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異稟,卻一生無緣皇位,多爾袞為何沒有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

歷史總探長


多爾袞雄才大略,文武全才,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最少有兩次以上的機會,可以爭奪皇位,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與皇位無緣。

讓我們一一道來:

第一次機會,努爾哈赤駕崩

1626年,努爾哈赤死了,他一死,後金馬上陷入了奪位之爭。在努爾哈赤生前,他很偏愛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他們三個都是大妃阿巴亥的兒子,屬於嫡出,而且特別喜歡多爾袞,甚至有傳言要傳位給多爾袞。

但是當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才14週歲,是努爾哈赤眾多兒子中的第十四個。上面有十三個兄長,其中長期跟隨父親努爾哈赤征戰四方、戰功赫赫、手握重兵的哥哥們,就有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等等,尤其以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等哥哥,更是擁護者眾多,父親努爾哈赤雖然偏愛多爾袞母子。但是皇太極等哥哥們實力雄厚,手握重兵,戰功赫赫,年富力強,在遊牧民族的觀念裡,有力者繼位,而不重視嫡出庶出。

所以,雄才大略、年富力強的皇太極取得了代善的極力支持,脫穎而出,繼承皇位,多爾袞就這樣與皇位擦肩而過。皇太極等大貝勒們為了政權穩定,還逼著阿巴亥(多爾袞生母)為努爾哈赤殉葬。多爾袞不僅沒得到皇位,還失去了母親。

這一次,多爾袞年紀小、實力弱,戰功少,對手(皇太極等)太強,而失去了繼位的機會。


第二次機會 皇太極駕崩

皇太極死的很突然,生前沒有留下遺詔由何人繼位,所以爭奪皇位的鬥爭馬上激化了。

多爾袞時年31歲,已經不是當初十幾歲的少年,這十幾年來,皇太極對他特意的栽培,

多爾袞四方征戰,戰功很多,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但是皇太極的眾多兒子中,尤以長子豪格實力大、戰功多,擁護者多,和多爾袞勢均力敵。

皇位之爭從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開始,多爾袞、豪格雙方各不相讓,劍拔弩張,稍不小心,就可能同室操戈,自相殘殺。大家都在尋找出路,防止內鬥引起內亂,埋葬正在興起的大清。最終,滿清貴族們決定採取第三個方案,就是多爾袞和豪格誰都不繼位,改立皇太極的其他皇子,經過反覆磋商,改立只有六歲的福臨繼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

多爾袞由於和競爭對手勢均力敵,為防止內亂,顧全了大局,又一次和皇位擦肩而過。

多爾袞和豪格,不得已雙雙放棄皇位,改立福臨,對於他們個人來說是不幸。但是對滿清朝廷是大幸,蒸蒸日上的滿清從此團結起來,一心南下入山海關,問鼎中原,開創了清朝在全中國的統治。

多爾袞當上攝政王之後,帶兵入關,消滅了李自成和南明,統一了中國。多爾袞的權勢也越來越大,從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

不僅大權獨攬,而且在禮儀排場上和皇帝一樣,一切政務,不奉順治的旨意,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就這樣,多爾袞當了沒有皇帝稱號的皇帝,過了一把皇帝癮。

1650年十一月,多爾袞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多爾袞重傷不治死了,年三十九歲。

縱觀多爾袞一生,十四五歲的時候,年紀小、實力弱,對手強,沒有繼承皇位。

三十一歲時,與競爭對手豪格實力相當,為了不自相殘殺,改立福臨,沒有繼承皇位。

以後,又做了不是皇帝的皇帝,但是僅僅39歲時的一次事故,就要了多爾袞的性命。終其一生,總是與皇位擦肩而過,終身無緣。


陳健4396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且聽我白話幾句,我認為多爾袞沒有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的原因如下

年少難以服眾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據說他最喜歡14子多爾袞。史載,努爾哈赤在眾多妃子中,最寵愛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愛屋及烏,多爾袞是他最喜愛的孩子,也就不奇怪了。為何努爾哈赤如此看重多爾袞,最後卻傳位給皇太極呢?

努爾哈赤在寧遠被袁崇煥擊敗後,一直耿耿於懷。他是一直想復仇的,而年僅15歲的多爾袞,顯然難當此任。

此時的多爾袞,還沒有上過戰場。而他的哥哥們,如代善、莽古爾泰、阿巴泰、皇太極等,都是驍勇善戰的沙場老將了。努爾哈赤戎馬一生,他深知,如果將汗位傳給多爾袞,他那幾個桀驁不馴且戰功赫赫的兄長肯定不服。多爾袞沒有戰功,政治地位較低,甚至不如阿濟格和多鐸。天命年間由努爾哈赤主持的重要集會中,幾乎見不到多爾袞的名字,由此可見,他的地位不高,也缺乏服眾的資本。

但是在皇太極暴斃而亡之後,皇太極以退為進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自己雖沒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實,等他死後,順治皇帝13歲才親政,這多爾袞的後半生也算是過了把皇帝癮吧。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因為性格最像父親,而且聰明過人,所以努爾哈赤最喜歡他。

1626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領13萬大軍,渡過遼河,向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進攻。

努爾哈赤帶領的後金軍氣勢洶洶的大有踏平寧遠城的架勢,但是招待他們的是滾木雷石、飛箭如雨,後金軍是死了一批,又上來了一批,情況十分的危險,袁崇煥下令動用早就準備好的大炮,向後金軍轟炸。炮聲響處,只見一團火🔥焰,後金軍被炸的血肉橫飛,是哭天叫地的,紛紛逃跑。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上陣督戰,集中優勢兵力攻城。袁崇煥也登上城樓瞭望塔,沉著應戰。等後金大軍衝到附近接近城牆地方,他下令炮手瞄準敵人密集的地方發炮。這樣一來,後金軍就傷亡更大,死傷無數。在陣中指揮的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不得不下令撤退了。

袁崇煥見敵人撤退,就乘機指揮寧遠城的守軍衝出城,騎兵在前大刀砍殺,步兵在後長槍刺殺,一直把努爾哈赤的軍隊擊殺到離寧遠城近四十里的地方,才得勝回城。

努爾哈赤是久攻寧遠城不下還身受重傷再加上背上的疽病發作,真是雪上加霜。不久就死去了,終年68歲。

努爾哈赤臨死前指定多爾袞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由於多爾袞年齡太小,又大敵當前。而手握重兵的皇太極又得到大多數將領們的支持,所以多爾袞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

後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想按照努爾哈赤的遺言讓自己繼位,但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勢力也非常的強大,雙方是互不相讓。最後在多爾袞的大哥代善和各位哥哥們的調結下,多爾袞和豪格都退了一步,同意立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為帝。福臨就是順治帝,多爾袞立了福臨就自任攝政王,控制了朝政。


隱者康司馬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14子,非常受寵愛,他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政治上也很出色,進京後緩解與漢人的矛盾,是一位很難得的人才,但在皇位繼承中卻屢屢敗北,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呢?

第一,對手更強大,繼承大位的皇太極,更是聰明睿智,雄才大略,他以各種計謀戰勝對手,多爾袞的母親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是皇太極登上地位的最大障礙,他以偽詔讓多爾袞母親為先帝殉葬的方法,除掉了多爾袞的母親,使皇太極順利登上帝位,也使多爾袞遠離大位。

第二,孝莊皇后的原因。多爾袞與孝莊皇后小時候青梅竹馬,後來被皇太極看中,為孝莊皇后,生子為福臨,是順治皇帝,皇太極去世後,由於順治帝還很小,多爾袞又權傾朝野,聰明的孝莊皇后為了防止多爾袞奪位和保護順治帝,跟多爾袞又修舊好,使多爾袞為其母子效力,後又成為皇叔攝政皇帝,皇父攝政皇帝,總是離皇位有一點點的距離,這不能不說明是孝莊皇后的高明之處。





孫立國


多爾袞是大清入關的功臣,也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兒子,在順治繼位的時候,做了攝政王,為什麼天賦異稟、又討努爾哈赤喜歡的多爾袞沒有繼承汗味呢?

清朝前期,是不設儲君的,等到皇帝死後,由大臣們商議,這樣的好處是,皇子貝勒都有繼承汗位的可能性,都會為國家拼命效力,同樣弊端也非常明顯,在皇帝死後容易因為汗位而發生內訌!後來,清朝的皇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使用了秘密立詔的方式來解決儲君問題!不像漢族王朝,太子之位有明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且太子之位早早就會確立!

努爾哈赤對多爾袞這個兒子確實疼愛,年紀輕輕,便將兩白旗交友多爾袞三兄弟掌管!努爾哈赤死的時候,當時有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多爾袞當時才15歲,年紀小不佔優勢,但他的母親阿巴亥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還活著!皇太極就和其他人商量後,說先皇有遺詔,讓大妃阿巴亥殉葬,逼死了多爾袞的母親,年幼的多爾袞根本爭不過他那政治智慧極強的皇太極,最後經過多方密尚商,代善退出了競爭,最終確定皇太極為汗位繼承人!

其實多爾袞還有一次爭奪帝位的機會,那就是在皇太極死後!皇太極死的時候,也沒有確立繼承人!當時爭奪皇位可能性最大的事兩個人,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掌握兩黃旗,一個是多爾袞,掌握兩白旗,第一次討論討論的時候,冷場了,沒有討論出結果;之後多爾袞考慮,如果自己強行登基,勢必遭到豪格的兩黃旗和代善的兩紅旗的反對,所以推出了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自己做了攝政王!

多爾袞內心還是很鬱悶的,兩次自己都是有資格的,但最後還是沒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小任談史


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兒子,按照長幼順序分別為:褚英、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巴布海、阿濟格、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古。在努爾哈赤的這些眾多的兒子之中,根據出身的高貴與否以及功勳的大小,較為有名的便是褚英、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幾位。

不過,儘管努爾哈赤生前最寵多爾袞,可最終繼承汗位的卻是皇太極。那麼,當時皇太極的競爭對手都有誰?他又是怎樣奪取汗位的呢?

努爾哈赤原本是有立嗣之心的,其最初的人選便是長子褚英。褚英在後金統一過程中,驍勇善戰,屢立功勳,但他與諸位弟弟不合,而且心胸狹隘,時常揚言待即位之後,要殺盡與自己不合之人,褚英的驕橫跋扈、私自結黨、詛咒努爾哈赤等一系列行為,徹底惹惱了努爾哈赤,所以被囚至禁所,不久便去世了。

圖:皇太極畫像褚英去世之後,努爾哈赤按照諸子侄的功勳業績,將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和八子皇太極封為四大貝勒,後金諸事,由四大貝勒輔政。按照年齡和資歷而言,大貝勒代善繼承汗位是順理成章的。

努爾哈赤也曾說過“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和大福晉託大阿哥照顧撫養。”這裡便涉及到女真族的收繼婚制度,新即位的大汗將自己父親的妻子和兒女收歸名下進行照顧,努爾哈赤此言,實際上便暗示了要將汗位傳與代善的意向。但是事實是代善失去了爭奪汗位的資格。原因有二:

一是代善與大福晉阿巴亥之間存在苟且之事。一般認為,努爾哈赤的庶妃代因扎揭發代善與代善與大福晉之間的私情,實際上是皇太極暗中指使的,並且當時朝中也有人證明代善與大福晉之間存在曖昧關係,努爾哈赤因此對代善意見很大。

二是代善聽信後妻讒言,虐待前妻所生之子嶽託和碩託,努爾哈赤對此十分憤怒,而且莽古爾泰也曾說諸兄弟皆怕兄嫂,因此努爾哈赤認為代善治家尚且不當,更難堪治國重任,於是廢除了代善的嗣汗地位。代善對此加以檢討,努爾哈赤保留了其大貝勒之位,但聲明不再立嗣。而是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選汗位繼承之人,這種八家共同推選的制度,是皇太極能夠繼承汗位的先決條件。

圖:大貝勒代善

在努爾哈赤諸子之中,有能力繼承汗位的除代善之外,還有第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十子德格類,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他們都是功勳卓著之人。但就具體的性格特點而言,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性格粗暴,而且其母曾因得罪努爾哈赤被賜死,這些均決定了他們沒有資格繼承汗位。

而大福晉之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人,日益成長起來,同樣成為皇太極繼位的威脅。特別是多爾袞和多鐸備受努爾哈赤喜愛。那麼多爾袞是否如影視劇所演繹的,是努爾哈赤汗位繼承人選?實際並非如此。

圖:多爾袞畫像

首先,多爾袞當時雖然立有戰功,但實際上年紀尚幼,較之成熟穩重的皇太極而言,尚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努爾哈赤已經沒有立嗣的決定了,而是如前所說要求八家共同推選;

最後,多爾袞的母親,也就是阿巴亥,曾經因為與代善有曖昧關係,努爾哈赤對她同樣有意見,並且認為阿巴亥心機頗深,唯恐其擾亂國政,所以在臨終前的遺囑中要求阿巴亥殉葬。

這樣一來,努爾哈赤實際上是斬斷了阿濟格三兄弟繼承汗位之路。因此,多爾袞的母親實際上是其繼承汗位的阻礙。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便勒令阿巴亥殉葬,為他繼承汗位掃清了障礙。

雖然皇太極確實為自己爭奪汗位進行過謀劃,包括暗中揭發代善與阿巴亥的曖昧關係,以及將阿巴亥殉葬等。但綜合看來,就當是繼承汗位的條件而言,皇太極從能力方面,也確實令諸貝勒信服,有其過人之處,所以才能在推舉汗位繼承人之時,脫穎而出。事實也證明了皇太極確實有治國之才。







這個道理很簡單,多爾袞在他老爹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太小了,只有十四周歲。儘管已經露出了一些稟賦,但終究不可能把天下大任放在一個毛頭小子身上。努爾哈赤去世時候,多爾袞身上的四位大哥,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蒙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都是個頂個的厲害,年齡,軍功,智慧,在當時的中國舞臺上都是數的著的英雄。尤其是四貝勒皇太極,比多爾袞大二十歲,正是一個人最好的年紀。而且足智多謀,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事實上,雖然皇太極去世後,諡號為“清太宗”,他完全應該獲得“祖”的稱謂。他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家。而且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在他繼位天聰汗和崇德皇帝期間,重用漢族知識分子,採取溫和的民族政策,改變過去的一些殺戮做法,緩和了遼東地區滿漢之間的矛盾。而軍事上更是雄才大略,和他的老爹相比毫不遜色。所以,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順理成章地繼位,這時候。十四歲的小兄弟多爾袞還只有看的份!


無法迴避的歷史


天賦異稟、智勇兼備、文武雙全、一生戰功赫赫,可惜還是在清朝皇權鬥爭中慘敗於皇太極之手,其母大妃阿巴亥又被四貝勒殘忍逼迫殉葬而死,他手上軍權不足、兵馬有限,故沒能成為努爾哈赤皇位繼承人,終其一生也沒能登上皇位,還最終落得一個悲慘淒涼的結局。


小龍女5505


努爾哈赤病故的時候,並沒有明確指定誰接班,另外,當時多爾袞僅僅是一個小孩子,更無法參與。


彩雲之南6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