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湛江過年的習俗

只要在湛江生活過一段時間,或者曾在湛江過過春節,都能感受到湛江過年的習俗真是多而有趣。那麼湛江過年有哪些習俗呢?

習俗一:有些菜和水果不是買來吃的,是買來“壓年”的。

每到春節前幾天,湛江市面上的蔬菜和水果好像突然就多了起來。而有好幾種帶著根和葉子的蔬菜以及帶有葉子的桔子是人們過年必買的,而且不是買來吃的,而是買來“壓年”的。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一般人家,都會在春節前一兩天,趕到市場買上帶葉的桔子(最好一串連著的)和帶根的生蔥、生蒜、紅蘿蔔、生菜、火筒菜、香菜、慈菇等,這些都是“壓年”的法寶。在年三十吃完飯後,人們會用紅繩子綁著這些法寶掛在門口、房間的床頭、神堂、灶頭等位置,寓意大概是指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聰明、會算數、發財就手,多生兒子(慈菇就是表示生個帶把的)、家族興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等。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一串“壓年”用的桔子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生菜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香菜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香蔥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生蒜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胡蘿蔔

這些 “壓年”的法寶,從年三十晚開始掛上去,然後直到正月十五過後,才會拿下來,稱為“壓年”。一般那些菜和桔子到了正月十五過後,大多已經不能吃了。買帶葉的桔子和帶根的生蔥、生蒜、紅蘿蔔、生菜、火筒菜、香菜、慈菇等 “壓年”是流傳多年的過年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如此做,所以每到春節前夕這些菜和桔子賣得特貴。比如生蒜今年就賣到了15元一斤。真是應了那名話“蒜你狠”。可是由於這是習俗需要的,再貴也要買,沒有辦法啦。

習俗二:換香灰

每到春節前夕,市場上就會出現一包包香灰賣。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菜市場路邊有人在賣香灰

這些香灰一般是用木糠或穀殼燒成的灰,是放在香爐裡插香用的。為什麼市面上會出現這種東西呢?當然是因為市場需要。

湛江過年有一個習俗是一定要把家裡香爐裡面的舊香灰換掉。在很久以前,每到年三十晚,拜完祖先後,由族裡的長輩負責更換提前燒好的新香灰。那樣年初一拜祖的時候就可以用上新的香灰了。香灰一般都是家裡長輩親手製作,寓意是繼承香火,人丁興旺。後來,受“新人新做法”的影響,越來越少的人親自做香灰了,大部分人都是選擇從市場上買香灰。今年的香灰一袋才3元,大家覺得直接買非常方便省事。

習俗三:拜神必備大閹雞

每到年三十,湛江人幾乎每戶人家都會買一隻大閹雞拜神。(因此,每到年末,大閹雞是最貴的,如今年年二十八的時候,大閹雞賣到了90元一個。)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市場上90元一隻閹雞也被瘋搶

這隻大閹雞的雙腳會被彎曲到雞肚裡,然後跟一刀豬肉、一隻雞蛋一起被放在鍋里加水煮熟。 大閹雞、豬肉、雞蛋會拿去拜神,拜祖。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拜神拜祖的雞

等到吃飯的時候,會將大閹雞放進湯鍋裡泡熱,再撈出來白切,沾醬油吃。這就是湛江民間家常菜——有名的“白切雞”。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如果白切雞吃不完,人們會將剩下的雞肉加醬油加糖炒入味留著正月初一再吃,正月初一吃的這碟剩下的雞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隔餐雞”。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隔餐雞”由於炒得入味,吃的時候,感覺比年三十的更香,更好吃,雖然還是同一只雞。所以在湛江有一句話是湛江人們常說的:“隔餐雞最香”。

習俗四:大年初二,女兒女婿回孃家拜年

在湛江,按照過年習俗,大年初一這一天,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的。大年初二才是女兒回孃家的日子,而且必須帶著丈夫小孩一起回孃家。回孃家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必須是在孃家拜過神和祖先,並燒了炮後,才能進門。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由於大年初二是“開年”,要做”開年飯“,又加上要熱情款待女兒一家,孃家人自然要做大餐,所以包括雞、大魚、大蝦、鮑魚等以及有好意頭的菜餚肯定是必須上桌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是大團圓,歡歡喜喜的,過的正是平常人家最幸福的日子。

習俗五:初三“赤口”不出門

在湛江,初三這一天,湛江人一般都不會出門拜年。因為初三這一天,湛江人叫它“赤口”。“赤口”這一天很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避免招惹口舌是非,湛江人一般會趁機在家休息一下,睡睡懶覺,或陪家人看看電視或,聊聊天。


湛江過年習俗:買的菜和桔子不是用來吃的

以上就是湛江過年的一些習俗,不知你們哪裡,過年都有哪些習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