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一件、【元寶形金錠 】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二件、【 18k金鑲鑽元寶形翡翠吊墜 】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三件、【清末民初江西“吉安永記銀局”雙排戳五十兩元寶形銀錠一枚】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四件、【清 白玉留皮雕元寶形珮】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五件、【 財運亨通 元寶形和田玉籽料原石】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六件、【清康熙 元寶形犀角杯】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第七件、【 清 元寶形石磬】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楊士琦”楷書款、“杏城”篆書印漢民族素有禮義之邦的美譽。在禮制嚴明的古代,磬石製作而成的樂器是皇權、禮治的象徵。因而,不管是在‘樂聲盈盈、萬舞翼翼’的夏、商、周,還是在諸侯迭起的春秋戰國,乃至各朝各代,古磬都是顯尊之物。本器為舊磬,材質細膩,堅如貞玉,輕釦之,微拂之,發崢琮金石之聲,既和且平,餘音悠長,繞樑不絕,有‘煌煌乎位列聖殿,燦燦哉史載《尚書》’之氣韻。古磬之一面正中刻有篆文:金聲玉振。《孟子》記載:‘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磬之另一面刻有‘霍邱吳竹如先生用以洗耳也’,‘泗州後學楊士琦’題跋,以及‘杏城’篆書印。本磬取上乘石材,斫成元寶造型,曲線玲瓏,包漿厚重,皮殼亮麗,頂端有舊銅掛扣,可懸於紅木架座之上,是一件難得的文房書齋陳設佳物。吳廷棟(1793-1873)字彥甫,號竹如,安徽霍山人,少好宋儒之學,入官益植節厲行,蹇蹇自靖。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贊曰:‘霍邱吳竹如先生,學養完粹,道味盎然’。楊士琦,字杏城,安徽泗州人,清同治元年 (1862年)生於泗州,北洋大臣楊士驤的弟弟,袁世凱的首席智囊,官至郵傳部侍郎。清光緒三十年清政府商部接收了南洋公學,校名改為高等實業學堂,任監督(校長),提出‘講求實業,以能見諸實用為要旨,為振興中國商業造就人才’。

第八件、【清 端石紀昀銘仿古元寶形硯】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端石,包漿古穆,色紫質潤,具青花、火捺石品。長橢圓形,微拱,制橢圓形硯面,淌池式,線條勁挺,形制高古。硯額有隸書銘文曰:“此硯青花彬彩而通體魚腦,濡墨不竭,為端溪西洞中上品,誠至寶也。紀昀識。”硯背內凹,左右製為一雙長足,精工細作,一絲不苟。紀昀(1724-1805),字曉嵐,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諡號文達,常以字行,被稱為紀曉嵐。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直隸獻縣(今中國河北獻縣)人。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乾隆十九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二年後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勳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乾隆三十六年受詔校秘書。乾隆三十八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次年,又遷任吏部尚書。嘉慶十年(1805),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同年在燕京病卒,享壽八十一歲,諡文達。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第九件、【清山東“山東鹽課·李金城”雙排戳十兩元寶形銀錠一枚】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清山東“山東鹽課·李金城”雙排戳十兩元寶形銀錠一枚,重:376.8g,字戳打製清晰,原色銀光,品相上乘,近未使用品。

第十件、【康熙 五彩樊紅開光雙龍紋元寶形杯 】

十件元寶形狀的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