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公益課堂 東陽市人民醫院一線護士“速遞”戰疫故事

為了公益課堂 東陽市人民醫院一線護士“速遞”戰疫故事

“大家好,我是吳紅花老師的學生,也是一名醫護人員。今年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我雖不是第一批到線的,但是作為東人醫的一分子,都是24小時隨時待命。”2月2日上午,東陽市巍山鎮中心小學的吳紅花老師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

为了公益课堂 东阳市人民医院一线护士“速递”战疫故事

“我準備以這封信為素材,製作一段視頻,作為東陽市教育局發起的小學生公益課堂內容,教育孩子們認識這次疫情,進而朗誦、創作以‘戰疫’為主題的詩歌,以詩助戰,抗擊病毒。”吳紅花說,接到公益課堂的授課任務後,她就四處物色合適的素材,尤其是本土感人事蹟。作為“東陽新詩盟”的一員,她想用身邊的典型例子,喚起學生的詩歌創作熱情。因為非常時期,她想用這個主題,讓孩子學會擔當、責任、敬畏;而且,孩子們親身經歷了這場疫情,經過課堂上老師的深入引導,會對此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兩天前,吳紅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學生應蓓怡的消息,“因為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她的鼻樑都被擠壓得變形了。”心疼之餘,吳紅花一念頓起,“這是最好的身邊典型,如果能讓小應來個現身說法,孩子們對這次的戰疫肯定會有更直觀的瞭解,也更能激發起他們的同理心。”但是,身處戰疫一線,應蓓怡的工作任務是繁重的,在這個時候讓她提供教學素材,是不是會給她增添不必要的麻煩?思來想去,她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念頭,給應蓓怡發去了“求助”短信。

沒想到,當獲悉恩師此次的請求是為了公益課堂時,應蓓怡爽快地答應了,並用最快時間“速遞”來了一線的經歷。

为了公益课堂 东阳市人民医院一线护士“速递”战疫故事

應蓓怡出生於1991年,現為東陽市人民醫院心內科的護士。她在信中告訴學弟學妹們,自己於1月30日來到廣福醫院,“衝在抗疫一線,就是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她負責的一個樓層有18個房間,隔離18位疑似患者。“每位患者我們需要接觸的次數是以三次打底的,需要給他們一日三餐送飯,還不包括接待入院、出院、轉科患者,以及需要採血、採咽拭子、送CT檢查,給患者送生活用品等。毫不誇張地說,24小時醫護人員需要和病人接觸近百次,相當於醫護人員每天有近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的幾率。”然而,從上班開始,應蓓怡和同事們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後,渴了、餓了、內急了,都得忍著,每次吃飯必須等安置完所有病人、處理完所有的事情,因為在這個缺乏防護用品的特殊時期,大家都恪守著儘量不浪費的原則。

看著近千字的來信,吳紅花幾欲落淚,因為她知道這封信擠佔了應蓓怡寶貴的休息時間,“但是小應在信裡說,她辛苦一點不算什麼。從這封信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大愛付出。”

據悉,這堂公益課於2月3日上午9點鐘播出。眼下,吳紅花正在製作公益課堂的視頻。她希望把以應蓓怡等一線醫護人員的心聲通過公益課堂放大傳播,讓更多人知道:這場戰役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們有信心贏得這場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