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光緒死後的20小時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嗎?

月光侃歷史


年僅38歲的光緒,竟然走在了74歲的慈禧前面,確實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晚清時期,清朝兩個統治者竟然間隔一天相繼離去,遭到了大家廣泛的猜疑,並且衍生出了一系列離奇的死因,但是都沒有得到證實。

當然有一點得到了考古學家的認證。

那就是光緒確實是死於毒殺,因為中砒霜之毒而死,作為一個皇帝,這樣的死法無疑是非常的可憐可悲的。

當然也因此排除了光緒自然死亡的可能。

光緒在晚清時期確實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作為名義上的天下之主,光緒確實是位高權重,並且一直處於慈禧的監禁之中,想要毒害光緒非常的困難。

能夠輕鬆達到目的,毒害光緒的人非常少,但不幸的是慈禧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可以說,慈禧就是其中嫌疑最大的人。

光緒是慈禧精心挑選出來的,血緣關係最親近的皇帝人選,但是隨著光緒逐漸長大,內心充滿著對權力的渴望,兩人越走越遠,關係逐漸的走向冰點。

而在維新變法,光緒被軟禁在瀛臺以後,兩人已經失去了重歸於好的可能。

一本日記引發的血案。

光緒被軟禁的十年裡愛好很多,其中有一個非常好的愛好就是寫日記。

不幸的是這位可憐的皇帝,就連日記本里的秘密都保守不住,被慈禧輕而易舉的知道了,光緒想要在慈禧死後報復李蓮英與袁世凱的計劃,就這樣淪為夢幻泡影。

慈溪也終於下定決心毒害光緒。

在光緒死後僅僅一天的時間裡,慈禧就安排賻儀成為繼承人,並且當了足足一天的太皇太后,終於結束了充滿罪惡的生命。

光緒就因為日記本里的秘密,非常可惜的走在了慈禧的前面,不管有什麼樣的壯志豪情都毀於一旦。


歷史公元


光緒皇帝的死和慈禧老佛爺的死,絕對不是巧合。

當時,光緒是一個37歲的年輕人,可謂是正值壯年,可是慈禧卻是一個已經半截身體睡到棺材裡的73歲老嫗,光緒卻突然死在了慈禧的前頭,慈禧在光緒死後不到24個小時也嗚呼哀哉了,這怎麼可能是一個巧合?

不過,慈禧是正常老死,光緒皇帝則是突然離奇死亡,說白了便是慈禧下的黑手,不然光緒皇帝不可能死的這麼快又這麼突然。

可是,慈禧為什麼會狠心地對叫了自己幾十年“親爸爸”的光緒皇帝下黑手呢?

慈禧權力慾很旺盛,一直不想歸政於光緒,拖了又拖,可是再怎麼拖,她到最後也不能不歸政,不然還不知道怎麼被人罵吶!

只是慈禧的歸政,實際上是有選擇性的歸政,或者說是敷衍性的歸政,最重要的軍權是她的人在拿著,政治上的權力說白了她也沒還給光緒,光緒在政治上的權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洋人自從光緒“親政”後,實際上已經開始產生了撇開慈禧,轉而扶持光緒的想法,洋人的這個想法,被慈禧視為自己在政治上的危機,一個不小心,她便很可能會被光緒從權力的高峰給拽下來,所以她也在時時刻刻警惕著光緒皇帝和洋人。

1898年,光緒在康有為的忽悠之下,試圖用一場變法作為從慈禧手中奪回皇權的突破口,在時機還沒有成熟,在準備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猝然發動了“戊戌變法”。

變法損害的是誰的利益?自然是以慈禧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團的利益,或者說是保守派的利益,他們不是不知道變法的好處是利於國家,可是變法的壞處卻是從他們身上割肉,這一點是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的。

如果光緒只是變法的話,慈禧或許樂得放手讓他變法,因為她知道即便自己不出手,光緒也會在保守派的重重阻撓之下妥協。

但是,讓慈禧沒有想到的卻是光緒竟然在康有為的忽悠下,試圖策反軍中將領發動兵變,取她的性命!

於是,慈禧選擇了出手,一出手便將光緒給打趴了,將他囚禁在了瀛臺。

慈禧當時很憤怒,一度想要廢了光緒,畢竟她想要的只是讓光緒當個傀儡皇帝,可是光緒皇帝卻想要她的命,她怎麼可能會原諒光緒?白養了幾十年!只是很可惜的是,洋人出面反對了慈禧的想法,對於洋人的反對,慈禧可不敢發作。

1898年的“戊戌政變”可以說已經讓慈禧和光緒皇帝之間的親情破裂了,這是慈禧能夠狠下心對光緒下黑手的一個原因。

1900年,慈禧突然覺得自己能夠藉助“拳亂”教訓教訓洋人,所以傻乎乎地向11國宣戰,結果被洋人打得狼狽而逃。

不過,慈禧在逃出北京之前,又對光緒幹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將光緒最寵愛的珍妃給扔到井裡去了。

對於光緒而言,淪為慈禧的“階下之囚”,徹底失去了帝王的尊嚴和權勢,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本已經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了,珍妃的存在多少還能給他一點心靈上的慰藉,夜中難眠之時還可和她訴一訴愁腸,可是慈禧殺了珍妃,這便等於是在精神上心靈上給了光緒皇帝沉重的一擊。

堂堂一個皇帝,可是別說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了,即便只是保護一個女人,他也辦不到,當時光緒的心情之低落是可想而知的,說他對慈禧沒有憎恨又怎麼可能?

所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兩個人之間的本便少得可憐的親情早已經煙消雲散了。

更何況,誰都看得出來慈禧對於權力的迷戀要勝過對親情的看重,否則的話她的親兒子同治皇帝載淳也不會年紀輕輕便抑鬱而終,她為了權力對待親生兒子尚且如此決絕,對待一個過繼過來的光緒皇帝又能好到哪去?

光緒皇帝對慈禧當有“三恨”,一是奪權之恨,二是囚禁之恨,三是奪妻之恨。

慈禧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肯定會遭到光緒的記恨,所以她在廢黜光緒失敗以後便處處防著光緒,防著光緒獲得洋人的支持並在洋人的支持下奪權,防著光緒通過收買朝中權貴的方式和她作對。

她對光緒的提防甚至已經到了魔怔的程度,德國人在和清政府簽完《辛丑條約》後指定光緒的弟弟載灃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出使德國,這一舉動也被她視為洋人試圖通過載灃去支持光緒。

這也是意料中的事,慈禧對光緒皇帝做了太多所謂的“惡事”,即便是她自己也不敢相信光緒皇帝將來會原諒她。

她在活著的時候,手裡掌控著所有的權力,自然不會害怕一個淪為了“階下之囚”的傀儡皇帝,可是,如果她死了呢?

慈禧一旦死了,權力不也一樣會回到光緒皇帝的手上?到時候誰能確定他不會秋後算賬,慈禧在百姓身上颳了幾十年的油脂,最後又將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財富帶到地底下,為的便是讓自己死後仍然能夠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她不可能冒險地去選擇相信光緒會原諒她。

所以,對於慈禧而言,最穩妥最保險的辦法便是讓光緒死在自己的前頭,讓光緒沒有任何的機會去報復自己!

慈禧在病重之時,聽說光緒皇帝在幸災樂禍,憤怒地吼了句:“我不能先爾死!”

所以,她在感覺自己已經時日不多的時候,在光緒皇帝仍然活得好好的時候,便撇開光緒皇帝指定了下一任皇帝人選——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

同時,她還任命了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當時的光緒雖然確實生了病,但是還不至於會一命嗚呼,即便他真的病重,這個時候指定皇位繼承人的事也該由他來做,慈禧這麼做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

光緒皇帝對此再氣憤也沒用,因為慈禧讓人給他送來了一碗“毒酸奶”,他喝完沒多久後便一命嗚呼了。

慈禧聽到了光緒皇帝的死訊後心中倒是鬆了一口氣,也正是送了這一口氣,讓她再也強撐不下去了,最終在光緒死後沒過24個小時她也嚥氣了。


寧糊塗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享年38歲。而在僅僅不到24小時之後,慈禧太后也在寢宮中死去,享年73歲。慈禧因為死的時候就已是七十四歲,可以說是老死的,或者正常病死的,而光緒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正當壯年為何會突然離世,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有說光緒帝是病死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是被囚禁在瀛臺,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傀儡。由於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加上光緒本來身體就不是太好。有不少人認為光緒實際上是長期患病引發了心肺衰竭,並伴隨急性感染。如果這樣的話,他的突然死亡也是可以解釋的。但是,他的死實在太巧合了,這一說法顯然說服力不強。

也有說是被毒死的。據一個給光緒帝看病的御醫這樣記載,光緒在死前,肚子疼,疼得滾來滾去的,然後臉是黑色的,而且在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的頭髮的鑑定,上面是有砒霜的。那麼究竟是誰想對光緒下手呢?

毒殺光緒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慈禧。光緒病重,慈禧並沒有好好的召集太醫為光緒治療,還先為其選擇繼承者。 當時慈禧太后下了兩道旨,第一道是:“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醇親王載灃著授為攝政王。 第二道是:“醇親王載灃之子貼黃,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貼黃”是以一種隱晦的方式來表達“儲君”的意思,可見慈禧已經為光緒安排後事了。

雖然也有說是袁世凱或李蓮英毒殺的,他倆的動機很相似,就是怕慈禧死後,光緒掌權了清算他們。但我覺得他們毒殺光緒的可能性不打。


雁城流浪僧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

100年後的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殘留頭髮的鑑定,相關機構認為光緒死於砒霜中毒,至此,光緒帝死因基本確定了。

到底是誰毒死了光緒?有人說是袁世凱,有人說是李蓮英,但大多人說是慈禧。從各種線索來看,慈禧是幕後黑手的可能最大。

問題來了,隔了一天後慈禧也死了,她是怎麼死的?是暴病而亡嗎?

什麼是“暴病而亡”?



“暴病而亡”指的是突然發病,讓人猝不及防,出乎人的預料,比如像現在的“心梗”、“腦出血”致死這一類。凡是得病許久,身子骨越來越弱,這樣的情況絕不能稱為“暴病而亡”。

無疑,慈禧並不是暴病而亡,因為慈禧患有各種慢性病,而且得病許久。

慈禧患有各種慢性病



作為一個74歲的老人,慈禧和普通的百姓差別遠沒有那麼大,各種老年病,慈禧一樣不少。

首先是眼病。由於晚年的慈禧眼睛不亮,視物不清,眼乾眼澀眼紅。於是,御醫們的方子裡,開了不少以“菊花”為主藥的方子,意思很明顯,要清目治眼疾。

除了眼疾之外,慈禧有“消渴症”(糖尿病),這病不得了,到如今都無法完全攻克和治療。由於糖尿病的存在,慈禧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據侍奉她的丫鬟傳出的消息,晚年的慈禧每天梳頭時頭髮掉得很厲害,這說明老太太腎虛是一定的。

糖尿病這個慢性病伴隨著慈禧的晚年,但“脾胃不和”則對慈禧影響重大,長期伴隨。

光緒元年(1876年)十一月,慈禧的脈案記載道:心脾不足,形體仍瘦,神虛未易安眠。此時的慈禧才41歲。這之後,光緒六年,光緒八年,都有脈案記載慈禧的“脾胃不和”……

從光緒元年開始到光緒三十二年,通過間斷的脈案,可以看出“脾胃不和”是慈禧的老病,一直沒有調理過來。脾胃不和,身體虛弱是再正常不過了。

慈禧除了以上疾病,還得過痔瘡,還有“面癱”之症。可以說,慈禧老太身子骨並不是很硬朗。到了後期,連她自己都感覺大限將至。

慈禧之死



本來身體就有腎虛體虛,脾胃不和,但在1908年夏天,慈禧又得了重度痢疾,這不得了,一時半會沒治好,稀稀拉拉好多天,整個人都拉虛弱了。

這次痢疾後,慈禧身子骨越來越弱,臟腑功能也大受影響,身子骨越來越差了。光緒帝死的那天,慈禧休息不好,精神極差,身體弱到了頂點。

據《慈禧外記》記載:西曆1908年11月15日,太后仍於6點鐘起床,處理朝政。至午時太后方飯,忽然暈去,為時尚久

這說明,光緒的死去還是讓身體本來虛弱的慈禧受了刺激,休息不好,導致身體最後繃不住了。



綜合來說,慈禧的死,不是暴病而亡,而是老病不斷地積累,是“虛弱”不斷地積累。最後,當光緒暴斃時,對慈禧衝擊很大,休息不好,導致身體最後崩潰,走了黃泉。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其實說倒了,慈禧生病很久了,一直身體不大好,而在她快死前,光緒突然暴死。

1908年,已經73歲的慈禧不僅長期被糖尿病困擾,還有輕度的中風,後來又染上了痢疾,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到11月4日過陰曆生日時,慈禧貪杯多喝了點酒,又吃了奶酪和蘋果,結果到晚上痢疾加重,腹瀉不止,高燒不退。

雖然太醫竭力救治,不過慈禧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她自知大限以至。因此逐步開始安排身後之事。不過就在慈禧死前,光緒突然暴死。在清宮檔案上說光緒在一年前就已經重病纏身,身體不大好。不過坊間還是傳說是慈禧知道自己不行了,因此下令秘密先弄死了光緒,避免自己死後光緒重新掌權。

這一說法流傳很廣,而根據這些年對光緒所存留的頭髮進行化驗,發現他頭髮裡含砷量達到了2404微克,是正常人的幾千或者上萬倍。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光緒頭髮裡砷含量這麼高,確實很可疑。

而且經過對光緒棺木、土壤、衣服的測定,發現這些地方砷含量都屬於正常,可以排除死後周圍環境滲入的可能,基本可以確認是他生前大量服食或者接觸砷化物,導致砷中毒而死。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是長期少量服用,慢性中毒,也可能是短期內大量服用。所以光緒是因為長期服毒,導致身體不好,最終死在慈禧之前,還是慈禧死前被人大量下藥毒死,這個就不好說了。另外除了慈禧之外,李蓮英等人也有殺死光緒的動機,到底誰下的手也說不準。所以是不是慈禧臨死前堵死光緒,還有待證實。


不過至少可以確認一點,慈禧的死並不突然,是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加上吃東西不節制,引發病情加重去世。倒是光緒,本來可以活的比慈禧長,但是卻因為中毒死在了慈禧前面。


不沉的經遠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突然死亡,享年38歲。而在僅僅不到24小時之後,慈禧太后也在寢宮中死去,享年73歲。

以兩人的年紀來看,慈禧太后活到70多歲,是屬於正常死亡,在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爭議。而光緒帝正值壯年,雖然他一向體弱多病,但死亡的時間剛好在慈禧前一天,這件事引起了後世不少猜測。

(慈禧太后)

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關於光緒的死,在近代歷史上,一直被學者們廣泛爭論。從總體上來看,不外乎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光緒帝是病死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從甲午戰爭中光緒力主死戰日本,再到後來他積極推動“戊戌變法”,我們都不難看出,光緒其實是一位以振興中華為理想的好皇帝。但可惜的是,光緒在政治上的主張,處處受到慈禧掣肘。“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更是被囚禁在瀛臺,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傀儡。

由於在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光緒患上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尤其是他在世的最後幾年中,光緒經常會出現心悸、厭食、失眠等症狀。

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光緒的死,實際上是長期患病引發了心肺衰竭,並伴隨急性感染。這樣的話,他的暴斃也是可以解釋的。

不過,這種說法也並不能完全說服人,畢竟光緒的死亡時間,實在是太過巧合。光憑發病一說,似乎無法解釋。

(光緒帝)

第二種說法,光緒帝被毒殺。

2008年,在光緒去世的第一百週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單位,聯合組成了“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在經過對光緒尚存的髮絲進行研究後,專家們最終確定,光緒是因三氧化二砷過量致死。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中毒。

由此可見,光緒被“毒殺”,的說法,顯然更靠譜一些。

那麼,既然證實了光緒是被毒殺的,兇手到底是誰呢?

有三個人具有重大嫌疑。

一、李蓮英。

在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齡的《瀛臺泣血記》中,記錄了宮中大太監李蓮英和光緒的一些事蹟。由於仗著慈禧的寵幸,李蓮英常常不把光緒看在眼裡。而眼下慈禧病重,李蓮英意識到,一旦慈禧死去,光緒極有可能重掌大權。這樣一來,作為慈禧心腹的李蓮英肯定難逃光緒的清洗。

為了未來能繼續過上好日子,李蓮英的確具有殺人動機。

(袁世凱舊照)

二、袁世凱。

袁世凱的殺人動機和李蓮英相似,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曾打算藉助袁世凱的力量,對慈禧進行牽制。但不曾想竟被袁世凱出賣,而這也最終使得光緒遭到囚禁。

為了防止光緒的掌權後的報復,袁世凱也有確實可能對光緒投毒。

不過,當時的袁世凱遠在河南安陽,理論上來說,很難做到遙控殺人。並且《清實錄》中的光緒是因病而亡,袁世凱也沒有機會去篡改。因此袁世凱投毒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

三、慈禧。

毒殺光緒的最大嫌疑人,當屬太后慈禧。經過“戊戌變法”一事之後,慈禧顯然已經不會再讓光緒得到重新掌權的機會了。從《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等多本史料來看,慈禧在病重之後,曾經猶豫過如何處置光緒。當時光緒在日記中寫下了“我心覺得老佛爺一定會死在我之前”這樣的話。而且,據說這話還傳到了慈禧的耳中。

因此,慈禧最終決定讓光緒死在自己前面。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並稱這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這裡的“塌喇”,就是酸奶的意思。光緒在吃掉酸奶後,便開始大喊肚子疼,面色發黑並且舌頭焦黃。不久後就死去了。

(參考資料:《崇陵傳信錄》《清稗類鈔》《診治光緒帝秘記》《瀛臺泣血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的死亡時間。

光緒死於公元1908年的11月14日,而慈禧死於公元1908年的11月15日,兩個人相隔其實不到一天,只有二十個小時。

那我們再來看看兩個人多少歲。

光緒是生於公元1871年,死於1908年,終年是三十八歲,而慈禧是1835年,死於1908年,也就是終年七十四歲,兩個人的壽命差不多是兩倍。

那我們再來看看兩個人的死因。

慈禧因為死的時候就已是七十四歲,可以說是老死的,或者正常病死的,而光緒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八,當然不可能是正常死亡的,一定是死於某種原因的,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據一個給光緒帝看病的御醫這樣記載,光緒在死前,肚子疼,疼得滾來滾去的,然後臉是黑色的,而且在公元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的頭髮的鑑定,上面是有砒霜的。

不過有學者認為,光緒帝是因為被慈禧的打壓之下,身體越來越不好,所以得急病身亡的。

有一個說法是這樣說的,光緒帝先慈禧一天死,天下的事情沒有如此之巧,外面的人都說這是李蓮英與慈禧密謀的,所以就問宮內人,但是沒有人敢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光緒帝的侍讀學士說的,他說太后身體不舒服,一直不腹洩,已經有好幾天了,有人就告訴慈禧說,光緒帝那邊聽說慈禧這樣,很開心的樣子,慈禧大怒說:我不可能比他先死的。

這個侍讀學士在清亡後,還說,清的滅亡,雖然是光緒的皇后隆裕太后,但是害死光緒的,立溥儀的,其實是慈禧。

還有一些說法是說,慈禧太后病危的時候,故意把消息傳給光緒,光緒聽了之後很開心,慈禧就認為不能先於光緒死,這樣光緒就會否定自己以前的一切。

兩人的死亡時間如此接近,而且光緒身上有砒霜,光緒被慈禧毒死的可能性很大,否則難以如此之巧,畢竟慈禧不是光緒親母,殺他也沒有什麼可顧忌的。


歷史簡單說




1908年11月14日,正值一個寒冷的冬天,傍晚時分傳出了光緒死於頤和園瀛臺的消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去世了。這難道僅僅是巧合?還是人力所為呢?

在慈禧太后嫁給咸豐皇帝不久,她的妹妹就嫁給了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的兒子同治皇帝接班。但同治皇帝19歲就去世了,無奈就讓慈禧太后妹妹的兒子來接班,這就是歷史上的光緒。

慈禧太后最開始對待光緒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打小光緒的身體就不好,尤其害怕電閃雷鳴。不管是他生病還是在雷電交加的夜裡,慈禧太后得把他抱在懷中親自照顧。

光緒皇帝長大以後,又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先結婚,然後親政。慈禧太后雖然貪權,但還是給了光緒皇帝很大的自主權。光緒皇帝一直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但當戊戌變法時,康有為假傳聖旨要求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捉拿慈禧太后。袁世凱明白,就自己那點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這個驚天計劃,就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

這時的慈禧太后快要瘋掉了,早年守寡鍛鍊了她一顆堅強的心。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慈禧太后曾希望自己的兒子同治皇帝能有所作為,但很快就落空了。

後來她又把自己的這點希望寄託在光緒皇帝身上,現在卻又誤信光緒皇帝想殺死自己的消息。對於慈禧太后來說,儘管她也心狠手辣,但她更渴望人間的天倫和溫暖。

從這時起,慈禧太后就對光緒皇帝失望了,由愛生恨。在囚禁光緒皇帝之後,慈禧太后就準備另立一個皇帝。一切都準備好了,但在大臣們的反對聲中只能暫緩行動,後來這個接班人竟然也死掉了。



慈禧太后認為這應該也是天命,每當她上朝時,就把光緒皇帝放在前邊當擺設。慈禧太后就一些國家大事,問光緒皇帝意見時,光緒皇帝都是一句話:請爸爸看著辦。不管在什麼地方,光緒皇帝都是一副階級鬥爭臉,面無表情,甚至有時還在上朝時打瞌睡。

在光緒皇帝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只有讓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慶宮,讓載灃的兒子在宮中居住準備接班,並且交代讓他擔任攝政王。



這就是慈禧太后臨終以前的政治安排,這時的慈禧太后已經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這個二百五的女人活到這一年已經74歲了,對於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已經是高齡了。死是必然的,但他痛恨光緒皇帝這個狼心狗肺的人,是一條喂不熟的狗。

一定要讓他死在自己前邊兒,這就是慈禧太后最終的政治安排。根據前些年相關專家對光緒皇帝進行的屍檢,從他的身體上遭到了很多砷元素,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死於砒霜。



那麼慈禧太后又是怎麼死的呢?當然不會是暴病身亡。要不然她也沒有時間那麼從容的做政治安排,早在此前幾年,她就有意識的栽培載灃等滿清貴族年輕人,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培養他們接班。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月經不調之症。咸豐皇帝死後,病情加重,還陸續患過喘咳、痔瘡、面風、腹瀉、腸胃不和等病症。


慈禧在70歲以後,身體開始出現日益衰弱的跡象。一位曾經陪伴慈禧的女官德齡在《贏臺泣血記》中寫道:“太后根本已沒有什麼精神來監視光緒。因為她老人家已經病了,國事的棘手,和年齡的增長,終於也使她進入了每個人所不能避免的老倦階段。最近她除掉還能進些飯食之外,一切的政事,都完全不問,每天只在宮內服藥將息。”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六月以後,慈禧已經明顯感到身體不適。九月,慈禧增加了腹瀉病,且久治不愈。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慈禧慶祝完自己的74歲大壽後,因為勞累,身體更加虛弱。清宮《內起居注》記載,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沒有政務活動。這說明慈禧的病情加重了。


到了11月13日,更是安排溥儀皇帝接班。到了14日,光緒皇帝死後,慈禧太后更是發佈詔令,把溥儀皇帝正式推到臺前,由載灃擔任攝政王。所有後事都安排停當後,11月15日慈禧太后中午飯吃的還比較豐盛,到了下午昏迷就再也沒有醒來過。


新知傳習閣


對於兩天之內先後死去了一位“臺前皇帝”和“幕後皇帝”的清王朝來說,這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國無長君,雖然及時推上一個三歲的娃娃做皇帝,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速度。

我們細細來看一下光緒,你可以說他幸運,也可以說他不幸。要不是同治皇帝駕崩的早,並且沒有留下兒子,要不是他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作為“外蕃”的光緒根本不可能登上歷史的舞臺,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號。

說他不幸,而是從一個還未記事兒的孩童就失去了自由,當了34年皇帝,從來沒有活出自我,愛妃保護不了,政令下不到臣僚,在慈禧的淫威下彷徨、抑鬱,至死都沒有閉上眼睛。

作為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的慈禧,雖說功績比不過武媚娘,但耍起狠毒的手段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光緒與慈禧的關係差到極點,而光緒又巧合的死在了慈禧前面,因此世人對光緒的死因一直存疑。

不過,經過現代考古人員對光緒崇陵的發掘,光緒屍骨中含砷量之高,完全印證了世人的諸多猜想,那就是光緒並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人灌下毒藥毒發身亡。

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我們不妨做一個排除法,當時最有作案動機,並且有能力實現的除了慈禧,也就剩下大總管李蓮英和北洋大臣袁世凱。

先說下袁世凱,他有沒有作案動機?有!有沒有作案條件?可以肯定的說,沒有!為何?袁世凱因為百日維新的時候出賣了光緒帝,光緒被囚禁後雖一言不發,但仇恨的種子早已種下,光緒可以不表態,但袁世凱不能不為自己打算,他害怕光緒掌權來個秋後算賬,於是會鋌而走險。

然而細細分析,袁世凱此時並不在廟堂,而是賦閒在家,在河南老家讀書釣魚。而且如果給皇帝進獻毒藥,這也很難辦到,因為宮中對宮外食物把控極其嚴格,會有太監試吃試毒。

並且袁世凱左右不了後繼之君,歷史上弒一君而立一君,後者必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袁世凱立不了也控制不了。

再說到李蓮英,李蓮英這個“人精”能混跡於兇險的後宮幾十年,榮寵不衰,憑的是他“媚上”的功夫,即使光緒身陷囹圄,他也從不敢怠慢,無論慈禧和光緒誰勝誰敗,他早已把命根子種在了宮裡,他誰都得罪不起。

並且光緒對他的恭敬也十分滿意,並沒有特別恨他,他壓根就沒有作案的動機。並且他也很難在沒有慈禧的授意下興風作浪。

因此,慈禧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就是殺害光緒的幕後真兇。

慈禧真的不念骨肉親情?

雖說光緒並非自己的親兒子,但從四歲就抱進宮裡,一起生活了34年,要說沒有一點感情,那就可能太冤枉慈禧了。

只能說光緒想振翅高飛,無奈碰上了慈禧這尊“如來佛”。從戊戌變法開始,母子倆就已經面和心不和,到後期慈禧徹底推倒變法,此時雙方真正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光緒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臺,每天過得生不如死。

為什麼說慈禧有作案動機?因為他不止一次想廢掉光緒甚至想殺掉他。

首先,在變法剛失敗的時候,慈禧就公然把端郡王之子養在宮中,想取光緒而代之,只不過西方列強不認可這種做法,老佛爺無可奈何這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庚子年八國侵華,慈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珍妃扔進了井裡,並且沒有想過帶光緒西逃,想讓他效仿崇禎,來一個清朝版的君王死社稷,只不過榮祿並不想背這個黑鍋,這才勉強帶上了光緒。

最後慈禧臨終前的最後一個生日,光緒皇帝換好了新裝前來賀壽,被慈禧殘忍的拒絕在門外,並且扔出一句狠話:“想讓我死在你的前面?休想!”

可以說,慈禧不但有殺害光緒的動機,更有殺害光緒的條件,當時的禮部尚書溥良曾親眼看到,小太監奉命給光緒送奶酪,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光緒駕崩的消息。溥良的曾孫就是書法大師啟功,啟功曾將“家族的秘密”公佈於世。

如何評價光緒皇帝?

都說咸豐乃是苦命天子,但比較於光緒,他最起碼還是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

而光緒,一生充當著慈禧的玩偶,雖有“中興大清”的決心,卻無力迴天。極其精明的慈禧是不會讓光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的,一旦被光緒掌權,那自己死後離清算翻案就不遠了,所以臨終前毒死光緒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如果沒有百日維新,光緒皇帝選擇隱忍不發,待到慈禧死後,自己乾坤獨掌,那勝敗真的未可知也。


小小嬴政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享年三十七歲,可謂英年早逝。第二天把持清朝權柄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也病逝,距光緒帝駕崩上不到一整日。自光緒帝死後,便流傳著慈禧毒殺清帝的說法,但一直苦無證據,且存有很大爭議,甚至清史專家之間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2008年第4期的《清史研究》上,曾發表了兩篇至關重要的文章,其中一篇為《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這是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清光緒帝死因研究)的結項報告;另一篇則是鍾裡滿的《清光緒帝砒霜中毒類型及日期考》。兩篇文章在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而且均主張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消息公佈後,曾引發巨大轟動。大家目前所見到的,贊成是慈禧毒死光緒帝的文章,幾乎都與二者有關。

然而,這並不代表這一說法在學界就獲得了廣泛認可。比如,北京大學歷史系房德鄰先生便在《“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說難以成立》一文中,對此說進行了駁斥。

房德鄰先生在文中對《報告》進行了近乎直白的抨擊,他認為該課題結項報告在實驗方法、數據採集和行文表述等方面均存在嚴重漏洞,且有明顯的為某種結論而取捨數據的嫌疑。另外,作者還根據脈案記載的光緒帝病情與慢性砒霜中毒相對比,指出光緒帝根本就不是死於慢性砒霜病毒,對鍾裡滿的文章進行了反駁。

本人並不熟悉醫療史和病理學,但就房德鄰先生的文章來看,似乎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之說確實還缺乏證據。光緒帝的龍袍、內衣和頭髮均發現有看似較高的砷含量,但這仍不能等同於光緒死於砒霜中毒。因為《報告》中確實有些地方如房德鄰先生所講的,有“漏洞”。

然而由於光緒帝死因一直備受關注,相關成果發表後很快被媒體報道,並進一步講矛頭直指慈禧太后,而且引發了公眾的強烈反響,一時間慈禧順理成章地成了幕後兇手。可是,這一結論也與傾向慈禧毒殺光緒帝的研究有較大差異,因為沒有任何一位學者在文中直接宣佈慈禧毒殺了光緒。不過,如今只要打開搜索引擎,凡是提及光緒死因,網絡上幾乎是一邊倒地認為是慈禧毒殺了光緒。

冷靜下來再看這一問題,至今卻有一個問題說不太清,那就是為何光緒帝的頭髮和衣服上砷含量會超標。這是光緒死於砒霜說的最大“證據”,然而又並非“鐵證”。事實上,慈禧在光緒病重時,身體也已經不斷衰弱。結果不成想光緒暴斃而亡,死在了前頭,而慈禧與光緒之間雖然有宿怨,但畢竟也是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感情還是有的,因而在悲痛之際也隨之病重離世,倒也說的過去。

當然,這一問題至今還是沒有定論,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判斷和認識。只是,學術界目前還沒有完全認可慈禧毒殺光緒的說法,這是需要指出的。以往閒敲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