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近期雖然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大家的關注焦點都在疫情方面,但是在科技領域,尤其是關於智能手機的行業新聞依然層出不窮。譬如近期關於華為P40系列的曝光就接連不斷,加上官方也時不時送出一些爆料,使得大家對於新機的好奇度不斷上升。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通過此前曝光的渲染圖來看,華為P40 Pro很有可能將會採用後置五顆攝像頭的設計。另外根據著名分析師郭明錤的說法,P40 Pro將會是華為首款支持10倍光學變焦的手機,採用新設計的8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通過稜鏡、兩面鏡子延長光線在鏡頭內的折射路徑,實現10倍光學變焦。

與此同時,三星S20系列的曝光信息也不斷出現。與華為較為相似的是,三星的全新旗艦也極有可能會採用後置五攝像頭的設計。不難看出,手機攝像頭的演變一直沒有停歇,多寡競爭早已成為行業的主流趨勢之一。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不過,回想最早誕生的拍照手機,估計當時很難會有人想到,手機攝像頭會逐漸演變成為今日的模樣。

手機攝像頭的發展史:“城頭變幻大王旗”

真正意義上第一款帶有拍照功能的手機,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底,夏普發佈的一款名為J-sh04手機,該機內置11萬像素CCD攝像頭。當時這款手機的規格參數為96*130像素,256色液晶顯示屏,16和絃鈴聲。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當時業界普遍認為,這款手機開創了手機攝像的先河。不過可能現如今很多消費者對夏普手機的印象比較陌生。但在90年代,夏普手機的名氣其實非常響亮,很多超前設計曾經風靡一時。不過當時這款拍照手機還是以單純的提高圖像分辨率為主,拍照只不過是在豐富手機的功能。

如果把當時的手機照片放到現在,估計大家會見到幾乎滿屏的“馬賽克”,毫無美感甚至連最基礎的高清晰要求都難以達到。不過,後來手機像素確實在不斷提升,尤其在智能手機時代開啟之後。曾經作為行業標杆的iPhone 4可以說是最具時代意義的手機,當時很多人用手機拍照都會首選iPhone,但其實這款手機的後置攝像頭也僅僅是500W像素而已。

當然,稍微瞭解攝影的人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也就是說只要感光面積足夠大,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就越好,但畢竟手機內有限的空間實在裝不下像相機般的感光元件,這也是事實。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所以既然無法突破瓶頸,那就得另闢蹊徑!於是多攝手機逐漸興起,包括當時iPhone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畢竟彼時蘋果的地位依然很是穩固。只不過國產手機後來居上,最終彎道超車。去年的iPhone只採用了三攝設計,而國產手機已經在四攝站穩了腳跟,今年更是向著“五攝標配”邁進。

設計多攝手機為什麼不直接“一步到位”?

在多攝手機不斷進化的當下,可能會有人疑問,“如果手機攝像頭越多越好,為何不直接一步到位呢?”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技術限制,二就是行業發展需要。

首先說技術限制。眾所周知,對於單反而言,所謂的更換鏡頭只是換鏡頭,CMOS都是一樣的。但對手機來說,多攝像頭的每一顆原先都是不同的CMOS,切換焦端畫質也完全不一樣。不過也有個別廠商實現了突破,比如說去年剛推出的iPhone11 Pro Max就使用了三顆1200萬的攝像頭,同樣的CMOS可以減少鏡頭切換的差異。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那麼,如果在手機背部全部堆滿攝像頭可不可以獲得更出色的拍照體驗呢?答案恐怕難以令人滿意。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一大堆攝像頭放到一起很可能達不到預估的水準。也就是說,廠商可以在機身背面堆滿攝像頭,但實際起到作用的就還是那麼幾個,長焦、中焦、主攝、廣角……

其實曾經摩托羅拉也給出過一個不錯的思路,就是以模塊化的方式來解決手機拍照問題,只不過由於價格以及影響力等方面因素,摩托羅拉這個思路最後沒有得以延續下來。

另外一方面,對於整個行業發展而言,攝像頭一個個疊加並非是壞事,之前不是沒有廠商打算一步到位。此前,LG曾經曝光了一個擁有16顆攝像頭的手機外觀設計專利,不過等待良久依舊沒有推出實機。畢竟手機攝像頭只靠硬件疊加誰都可以,但是如果要涉及到後期的調校以及優化,光靠硬件是遠遠不過的。

比如說,索尼自己生產手機攝像頭,但推出的手機拍照效果卻沒有成為行業標杆。究其原因,其很大程度在於,頂配的硬件卻沒有獲得頂級的軟件優化作為支撐。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而如今手機行業發展還在進階當中,技術也在不斷革新,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個節點,手機拍照不排除有可能接近或者達到同級單反的水準,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這一想法想要實現可能還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手機攝像頭技術迭代背後是無止盡的競爭深淵

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由來已久,從“中華酷聯”到“華米OV”,每個時代都有一些品牌崛起,同時也有一些品牌消失,競爭過程的激烈程度早已超乎想象。

第一觀點網記者專門採訪過一名曾在中興通訊手機業務部門工作過的員工。他向我們講述了,在當時“中華酷聯”彼此血拼的年代,運營商非但沒有制止內鬥,反而在集團團單採購過程中不斷鼓勵國產手機廠商壓低價格,走低端路線以此來提升銷量進而帶動運營商們的放號量。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策略在千元機市場尤為明顯。還是在2013年的下半年,各手機廠商產品線更新迭代的速度一度“令人髮指”,在下半年幾乎到了一個月一更新的地步。當時國產手機廠商為了壓低成本,普遍都選擇聯發科芯片。而為了應付運營商集團給出的指標,大家彼此間的競爭幾乎圍繞的是屏幕大小之爭。當時的情況是,只要一家廠商推出了全新尺寸的產品,其它廠商都會紛紛效仿。而從4英寸到5英寸,幾乎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產品迭代。

時隔數年,手機廠商之間的比拼依然延續了下來,而具體表現也從屏幕過渡到了攝像頭。前段時間,紅米與榮耀在微博上的“互懟”,也說明了當前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大家其實都是有的放矢。只不過現如今的競爭,再也不能單純靠簡單升級配置來比拼,而是需要更為高明的營銷手段。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總而言之,隨著全面屏設計的進階,單靠屏幕尺寸想要拉開彼此間的差距做法早已過時。而手機拍照市場一直作為剛需所存在,所以,不管是手機攝像頭還是算法的比拼,現在早已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寫在最後

其實目前佔據國內主要市場份額的“四大天王”,都曾經歷過不斷的摸索階段。華為早先比較注重的是品牌形象,想靠品牌溢價帶動市佔率,但在成功打造徠卡定製鏡頭之後才逐漸坐穩“一哥”的寶座;而小米起先靠的是性價比起家,但也在近幾年成功轉型,包括收購美圖手機等等操作上,都體現出了小米內部對手機拍照的重視程度;至於藍綠廠早先更是嘗試過很多方向,尤其是綠廠早先在快充領域大放異彩,一度遮掩了其在手機拍照領域的亮點。而近幾年,這兩家也是在不斷髮力,各種美顏、夜拍功能不斷完善,繼續投年輕消費者所好。

華為P40五攝曝光,手機攝像頭多寡競爭為何熱度持續不減?

早在去年的五月份,互聯網業內知名人士賈敬華曾發文針對“6400萬手機攝像頭誕生”一事做過點評,賈老師認為“基於4800萬像素攝像頭的生態還沒成熟。但6400萬像素攝像頭肯定會掀起一場普及風暴,屆時,手機拍照也將進入惡性競爭時代。”而如今結合紅米與榮耀之間不斷升級的鬧劇,以及華為、三星曝光的五攝新機來看,真是一語中的。

由此可見,手機拍照進入“惡性競爭時代”只是早晚的問題,只要手機拍照市場依然存在,廠商們之間的爭鬥就不會停歇。大家對此有什麼好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