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少生病,祕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養生說法多種多樣,說到底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總結下來,生活中養成這10個好習慣,便是保持良好體魄,遠離疾病的秘密啦!

曬太陽

10分鐘以上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寒冬裡,有些人常感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除了先天因素之外,或是陽氣缺乏、陰陽失調所致。如何養回來?最簡便的辦法就是曬太陽。

曬太陽,有講究

☛有兩個時間段比較適合曬太陽:

上午10時前,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

注意:上午10時-下午4時,尤其是中午12時-下午4時這個時間段內,不要長時間曬太陽。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太陽直射,紫外線強度大,對皮膚的傷害很大。

☛部位:

曬頭頂,調補陽氣;曬手心,促進睡眠;曬背部,調理臟腑氣血。曬完後再喝點溫開水,及時補充水分。

晚上9點

泡泡腳

冬天,泡腳不僅能緩解疲勞、幫助睡眠,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驅寒保暖的作用。泡腳的最佳時間是晚上9點左右,此時腎經氣血比較衰弱,通過泡腳,有利於溫補腎陽。

冬日泡腳,注意3點

① 水量:水要沒過腳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處為最佳。

② 水溫:40℃左右。

③ 時間:15分鐘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泡完腳後,先彆著急起身,最好平躺或者半躺3分鐘左右,以利於血液迴流心臟,預防低血壓和眩暈的發生。

常練八段錦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在養生強身領域,八段錦簡單實用、無需器械、場地易尋、老少咸宜。尤其冬日裡,戶外天寒地凍,室內練八段錦,既避風寒,又能使氣血流暢,精神日充。

飯吃7分飽

中老年人代謝能力下降,熱量消耗減少,飯不宜過多,七分飽就夠了。

如何判斷七分飽?

即胃裡還沒感覺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

注意:飽腹感有滯後性,因此吃飯時要做到細嚼慢嚥,才能察覺到這個度。

每天進食不超過6克鹽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高鹽攝入其實就是高鈉攝入。長期的高鈉飲食,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對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還會加重水鈉瀦留。

建議

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大概一個啤酒蓋的量),兒童

不要超過3克,平時應儘量減少醃製食品的食用。

下蹲5分鐘

人在下蹲的時候,心肺血流量相對充沛,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下蹲還能加大胸腔和肺的活動範圍,從而改善我們的心肺功能。

此外地,下蹲可以增強下肢的肌肉力量,可有效預防跌倒,走路時還會感到身體輕鬆,生命充滿活力。

建議:每天花5分鐘左右的時間,做做蹲一蹲的動作。

花式蹲法

乞丐蹲:

防胃病,飯後蹲效果最好。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弓步蹲:

促進臀部血液循環流通。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分腿蹲:

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長期堅持,能給你帶來好氣色。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4處凍不得

1.不凍頭

冬季頭部受凍,易致頭部血管痙攣,引起感冒、偏頭痛、血栓脫落,甚至腦梗。

建議:早晚出門,風大時別忘戴頂帽子;洗完頭要及時吹乾。

2.不凍頸

冬天落枕、頸椎病高發,多因頸部受涼引起。

建議:平時可穿高領衣服,或帶圍巾,擋風寒,幫助頸部保暖。

3.不凍肚

胃、腸道等消化器官都集中在腹部,如若腹部受凍,易誘發或加重胃腸道疾病。

建議:平時注意腹部保暖,辦公久坐時,可蓋個毛毯或揣個暖水袋,注意,暖水袋溫度不宜過高,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熱。

4.不凍腳

腳作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一旦受寒,容易引起腰腿疼痛、骨刺等問題,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概率。

建議:冬季要穿底厚、保暖性較好的鞋,腳踝部也要注意保暖。

刷牙3分鐘

刷牙時間應在3~5分鐘,才能更好地消除牙菌斑,保持口腔衛生。同時,刷牙也要掌握姿勢正確,可以點擊查看▶巴氏刷牙法。

刷牙加一步,預防口腔癌

舌苔較多的人呼氣中乙醛濃度較高,而乙醛是一種可以引發口腔癌和咽喉癌的物質。清理舌苔,令乙醛的濃度下降,有助預防上述癌症。建議平時刷牙時附帶輕刷舌苔。

2杯救命水

說到喝水,很多人就想到晨起一杯水,但其實,一天中有2個時刻,也需要提醒自己喝點水。

★洗澡前

冬天洗澡,水溫相對較高,且浴室封閉,使得室溫升高,人體出汗多,身體失水也多。若補水不及時,容易引起頭暈、暈倒,甚至心梗等危險。

建議:洗澡前喝點溫水,能補充體內水分,避免發生低血壓等狀況。

★睡前一小時

凌晨到第二天上午10 點,這個時段的血液粘稠度是最高的。若臨睡前能喝點水,可預防夜間血液黏稠度增高,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建議:睡前一小時喝100~150毫升的溫開水,既能避免水腫,也不會增加夜尿量,影響睡眠。

每天梳頭一次

想要少生病,秘訣就是從“十”數到“一”

常梳頭皮,可耳聰目明、醒腦提神,並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的功效。每天起床後,花幾分鐘時間梳梳頭。平時也可以常梳,若身邊恰巧無梳子,用手亦可。

具體做法:五指叉開成梳子樣,中指正對頭髮前部正中處,其餘四指自然放下,從頭的前部往後梳頭,先左手梳,再右手梳,兩手交替梳100次(或3分鐘)。

梳子,首選木梳、牛角梳

梳子最好選用木梳或牛角梳,齒疏而圓鈍,不起靜電。

反觀塑料梳子,與頭皮摩擦易產生靜電,對頭皮造成損傷,不宜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