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菜農怎麼才能隔過批發市場,直接把新鮮蔬菜賣到終端?

回村歇歇


當前,菜農怎麼才能隔過批發市場,直接把新鮮蔬菜賣到終端?

咱們先分析下這個提問裡新鮮蔬菜到終端(這裡的終端理解為餐桌)的兩個重要環節:

一、隔過蔬菜批發市場。

就當前來說,把蔬菜隔過批發市場,還是很難做到的,當然部分蔬菜就是很少部分蔬菜能隔過批發市場,大部分蔬菜是沒法隔過批發市場的。

原因一:全國沒有一個蔬菜種植基地把所有蔬菜水果種植齊全。

就目前北方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壽光來說,壽光地區也有菜農沒有種植的蔬菜品種,或者說這個季節沒有的蔬菜品種,需要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農產品經紀人,從嶺南地區或者東北內蒙地區的蔬菜水果種植基地調到壽光,在分銷到全國各地的農貿市場去。


原因二:有很多葉類蔬菜很難通過現階段的快遞物流體系運送。

各大電商或者農村電商創業公司異口同聲在講同一個故事:去中間化,就是隔過蔬菜批發市場,直接實現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這種構想看上去很美好,想想,有了互聯網有了快遞。從地頭到餐桌這種提法聽起來很符合邏輯。

互聯網思維下的“隔過批示市場,從地頭到餐桌”的場景是這樣的:開發一個APP,把各種蔬菜上架定價,終端用戶在網上根據自己喜歡和需要下個訂單,農民直接把蔬菜按照訂單包裝送到快遞站點。

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與現實卻十萬八千里。現實情況是,一戶菜農在同一個季節最多種上幾種蔬菜,不會超過10種蔬菜。終端用戶下的訂單怎麼能滿足得了?

當前農村菜農多是一個村或者相連幾個村要種植啥品種都種啥,並不能把居民餐桌上每天需要的蔬菜品種種齊。何況還有地域只差導致的溫度溼度等等。

還有人們喜歡吃的青菜香菜油麥等葉菜是無法快遞的。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正因為這些當前人力不能扭轉,有互聯網技術使不上的客觀原因,導致到今天沒有一家C端農產品電商做成功的企業。


二、賣到終端消費者。

咱先分析下終端消費者購買習慣。一般來說,消費者吃菜是很隨機的,當前新鮮蔬菜很難做到即購既得。你想下,今天早晨從網上下了訂單要吃黃瓜西紅柿等,別說中午配送到終端用戶了,就是晚上也很難送達。用戶體驗很差。

還有一點,當前終端用戶在家庭主廚的大都是70、60、50後以前的人,這個人群對互聯網配送的農產品質量容忍度很低,怎麼能保證蔬菜的質量?

對了,你說冷鏈運送。冷鏈運輸成本有多高?大眾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得了高價?比如,用戶訂單半斤香菜,一斤菠菜,一斤油麥,二斤黃瓜,二斤西紅柿,不少了吧!先別說蔬菜價格了,配送成本有多高?


綜上所述:還有本回答沒有提到的種種困難,肯定地回答,當前新鮮蔬菜隔過批發市場,直接進入終端用戶餐桌,實現不了。最多是很小眾的一個人群,喜歡嚐鮮,從網上下幾次訂單體驗一下。起碼當前不能隔過批發市場。未來的10年後20年後也許能實現隔過市場直接到終端用戶餐桌。

純屬個人經驗分享,僅供題主參考。


邯鄲蔬菜8點行情


其實不是菜農所能改變的,主要是還需要看吃菜群眾,有一次我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家阿姨在接一個電話之後匆匆忙忙出門了,後來我問她阿姨去幹什麼了,她說去和他們在一起跳舞的阿姨去農村採摘蔬菜了,然後沒有多問,等到中午阿姨回來了帶了很多的蔬菜回來,我說阿姨你們這是買這麼多便宜嗎?,阿姨說不便宜,就和我講了很多事情原由,她們的蔬菜不是大棚,不是專業種菜的菜農的,而是普通老百姓自己家裡菜園子的,她們不管誰出去發現這樣小菜園子,就會和主要商量,以高價包下正個菜園,然後幾個阿姨採摘,主要原因他們是看中了農家肥,不用農藥的蔬菜了,所以這裡隱藏了這個問題,就是我們菜農應該,改變我們種菜方式,儘量減少我們農藥化肥使用量,打造綠色,然後在小區運行每日生鮮市場,就可以了,


肥鄉圈


其實批發市場也是一種終端,當你的供貨量遠遠大於市場需求,或者你的蔬菜已經不適合長期保存的時候那麼批發市場就是你的第一首選,不要小看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就是走量,哪怕你一斤加幾毛錢的利潤,只要你有量也是有很好的收入的。

關鍵的問題在於,如果你不想直接給別人拉到菜市場,那麼就自己往批發市場送,那樣你的利潤會更好一點,剛開始少拉,有經驗了在多拉。基本每個城市都有批發市場,不知道可以查地圖或者到網上查查資料,現在對於農產品,都是綠色通道,不收過路費,只要你拉的是蔬菜水果直接放行。拉到批發市場找市場管理辦公室辦手續,就可以私發了。

如果你想更多更好的終端,學校,政府,企業食堂也會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先想辦法聯繫他們的採購,然後具體的再談,這個還是有一定難度。

還有就是零售渠道,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網上這一塊,都可以通過他們的客服去聯繫,你像盒馬,本來生活,錢大媽,永輝超市等等吧,不管線上線下,都可以打電話也好,去他們網站或者app諮詢客服也好都可以聯繫到供貨方法或者需要什麼資質。再有也可以自己註冊做網上這一塊,對於好運輸儲存的蔬菜只要你價格合適質量好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沂蒙山華子


如果是水果的話比較好保存,所以自己到終端可能性比較強!但是你說的蔬菜的話有點麻煩了,種植蔬菜的農民種的蔬菜一般都是大批量的,品種可能也不多,直接聯繫超市銷售也不太現實,畢竟量太大超市也要不了那麼多,零售是不可能,蔬菜的保質期就最多一兩天,過了時間就賣不起價格了!沒有批發市場去中轉想要銷售完那麼多蔬菜不是那麼容易!

就按照你的問題我提個建議不知道行不行的通,因為是蔬菜保質期短,又要快速賣出,找找附近的工廠食堂,大型餐飲公司,如果他們幫忙收購的話,基本你的蔬菜直接到終端的想法實現了!大家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歡迎評論交流。






湘粵阿謝


1

菜農應該把心思用在種菜上,什麼時候種,種什麼品種,如何種,什麼岔口賺錢,風險性有多高。根據自己所處的地方的條件,自己要做什麼樣的產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基礎設施,以及種子,肥料,農藥,薄膜等各種農資如何選擇,不一定要少花錢,儘量不要被忽悠。自己家勞動力充足的情況下,並且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鄉村集市,城市的早市或者農貿市場做個零售也是可以的。但是這都是在影響自己家種菜收入的前提下,去賣菜得用車,車有損耗,要喝油,或者用電,隨便一個集市或者市場需要攤位費,還有自己的人工時間。說白了,菜農就是自己為自己打工,賺的是辛苦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2

批發商要到到地頭收貨,一樣的套路,人工,油錢,車損,去批發市場要有攤位,也得花錢,得過藥檢。去收貨面對的是菜農或者經紀人,要優質還要價格合適,一不小心就被坑,去到市場面對的是零售商,超市,蔬菜配送,單位食堂等。半夜就開始發貨,一直到天明,十來斤也得給人送了車上去。還有的要求欠著。還有損耗,還有賠錢的風險,一年到頭睡不了幾個安穩覺。

3

零售商上半夜到凌晨都有去去批發市場拿貨的,做零售不能只賣一種吧,好吧,若干樣菜,交錢,車牌號。給你送車上去。回家,你得有地方賣啊,早市,普通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管你連鎖不連鎖,趕集的,小賣部,等等都得費用。什麼人,車,油,攤位店鋪費,水電費,各執照,各種證,3117看了看996後沒說話忙活去了。

最後我問問你還要不要菜農把菜賣了終端去,賣了終端去的意義是什麼?菜農多賺錢,消費者少花錢?那麼中間這些事,需要花的錢誰來出?消費者喜歡質優價廉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大眾菜能過批發市場的藥檢然後新鮮能吃就不錯了。還要求有機,營養高,美味還不想多花錢,是不可能的,除非菜農收入提高到不用現在這種模式,消費者收入也提高,買點菜也不疼錢。不是沒有好菜,好水果,多的是。走的渠道不一樣。最後說一點,不要羨慕任何國家的農業如何如何,同等條件下,中國農民一樣很牛逼。

以上都是喝多了瞎說的……


耕耘之道


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了很多菜農多年的老問題了,很多人都想解決終端這個問題,但是呢沒有真正的幾家企業做好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今天不探討是什麼原因,我們先說說一些解決辦法僅供你參考。

第一如果說你是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種植戶,那我認為你一定要做好社交化電商,利用場景化營銷,利用個人魅力,每天分享你的蔬菜產品從種到收,整個過程讓消費者,顧客全場都能看得見,每天都要經歷分享,和消費者產生共鳴,以達到吸引消費的目的,先社交兒後的電商,不僅可以吸引粉絲,好像可以解決流量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信任問題,直接從菜農到終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第二如果你以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單位的,那你就要選擇以新零售加社交化電商,方式進行推廣銷售,現在有很多新零售大的平臺都選擇和一些合作社進行合作,從產品的到消費者,把最後一公里直接打通,繞過大型批發商,菜市場等傳統渠道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做小程序,利用社群營銷,以小區為單位,進行推廣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再加上社交化電商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我是朱軍強,歡迎大家評論點贊,關注轉發和私信我共同交流學習,謝謝!


兵頭將尾朱軍強


我有個想法說出來大家探討探討:如果有一家互聯網平臺公司,類似支付寶或者優步滴滴這種,一頭連接達到一定規模和要求的農戶,一頭連接一些小型超市,一定規模的伙食團(反正就是沒有足夠能力自己單獨組建農場採購渠道,需要通過批發超市),讓兩端自己在網絡上成交,在中間擔當一個支付擔保和促成交易的作用。。。。。。這麼說起來好像支付寶比較適合做這個事兒哈。。。。可以通過適當的抽成來盈利。


阿灰55


想繞過終端不可能的,,你可以自己做終端,幾家菜農合夥成立合作社


Wdaye


水可以南水北調,電可以東電西輸

蔬菜也可以通過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辰回村


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你讓種菜的菜農去賣菜,多大的時間成本呀,一次能賣多少呀?每天早晨採摘,還得負責賣這不有點異想天開麼,什麼身體能撐得住。還有二道販子就折騰就行了,也不要想著自己回家種植然後在賣,這個也不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