝:麥克阿瑟》中信出版社2017年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