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絕對的嗎?

冰凌花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一句和正月十五元宵節有關的諺語,今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先祝大家元宵佳節闔家歡樂,幸福圓滿!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農諺中提到了我國人民非常重視的兩個傳統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月亮被雲霧遮住了,看不到皎潔的圓月,那麼在正月十五這天大半是會下雪的。因為元宵佳節有掛花燈,賞花燈的習俗,所以有“雪打燈”一說。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照應關係,大致是因為天氣存在著前後對應的韻律關係。

韻律是指之前某一種天氣出現之後,對應未來若干天以後將出現與之對應的天氣。 這種韻律時間長短不一,大致以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這樣的規律來計算。按農曆計算,從八月十五中秋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好符合150天的韻律。

“雲遮月”和“雪打燈”,實質上是兩次冷空氣活動的呼應關係。

也就是說,中秋節前後如果有冷空氣活動,造成了“雲遮月”的現象。那麼,在150天的韻律後的元宵節前後,有很大的機率,又會有冷空氣入侵,形成“雪打燈”的局面。勞動人民通過世代不斷的觀察,發現了這個天氣變化規律,由此總結出了這條農諺。

不過,這個規律並不是百分百能應驗的,因為除了要有冷空氣入侵,下雪天氣還需要水汽、暖溼氣流等天氣情況的配合。因此,就算八月十五有“雲遮月”的天氣現象,也未必就會有正月十五“雪打燈”的天氣對應。 其實這種韻律關係並不僅僅出現在中秋節和元宵節之間,只是因為這兩個節日是老百姓們特別重視的節日,所以這兩個節日的天氣也就備受人們關注了。


陌上花開且緩歸


【八月十五與正月十五之間的神秘關聯!】

自古民間流傳著許多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是一個氣象類型範圍的諺語。

年紀大的人也都熟知這個諺語。這句話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告訴人們,“如果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晚上,天氣如果陰天月亮被雲彩遮擋住的話,那麼在來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夜裡將會天降瑞雪”。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理那?

這就是天氣之間的呼應韻律關係。據氣象部門說,這種天氣的呼應關係長短不一,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240天等。而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正好是相隔150天。據天文歷史資料數據顯示,每到八月十五這天如果是雲遮月,到來年的正月都會下雪”。驗證了這句話的準確性。由此,這句話是科學的,是有道理的!


o星火燎原o



周天一景


這句諺語說的是如果八月十五那天夜裡,烏雲密佈,陰雨霏霏,那麼來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就會出現雪打燈的天氣,揭示的是雨雪天氣存在著150天左右的韻律關係。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為什麼說也不是絕對的那?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很多地方都有“三十里不同天”的氣候變化,我認為這句民諺有地域性特指,有所指才成立。你們那裡出現過這個現象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分享,你那裡正月十五是什麼天氣?


饞寶寶享瘦吧


農村俗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你們認為有道理嗎?

一轉眼2019年的春節就成為了過去式了,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了。吃了元宵以後,也就表示春節正式結束了。非常巧的是今年的立春是在農曆2018年的大年三十,而節氣之間相差正好是十五天,所以今年的元宵節還是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雨水節氣一到,也就意味著氣溫開始回升了,並且降雨也增多了。古人還總結了“一場春雨一場暖”的農諺。不過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有另外一句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相關的經典農諺,並且流傳非常廣: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農諺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對於這句農諺,廣大的農民朋友應該都是不陌生的,很多人也明白其意思。其說的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的晚上如果是陰雨天,即當晚看不到月亮,那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就有可能會降雪,或者是降雨。有些人片面的理解是正月十五降雪,這個是不全面的,陰雨天氣其實也包括在內的。從八月十五中秋節預測第二年正月十五當天的天氣情況,其中足足相差了150天,這樣的預測有道理嗎?

大量的歷史氣象學資料證實了,每當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出現“雲遮月”這樣的天氣現象,那來年的正月十五則會“雪打燈”,即當天會是陰雨天,或者是降雪天氣。而且隨著對氣象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了,大量的研究也標明瞭,這句農諺的準確性是比較高的,並且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雖然氣候是變化莫測的,但是大氣的韻律活動還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並且這種韻律時間的長短也不一,比較公認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之所以會出現“雲遮月”和“雪打燈”這兩種天氣現象,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冷空氣的入侵,換言之冷空氣入侵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其週期應該就是150天左右。現代的氣象學研究還發現,像這樣的冷空氣入侵的韻律是比較普遍的,只是有很多沒有被人們所普遍注意而已。現在的氣候學中,還把這種大氣中的內在聯繫,稱之為“大氣的韻律活動”。在遙遠的古代,沒有科學儀器的輔助,但是古人卻發現了天氣之間如此細微的聯繫,由此可見古人的大智慧。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你們認為有道理嗎?

今天是元宵佳節,首先祝大家元宵節快樂。一家人吃著湯圓,團團圓圓。

這是一句農村流傳比較久遠的老話,老話中的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指的是農曆,也就是我們的兩個傳統節日:中秋和元宵。這句話的意思是中秋這天要是月亮被雲遮住,那麼到了來年的元宵節,天氣會異常寒冷下雪,叫雪打燈

這是古人對兩個傳統節日不同天氣變化規律的一個總結,類似的老話和俗語特別的多,例如“晴冬至,爛年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冬至晴,過年就會溼冷下雪。類似這樣的天氣預測,有沒有一定的規律和根據呢?是不是古人憑空瞎說出來的老話?

首先,沒有誰吃飽撐的去流傳沒有一點規律的老話下來,所以類似的老話都是有一定規律可言的,但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用。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有規律的天氣變化?其實早有氣象學家對其進行了研究,有個關鍵詞,叫做“氣象學的韻律關係”,通俗點講就是冷空氣是有一定的週期規律的,大概是30天一個來回。我們以30天的冷空氣活動規律來看這兩句老話,看能否對應的上。

從冬至到過年,以2019年為例,冬至到過年就是33天,冬至是一個固定的日子,過年根據農曆來看前後會有10天的波動,但冷空氣的影響一般也會有3-7天,這樣算來,

冬至到過年,恰好就在一個冷空氣的活動韻律週期內。

從中秋節到元宵節,間隔150天,恰好是5個活動週期,所以,也是在冷空氣的活動韻律週期內的,那麼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八月十五雲遮月,只有在雲層較厚,冷空氣活動頻繁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月亮被遮住,實際上就是遇冷下雨,老話說的好一場秋雨一場寒,按冷空氣的活動韻律週期,到了元宵節,恰好又到了活躍的時期,所以就有雪打燈的說法。

類似的老話有什麼意義?對於古人來說,沒有天氣預報,只能不斷的總結天氣的變化規律,從而一定程度上的對天氣進行一個預測,提前為農事活動做好準備,這是類似氣象老話和俗語最初的作用。

到了今天,類似的老話和俗語還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不能以此作為根據,因為其準確率受多方面的影響,首先一個就是地域,為此也有學者進行了研究和統計,發現對應關係並不是100%正確的,且各地不同也有所不同,如圖。

所以說,咱們的老話和俗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即使是借鑑參考,也具有非常高的存在意義。


農人解說


這個俗語是講天氣的。八月十五陰天,正月十五下大雪。我們這裡沒有見過雪,但有俗語:不怕重陽雨,最怕十三陰。注意過是這樣每逢九月十三陰或下過小雨,第二年春季下雨丶陰的時日多非常長,陰天多於情天


樸哥魚0105




這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自然規律。類似的還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等。仔細留心注意,確實有一定準確性。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我們前人的智慧,這些看似毫無規律的自然現象,竟然可以有一個標準,每年幾乎在同一天,竟然都可以得到驗證。



我是生活在陝西關中地區的,以前這裡是都城,很多的俗語、民俗、節氣都是根據陝西關中地區的現象總結出來的。因為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更何況南北方各個方面差異很大,所以,不能絕對的說,哪句俗語是適用於全國的。



這些俗語,只能作為參考,不可太較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