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為何不像德國學習將坦克集中起來使用,反而要取消機械化軍編制?

歷史長流水


戰爭前,蘇軍某大將把蘇軍的機械化部隊解散,分散到步兵部隊去,作為掩護步兵的火力,戰爭開始後,要重組機械化部隊需要時間,臨時組建的坦克群只能遲滯德軍的進攻。


老趙大趙趙建明


1941年6月22日, 德軍三大集團軍群兵分三路向蘇聯發起了全面的攻勢,進攻的核心是四個實力強大的裝甲集群,這種裝甲集群轄有一定數量的裝甲師和摩托化步兵師,坦克數量在800-1000輛之間,擁有很強的戰役突擊能力,德軍在戰爭初期的一系列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四個裝甲集群,它們迅速突破了蘇軍的戰術防禦地幅,並在蘇軍縱深後方持續快速推進,擊敗蘇軍的戰役預備隊,封堵前線蘇軍的退路,從而使蘇軍無法重建防線,大量蘇軍戰略、戰役兵團被德軍整建制圍殲。通過對裝甲部隊的集中使用,德軍將殲滅戰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戰爭的前六個月給予了蘇軍空前的打擊,讓蘇軍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和武器資源的損失。



事實上,早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德軍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的新型進攻戰術給予了蘇軍最高統帥部很大的震撼,他們認識到此前取消機械化軍的做法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此開始迅速的重建機械化軍,新組建的機械化軍規模更加龐大,每個機械化軍的編制坦克數量超過一千輛,理論突擊能力比德軍的裝甲集群還要強,但是在配屬機械化步兵、炮兵等支援兵種方面不如德軍裝甲集群,這影響了蘇軍新型機械化軍的獨立作戰能力。由於時間倉促,這些匆匆組建的機械化軍難以迅速形成戰鬥力,而且蘇軍高級指揮機關也缺乏對大型機械化部隊的使用經驗,結果在戰爭初期絕大多數的機械化軍都被德軍殲滅或重創。


1941年7月15日,蘇軍的最高統帥部下達了第1號訓令,決定重組機械化軍,將原先的機械化軍編制取消,取消大型機械化軍獨立作戰的戰略構想,重新組建獨立坦克旅、坦克營等小型裝甲部隊充當支援步兵的角色。這樣反常的做法,在之後一段時間的效果上來看,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蘇軍最高統帥部這麼做是根據實際情況並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這麼做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決定的:

一、蘇軍在戰爭初期缺乏有指揮大規模機械化軍獨立作戰經驗的指揮官,這是蘇軍在戰爭初期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30年代的肅反運動,使蘇軍有經驗的指揮官大部分被迫害,由於戰爭臨近而被迅速提拔起來的這一些軍官根本經不起實踐的考驗,包括後來成長為赫赫有名的統帥的羅科索夫斯基在1941年的時候,都會因為糟糕的協同作戰指揮而導致作戰的失敗。


二、在戰爭初期,蘇軍的坦克生產數量很少,這也是限制其組建大型機械化部隊的關鍵因素。戰爭的前幾個月蘇軍損失了絕大部分的坦克,這個數字高達上萬輛,這種速度的坦克損失即便是蘇聯也難以承受。加上德軍的快速推進導致蘇聯西部地區的重工業不得不進行緊急的大遷徙,這也不可避免的要降低蘇聯的坦克生產速度,在短期內蘇軍沒有能力再組建新的機械化軍了。雖然當時蘇軍已經擁有了T-34和kv-1坦克,在性能上遠超過德軍坦克,但其數量太少了,尚需要時間來提高產能,另外,數量眾多的蘇軍輕型坦克已經被證明不適合集中使用,在德軍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只適合分散投入支援步兵作戰,坦克單位編制的小型化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1941年一系列的防禦作戰表明,僅靠蘇軍步兵單位不可能阻止德軍裝甲集群的突破,前線步兵都迫切需要坦克的支援,否則無法有效遂行防禦作戰任務。相比於組建機械化軍發起戰役級的反突擊,如何抗擊德軍的進攻已經成為最迫切的任務,有限的蘇軍坦克部隊必須迅速投入到支援步兵的作戰中,加強蘇軍步兵集團軍的防禦能力。蘇軍最高統帥部已經深刻認識到,在進行任何大規模的戰役進攻嘗試前,應該首先學會如何防禦,因此取消機械化軍這樣的大型突擊單位是符合當前蘇軍戰略防禦的總體需求的。


戰略論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洛陽濤哥。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為何不向德軍學習坦克集中起來使用反而取消機械化軍編制首先來說第一。1941年6月22日。德軍出動550萬,大軍全面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蘇軍總,兵力有600萬人飛機2萬架。坦克1.5萬輛對德軍來說是蘇軍有絕對優勢的,但是從開戰的第一天蘇軍就損失了上萬輛坦克被俘了被俘了300萬人蘇軍的坦克雖然說數量龐大,但是性能非常落後。有很大一部分坦克都到了,淘汰的程度在1941年蘇德戰爭時期t34坦克。和kv1型坦克。總共只有700餘輛。而德軍一個坦克師就800餘輛。德軍一共有四個坦克師。第二。蘇軍將領在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優秀將領也不多,他們的像蘇軍的。元帥,五個只剩下兩個了,呃,四個集團軍司令只剩下一個了蘇軍的坦克指戰員也剩的不是很多,所以說蘇軍如果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有可能被集團殲滅的風險。所以蘇軍取消了,機械軍編制,把把坦克。分給各個各個師來獨立使用。好了,我得回答完畢,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跳龍門的魚


1938年9月蘇軍取消自1932年建立的機械化軍,1940年7月因德軍大型裝甲快速兵團的成功開始重建,截止1941年6月,蘇軍共組建29個機械化軍。7月15日統帥部大本營在聽取總參謀長朱可夫調查報告後發佈命令取消機械化軍編制,代之以小型的坦克師、坦克旅和獨立坦克營,配合步兵執行最為重要的反坦克任務,這是因應當時戰爭形勢迫不得已採取的措施。

蘇德戰爭爆發至7月,蘇軍動用西部各軍區原駐防的20個機械化軍外,又先後投入第5機械化軍(外貝加爾軍區)、第7機械化軍(莫斯科軍區)、第25機械化軍(哈爾科夫軍區)、第26機械化軍(北高加索軍區)、第27機械化軍(中亞軍區)參加戰鬥,但這25個機械化軍在戰爭中表現均差強人意,人員、裝備損失嚴重,未達成任何戰役、戰略性目的!像西南方面軍第4機械化軍,作為蘇軍實力最強的一個機械化軍,開戰前其擁有28098人和892輛坦克,到7月15日僅剩7174人和51輛坦克。而西南方面軍第8、9、15、19機械化軍6月26—27日的布羅迪反擊戰、西方面軍第5、7機械化軍7月6—9日的列佩利反擊戰,僅能取得消耗德軍兵力、遲滯其快速推進的極為有限成果。

1940-41年蘇軍倉促組建的機械化軍在人員、裝備、後勤保障、指揮控制上都不能實現德軍嚴密、精確基礎上的高度合成化,也就在戰爭中不可避免的付出沉重代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戰爭中學習戰爭至理名言。

第1機械化軍 切爾尼亞夫基少將 第1、3坦克師、第163摩托化師列寧格勒軍區

第2機械化軍 諾沃舍爾斯級中將 第11、16坦克師、第15摩托化師敖德薩軍區

第3機械化軍 庫爾京少將 第2、5坦克師、第84摩托化師波羅的海軍區

第4機械化軍 弗拉索夫少將 第8、32坦克師、第81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

第5機械化軍 亞歷克先科少將 第13、17坦克師、第109摩托化師外貝加爾軍區

第6機械化軍 恰茲凱萊維奇 少將第4、7坦克師、第29摩托化師西部特別軍區

第7機械化軍 維諾格拉多夫少將 第14、18坦克師、第1摩托化師莫斯科軍區

第8機械化軍 里亞貝舍夫少將 第12、34坦克師、第7摩托化師 基輔特別軍區

第9機械化軍 羅科索夫斯基少將 第20、35坦克師、第131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

第10機械化軍 拉扎列夫少將 第21、24坦克師、第198摩托化師 列寧格勒軍區

第11機械化軍 列柳申科少將 第29、第33坦克師、第204摩托化師 西部特別軍區

第12機械化軍 舍斯塔波洛夫少將 第23、28坦克師、第202摩托化師波羅的海特別軍區

第13機械化軍 阿什柳斯廷少將 第25、31坦克師、第208摩托化師 西部特別軍區

第14機械化軍 奧伯林少將 第22、30坦克師、第205摩托化師 西部特別軍區

第15機械化軍 卡爾別佐少將 第10、37坦克師、第212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

第16機械化軍 索可洛夫少將 第15、39坦克師、第240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

第17機械化軍 彼得羅夫少將 第27、36坦克師、第209摩托化師西部特別軍區

第18機械化軍 林奇尼考夫少將 第44、47坦克師、第218摩托化師 敖德薩軍區

第19機械化軍 弗克爾尼科少將 第40、43坦克師、第213摩托化師 基輔特別軍區

第20機械化軍 尼基京少將 第26、38坦克師、第210摩托化師 西部特別軍區

第21機械化軍 列柳申科少將 第42、46坦克師、第185摩托化師莫斯科軍區

第22機械化軍 岡德盧瑟夫少將 第19、41坦克師、第215摩托化師基輔特別軍區

第23機械化軍米亞斯尼科夫少將 第48、51坦克師、第220摩托化師 奧廖爾軍區

第24機械化軍 科瑞斯雅科克少將 第45、49坦克師、第216摩托化師 基輔特別軍區

第25機械化軍 克里沃申少將 第50、55坦克師、第219摩托化師哈爾科夫軍區

第26機械化軍 基裡琴科少將 第52、56坦克師、第103摩托化師北高加索軍區

第27機械化軍 彼得羅夫少將 第9、53坦克師、第221摩托化師 中亞軍區

第28機械化軍 洛維科夫少將 第6、54坦克師、第236摩托化師北高加索軍區

第30機械化軍 格羅勃沃斯基 第58、60坦克師、第239摩托化師遠東軍區


歷史扒糞機


蘇聯與納粹德國一樣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集中裝甲力量快速進行突擊敵人薄弱防禦地帶‘’的國家:納粹德國將其稱呼為‘’閃電戰‘’;蘇聯呢,美其名曰‘’大縱深理論‘’!可悲的是,納粹德軍的裝甲戰理論是在蘇德合辦的喀山坦克學校得以完善的:古德里安將軍參加1926年蘇聯的‘’西方‘’大規模合成演習,他的‘’閃電戰‘’理論設想在蘇聯的軍事演習中完善了!



最早提出這套理論的是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他是總結了蘇聯國內戰爭、蘇波戰爭的經驗教訓後,發現騎兵集團配合火炮的進攻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真正的大兵團進攻模式需要集中坦克集群突破敵人的整個戰術地幅,從而帶來戰役突破:蘇波戰爭中,斷後的蘇聯第一騎兵軍被機械化集群的波蘭軍隊消滅了一半主力!

為此,元帥及其它蘇聯軍事家們總結出了‘’大縱深理論‘’的精華:以坦克、裝甲車組成的集群突破敵人防線,戰役迂迴包抄敵人戰役機群!這就需要強力、大編制的裝甲機群持續不斷的投入戰役——蘇聯建立了機械化軍的編制用於實現這個目標!

不過,蘇軍的機械化軍編制也有缺陷:過於強調坦克的數量,其他的修理、後勤車輛、人員嚴重不足;其次,蘇聯坦克缺少電臺,戰時無法適應大規模戰場的複雜環境;蘇聯的機械化軍也缺少空軍、自行火炮、防空部隊、其他協同作戰部隊的編制;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蘇聯的大清洗。它把蘇聯富有指揮經驗、指揮能力的中高級軍官都給殺了,剩餘的中、低級軍官缺乏指揮大編制裝甲軍團的能力——懂得初級坦克戰術已經可以當排長,別提什麼坦炮協同、坦步協調了——營長提拔為師團長也不足為奇。這樣的機械化軍軍官團如何具備抗擊納粹德軍?何況,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的重工業歐洲區基本被納粹德軍佔領,蘇聯無法提供機械化軍需要的坦克數量!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紅軍的空軍被納粹德軍炸的幾近崩潰,無法對機械化軍進攻的正面進行支援——納粹德軍的空軍倒是從容攻擊蘇聯坦克集群——實現大縱深理論!

所以,蘇聯軍隊高層對機械化軍的弊端立即改進:建立大量隸屬集團軍的坦克旅,建立直接聽從統帥部指揮的坦克集團軍。減少了指揮層面的蘇軍坦克旅/集團軍級機械化兵團,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積累了豐富戰爭經驗的蘇聯軍隊在二戰後期才真正發揮了‘’大縱深理論‘’的精髓:將百萬德軍分割、包圍!


熊style


我是秋草獨尋,我來回答此問。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簡單。

這是蘇聯軍事工業不注重技術,只注重規模的原因。

1、坦克集中使用最重要的硬件條件,就是無線電系統。

1)德軍坦克裝備:在1940年時,德軍已經在每輛坦克、每架飛機甚至每個作戰單位上都配備了無線電,這使得德國的指揮官們能夠高效率地掌控他們的部隊。

德軍坦克突擊炮指揮型 Fu8發報機


相對而言,德軍坦克設計輕巧,底盤靈活,越野性能好,防震性優良。德國坦克兵甚至不用象蘇軍坦克兵一樣需要佩戴專用坦克帽,而只用佩戴輕型通迅耳機。


2)而蘇軍當時不具備作戰坦克之間無線電裝備。

在飛機方面,飛機通常中隊長才有電臺,坦克也是幾輛甚至十幾輛坦克有一輛有車載電臺,飛機間通訊靠做機動動作,坦克之間通訊靠旗語。

而且蘇軍坦克的設計空間又狹小,設計時更沒有預留車載軍用無線電通訊。

當時蘇聯的無線電通迅技術落後,批量生產規模低,無法跟上戰爭節奏。


所以,蘇軍坦克之間溝通聯繫呈現低效率,不能根據現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及時作時反映。而反之德軍坦克雖然在單個作戰坦克上不具備優勢,在坦克總體數量也處於劣勢。

但是在整體戰術上快速靈活,高度協調,這就造成了初期德軍常常橫掃蘇軍的情況。


二、基礎技術不支持蘇軍坦克集群化作戰。

一項看似不起眼的技術,其實反映的是工業底蘊與能力的巨大差距。

蘇軍註定不能象德國一樣進行高度協調的機械化作戰的戰略。那麼蘇軍取消機械化裝置的想法就很正常。



三、蘇軍情況改觀的轉折點。

這種情況直到盟軍在41年底開始大規模援助蘇聯之後,才初步實現坦克之間的通迅,但也只是在1943年之後才有所改觀,但也無法與德軍坦克集群全面抗衡。在這一點上,最明顯的就是庫爾斯克戰役,德蘇兩方的坦克損失為1500輛坦克(其中800多輛為損壞遺棄)VS 6799輛坦克(當然這裡還是有德國虎式坦克參戰的原因)。

,雖然戰爭結束後仍然沒有全面裝備蘇軍坦克。但使蘇軍對德軍坦克的劣勢中逐步縮小差距。

下圖盟軍援助數量:

上圖:1945年1月前盟軍援助蘇聯的無線電電子管零部件。

二戰時期一部軍用無線電臺大概需要六七個電子管,當時超過十個以上的很少見。那麼10074600根電子管,除以7,等於1439228。即1007.46萬根電子管在二戰那個年代可以製作140萬部電臺。

這是蘇軍無線電坦克集群化改變的開始。


結論:

戰爭就是最重要的是技術的較量,蘇聯的工業化以規模似乎處於歐洲第一,但技術的底蘊遠遠落後於德國及西歐等國。蘇聯可以通過兩個“五年計劃”把規模做到歐洲第一,但是技術卻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沒有捷徑可走!

這樣的規模在戰爭中實際上是無效規模。包括蘇軍的飛機、裝甲車等都是如此的現象。


相關資料:

《二戰史》

《二戰盟軍對蘇聯租賃法案的政策》


秋草獨尋


德國雖然不是坦克的發明國,但其實坦克的第一個使用國,有不少坦克使用的理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中所以坦克,進行坦克群的突擊。

坦克戰最厲害,最激烈的,最大的戰鬥出現在蘇聯的庫爾斯克,相當於中世紀歐洲人的決鬥

蘇聯的T-34坦克不錯,但真正的坦克的使用理論出現的並不早,坦克的使用是分散給連排中作為防馬克沁機關槍的盾牌使用,相當於打步兵是騎兵,打騎兵的是馬克沁機關槍,打馬克沁機關槍的是坦克,打坦克的是反坦克直升機,反坦克導彈,美國的A-10攻擊機。

希特勒的坦克進行集群對蘇聯發動攻擊,第一次是在蘇聯和波蘭邊境,被希特勒俘虜10萬人。

這個局面出現以後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總司令,進行莫斯科紅場閱兵,重新組織調整坦克的使用方法(朱可夫之前還是個師長,但對坦克的使用上有獨特的見解,並且與斯大林私人關係不錯),於是在庫爾斯克與希特勒的第四坦克集團進行第一次世界坦克大戰。從這次戰鬥中,朱可夫 品嚐了坦克戰勝利的喜悅。


檢檢子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大舉進攻,蘇聯軍民開始了四年殘酷的衛國戰爭。蘇聯軍民英勇奮戰,然而本來正義的一方卻在戰爭的初期損失慘重、甚至可以用“極為慘重”來形容。為何擁有進500萬紅軍戰士和巨大國防工業的蘇聯會在戰爭初期迅速被擊潰。

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恢復了一些機械化軍,但是圖哈切布斯基倡導的這種部隊,是有缺陷的,機械化軍一味地強調坦克數量,忽視偵查部隊,炮兵和航空兵的配置,而且缺少修理部隊和後勤部隊。

▲哈切夫斯基元帥

那麼這樣的機械化軍上了戰場,一是“眼瞎耳聾”,對德軍知之甚少,胡亂行動。二是空有坦克數量,沒有精確的炮擊和空襲,僅憑大量的BT-5/7,T-26,T-28和少得可憐的T-34,KV-1/2,戰果可想而知。

再說說戰爭初期蘇軍坦克部隊的另外一些問題。

1.人員:“大清洗”使得一些富有才能的軍人被抓被關被槍斃。另外一方面是戰爭臨近爆發前的大擴軍。蘇聯當時有著武裝中立的打算,通過宣佈實施普遍兵役,從39年起擴軍大約100萬。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不是把人數增加了就完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不僅是政治的延續,戰爭還是人打的。用中國的一句俗話來說“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的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戰前蘇聯大量政治軍事人才的損失,也就是所謂的“大清洗”。1936年至1938年的蘇聯肅反運動給蘇聯的政界和軍界造成了一場巨大的災難。從1919年至1935年,蘇共中央先後選出31名政治局委員,他們有20人死於政治鬥爭。1922年蘇共十一大是列寧最後一次參加的黨的代表大會,共選出26名政治委員,其中17人在肅反中被處決和流放。蘇共十七大代表1966人,其中1108人因反革命罪遭到逮捕和處決。這些代表中有80%是十月革命前或國內戰爭時期入黨的老黨員,60%是工人黨員。十七大選出的139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83人即將近三分之二被逮捕和處決。因此戰前的蘇聯政界死氣沉沉。再說軍界,第一批授銜的5個元帥,有3個被處決。他們是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和葉戈羅夫。15名集團軍司令員中被處決了13名,85名軍長中被處決了57名,159名師長中被處決了110名。如此嚴重的、駭人聽聞的窩裡鬥,必然使蘇聯紅軍喪失大量的軍事人才。在戰爭爆發前,蘇軍雖裝備不弱、總體人數眾多,但很多部隊難以成建制齊裝滿員,很多軍事主官缺乏戰鬥經驗,絕大多數戰士的軍事素質遠低於德軍。連斯大林都承認“很多指戰員認為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就可以贏得戰爭是錯誤的,很多人由於文化素質的低下影響到軍事素質的提高”。這一切影響到蘇軍整體的戰鬥水平。

結果就是:中高層,大批才能只夠當營長團長的,因為沒有被清洗到,又加上中高級軍官普遍缺乏,稀裡糊塗做了師級軍級的幹部。也許這些人中的一部分,有著過人的軍事天才,或者歷練幾年,真的可以勝任。不過突如其來的大戰,使得他們要以殘酷的方式來學習了。

基層:記得有些蘇聯將帥回憶過:大擴軍導致軍隊訓練不足,很多部隊只有連排長可以熟悉掌握坦克兵的軍事技能,其他人能把坦克開動,槍炮打響就不錯了。可以說除了少量精銳部隊,大部分坦克部隊官兵素質堪憂。

2.裝備:前面也說了,此時的蘇軍坦克部隊裝備是大量的BT-5/7,T-26,T-28和少得可憐的T-34,KV-1/2。

只有T-34,KV-1/2對德軍的三號四號坦克有優勢。

▲T-28坦克,主炮是榴彈炮,裝甲薄弱,坦克戰的表現,可想而知

還有一點:蘇軍的坦克缺乏電臺,原因有兩個,蘇聯的電臺產能,還有觀念,認為信號彈旗語喊話足夠了。

由於蘇軍在蘇芬戰爭中的慘重損失以及德軍在閃擊波蘭和西歐一系列戰役中,大編制裝甲部隊所表現出的巨大突擊力,蘇軍又於1940年7月恢復了機械化軍的編制。在1941年6月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共組建了29個機械化軍,理論上每個機械化軍總兵力要超過3.6萬人,裝備1031輛坦克,但實際上沒有一個機械化軍達到這一標準。到了到1941年12月,由於在戰爭中遭到了重大損失,機械化軍的編制又再次被取消。


鐵桿軍迷


蘇聯人不是不想把坦克集中起來,但是蘇聯已經做不到了。
德軍突襲蘇聯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


蘇軍在西部邊境的交戰中損失慘重,剩下的坦克數量已經無法支持再編組機械化軍這樣大的編制了,按照1941年蘇軍的機械化軍編制,一個機械化軍有1400輛坦克,而10月1日的時候,蘇聯對德作戰的部隊一共只剩下了2100輛坦克,這隻相當於一個半機械化軍。



蘇聯人在開戰初期,主力坦克是BT和T-26,如果保養得當,這些坦克和德國的2,3,4號坦克並非不能對抗,但是蘇軍原來的坦克中,大都缺乏保養,大部分坦克是開到半路上拋錨了,只能放棄。


蘇軍一開始就被德軍奪取了制空權,大量的坦克部隊都被德軍摧毀在路上。

德軍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進攻蘇聯,一路勢如破竹,蘇軍的損失慘重,原來蘇聯部署在西部軍區的大約20000輛坦克,連德國人打加上蘇聯人自己扔,到了1941年10月1日,蘇聯人的坦克只剩下了2100輛,而且新銳的T34和KV更少。

同時損失慘重的還有大量的人員和裝備,這種情況下,蘇聯人被迫調整軍隊的編制,把原來規模龐大的軍隊集團縮小成小編制的單位,軍這一級單位全部取消,集團軍直接指揮5-6個步兵師,而坦克部隊損失更加慘重,原來基於坦克師和摩托化師而編成機械化軍也隨之撤銷。

蘇聯人1941年的機械化軍是參照德國的裝甲軍組建,一個機械化軍包括2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師,人數約3.6萬人,坦克有1400輛,蘇聯人是計劃編組20個機械化軍,經過邊境交戰特別是幾次大的合圍戰,這些機械化軍已經是損失殆盡。而且,經過實戰發現,這些規模巨大的機械化軍指揮控制十分困難。同時,這個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的坦克了,於是,從1941年8月起,蘇聯人開始用坦克旅作為坦克部隊的主要單位。

1941年8月的坦克旅,包括3個坦克營1、1個摩步營,這些坦克旅有93輛坦克,包括7輛KV、22輛T34,64輛T-60或者T70。在這種坦克旅中,輕型坦克佔絕大多數,不過隨著蘇聯逐漸轉入戰時狀態,坦克旅中的輕型坦克逐步淘汰,T-34的數量逐步增加,到了1943年11月這個時候,蘇軍的坦克旅坦克數量穩定在65輛坦克,但是全部是T34了,並且根據這些坦克旅為基礎重新編組機械化軍,直到坦克集團軍。


有痰


答,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的坦克不可能有集群的出現,如果大規模集群的出現,只能說明它們選擇了死的很慘很快!因為坦克集群的發明創造是德國🇩🇪的專利,德國把坦克與無線電連接到一起,通過指揮協調,可以讓幾臺車一起進退,並且偵查聯絡防空等都有一個系統統一的方法。這是德國🇩🇪橫掃歐洲的法寶,蘇聯不可能在那麼短時間,有這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