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文丨木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尤其是女子,無論是現在,還是古時,精緻的豬豬女孩從沒有放棄過對美麗的追求,而看似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其次早就有了各色各樣的化妝品,化妝同樣是古代姑娘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俗話說得好“一白遮百醜”,想要變美,首先得變白。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古代女子為了擁有雪白的肌膚真是不折手斷,古代女子用的化妝品多半都含有有毒的重金屬,為了美麗,哪怕因此喪命,也是前仆後繼。

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1.0版粉底液:米粉

在《禮記·玉藻》中有記載:

“日五盥,沐稷而靧粱”

用高粱米的淘米水洗澡,用白粱米的淘米水洗臉,古人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皮膚變白,直到清朝末年,淘米水洗臉沐浴一直是民間最常見的美白手段。

此法簡單平價,不過效果一般,為了能快速有效地讓皮膚變白,古人發明了初級版“粉底液”:米粉。這裡說的米粉可不是名小吃,而是古代姑娘們往臉上擦的“粉底液”。

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北魏末年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製作米粉的方法,本來是將米粉作為食物,告訴大家怎麼做,怎麼吃的,結果因為製作出來的米粉很白,於是被當時的女性用來敷在了臉上,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原本作為食物的米粉,竟然成了炙手可熱的化妝品。

不過米粉的附著性不好,塗在臉上變幹之後就會往下掉,想象一下一個膚白貌美的女孩子,在你面前嬌羞一笑,忽然滿臉掉粉,這畫面可不太沒關。

所以初級版“粉底液”很快便被淘汰了。

2.0版粉底液:胡粉

既然米粉妝效不好,愛掉渣,那麼有沒沒一種“粉底液”,妝效又好又持久,磨皮美好自帶光澤呢?

別說,還真有——“胡粉”。

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胡粉就是將鉛磨成粉,俗稱:鉛粉。

《天工開物》中詳細的記載了鉛粉的製作方法:

凡造胡粉,每鉛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其質入丹青,則白不減。擦婦人頰,能使本色轉青。胡粉投入炭爐中,仍還熔化為鉛,所謂色盡歸皂者

成語“洗盡鉛華”洗的就是胡粉,此粉顏色非常白而且自帶光澤,擦在臉上瞬間磨皮美白,簡直是製作粉底的不二選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是鉛粉的忠實粉絲,因為遺傳問題,女王的皮膚較黑,所以她每天都會在臉上塗上一層厚厚的鉛粉,讓皮膚看起來像紙一樣白。鉛粉方便有效,哪裡想白就點哪裡,是當之無愧的國際化熱門美妝產品。

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但是鉛粉就像是一種甜蜜的毒藥,它的原材料鉛是重金屬,塗抹在皮膚上可以滲透到血液中,長期使用會讓皮膚快速衰老,變黃,枯槁,毒素淤積在人體內,可是會死人噠!

拿命在美白,難道古人不知道鉛粉有毒嗎?

《本草綱目》中有明確記載使用胡粉中了鉛毒的反應:

“能鑠人肌骨,且其性燥烈”

這很明顯大家都知道鉛粉有毒的嘛,但該製造的製造,該使用的使用,這一點中外相當一致,當真是是“要麼白,要麼死”啊~

內服外用

除了塗抹,古人還相信食物也會影響膚色。

東晉醫學家葛洪就曾將白芷、白茯、白朮、白芍藥等白色中草藥列為美白良品,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覺得食物的顏色會影響膚色,比如說美容大王大S就成自爆,從來喝咖啡,不吃醬油,為了保持白皙,堅持不吃黑色的東西。

為了變白,醫學家也是煞費苦心,不懼艱難險阻,收集各種千奇百怪的藥物,比如說“鷹屎白”,就是鷹糞便上那一點點白色的糞便。古埃及人曾將此物作為美白良方,清朝末年的慈禧太用也曾用白鴿糞、鷹屎白製作而成的化妝品擦臉,還給它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玉容散”。

擦鉛粉,塗鳥屎,吃白色食物已經夠瘋狂的了,可你知道嗎,一些姑娘甚至會直接食用砒霜來美白。砒霜與鉛粉一樣都是白色粉末,少量砒霜確實能讓皮膚呈現一種光澤感,於是乎一些追求美白的姑娘每天吃飯時就著少量砒霜,真是在拿命美白。

古代女子為了白,都擦過哪些喪心病狂的化妝品?

總結

除了各種美白“粉底液”,姑娘們的本名化妝品口紅也是有毒的,秦朝時出現了一種美麗的紅色:硃砂。古代女子將硃砂塗抹在嘴唇上來提升氣色,而硃砂是硫化汞礦物,同樣是有毒重金屬。

明朝姑娘喜歡香水,為了讓自己香香的,明朝人利用其了水銀。因為水銀在常溫下亦可以蒸發,所以古人將香料,胭脂等於水銀混合在一起,頻繁往身上塗抹,讓自己變得香香的。

清軍入關後,公主們的平均壽命不足20歲,自古紅顏多薄命,想一想也有道理,天天在臉上擦,在身上塗,還當下飯菜去吃這些有毒的物質,身體能好就怪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過在美麗的道路上,姑娘們可要愛惜自己啊。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