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戶口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孟偉康


本人多年前上學時曾經把戶口遷出農村,之後想落回去村子一直不讓落,前幾年放開後才重新落回農村。在這裡,我以農村人的身份來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如今大城市紛紛放寬落戶限制,這是大趨勢,短時間難言好壞,不過本人還是不準備往城市遷戶口。


實際上,對於有農村戶口的人來說,如果孩子可以在城市正常上學一直到高考,城市戶口基本沒什麼用。

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有哪些,我們來做一下具體闡述:


一、戶口遷到城市後子女教育是否與城市居民一樣,尤其是不買房能不能上學?

農民對於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並且清醒認識到上學才能改變命運,相當比例的農村家庭選擇在城市買房安家就是為了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

戶口遷到城市很容易,一些城市不買房也可以落戶,但是不買房的話,能租房就近上學嗎?上學還用交贊助費或者其他名目的大筆費用嗎?能不能在城市參加高考,並且與其他同學按一個標準而不會區別對待。


二、戶口遷移後農村的土地是否還屬於自己,或者說承包期結束後還能承包嗎?

土地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一些農民工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還能返鄉種地,總還能有口飯吃。戶口遷出去容易,再想落回來想必是沒有希望了。那麼,戶口遷移後的承包地還屬於自己嗎?一般土地承包期不會超過三十年,到期後的還有沒有權利繼續承包?如果到期後失去承包權,有沒有一定補償?


三、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會不會發生變化,子女是否還能繼承農村的宅基地,以後還能不能翻蓋?

宅基地很重要,在外面掙到錢了把家裡翻蓋一新是光耀門楣的做法。一旦戶口遷到城市,是否意味著要放棄宅基地?不論宅基地如何處置,將來子女還有沒有權利繼承宅基地並有權利重新翻蓋建設。

經濟要發展,農村也會不斷髮生變化,也許未來國民都會以有一套農村的獨棟小院為榮,將來城市住的累了,想回農村老家長期居住,這樣的想法能否順利實現。


四、耕地或者宅基地被拆遷或佔用,戶口遷出後能否得到足夠高的補償?

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很快,從農民手中三五萬元一畝徵收土地,轉手一兩百萬元賣給房地產開發商,看起來農民很吃虧。一旦戶口遷到城市,將來不聲不響房子沒了,地也佔用蓋樓了,回去後人都找不到了,是否還能拿到合理的補償?

五、戶口遷移後,社保怎麼交,將來養老金如何領,按什麼標準發放和領取?

社保很重要,農民養老金雖然低,但是好歹還有,買饅頭總是夠吃了,省著點花還能買幾包鹹菜。那麼,戶口遷移到城市後,社保應該怎麼交,如何對接,是否還能每年交100元,60週歲後每月領一兩百元。具體辦理流程以及將來按什麼標準發放,應該有明確條文及清晰明瞭權威的規則。


六、戶口遷到城市後,如果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遷戶口容易,工作怎麼辦?如果在城市中找不到工作,有失業金嗎?能夠享受哪些救助,如果創業的話有什麼幫扶政策,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如果沒有工作去擺地攤,會不會被趕來趕去或者罰款扣東西?


綜上所述,對於在城市中沒有穩定工作的農民來說,把戶口遷到城市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增加很多風險。如何讓農民安心放心,尤其是解決就業,解決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希望農民到城市落戶買房子,那麼還是不要著急的好。


財智成功


現在很多城裡人都非常羨慕農村戶口,符合條件的都想方設法的往農村轉戶口,誰還會把農村的戶口往城裡轉吶。

前一段時間我的一個親戚就費了很多功夫把自己的城鎮戶口轉回了老家,還原了自己以前的身份,農業戶口。想當年家在農村,一個勞動力不僅要交公糧提留,還要出義務工挑河挖溝。一個整勞力一年下來的收入還不夠交這些費用的,有條件的想盡千方百計辦個非農業戶口,找個媳婦也容易。

可是時過境遷,祖國的變化實在太快了,現在的農業戶口不僅不用再去交公糧提留,不用再挑河挖溝,種地國家還有補貼,土地確權了,連溝渠路都確權了,農民不僅有充分的自主權,而且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喜歡種地的可以在家種地,不喜歡種地的可以選擇出去打工、經商,到了城裡戶口是農業的還是非農業的根本沒有人在乎。

現在到城裡買房子的農民是很多,但是那僅僅是一個戶主,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把戶口往城裡轉,在城裡買房子一般也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看的僅僅是房產證,不管你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業戶口,而以前城裡人有的紅利現在農村人一樣也可以有了,農村人有的紅利城裡人卻沒有。

說實在的,我也很想把自己的戶口轉回老家去,等到退了休包上幾畝地,種糧種菜養豬,自種自吃自足。食品安全放心,環境清新心舒。


人已醉夢難醒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這是好事,但對農民來說,是保留還是放棄農村戶口,不在戶口本身,而在戶口變動之後帶來的巨大改變。阿兮分析,農民最關心戶口遷移之後的以下事項:

一、在農村逐年繳納的新農保,是否能繼續在城市延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認可繳納新農保,為自己老年留個保障。據阿兮瞭解,農村裡逐年繳納新農保的農民還是不少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就來源於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一族。

戶口性質可以改變,新農保能否一併打通,並軌入城市養老保險,同步認可農民原來繳納的新農保?這是個大問題。若是無法並軌,對那些在老家繳納近十年新農保,年齡已有50多的農村人來說,是比較殘酷的,等於兩頭夠不著。

試問,若未來沒有保障,農村人要一個大城市戶口有啥用?又沒有土地可以耕種。

二、新農合是否能與城市醫保並軌?報銷比例有大的差異嗎?

這是農民最關注的問題,目前來說,新農合報銷比例還是蠻大的,但前提是在當地住院。比如在所在鄉鎮住院,報銷比例可能高達80%,門診拿藥也有報銷,到縣市級醫院,報銷比例降低一些,到大城市住院,可能因沒有轉院等手續,根本沒有報銷。

阿兮仍記得2019年1月份,一位農友在去某城市時不小心摔傷了腰,就是因為入的是新農合,在外地大城市無法報銷,最後忍痛找了救護車送回千里外的老家住院,只是救護車費用就花了一萬多元。

所以,新農合若是不能儘快解決與城市醫保並軌,農民在城市一場病就可能回到解放前,他們怎會輕易改變戶口性質,放棄農村?

三、在城市混不下去還能回去農村繼續種地嗎?

人勤地不懶,土地才是農民的飯碗。說實話,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其實不是喜歡城市戶口才想著落戶,只是因為在子女讀書等諸多方面,都與城市戶口者存在不平等待遇,唯有擁有了城市戶口,子女讀書等一系列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若不是為了這個,大多數農民是不捨得自己的農村戶口的。因為在城市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些農民工所從事的又大多是比較繁重的體力勞動,55歲以上就增加了風險性,沒有幾個單位敢僱傭了。

此時的他們,唯一的退路就是農村老家,好在有熟悉的村裡人,有老屋,有幾畝地,打工賺的錢雖然剩下不多,加入的新農保到60歲後也有幾百甚至上千,種點糧食蔬菜果樹,有吃有喝,農村生存成本自然比城市低一些,總能過下去。

若是這幫農民工老了回不了農村呆在城市,他們那點新農保真的無法保障基本城市生存,這也是他們最擔憂的事情。

在阿兮分析看來,放寬落戶政策,最歡喜的應該是那些在城市牢牢紮下根的有能力者,比如以前因戶口限制無法進入理想城市的農村能人,這次可以放飛了。但對大多數普通農村人來說,是否能輕鬆轉入大城市,只是一個不得已時候的抉擇而已(比如為了孩子讀書),更多農民是不會為此放棄自己的農村戶口的。而且據阿兮瞭解,數年來回農村投資的新農人越來越多,與原來“農轉非”相反,想辦法“非轉農”把城市戶口辦回農村的人數在增加,我認識的就有3位了。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隨著政府對農業投入補貼的加大,現在又提出“兩不愁三保障”,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們又怎會捨棄家園,為了個城市戶口去城市從頭打拼?


阿兮隨筆


關於大城市放寬落戶,還要不要保留農村戶口的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如果能遷到大城市裡,自然不會保留農村戶口了。

原因很簡單,

首先,大城市裡的資源不是農村可以相提並論的,在就業,子女教育,生活環境,法治公平程度,政府服務態度等各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這裡有個小村子,原來人口有300多人吧,現在常住村裡的不到6個了,而且都是老弱病殘,其實就是在村裡等著養老百年呢。其他人口早就都流動到外地了,天涯海角吧。這還是以前不能落戶的時候,人們都要流動。何況現在,放開落戶呢?人們肯定流動會更強的。所以,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會保留農村戶口的。

其次,很多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鏈沒有發展起來。如果要是產業鏈發展起來,當地經濟搞好了,那麼或許會有人願意保留農村戶口,分享紅利。不過,要是人口流動到大城市,再結合當地農村搞產銷供應鏈,那麼,效果會更好!

所以,我認為,城市放開戶口限制後,放棄農村戶口,去城市的人會很多!應該是大多數會去的!這也是符合我國提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國策的。



田家風味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

要與不要農村戶口,這個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我個人角度看,還是要的好。畢竟大部分農村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固定的這片土地,已經習慣了農村生活的方式,況且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幾乎沒有多少農民有專業性技術,就算有了城市戶口,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以打工為生,和農民又有多大的區別呢?你還別說農民以打工為生沒什麼不好,當下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假如農民沒文化和特長,就被社會淘汰了。生活在農村,不但可以外出打工,還有自己的宅基地和良田,就算無法勝任這份工作,或者老了幹不動了,還能在農村少量的種一些農作物,供自己食用,而城市土地比黃金還貴,一但自己被淘汰,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說對於農民來說;農村戶口還是比市民戶口好。

再者說:城市生活雖然比農村環境、醫療、教育、公共設施都要好,但城市生存方式和農村有很大區別 ,鄰里之間走動較少,生活節湊又快,噪音也大,交流圈子又相對狹小,如農民進入城市,光一個適量期就得很長時間,尤其年齡大的老年人。



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至於戶口輕鬆轉到大城市,作為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就業、住房、醫療、孩子上學、養老等問題,就拿就業、住房來說,目前大多數農村打工者,收入較低,高收入的工作自己又無能力去做,只能從事簡單枯燥的工作,假如真到了城市,由於收入低,怎麼解決住房都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其它的了。即使成了市民,就得大力解決以上問題,最好有組織免費培訓機構,國家出臺一聯繫的農民落戶惠民政策,不然就會出現,城市人口氾濫還不能自足,農村荒蕪沒人現象。還有中國人都講究

落葉歸根,又怎會完全歸根於城市,不顧於農村呢?


以上是鄉村隴原個人觀點,如您有好建議不妨在評論區留言,點擊關注「鄉村隴原」我們一起探討三農。


鄉村隴原


對於農民來說,不願失去土地,在農民意識形態裡,失去土地,就意味著失去一切。他們擔心城市高消費自己不能承受,擔心自己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節奏,擔心沒有掙錢的路子,不能養活自己,更養不活一大家子人。有些農民對農村城鎮化有疑慮、有牴觸情緒,不願放棄農村戶口,想保住自己的承包土地,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我們當地10年前農業戶口轉為了非農業戶口,但人仍然承包經營著自己土地,也居住在農場,儘管大部分人在三線城市購買房子了,但並未全家搬到城市,只是讓子女在城市落戶。不願意進城怕在城市生活不下去,如果農村還有土地,起碼餓不死。落戶大城市,能買得起房嗎?能找到工作嗎?能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嗎?

不過農村年輕人都有落戶城市的意願,他們從學校畢業後就在城市生活、工作,習慣了城市生活節奏、接受了城市文明的薰陶,對農村、農業、農民已經沒有什麼概念了,也不關心農村、農業、農民這些話題。他們認為,農民落戶城鎮是好事。我問過我侄子,落戶城市到底好不好,侄子不加思索地回答,當然是利大於弊,落戶城市,孩子們上學不用為擇校而煩惱了,生病就醫也有大醫院了,文化娛樂方式多樣化,社會保障上一個臺階,有居民(職工)醫療、養老保險,有工傷、生育保險,還有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

放寬農村戶口落戶城市政策,對於農民工、農村年輕人是福音,很多人在城市打拼十幾年了,有一定經濟積累,可有許多“門檻”設置,至今,無法享受市民待遇,無法落戶城市。此次,落戶城市政策放寬,對三、四線城市來說,人口可能會有大增。至於農村戶口要不要,年輕人覺得無所謂,反正落戶城市後,農村戶口必須註銷的。

對於農民來講,希望落戶城市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使用權還保留著,不能以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使用權來讓農民落戶城市,農民不願失去土地,不願失去鄉愁,不願祖宅拆掉。

農民在意是否在城市生活下去。進城之後,農民認為啥都要花錢買,連蔬菜、大米都要花錢,進城之後,如果掙不別錢拿什麼生活下去。其實,放寬落戶城市政策,並不是要求你必須落戶城市,你有條件可以落戶城市,沒有經濟條件可以繼續留在農村,去小城鎮落戶。現在,農業上不需要人工了,機械化、規模化程度非常高了,再過10年,農業可能進入智能化、產業化了,留在農村,可能更掙不到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雜談,僅供閱讀!】


長江老農


選擇大城市,首先是考慮的是下一代能接受到教育資源,特別是我們這些70,80,90後的農村青年,如果有一技之長能在城市立足,為了下一代有更高的起點,落戶大城市更有利,目前實際情況就是教育資源在大城市和農村差別極大。以同一個省內中考來說,農村學校學生一般400多分是正常,市級學校600多分才能入學,差別極大。所以說,如果在城市有穩定工作,社保、醫療都有了保障,落戶大城市,是很好的選擇。

而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一代農民工,建議還是保留農村戶口,因為農村戶口目前是和很多政策捆綁的,如承包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都是和戶口掛鉤的。如果你們村集體資產多、或者有上級支持的大項目投產,村集體每年都取得很好的收益,只要你的戶口在村裡,就有資格參與分紅,有的時候村裡還給交醫保、發養老錢。而如果落戶到大城市,是沒有人給發退休金的,生活成本高、生活習慣不適應,對於上了年紀的農村人,還是保留農村戶口更有利。

對於我來說,因為當年畢業後貪圖安逸,落戶到了縣城,雖然競爭壓力小,但逐步的也給感覺到對下一代培養不利,而且很多大市的市區高中取消錄取下面縣區學校的生源,為了孩子早晚還得去上一級市區買房落戶,其實我個人是有田園夢的😀。

如果發生戶口遷移,最關心的首先是孩子入學的問題,其次是社保和醫療政策如何銜接,最後關心居住後周邊配套服務的建設問題。


農業技術服務號


本質上來說,現在農村戶口,也談不上要不要,根據個人的評價,我們總覺得,農村戶口珍貴,城市戶口實用,但是卻最終沒有發現珍貴的地方,和實用的意義!

農村戶口,存在很久,留在老家,多一份故鄉情結,如果不是非常的必要,建議不用轉出去,畢竟雖然說不出到底珍貴在什麼地方,畢竟他代表你的老家,你從哪裡來,而城市戶口。告訴你要到哪裡去,到北京,還是上海,深圳,這樣的目的僅僅是可以給你一個明確的方向,未來去哪裡!

當然如果你長期在城市工作打算定居城市,能夠買房,和城市人享受一樣的教育待遇,畢竟一些城市的公立學校對戶口要求嚴格,必須本地戶口才能讀,一方面如果你的公司,不幫你解決讀書問題,那麼只能把戶口遷過去,為了孩子讀書。

只不過。雖然這些要求很明確,但是很多城市也提供了一些外來人口的讀書方案,就是一些不算好的學校,可以不受戶口限制,當然農村人也就不願意將就,只能把戶口轉進城,這就是實用的角度來考慮,該轉還是得轉!

存在的問題。自然也就很多了,畢竟城市裡面。與戶口直接掛鉤的就是房子,孩子讀書,別的真沒什麼,當然讀書也不光是戶口這麼簡單,所以問題就來了,就算你把戶口轉到城市,不一定能夠享受得到應有的教育,也就是不一定能夠就近入學!

現在很多地方,對於戶口,本地人的定義還是很明顯。如果是買房落戶。一律按外來人口處理,祖孫三代都是城市的,才能算本地人,當然只是部分城市存在這樣的規定。

所以,自我分辨一下吧,戶口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呢?

如果孩子回去農村讀書,那麼必然農村戶口要保留,有什麼好處呢,讀書可以減免學費,按農村相關規定進行,確實是很大的好處!





梁油兒大人


今天看到《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並陸續取消落戶限制和放寬落戶條件,讓很多在外漂泊多年的人看到了希望,讓年輕人也有了奮鬥的目標,也看到了國家對三農有重視。

對於農民來說,一邊是落戶城市,一邊是遷移農村,兩者間要取捨,我們來分析:

一、落戶城市

農村戶口可以輕鬆的轉到大城市,這讓在外多年的農村人非常的高興,有一部分農村學生上完大學就在城市上班,還有一些長年在外打工的打工族們,常年在外打工,因為戶口的落戶問題,在外受到很多限制,比如買房和子女教育問題,是很多在城市的農村人,最為難解決的事情。


現在《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解決了落戶問題,落戶以後,因為在城市多年,早已經適應了城市生活,讓他們能夠安心上班和就業,他們可以在城裡買房,子女可以享受到城市好的教育,對城市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二、農村戶口

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也就是說農村戶口相應取消,不需要再來回奔波辦理醫保,子女學籍等等相關手續,而影響工作,方便了很多。


早已適應城市生活的人,農村戶口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會選擇落戶城市,而放棄農村戶口。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對城市戶口的開放政策,讓農村人看到了希望,對進城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有目標有信心,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努力奮鬥。


萍子君


國家公佈的《2019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明確定位了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發展的有力支撐。因此,隨著國家對戶籍改革制度的強力推進、以及城市戶籍人口都享有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等等政策法規的逐步落實執行,農村人口市民化的時代終將到來。

那麼,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這個問題應因人而宜來看待。四十歲以上的農村人戶口應該要、二十五至四十歲之間的農村人戶口可要可不要、二十五歲以下的農村人戶口可不要。

四十歲以上的農村人上有小下有老,且農村有固定的住所,對於城市戶口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二十五至四十歲之間的農村人正是奮鬥拼搏的年齡,如果己在城市混得風聲水起戶口當然可以不要,這部分人落戶城市對於孩子的就學擇校,購買房產等都會帶來很大的便利。如果混得一般,農村戶口當然不能捨棄,給自己留條生存的後路,二十五歲以下的農村年青人大部分都己不會種地,他們不僅嚮往城市的生活,也是城市發展的主力軍。

那麼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以後,最關心的有那些事情呢?

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三大方面,即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

農村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的增量財富如何能透明的、公正的發到農民的手中,是農村戶口遷移到城市戶口過程中每一個農村人最關心的問題。

其次,進城以後農村己交的社保、醫療如何轉化,能否和以前的惠民政策銜接到位,讓農民變成市民後沒有後顧之優,也是農村人睡覺都得想的問題。

還有,農民變成市民以後能幹什麼、靠什麼生存,也就是如何就業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總之,城鎮化建設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