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藝術是相通的嗎?

微笑天使132


“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要正確理解,必須明白藝術裡面的構成。我個人認為,藝術是技術和思想的綜合,有技術沒思想是匠,有思想沒技術是純粹的學術家。藝術家必定是通過精湛的某種藝術形式的技術去表達思想。那麼這就很好理解了,在藝術的技術部分,是不相通的,你看到過學畫畫的人不學畫畫技法,學音樂然後直接變成了繪畫大師嗎?絕對不可能。但藝術的思想是相通的,藝術的思想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學的過程中的融會貫通,深刻了解了怎麼學一門藝術,那麼對其他藝術的掌握也更加快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家多才多藝;二是技術成型之後如何突破瓶頸,如何表達思想、表達情感,這也是相通的,可能音樂美術舞蹈等等都可以表達某種感情,而且技術到達一定程度必須要其他的靈感才能激活技術,讓自己的技術更有溫度和靈性,這也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外師造化”等話的一層意思。總之,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是表現比較高級的現象的,對於還在專研基本技術的藝術愛好者,還是老老實實不要分心,先專注於一樣。


東坡文創


藝術是相通的嗎?其實早已不是一個存疑的問題。中國古人很早就將“琴棋書畫”“吹拉彈唱”“詩詞歌賦”等藝術詞彙組合在一起,同時提出了“書畫同源”“歌樂同理”“詩詞一家”等藝術理論,這說明,在古代,人們就已形成了藝術是相通的認識。古今中外眾多藝術家的實例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


這裡就不從理論上探討這一問題了,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宋代大詞人蘇軾不僅是獨樹一幟的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是頂級的詞作大師,而且在書法、繪畫、文章、歌賦等多方面都卓有建樹。從文章上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從書法上講,他又在“蘇黃米蔡”之列。一個人同時兼具多項大家,一方面說明蘇軾才華橫溢,一方面也說明藝術是相通的。藝術家可以由此及彼,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藝術的多領域取得成就。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達芬奇通過繪畫,進而觸及建築設計、軍事工程設計、人體解剖原理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達利,也是以繪畫為基礎同時在雕塑、電影拍攝、工藝品製作等方面建樹頗多。達利導演的電影還獲得了西班牙國家電影大獎。

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晚年因病不能再從事繪畫了,他選擇了相對付出體力較小的剪紙藝術。由於他對繪畫的純熟,對構圖造型運用自如,很快便掌握了剪紙藝術,還創作了不少優秀的剪紙作品。

等等。像上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足以說明藝術是相通的說法是完全成立的。


燈影書畫


首先來來看這個問題,藝術裡面包含了許多東西,大的方面有繪畫、音樂、電影、雕塑等等,其中裡面又包含了大量的其他小的科目,我們在認識藝術時不能片面的去理解。因為這些種類是相互相成的,比如繪畫最常見的就是運用在電影的鏡頭手稿方面,包括電影裡的調色、服裝搭配、還有演員的妝容都和繪畫有著密切的關係。



許多知名的電影導演也都是繪畫出生,在談論電影藝術時肯定也會結合音樂在其中,而配樂除了隨著劇情起伏外還和影片中的人物情緒人物的背景配色有著密切的關聯。


中國大家所熟知的戲曲方面,人物的妝面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不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妝容,有霸氣的、有嫵媚的同時也會有其他各種人物的表達,而結合這些妝容的正是繪畫的手法,好的妝容配上好的音樂歌聲才會讓觀眾得以歡呼。



所以我們在認識藝術時千萬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包括一些專業術語也有類似相同,比如繪畫中講究的層次節奏在音樂裡面也是同樣有的。學習單個學科時儘量避免單獨的去理解學習,畫家在畫畫時很多人都會放音樂,不但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安靜,更能讓他們產生豐富的靈感,甚至有很多畫家的作畫方式就是隨時音樂節奏去表達的,這點在表現主義和抽象繪畫中時常出現。



正確的認識藝術的表達,並不斷的學習不同的藝術學科,才能讓我們更好的去創作學習,切勿過分的區分其中的不同,這樣只會把自己的創作思維框死在一個地方,喜歡藝術就放開大膽的去學習吧!


只是藝術


你好,親

個人拙見,藝術是相通的

傷痕美術畫家何多苓的連環畫《雪雁》,取材於美國作家保羅·加利科的文學作品《雪雁》

連環畫《雪雁》,充滿低沉的灰色調,傷感又憂鬱的畫面意境,敘述了一個畫家和一個少女的故事,上空盤旋的雪雁,是連接畫家和少女情感的紐帶

二戰來臨,畫家出征,揚帆而去。

最終結局,只獨留女孩在碣石上守望著遠方,海浪拍打礁石,只有上空盤旋的雪雁發出淒厲的悲鳴伴隨自己,不知畫家此時已魂歸大海。

在西方美術史上,許多畫家創作的素材,都是取材於文學作品,比如拉斐爾前派畫家米萊斯,其作品《奧菲莉亞》,取材於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哈姆雷特》

繪畫和文學是相通的,中國美術史上,也有畫家創作取材於文學作品,比如顧愷之的畫作《洛神賦圖》,取材於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

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許多山水畫家,不僅繪畫技法很嫻熟,畫品高潔,格調高雅,而且還是作詩的高手,比如元四家之一倪瓚


倪瓚的山水畫作品,平遠構圖,其作品意境蕭疏淡遠,簡淡荒寒,同時倪瓚還是一位詩人

大文豪蘇軾,宋詞作品豪放大氣,雄渾浩蕩,蘇軾還會畫畫,其作品《枯木怪石圖》頗具神韻,蘇軾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繪畫觀點,可見蘇軾注重繪畫的格調,神韻,意境,而不是形似,可見蘇軾的藝術修養很高深。

蘇軾的作品《枯木怪石圖》

中國古代的宋詞,是音樂文學,由於宋詞是要唱出來,所以古代詞人作詞,特別注重音律,特別押韻,充分說明了文學和音樂是相通的·。

抽象畫家康定斯基,由於在中學時期是一位大提琴手,深知音樂的韻律,節奏,所以在繪畫創作中,點,線,面色塊的碰撞和摩擦,構成了強烈的音樂的韻律和節奏

所以,繪畫與音樂是相通的,音樂是姐姐,繪畫是妹妹,音樂的節奏,韻律,都會運用到繪畫創作中

綜上所述,藝術確實是相通的,繪畫與文學相通,繪畫與詩詞相通,詩詞與音樂相通,繪畫和音樂相通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覺得藝術是相通的嗎?


藝術狂人2


藝術絕對是相通的。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是相通的。

目前有研究出一種病症,就驗證了這一點。這種病叫通感症。

在他們感覺系統中,數字和詞語是有顏色,有形狀、質地和情緒的,他們能聽到圖像,看到聲音。

當他們聽到音樂時,他們會看到抽象的色彩和畫面;當他們看到畫面時,耳朵裡就會跳動著相應的旋律。

一個通感症患者聽約翰列儂的歌畫出的畫。


首先我們來說說繪畫和音樂。

我們仔細想想,繪畫中的色彩二字經常拿來形容音樂,“這首歌帶著悲傷的色彩”。

而音樂中的節奏經常拿來形容繪畫,“這幅山水的節奏感真好”。仔細想想還是挺神奇的,明明一個是視覺藝術一個是聽覺藝術。

牛頓做個一個不成熟的小研究,音樂中的do re mi fa so la xi對應色彩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而繪畫中用筆的輕重強弱對應音樂中的節奏。


再拿音樂和建築說。

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作曲家姆尼茲·豪普德曼

我們知道建築有三要素:功能、結構、形式。而一個音樂作品的組成也離不開三要素:節奏、和聲、旋律。而他們都是一一對應的。

巴赫音樂的起源就是“讚頌上帝的和諧聲音”,所以我們在聽巴赫的時候,尤其會聯想到那些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無限向天空延伸,努力接近上帝。



電影和戲劇作為綜合性的藝術門類更是貫通了這些藝術形式。比如剛剛重溫過的《午夜巴黎》。



當然,除了這種大家固有觀念中的藝術形式之外,數學之美也和藝術有著極大的關係。神書《GEB》《(數學家)哥德爾·(版畫家)埃舍爾·(音樂家)巴赫》,就打破了數學、繪畫和音樂之間的壁壘。

非常推薦,對打破侷限在某一領域的思維模式非常有幫助。


王介南


藝術從誕生之日開始直到現在,藝術一直都在體現其魅力與價值,人們所能知道的藝術是越來越多了,比如,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書法藝術、音樂藝術、舞蹈藝術、行為藝術,不得不讓人感慨,現如今生活處處都是藝術,藝術無處不在,那麼藝術與藝術之間是相通的嗎?

很肯定的說,藝術是相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從藝術的本質來講,不論是任何一種藝術都是來源於生活,反映生活就是藝術的本質,當然了,這概念有些廣泛,但不可否認,純粹脫離於生活的藝術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可以這麼理解,藝術的價值就是寓意生活的價值,

其次,從審美角度來講,任何藝術都離不開視覺的審美,哪怕是靠聽覺來欣賞的音樂藝術,在審美上都要講究畫面感,然而

畫面感是一種視覺效果,滿足人們的視覺效果,這是藝術的最起碼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對於音樂來講,旋律就是一種畫面,繪畫藝術自然就不用多解釋了,

再者,從創作的角度來講,我們舉個例字說明一下吧,繪畫藝術中的國畫和書法藝術,古人所講究的是“書畫同源”的藝術主張,比如用作畫之筆法作書,或者以書法筆法作畫,或者將書法題於畫幅上,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古人開創了“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綜合藝術風貌先河。綜上所述,這就是藝術相同的原因。



詩夜城主


任何可以稱之為藝術的東西或多或少有某些聯繫。有的比較明顯,有的比較隱晦。除繪畫、音樂、舞蹈以外,還有篆刻、建築、戲曲、文學、雕刻、軍事、棋類等都與書法藝術頗有通理之處。如果說西方一切藝術都是趨向音樂的動態,那麼在中國,一切藝術都與書法有不解之緣。它們有區別,又有共同之處;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在聯繫與影響中互相促進,互相借鑑。書法是中國藝術中最高級的表現形式.

例如:中國書法藝術與舞蹈雖是兩種藝術門類,但它們的審美屬性可以說是相通的。20世紀80年代,某些國內外的書法家和舞蹈家曾嘗試將書法與舞蹈合為一體,演員的舞蹈動作配合幕布背景上變幻的書法作品,編排了“墨舞”劇目,在美國和國內演出過,受到了一定的好評。舞蹈藝術的動態存在於表演過程中,而書法藝術的流動表現已經凝固在線條中,正如鄭誦先生所說:“舞蹈是動態的書法;書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撿漏藝術


藝術是藝術家運用形象思維創作出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理想。藝術領域之間的各種藝術形式是既有區別,又相互相通的聯繫。它們彼此之間,看似不相關,卻有著內在的聯繫和相通性。



藝術形式之間的相通性,是有一種藝術形式聯繫和聯想到另一種藝術形式的過程。以及在創作藝術作品中,有聯想到一種藝術形式的激發再聯繫另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



例如,1、舞蹈是動態的造型藝術,舞蹈是動態的繪畫藝術。它們如同姐妹是相通地聯繫一起。舞蹈通過繪畫藝術的描繪,表現舞蹈優美造型的藝術生命力。2、音樂、舞蹈都是表現藝術,它們都是用抽象的語言直接表達審美情感,它們是相互聯繫在一起,通過聲音、舞姿傳達給人們,使觀眾享受到了藝術魅力的形象美感。


黃智637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兩種論調截然相反、但所持理由卻相同的家長。一種家長讓孩子在學鋼琴的同時學小提琴和葫蘆絲,當老師覺得孩子學習項目太多而建議只把一件樂器學好學精一些時,家長會說“藝術是相通的,多學幾件樂器沒啥,孩子學幾件樂器用的時間並不多,有些樂器不用怎麼學就能弄得差不多了”。另一種是隻逮著一件樂器使勁學,當你建議孩子去參加其它樂器的音樂會以開開眼界時,家長會說“藝術是相通的,現在把這件樂器學好了,將來再學其它樂器,不用費力很快就學會了”。

我們平日裡經常聽到諸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藝術是相通的”這些高談闊論,你只需追問一句,他往往答不出了——比如“藝術相通在哪裡?”弄不懂沒關係,但把弄不懂的東西當作金科玉律,尤其是把它當作行動指南,就顯得可笑了。

“藝術是相通的”這句話出自哪裡,我不知道。“通”指的是什麼,筆者也不是大家,對於藝術特徵論這類宏大領域,研究甚少,但根據現實中碰到的一些情況,卻也有一些看法和思考。

那些同時學了幾件樂器(當然包括同時學習舞蹈、繪畫等其它藝術的情況)的孩子,據我在現實中觀察,基本上每樣樂器學得都不怎麼樣,只處於能搗鼓兩下的水平,要想達到自如流暢有表現力的表達——比如登上舞臺完整有感染力地露一手,基本上是不能指望的。應該說,每一樣樂器都有其特定的表現手段、艱深的技術訓練、廣闊的表現空間,哪怕是演奏家,誰也不敢輕易放話說,自己已經達到了一件樂器的表達極限,需要另起爐灶重新發明創造出一種新玩意來。一般來說,當演奏達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時,也就是對一件樂器的表現特徵和手段有一定的掌握時,這些特徵和手段可以用概括化、抽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面對鋼琴音階,一個具有良好基本功和演奏經驗的演奏者,並不需要像考級的學生一樣,死記硬背從某個音開始、從某個手指開始、從某個音開始換指等。在他們眼裡,那只是一個音階的概念,他們可以立刻從任何音、用任何指法,彈出一串流暢連貫的音階來。如果需要稍加註意或者略微費神的話,也只是這個音階並非完整的自然音階,而是有所變形或有其它方式參與而已。當他們對這個音階的表現手段在諸多作品中的不同運用有了豐富的體會時,他們心中對音階的知識和經驗,就是概括化和抽象化的,這些知識和經驗具有非常強大而方便的遷移作用,比如遷移到小提琴的聲音中去,很方便地就能理解小提琴作品中一串音階的上行,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情緒體驗,也能很方便地理解單簧管作品中一串音階的下行,作者大概是什麼意圖。如果說藝術是相通的話,這個通的基礎,一定指的是對某種藝術的學習掌握,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夠以概括化抽象化的方式來表達和實踐了。

在自己一門藝術的學習演奏都是半生不熟沒入門的狀態時,又怎麼可能去相通其它的門類呢?

對於本文開始說的第二種人,以上的分析似乎對他是合適的,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而已。以鋼琴為例,與音階同時具有遷移作用的,肯定還有半音階、琶音、和絃等很多的方面,這些東西必然是同時發展成長的,不可能把某一項單獨抽出來。就好像體育鍛煉時,胳膊、腿、心、肺的能力必然是一起提升,絕不會出現右臂一舉千斤、左腿站都站不穩的情況。既然此一件樂器中概括化抽象化的東西是一個整體的遷移,那麼鋼琴作為音樂、作為藝術之一個門類,又只是一個局部而已,局部要想達到一定高度,局部本身當然要去追求和訓練,但這個局部是在整體的全面營養跟得上的情況下,才能健康發展。就像打乒乓球,當然要去訓練揮拍那隻手的力量與耐力,可如果沒有腳法的靈活、腰部的柔韌,光去訓練手臂力量是沒用的。所以,要想在一件樂器的學習中達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向其它眾多的姊妹藝術汲取全面的營養,否則,就如同坐在椅子上只練一隻手的力量一樣,胳膊練得再粗,我們仍然不能說你是一個體質良好的人。通了一門藝術,進而會通其它藝術,只是一種可能性,而不是必然。


藝苑匠心書畫


立論:我認為藝術門類之間是相通的!

我們先來看一位這位史上最著名的“斜槓大師”---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然後我們再想想經常聽到的一些經典類比“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此說據傳綜合自歌德+黑格爾兩家之言,建築藝術和音樂藝術就此攜手而行】。還有東坡居士贊維摩詰曰“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則是把王維同志在繪畫藝術和詩歌藝術方面的造詣一道都給誇了。

從“藝術”一詞的定義【摘自某度百科,因為在wiki百科上沒找到藝術的中文詞條;-)】:“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我們可以這樣認為:

1、藝術是展示的手段,而被展示的客體是具有多個維度信息的,使用不同的藝術門類來表現不同維度層次的信息,雖然形式各有千秋,但是都被反映的課題是那隻“看不見的手”,維繫著最本質的聯繫;

2、對於客體感知的方式多樣性,決定了作為呈現手段的紛繁複雜:如繪畫、雕塑、書法等造型藝術大多牽扯視覺+觸覺;而聲樂、舞蹈、戲曲等表演藝術:視覺+聽覺;影視等綜合藝術:視覺聽覺觸覺;而我天朝的飲食藝術則更是集合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哈哈;當然,文學藝術比較特殊,更多是想象力+語言文字的遊戲。

3、我們需要注意到一個現象,隨著科技發展人們認識世界的手段不斷豐富,我們似乎可以用更綜合的手段展現事物了。然鵝,正如一個事物被表現的越具體,加上越多的描述性定語,那麼隨著“概念的暴力”攻城掠地,反而使我們日益喪失了越來越多的想象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典的文藝作品有的時候並不一定出現在物質文明很發達的時間或者地域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