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期進步25名,家長分享經驗:放學後15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

隨著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向其中投入的各種資源(時間、精力、金錢等等)也在逐漸增多。雖然家長嘴上說著不在乎孩子的成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看到紅彤彤的成績單時,家長的心情難免還是有些焦慮、緊張。

一個學期進步25名,家長分享經驗:放學後15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

孩子在開學後升入了五年級,而在四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老楊家的兒子成績進步了25名,直接擠進了班級的前十名裡。雖然這一個學期裡,孩子的進步一直都看在眼裡,但是看到期末的成績單,老楊還是感到非常的高興,並且對於接下來的學習思路,也更加的堅定。

在學期末的家長會上,老楊作為家長代表,分享了孩子成績進步巨大的原因以及其中用到的方法。老楊直言了自己平時與孩子之間的相處,而歸納後,主要是在孩子放學後的15分鐘內,需要陪孩子做好3件事。

一個學期進步25名,家長分享經驗:放學後15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

1、詢問學習進度

因為每天能夠6點按時下班,所以每天接送孩子放學的任務就落到了老楊身上。每天接到孩子,老楊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孩子白天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

詢問不是毫無目的,而是按照科目來讓孩子回答,一邊回憶白天的上課內容,一邊將自己還沒有弄懂的知識點進行復述,以便讓老楊能夠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學習輔導。

這樣每天例行詢問,既能減少無效的輔導時間,還能幫忙孩子梳理上課內容,有助於孩子減少知識短板及誤區。

一個學期進步25名,家長分享經驗:放學後15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

2、跟孩子一起打卡

像孩子需要完成作業一樣,老楊會跟孩子一起每天用5分鐘的時間,將需要完成的作業任務一一列舉,然後按照順序只要完成後就打上一個√。

當只要求孩子去完成打卡的時候,孩子會因為沒有陪伴或是種種原因,產生對學習的牴觸心理,所以學會與孩子一起去完成任務,既能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完成的滿足感。

一個學期進步25名,家長分享經驗:放學後15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

3、合理的作業分配時間

孩子寫作業拖沓並不是偶然現象,甚至對很多家長來說,如何讓孩子提高完成作業都是件讓人頭疼的大問題。

而老楊每次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就會拿出幾分鐘的時間,幫助孩子做好時間分配,然後設定好必須完成的時間限制,讓孩子對時間有緊迫感,然後去完成自己的作業任務,進而流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複習與學習任務。

老楊認為,抓住放學後的15分鐘,這樣看似不起眼的習慣,其實對孩子的學習以及平時學習習慣的糾正有很大幫助,而這樣堅持下去,才能一點點的改變進步,直至讓孩子自己養成自律的學習習慣。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