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豆的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能解決中國大豆不依靠進口的現狀嗎?

三農一姐


如果把大豆的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能解決中國大豆不依靠進口的現狀嗎?答案是不能解決這一現狀的,既使前提是把大豆的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

以我們南方來說,種植大豆是沒有補貼的,大豆補貼也只是針對北方種植區而言。對於農村靠土地種植增加收入是難事,現在的農民是隨著市場,種植什麼能提高一點收入,就去學著種植。對於中國地少人多,種植主食的糧食麵積有限,更不要說只是用來生產加工植物食用油的大豆了。


我國種植的大豆產量每年都在減少,而在進口的農產品中,大豆佔了30%, 以2017年經濟數據調查,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000萬噸以上,比上年增加12%。中國的增幅佔到2017年度全球大豆進口增幅91%。而中國大豆產量也只在1000萬噸以上。進口和國內產出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也就是說,只靠我國生產出來的大豆不能夠滿足我們自已的所需。

如提主說的,提高大豆補貼,也許會刺激一部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這樣就會增加大豆種植面積,而減少其它糧食作物面積,土地面積只有那麼多,怎麼種也不能滿足需要。

就像南方有糧食補貼,農民還是減少了糧食種植,而是種植其它收入高的作物去了。一樣的道理,提高補貼,種植的各種開銷,成本也提高了,種植大豆產量低,價格也不高,農民心裡有算盤,會計算呢。


總之,目前來說,提高大豆補貼,還是不能解決中國大豆依然要進口的現狀。(個人觀點,歡迎一起分享,交流)


彝家山妮


根據我的瞭解,大豆補貼只有東北種植區有補貼,南方大豆沒有補貼,因此,南方大豆價格每年都高一點,價格在2.40元左右。如果大豆補貼提高600元一畝,肯定能鼓勵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會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但大豆種植面積擴大了,其它農作物種植面積會縮小,會影響水稻、玉米種植面積的,大豆不依賴進口了,玉米、大米會依賴進口的,同樣,水稻、玉米價格行情非理性波動的,甚至受制於人,影響糧食安全!


我國耕地面積低於世界人均水平,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勢必縮小水稻玉米種植面積。大豆依賴進口還對農業沒太大影響,如果大米、玉米依賴進口,恐怕中國人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當然,大豆種植補貼必須提高標準,才能增加農民收入,國產大豆才具有市場競爭力,才能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如果大豆補貼600元一畝,農民即使按成本價銷售,也有利可圖。在歐洲對農業都是採用高額補貼,他們的農產品才能傾銷世界各國。我們為什麼不對農業採取高額補貼措施,進行反傾銷呢?



對大豆進行高額生產補貼,不會抑制進口,也不會完全依賴國產大豆,該進口還得進口,對大豆種植進行補貼,不會影響大豆進口的。進口大豆,是企業行為,企業只會選便宜的大豆購買採購,企業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追求利潤、效益最大化,只要外國大豆價格仍然便宜,他們還會選擇進口大豆,不會選擇國產大豆的!


長江老農


我國一年只能生產約1500萬噸大豆,而我國一年則需要1億噸大豆,這個缺口太大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豆,來填補國內市場上的需要,2017年,我國就從國外進口了9500多萬噸的大豆!

鑑於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省,為了鼓勵農民多種大豆,就從今年提高了大豆種植的補貼,大豆種植補貼從2018年起,每畝補貼320元,而且已經開始了大豆補貼款的發放工作,至於2019年每畝能補貼多少,現在還沒到時候,也就說不清楚的,2019年黑龍江省的大豆補貼款,一定會超過2018年的每畝320元,至於能不能達到每畝600元,現在是不好說的,但是,從善如劉認為,我國的大豆種植補貼,每畝達到600元,一定是有可能的!

種植大豆,也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適應種植大豆的土地,大豆的產量每畝可能達到600斤到700斤,而不適應種大豆的土地,大豆的產量每畝只能在300斤到400斤,如果大豆每畝的平均產量是600斤的話,我國大豆每年缺口按1億噸計算,那得需要多少畝的土地來種大豆,這樣看來,依靠我國現有的土地條件種大豆,解決我國大豆自產自用,不依賴進口的問題,也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實現的!

即使是種植大豆每畝補貼600百元,也只能是會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但是要想解決我國大豆的自產自用,不依賴從國外進口大豆的問道,那也是不可能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我國一年只能生產約1500萬噸大豆,而我國一年則需要1億噸大豆,這個缺口太大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豆,來填補國內市場上的需要,2017年,我國就從國外進口了9500多萬噸的大豆!

鑑於這樣的情況,在我國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省,為了鼓勵農民多種大豆,就從今年提高了大豆種植的補貼,大豆種植補貼從2018年起,每畝補貼320元,而且已經開始了大豆補貼款的發放工作,至於2019年每畝能補貼多少,現在還沒到時候,也就說不清楚的,2019年黑龍江省的大豆補貼款,一定會超過2018年的每畝320元,至於能不能達到每畝600元,現在是不好說的,但是,從善如劉認為,我國的大豆種植補貼,每畝達到600元,一定是有可能的!

種植大豆,也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適應種植大豆的土地,大豆的產量每畝可能達到600斤到700斤,而不適應種大豆的土地,大豆的產量每畝只能在300斤到400斤,如果大豆每畝的平均產量是600斤的話,我國大豆每年缺口按1億噸計算,那得需要多少畝的土地來種大豆,這樣看來,依靠我國現有的土地條件種大豆,解決我國大豆自產自用,不依賴進口的問題,也是不現實的,也是難以實現的!

即使是種植大豆每畝補貼600百元,也只能是會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的,但是要想解決我國大豆的自產自用,不依賴從國外進口大豆的問道,那也是不可能的!


東北王大美


首先,個人認為即便是提高補貼,也不可能改變現狀。

1、我國生產大豆無論從產量、還是質量、還是效率成本等方面都無法和美國等出口國相比,尤其是進口大豆的價格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2、土地要求,即便是把補貼提高到600元每畝,栽培大豆的土地在哪裡?那可是將近10億畝地的土地要求,總共20億畝耕地,小麥、玉米、水稻往那裡種?

3、大豆的重要性問題,我國長期以來,以小麥、水稻為主食,大豆主要用於提取食用油、蛋白等,所以重要性不及糧食。



我國大量進口糧食和大豆、玉米等,主要原因是國內糧食的需求量大,雖然我國是世界第一糧食大國,但也是第一糧食進口大國。



作為全球出口第一的美國,人口相對於中國而言,人口少,資源豐富,可耕作土地多,產量和生產效率高,其農業補貼也遠高於我國,所以大量土地生產的糧食等,完全可滿足國內消費需要。而我國雖然是全球糧食生產大國,但是在糧食出口上,基本在全球糧食出口中,沒有排名,這也說明了,我國糧食的缺口十分大,而且大豆是我國進口的第一大作物,所以說,即便是採取更高的農業補貼大豆生產,也無法改變進口的現狀。


瓜農之友馬博士


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能!中國每年進口糧食總量達到一億噸以上!而中國的大豆產量每畝只有六十公斤!需要十六億畝土地種植大豆,而中國的總的耕地面積還不足二十億畝!

美國的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是四十億畝!

解決方案:

第一是治標:提高補貼,減少進口百分之二十!轉向巴西和俄羅斯進口大豆!

第二治本:節約洪水,保證現有耕地旱澇保收!同時,每年調運洪水三千億立方米到大西北,大華北新增旱澇保收的機械化耕地面積二十億畝,降低糧食成本,端穩鐵飯碗,每年節約資金五千億元,富民強國,抗擊美國轉基因糧食!

從大西線南水北調一千二百億立方米洪水,到大西北,包括根治黃河!從三峽工程每年攔截的一千億方洪水通過巫山大寧河連通丹江口水庫調往大華北,再把渤海灣建設成內陸淡水湖,每年節約東北洪水至少八百億立方米支援內蒙古!


綜改1


如果把大豆的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能解決我國的大豆不依靠進口的現狀嗎?



對於現在以糧食市場來看,大豆作為四大糧食作物之一,可見大豆對人類的消費的需求的地位的重要性。大豆屬於一種低沉的農作物,而且大豆的需求量特別大,在我國今年至少有1億噸的大豆需求量。這說明人類對高蛋白的農作物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加。

我國今年有1億噸的需求量,但在國家今年的對大豆的補貼提高的情況下,而且還只有1000多萬噸的生產量,其中90%需要進口,如果把大豆的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的情況下,相信國內的大豆生產總量出現急速的上漲,基本上能解決國內的大豆需求量。

大豆和玉米的種植區域基本上是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屬於高秸稈的農作物。目前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在5.4億畝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兩年玉米的價格始終比較低迷的主要原因,因為種植面積比較大,生產總量比較高的現象導致的。



所以國家近兩年對玉米的種植面積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減,相繼取消了鐮刀灣和雲貴地區的玉米種植基地,並對這一部分的農民種種植玉米取消了玉米補貼。從而加大了對大豆的種植補貼以刺激農民對大豆的種植的積極性,提高國內的大豆生產總量,今年大豆的種植補貼一般在200到210元之間,吉林省的大豆個別地方的補貼達到480元每畝。

如果每畝補貼在600元大豆,每畝的產量一般在400斤左右,目前的大豆價格在1塊7元左右每斤,南方地區的大豆價格超過兩元錢每斤,所以這樣算下來,每畝大豆的毛收入至少在700元左右每斤,加上每畝地補貼600元,這樣每畝的毛收入大概在1300元左右,比一畝地的玉米收入差不多。這樣的收入就會極大的刺激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畢竟利益高驅使著農民種地的意識。



總之,如果把大豆的種植補貼提高到每畝600元,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以及大豆的生產總量的效果來看,會直接提高農民的大豆種植積極性,畢竟我國的土地面積遼闊,會解決大豆依靠進口的瓶頸產業。儘管目前大豆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但是由於大豆的產量比較低,而且補貼也比較差,種植大豆沒有什麼收益,如果提高大豆補貼,直接降低了大豆的成本,增加了大豆種植的收益,所以農民會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


宗元三農堂


我覺得即使能把國內大豆的補助提高到每畝600元,但是也無法解決中國大豆依賴進口的現狀了。我國是世界上大豆進口第一的國家,但是原本我國大豆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就是由於前些年,美國大豆大大舉入侵,導致國內種植大豆的面積逐年減少,到了現在已經嚴重依賴進口了,特別是美國大豆,有人說還是美國的轉基因大豆。

目前我國每年國產大豆的生產量大約只有1000多萬短,而進口大豆達到大約9000多萬噸,90%大豆需求量需要進口。如果將目前補貼力度提到600元一畝,先不說這樣符不符合貿易規定,這樣做雖然能短暫的提高一時的產量,但是在執行過程中肯定會出現騙補、弄虛作假的現象,導致補貼大量流失。其次即使提高補貼,外國的便宜轉基因大豆一樣能做到傾銷,對國內的大豆造成打擊。

我覺得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豆無法自給自足的原因,應該是成立國有大型農場,利用廣闊平原大面積推廣種植大豆。積極吸納農民利用土地入股農場,在返聘農民成為農場的職工,教授先進的農業知識,農機技術,培養具有現代技術的新型農民。然後成立上游公司收購大豆,保障價格。將農場做大做強。最好是能上市到股市去圈錢,然後再去國外租地種植大豆,運回國內自給自足。這樣或許能抵制美國的轉基因大豆。




新農小夥


即便是補貼600元/畝,也難以改變進口大豆的現狀,畢竟大豆的產量低、不耐叫做。最重要的一點事國內對大豆和豆油的需求太高。

2018年大豆的補貼320元,提高很多種植戶的信心,明天大豆的面積可能要大面積增加,而對於提高補貼到600來說如果能實現的話當然好了。如果是提高補貼到600,那麼國家的目的就是振興國內的大豆產業。這樣一來如果想減少進口兩的話,就要大幅下調大豆的收購價。才能達到國內大豆的價格與進口大豆相比有優勢。因此,這個保護價之前要下調3-4毛左右。但是有補貼啊,還是賺錢的。



其次是大豆的特性不耐重茬。需要與玉米、雜豆等進行倒茬種植,這就會出現大豆的的種植面積增加、產量確增速緩慢的情況。而且,大豆對於早霜的抗性來說是比較差的。有一定的霜凍影響品質的風險。


最後是大豆的產量有限,平均在350斤左右。而且出油率也相對進口的大豆低。所以即便是提高補貼力度,仍然需要進口一部分大豆來彌補國內的空缺。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中國人口14億,每年進口美國60%的大豆,因為美國的農用機械耕種己經工業化,加上美國平原地區特別多,也就有了巨大的優勢,在農村,農民的大豆收購價在2.2元一斤左右,在城市,人民購買的價格是3.5元,3.5元一斤的價格還是國外進口的,如果是當地農村的大豆,在超市要賣到5元一斤。

中國面積與美國相當,如果僅依靠補貼來改變現狀,對於我國的消費來講,這種可能性非常低,當然也會有一定的改善。

如何解決當今這個最大的問題,我想還是要將責任劃分到省,各省依據自身的特色制定依據指標,以湖南地區為列,在我村,我相信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改變當地經濟作物的基礎上,上交10000斤大豆那都是小事,問題是什麼沒有人種,有兩個原因,1是收購價太低,我辛苦種出來100斤,曬乾,去掉豆皮,搞完衛生,發現才220元,2是缺少一個專業機械化運作,全依靠人工太費時間,去掉打2個零時工,比干這事強多了。

其二,並非大豆才能出油,稻穀收割後,還有4個月的時間,田是荒廢的,這段時間,可以全種菜籽油,菜籽油比美國的大豆好吃多了,但是也沒有人願意種。

所有的根源都在於收購價格太低,農民沒有利潤,我們試想,我們將大豆價格上漲至3元一斤收購,推出一款小型的打豆機,本身100斤黃豆曬乾後需要10小時的,現在只需要1小時完成,並且可以當場收走,那麼種的人的積極性就提高了。至於補貼方面,全給商家,由商家將其它應支付費用支付給相應的物流企業。

當然,這只是一種設想,有一個可以肯定,農村還有巨大可利用的空間,如果思考到位,處理得當,農村至少可以減少全國40%的大豆進口供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