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作為一個沿海城市,該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左眼睛睛


沿海城市廈門未來打造核心競爭力要看政府的決心和決策能力,不是不可能,發展得當未來海西妥妥第一城,甩開福州,坐擁臺灣福建閩南第一城,如果發展錯誤,政府不作為,那大概率被福州超越,淪為普通二線。

廈門打造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點:

1.廈門可謂是共和國的私生子,在海西各種好處都給廈門了,但是印象中廈門市小而美,清新文藝,但是說實話反過來說就是產業不全,人口少,地方小,廈門想要發展成超二線的城市,海陸空的交通已經具備條件,天生有福相,但是怎麼擴大島外的地方發展,廈門除了島內島外根本達不到二線城市,要敢於走出小島思維,讓島外成為廈門新名片,這才是關鍵,另外想發展大城市,就必須將漳州納入廈門的經濟圈,還要搞好和泉州的關係,既競爭又合作,怎麼樣讓人才聚集廈門,政府不僅要解決基礎問題,房價問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在廈門讀不了書就得回老家,沒得選。將廈門做大,這是必經之路,沒得商量的,看能力吧,能競爭過福建省內福州和泉州就不容易了。

2.產業競爭力,廈門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註定是走優質化的閩南高富帥道路,但是得需要真才實學才行,軟件行業算一個,但是缺少龍頭,杭州有阿里巴巴,深圳有華為,騰訊,珠海有格力,而廈門有什麼?缺少軟件行業現在的領頭羊,以前美圖秀秀,4399,等一批優秀互聯網公司快歇菜了,我們看到廈門政府親自去北京找羅敏,趣店總部落戶廈門,今日頭條的巨量引擎落戶廈門,這就對了,加大優質龍頭企業入駐廈門,這點廈門已經把361。,七匹狼,安踏的總部都忽悠到廈門觀音山,這點政府還是不錯的,聽說是要地給地,要錢給錢的。另外金融行業,也要發力引進企業,培育市場,不然福州的金融越來越強,廈門丟了金融就產業單一了,另外外貿也是要大力扶持,總之,行業像輕工業,高科技走,越多越好,不然就涼涼,沒產業怎麼吸附人才和企業。人來了沒工作崗位不行。

3.人才市場,廈門給人第一感覺就是一線的房價,二線的工資,這點也是讓很多年輕人想去北上廣深,福建省內越來越多去福州,和產業有關係,也跟政府力度有關,西安杭州搶人,廈門也沒什麼手段,難道給房子?這麼貴,政府給不起,產業不夠多元,人才來了就是跟政府拿錢,沒作為,而且工資水平要引導一點,雖然是市場行為,但是宣傳上不能高大上一點嗎?

4.旅遊城市,廈門旅遊也是一張名片,年年花園城市,這個要繼續保持,北京好,空氣沒廈門好,杭州也發達,有廈門小清新嗎?如果廈門既美又強又大,那強二線就是獨苗,每一個城市有廈門具備海陸空貿易條件,還四季分明,城市乾乾淨淨,經濟再搞好直接對標新加坡了,國內哪個城市能比的?





周齊銘


廈門的未來是福建省最光明的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最正確的,千萬別為了高GDP而去犧牲環境。

首先廈門的財政收入是省內最高的,這就反映出了廈門的GDP是最真實的,沒有注水,含金量最高!其次廈門的運營環境,人才儲備,文化素質,都對於泉州來說高非常多。最後,廈門的國際知名度又非常高,國內外的綜合實力排名又是省內最高,經常舉辦一些出名的洽談會,完全可以給企業提供一些好平臺。

那些說廈門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無知的人,廈門擁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沒呀!泉州就靠400億的這點財稅,怎麼支撐建設搞環境,估計連建地鐵的錢都拿不出來吧,所以GDP總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總量也高啊,他能比得過歐洲發達國家嗎?還有人說廈門GDP主要靠房地產,更加無知,廈門房地產佔GDP比例都排不進全國20名。

最最最後說一下,這幾年廈門為了保護環境汙染企業確實搬走太多,每年800多億GDP的PX被趕走了,連翔鷺石化也讓搬走了,石化產業基本都關停,沿海沿江地區城市唯一一個沒有石化支柱產業的城市,前年也開始關閉石材廠、礦山,去年連生豬、牛蛙養殖等也全部關停,不為了追求高GDP而犧牲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才是正確的!!

所以廈門要保持住,繼續走可持續發展,千萬不要為了追求高GDP而去走低端的產業和高汙染化工!!

注:(以下奉上圖表,事實勝於雄辯)










用戶5188888888


要提升競爭力,先得有大視野。廈門島內機場格局已經阻礙了大廈門的格局,只有加快把機場搬到島外,才是廈門提升競爭力的第一步。



已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高房價體現:

廈門的面積只要1700平方公里,還不到深圳的城市面積,人口數量更是隻有400萬。廈門島內面積158平方公里,最多容納100多萬人,島內格局太小。

但大家卻是拼命往裡擠,造成了房價暴漲。廈門的房價已排在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之後,曾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即便廈門經過了這一輪的下跌,但還是價格不菲。

高房價讓廈門的產業經濟無處藏身,只有3萬億經濟總量的福建,撐不起廈門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的地位。除了旅遊業發展蒸蒸日上之外,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在廈門島島的高房價作用下,島外的房價也是節節高升,價格水漲船高。島外的產業經濟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廈門要增強核心競爭力,必須從島外產業發展著手。

機場走出去是第一步,在港口優勢向高鐵樞紐和航空經濟轉移的過程中,航空優勢是廈門的唯一可以突破的環節。

通過廈門和泉州之間建設大型空港區,引進現代製造業、科技產業、高端服務業、物流產業等新興產業來打造大廈門格局,才有機會振興廈門。

打造廈門-泉州都市圈。

廈門不僅在土地面積上,還有人口數量和引進人口上的格局都太小。必須和相距70公里左右的泉州形成聯合體才有格局。

廈門要向翔安方向發展,泉州往東石、安海方向發展。最終廈門和泉州兩成一片,形成一個雙中心的都市圈,那麼廈門才會有真正的未來。


鞅論財經


其實很多人對廈門有偏見是因為它享受一線城市的資源,卻發展成二線城市的樣子,從經濟特區,到單列市,到副省級城市,到一帶一路,好像國家的每一次政策紅利廈門都在其中,所以很多人的幻想裡廈門應該是一個與北上廣深相匹敵的新一線城市。對不起,讓你失望了。

那麼廈門發展的真有那麼不堪嗎?我想未必,我用一句話形容一下廈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廈門地處海峽對岸,一直都是對臺工作的前沿陣線,基本可以說改革開放之前,整個福建省的發展都受限於此,所以福建省的起步會更晚。廈門本身屬於民營經濟更發達的地區,國有企業無非就是建發,象嶼,國貿三巨頭,而三家企業更多的從事傳統產業,並沒有一味的迎合經濟發展的新概念。

在互聯網技術行業,雖然也曾輝煌過,但隨著互聯網概念的層出不窮,互聯網+,新零售,人工智能等,廈門在一次次的產業革命下慢慢脫節。隨著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沙、重慶等內陸城市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將自己的第二總部設在了這些城市,不僅僅因為這些城市的發展趨勢明顯,吸引人才政策優勢,普遍還能接受的房價,更多是因為各互聯網巨頭在這個城市有情懷,他們要麼出生於此,要麼求學於此。反觀廈門,雖然福建企業家佔據中國新互聯網的半壁江山,可是深究其背後,多少創始人又與廈門有關係呢。所以,在互聯網的大遷移下,廈門並不具備優勢,何況它還有令人望而卻步的高房價作為留住人才的攔路虎。

廈門唯一能夠傲立群雄的優勢,可能只剩下廈門的旅遊業了,這點我不多解釋,我想很多人是沒有意見的。廈門的發展太過依賴於政策傾斜,沒有形成自己城市的產業鏈,或者說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但跟很多城市比起來,它又並不差。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來說,廈門公交體系,brt到地鐵,從上到下,滿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在從空中自行車道,到空中漫步道路的建設,滿足市民休閒娛樂的需要,特別是去年金磚會議後,廈門的街道煥然一新,更加凸顯城市的魅力。無論是夜景,綠化,旅遊等,都位列前茅。

所以不要用超一線城市的標準來衡量廈門,這對它不公平,客觀的去說,廈門發展的還可以,唯一遺憾的事在這做座城市裡工作的人,似乎幸福指數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高。


大佬愛八卦


要提升競爭力只要一招,降房價,廈門是全國甚至全球宜居城市,只要房價一降,必將吸引更多的人才,有人就會有發展!






蛻變—轉折


從泉州或漳州割個肥肉縣市來,壯大自己,同時也壓制了泉州漳州,鞏固了小廈門福建龍頭地位,擺脫了福建小三的臭名,繼續笑傲八閩唯我獨尊,高高在上。這是條捷徑,這是小廈門心心念念,圖謀已久的。


andywan11


廈門與臺灣的經濟對接政策便利放寬到與深圳香港一致,吸引臺灣投資。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把周邊區域土地人口併入廈門,放寬人才引進落戶門檻,爭取把廈門人口提升到1000萬級別人口特大城市。


零度cc


廈門作為福建省沿海重要城市最應該做的就是廈漳泉同城一體化。地鐵連接起來。資源共享。


漁47356171


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而不是隻發展自己 說難聽一點 明明是個小島而已


斷水牛大師兄


廈門那麼高的房價,怎麼可能有城市競爭力,除非房價降一半或更多才行。現在願意來廈門的外地人主要都是省內周邊的農村人口,高端人才都去北上廣深發展了,那邊的機會跟廈門比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