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些耕地都荒廢好多年了,該怎麼處理?

生態養殖優質三農


農村耕地荒廢是一種資源浪費,我們怎麼把荒地利用起來讓他更有價值。

一要看荒地是什麼樣的地如果是山坡地可以種樹,種果樹養雞,荒地草多可以養牛羊。

二是平地可以做樹苗盆栽,種菜,養鴨養鵝都可以的,如水源方便挖土也可以做水產養殖。

以前種地賺不到錢都出去打工就把地都荒費了,現在有了電商農產品不愁銷路,土地也值錢我要珍惜它,農村會有更好的發展。


目吉用


這個問題問得好!

我是親身經歷過,目前也在做生態農業這一塊。我是2019年8月份回鄉下,看著一片片荒廢的農田,聽老一代人說,以前是良田,種水稻畝產達1千斤以上。這塊地一荒就達16年之久,滿地雜草雜樹,田基都分不開了。受廣西興安朋友的影響,之前偶爾去參觀他們的農業,他們種植葡萄達20年之久,有一定的技術經驗。所以,我也投入農業這塊,也了圓了多年的夢想,在城市呆久了,感覺喧鬧,想回歸田園生活。

首先,我找村長出面,挨家挨戶去登門拜訪,歷經2個月時間,終於說服了村民,流轉了38畝土地,簽約15年。前期開發出20畝地,種了10畝陽光玫瑰,10畝夏黑,除了工作棚,園路之外,還有10畝左右,準備用來育葡萄苗。

作為新生代新農人,我秉承“以人為本”,“良心種植”的經營理念,集育苗,有機肥,技術指導,搭棚工程,收購一條龍服務,把葡萄打造成電白區一張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

我堅信,下個十年,會是農業發展的好時代!耕耘天地間,地裡出黃金!

為鄉村振興,我助力,我驕傲!





新農阿正


謝謝題主的這個問題。

最近以來,我也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家裡就有一個二十多畝的山頭,山頭邊上有鄰居們的田,以前是在耕種的,最近幾年好像都是在荒廢,因為勞動力都沒有在家裡,都出去打工了,因為沒有路到這些地方,所以別的田有人承包,而這個地方人家因為交通不方便,就放棄了。看到這麼多的田地荒廢,覺得可惜,所以我還在想,能不能回去利用起來。比如,如果在山上養個兩三千隻土雞,可以讓雞兒自己去山上田地裡尋覓食物,基本上都不需要怎麼喂糧,更不用說什麼飼料了,廣闊的地方有雞兒們的生存空間,或者順便再養十幾二十頭牛,這樣搭配起來,綜合利用起來,效果肯定會不錯的,

當然了,這個事情是我自己的一種想象,具體情況怎麼樣,還真的不知道,平時都比較忙 ,沒有時間專門回去諮詢這個事情,現在正好過年回家,可以去問問,看看能不能適合做這些事情,如果不能,也只有算了,另外再找項目。

還有一個就是,那麼好的地方,浪費了太可惜了,我還在想,如果真的養雞什麼都不可以的話,是不是可以引進一些經濟做物,比藥材什麼的,種下去就不用管理的,這樣的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方便 不要太多的人工,現在的中國,只要你有,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所以我總覺得,無任做什麼,肯定要比這樣的浪費要好的多的。謝謝


努力奮發


我們村子是這麼搞的,現在每家標配一輛15w的小車!三層小樓。我來回答!

有地不種,勞民傷財!三管齊下,黃金萬兩:

1.水底養魚

養魚可以比較合理地利用太陽能、水、土地資源,以及各綜合產業的副產品和廢棄物,為水產養殖增加飼料、肥料來源,從而為人類生產更多水產蛋白質食品。例如,利用魚池池埂及其斜坡、路邊和房前屋後的零星土地種植高產優質牧草,用魚池過多的塘泥作肥料,池塘肥水灌溉,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將過多的塘泥——魚池唯一的廢棄物、肥水中的營養以及太陽能轉化成魚類能直接使用的牧草營養。長江流域每公頃魚池的塘泥可為1公頃飼料地提供足夠的肥料,每公頃飼料地可生產22.5萬~30萬千克黑麥草和蘇丹草,這些牧草可淨產草食性魚及其帶養出的濾、雜食性魚計12000多千克。如果靠購買小麥生產這些魚,至少需要27噸小麥。在魚、畜、禽綜合中,每頭肉豬飼養6個月,排糞尿約2000多千克,可產魚40多千克。一隻卡基康貝爾鴨(紹興鴨和荷蘭康貝爾鴨雜交)每年排糞(溼重)約50千克,採取魚鴨混養就能充分利用這些糞肥,可產魚3千克多。這種魚—畜、禽綜合,既生產了畜、禽,又將畜禽飼養的廢棄物轉化為相當可觀的魚產量。

2.水上養鴨

多年來的生產實踐表明,養鴨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養殖 業,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規模效益 和綜合效益,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養鴨的好處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3.水中荷花

荷花全身是寶。荷葉可以拿來做糯米雞,蓮子可以拿來做稀飯,也可以生吃,荷花花瓣可以拿來泡茶,做菜,有一種清香的味道,現在有地方推出荷花套餐哦。還有,荷花的根,蓮藕,可以做菜,甜點啊什麼的。

我們村子都是這麼搞得,明年估計還要整一個荷花景點。大家可以參考下


農民李尋歡


近幾年國家是大力發展農村農業,在19大上明確規定土地承包權將繼續延續30年,但農村仍然有很多一大家子人都沒有地,也有人有很多地卻被荒廢著,無人耕種。農村地廣物博,土地更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農民對於土地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懷,腳下踩著泥土會讓農民更加的踏實。秋收已經接近尾聲,這時的農村一片忙碌的景象,有的還在田裡收割水稻,有的把稻穀搬運回家,有的在翻曬穀粒,好不熱鬧,即便是這樣也比不過幾十年前農村豐收的景象,為何這樣說呢?走進農村,你會發現還有不少的耕地上長滿了雜草,看起來已經荒廢好一段時間了,土地不是農民生存的根本嗎?是什麼導致耕地的荒廢的呢?為此小編總結了一句話:老年人種不動,中年人不願種,年輕人不會種。

在過去,土地確實是農民生存的根本,家家戶戶的土地都種得滿滿當當,不落空,甚至農民還會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由此可見土地對農民的重要性,可是最近這些年卻出現了棄耕的現象,原先一直提倡退耕還林還草,為何一些農民真正退耕的時候反而讓人有危機意識呢?那是因為農民的心態變了,之前之所以會提倡退耕還林還草那是因為耕地越來越多農民樂忠於農事農耕,而現在農民棄耕並不是因為提倡,而是因為農民對於耕種沒有了動力,提不起興趣。

之前土地是農民生活的保障,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靠著種植一畝三分地是難以維持生活的,不少農民不得不尋找新方式來保障生活,好在現在賺錢的方式和渠道多種多樣,農民發現進城打工對於保障生活甚至是改變生活都要比在農村容易得多,於是進城務工成了大多數青壯年的選擇,導致農村人員流失嚴重,只有一些留守的老人和婦女兒童,這對於農村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自然而然老年人就成了農村種地的主力軍,可老年的身體素質以及行動能力不比年輕的時候,老年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種植部分耕地保障自己的口糧,中年人會種地可少有人願意去種,他們覺得在城市工作比種地更加輕鬆,而且收入更高,生活更有保障,試問這樣的情況誰會願意回到農村種地呢?而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會種地,這些都是耕地荒廢的原因。

那農村被荒廢很多年的土地,怎麼就根本沒有被收回重新分配,繼續浪費著?讓差距越拉越大。那到底為什麼會造成土地被荒廢?

一、《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說法不一

國家《土地管理法》,其中37條有規定: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者個人連續二年棄耕拋荒的,原發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

《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其中第26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甚至在承包期內也不能調整承包地(第27條)。

與此同時,《土地承包法》第13條關於“發包方權利”的條文,以及第17條關於“承包法義務”的條文,也對禁止拋荒和回收土地隻字不提。換句話說,承包法沒有寫明如果拋荒發包方有權收回土地。這就造成,《土地管理法》裡的規定,在真正實施的時候,卻很難銜接上!

因為國家兩個政策的不一致,導致在實施的時候無法圈定,再者,一個村子裡住的都是幾輩子傳下來的熟人,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更多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所以導致現在農村有的一大家子一分地也沒有,而有的人家有很多地,卻不種,就這樣荒廢著。

二、對於未來荒廢土地如何處置的預測

《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會隔幾年修改一次,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不合時宜的部分。此前制定《土地承包法》的時候,農村拋荒現象還沒有那麼嚴重,主要的立法出發點都側重於保護農民的權益,但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拋荒造成的資源閒置已經越來越嚴重,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從國家這幾年的土地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就是希望通過土地流轉盤活農村資產,土地拋荒閒置是明顯阻礙這一進程的。

可以預見,未來國家對於拋荒回收這個問題會逐漸嚴格起來,所以有地的農村朋友還是要好好的搭理自己的土地,避免造成拋荒浪費,白白損失自己的利益。誰家村子有土地荒廢的情況可以愛心提醒一下哦。









我是農村曹哥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為什麼農村會有那麼多荒廢的地!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業人員工資都是很可觀的!咱們這麼說!從打理地到收成會有幾天的誤工時間!女人還幹不了!就得上班的男人!

算了一筆帳!大多地方天氣和土地原因只能種一茬!產量高的也就是玉米!氣候土壤原因一畝地產量是400公斤~800公斤!現在的價格一斤是0.7~0.8元一斤!種子!加上化肥!打藥!除草!收成!需要的成本加上誤工工資!收不付出!還得細心打理!地多還可以!一般農戶一家也就幾畝地!所以慢慢的也就都不種了。

我認為農戶應該把地統一租出去!也可以共同出錢找人打理!有專業人士打理建成農業園!做大棚溫室!用承重力好的管材,春秋冷棚!冬季上棉被暖棚!一棚多用!種植蔬菜,反季水果!藥材等多種選擇!收成就直接從一畝地1000~2000到10000~20000!地多還解決了當地婦女就業問題,更解決了荒廢資源浪費。

謝謝[微笑]











大棚管生產設計安裝


農村有一些耕地荒廢多年,該怎麼處理?

很高興回答,農村有一些耕地荒廢多年,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在全國各地農村荒廢耕地都有,特別是山區地段,山區農村種植水稻在山坡上,沒有水源乾旱沒有收穫而荒廢多年,也只能靠平地種地有水源的地方收穫一點,現在我國經濟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提高,國家也大力支持扶持農業,荒廢耕地利用,有好多項目荒廢地利用

山坡上沒有水源可以種一些果樹,比如,種一些蘋果,或者種一些橘子,荒廢耕地還可以養雞,平一點的地方乾旱,荒廢耕地,可以挖魚塘養魚,也可以利用荒廢耕地來,養豬養雞養鴨,荒廢耕地有條件還可以修水庫,只要你勤勞,把農特產通過互聯網推銷全國各地,

好的希望以上農村耕地荒廢多年土地,種植養殖都可以利用,在此,感謝您的閱讀,和點評








攸洲正哥


農村種地會越來越少,年輕人不會去種地的,怎麼種地,種一畝地收入多少,種糧食一千五最多了吧,還要看天時,除去人工肥料子種,真的不夠家裡用,

有的人會說承包多點地塊種植,會收入多點,話雖如此,也有少部分人土地不願意給你承包,因為家庭個人種種原因不得也很無奈必須在家照顧,所以還得種地,農忙完,打點零工貼補家用,也有人外出打工,家裡土地荒廢,也沒有人種地,東一塊西一塊怎麼種。土地平原有水源還可以給家庭人員種,費用基本就送,不能荒廢,有的地方土地真不好種,送給人種都沒人種的。

也有人會說在農村搞點副業,必定少之有少,文化不高,思想也不一樣,個個都能搞起來,有大部分人不敢去做,為什麼,失敗不起,

和城裡人一樣,做老闆很少,做工人很多,能力啊,


我愛我的寶貝瑞琪


真是有點可惜了,大好的耕地荒廢了好幾年。現在我們這邊,普通的山地每畝都拿到3萬多元,至於耕地每畝那就要5、6萬元了。耕地用租的每畝低的4、5百塊(元),高的每畝租到2000多塊(元)。所以你有這些耕地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建議這樣處理:

一是積極種植糧食起來。其實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們更應該珍惜土地耕地。現在種植糧食國家還有最低保護價,而且還有糧食補貼的。種植糧食的技術和方法也越來越成熟、方便,你看我國糧食基本上都是年年大豐收的。

二是僱傭村民幫你種植糧食。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沒時間,那就花點小錢,請村裡的老農民幫你種植。至少可以不虧錢,還能保值和保護你的耕地不會被他人開荒。

三是可以簽定合同,租給別人耕耘,或者流轉入股農業企業經營。這樣你也有一筆可觀的收益。

個人意見建議僅供參考,具體如何處理,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酌情考慮。





說得好有道理


再過幾天就到一年一度的春節,原本冷清的村子慢慢熱鬧起來了,是因為長期在外務工的勞動力紛紛回家,村裡的人氣一下子高了。然而,這只是暫時的,過了春節,具體說初五之後又會恢復冷清的狀態。大多數的勞動力又紛紛返回城裡務工,如此年復一年。

大多數的勞動力走了,給整個村子留下的不僅是"冷清",還有田地的荒蕪。作為一個不隨大流,跟著外出務工大軍走,而是窩在鄉下的人來說,對農村土地的荒蕪是非常瞭解,可謂見證其荒蕪的整個過程。



◆村裡的田地由遠到近逐漸丟荒了

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到寒假就要跟隨著父母到田裡種植玉米。那個時候,田裡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犁地的,施肥的,播種的,挖坑的,各有各的忙,靠近的還一邊種地,一邊聊天,說說笑笑把地種,成為兒時珍貴的回憶。因為在家的勞動力多,人們也勤奮,村裡的田基本都種上了莊稼,甚至還有人主動開荒,把玉米種到了山腰上。

然而,現如今,大部分的勞動力過節之後,沒有等著種地,就急著回城裡務工了,剩下老人和小孩,只能放棄偏遠的田地不種,單純選擇附近的地塊耕耘。後來,小孩要到鎮上讀小學,老人也跟著去照顧,索性村子周邊的田地也丟荒了。如此一來,不少的土地長期沒有人耕種,便成為了一片荒地。

那麼,面對這些荒地,如何充分利用起來,留著豈不是太可惜了?



◆積極把土地租出去,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

丟荒的土地,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由老闆承包起來,集中發展產業。其實,我們不必刻意去處理,去擔心丟荒的土地。因為,近些年來,不少擁有專業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的個體或者企業已經把目光盯到了農村丟荒的田地上,通過連片承租,大力發展種植產業,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

就拿我們這個遠離縣城的小鎮來說吧,二級路穿插而過。以前二級路的兩旁,都是種植水稻,每當收穫的季節,那一片片金黃水稻,令人陶醉。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水稻由青椒、火龍果、青瓜、沙糖橘等經濟作物替代。此外,大山裡常年丟荒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起來,有紅糖廠進山村裡辦廠,為滿足需求,丟荒的土地全部拿來種上了甘蔗。還有種桑養蠶產業的發展,也促使丟荒的土地被栽種上了桑樹。

以上的變化,丟荒的土地被利用起來,並非是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回來了,而是外來的老闆或者企業改變的。所以,丟荒了好幾年的土地,不必擔心,總會有人發現它們的價值。



◆丟荒的土地,留著也無妨,還能恢復地力

很多人覺得,很多的田地雜草叢生,沒有人去搭理,覺得可惜,非得種植點什麼才滿意。其實,丟荒的土地留著也無妨,任它雜草叢生,不礙事。相反,田地幾年不種上莊稼,反而是一件好事。

以前,人們辛苦耕耘,年復一年,不間斷,就指著田地裡的莊稼帶來吃的。長此以往,田地的肥力是不斷下降的,而且各種病菌、害蟲不斷積累,還有施入化肥,噴灑農藥,也是對土壤產生負面影響。田地也是需要休息,以恢復地力。正好,村民外出務工了,丟荒,也就是給田地時間進行自我修復。所以,丟荒了也挺好,不必刻意處理。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有點意思的事兒】,多多給予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